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读《设计结合自然》有感
麦克哈格在“展望”中说:“当我们有了觉悟,却还是放弃人与自然的结合;在拒绝结合中我们逐渐走向崩溃。”这句话使我想到两个问题。第一:几乎每一个人都已承认自然对人类的生存是必要的,人类必需依赖于它而存在的情况下,为什么地球上的土地资源仍然被滥用,为什么人们的行为还和坚持那种陈腐宇宙观的人毫无二致呢?第二:既然许多学者都已经提出了许多可行的生态规划方法和其它许多关于环保的建设性意见,为什么人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拒绝运用这些方法而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呢?
在我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到环保要或多或少的损害到当事人的利益,所以很多人明知对环境不利而仍然坚持破坏行为。如现在许多地方流行移植大树,其实这就是一种众所周知的一种破环行为。树的拥有着可能是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或对这棵树的生态价值一无所知而买树;而卖树者无非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其实许多破坏都是由无知和急功近利所造成的,其中后者表现尤为厉害。因为没有动力促使他们把一棵树所产生的生态价值考虑到总价值之内,而仅靠“利他主义”的道德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在很多情况下开发建设是可以做到环保的,但往往为了短期经济利益而采取了破坏性的做法。对此麦克哈格说:“他们口袋里装满了钱,却把90%的钱用于行贿以实现他们狭隘的目的。” 可见商人为追求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而置环境于不顾。如何促使人们在生活中时刻把生态价值考虑到我们的种种行为之中呢?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麦克哈格提出人应作为大自然的管理者,若真能如此,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是他却没有说明促使人们去做一个管理者的内在作用机制,即是什么动力驱使人去做一个管理者,他只是说明人从道德上证明人应该如此。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为整体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眼前利益,多数情况下是个人或集体的破坏却要全人类来买单。这说明马克哈格提出的人应作为管理者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并且对人应该作为自然的管理者这种说法,本人也存有异议。科学证明人类即使从自然界中消失,自然也照样能管理好自己,正常进化、循环、发展,甚至比人类存在时更好。这是否说明自然本身便是最好的管理者?它用自己的法则能使万物有规律,有秩序的存在,大自然看来并不需要人类这个管理者。
麦克哈格所提出的“管理者”想法至少要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在我看来确切的说应该是管理好自己而非自然,“管理者”一词有必要做出改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种“无为”的态度来对待自然,既然自然能管理好自己,那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人类就不应该介入,无为而治也许会更好。如一块长满野草的土地,当人们认为应该种上我们喜欢的草并修剪成整齐的样式时,对自然来说恰恰是一种灾难。
这种“无为”并非是绝对的。麦克哈格指出人生存于自然之中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是承认人有独有的个性,从而得到特殊的发展机会和负有责任,这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必要的时候我们才介入到自然中去一实现认得利益。
但这些终究是理论层面的东西,什么才是我们最终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有力武器呢?麦克哈格认为科学是我们手中最好的武器。但现在对这种观点也存在很大的争论,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科学技术的进步反而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汽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所造成的污染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很多人认为科学并不能最终解决环境问题。我本人也对马克哈格的这种观点存在怀疑,一方面我的确看到了科学的力量,另一方面也看到的是它巨大的破坏力,比如现在地球上大量的毁灭性武器甚至有可能使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瞬间毁灭。当然这并不是科学本身所造成的,而是人类不恰当利用结果,这就是形成科学和人文之间的矛盾。怎样才能保证人类正确的利用科学实现自我发展呢?如果科学不是我们的最好武器,那什么才是我们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力武器呢?究竟路在何方,我想我们还要进行更多更深层次的探索,大家努力向前,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找出更有效的方法来医治人类给地球带来的伤痕的同时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摘要: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re),从人为空间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建造与人共享的人造生态系统的......
读《设计结合自然》张凤绿《设计结合自然》是历史的产物,伊恩·麦克哈格正是那个被历史之手选择的人。他的一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围绕《设计结合自然》的一生,这种历史......
《设计结合自然》浅析麦克哈格在1967年出版的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了应当在规划中注重生态学的研究,并建立具有生态观念的价值体系。在他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中,既不把重点......
《设计结合自然》读书心得《设计结合自然》是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的代表作。麦克哈格是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1971年获全美图书奖,是......
远近结合,感受自然议论文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