铁道游击队 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手中利剑,袖中匕首
——读《铁道游击队》有感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
谣„„”这首家喻户晓的电影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以优美的旋律和朴素的情感穿
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时空,时至今日仍让人心动不已,恋恋不忘。
茫茫夜色中,铁道游击队队长刘洪飞身爬上急速行驶的列车,身姿矫健;情急之下,紧
张的芳林嫂忘了拉弦便将手榴弹扔了出去,恰巧砸在了鬼子队长的脚后跟上„„不知
什么时候,黑白电影《铁道游击队》早已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然而我们当中却很少有
人知道有刘知侠和他的小说《铁道游击队》。
作家刘知侠似乎生来就是要与铁道游击队结缘的。1918年,他出生在河南省一个贫困
铁路工人的家庭,父亲是铁路道班房里的护路工,道清铁路就从村边经过。天天看着火车飞
驰,在铁道旁捡煤核的他,很早就学会了爬火车。在他十几岁时,刘知侠当过火车站的义务
服务生,所以他对铁路职工、行车制度都了如指掌。1938年到1939年,他又曾随抗大一分
校两次深入敌后体验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他的创作《铁道游击队》打下了基础。1944年
和1945年,刘知侠又两次冒着生命危险越过敌人的封锁线,同游击队员们生活和战斗在一
起,使他积累了经验并且也具备了丰富真实的创作素材。1946年,正当他要完成这部小说
时,解放战争爆发了,他受命执行新的任务,所以创作一直搁置到1952年。那年,刘知侠
请了一年长假,在济南大明湖畔赶写《铁道游击队》这部小说。十年磨一剑,鞘出谁争锋。
从1943年的邂逅,到1953年《铁道游击队》的完成,刘知侠整整用了10年时间。
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带领的铁道游击队,活跃于
山东临城、微山湖一带的铁路线上。他们破坏敌人的运输交通,牵制敌人的兵力,配合主力
部队作战,屡建奇功的故事。队员们一个个足智多谋,他们“飞车搞机枪”、“血染洋行”、“智打票车”“夜袭临城”、“打冈村”、“搞情报”“夺布车”“开秘道”“护首长”,活跃在津
浦线的山东段,鼓舞了铁路沿线人民的抗日士气。
这部小说在生动描绘着各种各样故事的同时,还刻意的塑造出众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形
象,并且每个人物的个性和多种多样的面貌还随着小说的发展而转变。例如,刘洪拉队伍,扒火车杀鬼子,不正是显出他豪爽的性格和英雄的本色;王强定计打洋行、劫票车,看出他
足智多谋和胆大心细的性格特点,更能看出他的勇敢;政委李正的沉着、细致和原则性,是
通过进山整训以及替鲁汉解酒、为林忠送粮、劝告刘洪撤退等故事得以表现出来的;其他如
彭亮会开火车、林忠会打旗语、鲁汉勇猛、小坡机灵等,小说作者写的如此生动,性格不同,人物形象各个丰满,每当闭目的时候每个人物都仿佛在我眼前走过一样,显得那么栩栩如生。
书中的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引人入胜,再现了当年国土沦丧,拯救民族危亡的艰苦岁月,重
温了那惊心动魄的对敌场面,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种种野心和罪恶;人物描
写栩栩如生,写出了革命英雄的本色,洪振海、刘金山的勇敢聪明,王强的灵巧轻便,芳林
嫂的临危不惧„„这些英雄好汉的形象至今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读完此书,我也深深陷入了沉思,八年的抗战,目的就是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因为
中国人民是不愿做奴隶的,只要大家团结一致,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就一定能打败一切敢于
侵犯的敌人。在当今社会重读这本书,能从中学习他们不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意志坚
定的精神和毅力,使我深得体会,深受教育,这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从中我也懂得了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没有他
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我们
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建设祖国,让伟大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繁荣。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铁道游击队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铁道游击队》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铁道游击队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铁道游击队》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铁道游击队》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