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起点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
(一)张文慧
每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然而在和平年代出生的我们,未曾真正经历动荡不安的战争,也就未曾亲身经历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的惊险,更加未曾见证在战争年代时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付出。抱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拜之心与对建党伟业路程的疑惑之情,我翻开了《红色的起点》,这本由叶永烈花费一年半的时间,书写的三十万字的,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前夕出版。这本书一字未改,仅以《中国共产党之初》与《大机密》别名分别在香港和台湾出版。《红色的起点》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中国共产党之初》公正明确,《大机密》表现出海峡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不了解。
仔细阅读起来,我不由得十分感叹,该书的详尽,其完整度之高,从未有一本书如此详细地记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公正严谨,作者采访了参与党建的重要人士,参阅了众多党史资料,终成此书。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建党历史,更加接近了历史人物。本书一开头以寻找中国共产党一大纪念馆为线索,展开中国共产党诞生史。
先说横向面,由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键人物南陈北李入手,有志之士的聚首,共商救国大计,要知道当时的中国,深受军阀的危害,国家急需一条新的道路。而年轻的爱国知识分子,已经摩拳擦掌,恨不得为救国奋战。本书以一九二一年为断代史,深入写一大的召开,一大的召开之初,就面临被法逮捕队抓获的风险,多亏四方有志之士的机敏和重要人员马林的危机意识,才得以在嘉兴画舫画上句点。在这个方面,我感悟到,一个党派的建立都是不易的,新的思想新的道路,只有掌握在走在最前面的人,青年的手里,才能实现价值。从描述李大钊和陈独秀两人的文字中,我有幸了解他们的思想,解读他们的行为。当时的他们,有一定的文学底蕴,他们不仅明白到了国家兴旺匹夫有责,更加愿意寻找有志之士,找寻有效道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是艰辛。党的名称、性质、纲领,这些如今我们正在学习的正确道路,当时还在辛苦的探索当中,没有人知道正确与否,关于如何壮大党派更是众说纷纭,只是当时确信以此道路方可救中国。
再看看纵面,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代表们的后来,文中不断提及很多当时参与建党的关键人物,到后来,有很多人因为受到了诱惑,改变了初衷,这就好像当代很多原本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安稳的年代反而贪污腐败,就是因为没有毅力,没有恒心,或者说有太大的野心,太多的贪心。有很多一大代表,贯彻了初衷,为事业牺牲了自己,他们是光荣的,他们坚信没了自己一个,还有千千万万个同谋者。许许多多优秀的爱国青年合力,才建造了富有生命力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二一年诞生之后,没有成熟的领袖,因此早年“左”右摇摆不定,像走马灯似的更换领袖: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到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再到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到王明、博古的“左”倾机会主义,走过了一右三左的曲折道路。最后才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走向了新中国。可见,建党难,完善一个党更难,带领好一个党难上加难。
现在的我们,有机会参与青年马克思培训,应当借此机会,认识有志同谋,了解我们的党,完善我们自身,成为一个对社会更加有用的人才,实现自身的价值。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
(二)记得三毛的一句话,很喜欢:“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中,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一年的大学生活使我渐渐养成了喜欢看书的习惯,而这次借着参加”青马工程”的机会,让我更加了解到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籍。
《红色的起点》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叶永烈先生笔下的文字把我静静带回了那段刻骨铭心的烽火年代,时光如流水,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昔日闪光的浪涛,那些人,那些事,历历在目,仿佛他们重来没有离开过。在这本书中,作者对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的风云人物一一描述,在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作者以客观的笔调,忠于史实,写出这本 《红色的起点》,以三十多万言篇幅真实展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大钊,毛泽东,陈独秀等共产党人的谦和务实和强烈的救国爱国情怀。作者以真实的笔调,尊重史实,毫不避讳地描写了建党之初的另外一些真实细节:从孕育、诞生到摇篮期,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和危险磨难,共产党人有坚定、也有动摇;有高洁、也有污浊;有忠贞、也有背叛,但这些并没有阻挡共产党人的救国梦,并且最终使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改变并引领中国历史的执政党。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记得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曾经这样说过:“大学生不梦,中国何以梦。”类似的,我很喜欢一句话:“Life ends when you stop dreaming.Hope ends when you stop believing.”的确,“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这样国家才会富强。在这本书中,从《新青年》的“一枝独秀”,到蔡元培的“三顾茅庐”群贤毕至北京大学,令五四的呐喊,让世界听见了来自中国的声音。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船检科:张凯建近日读了《红色的起点》这本书,首先一点就是这本书的序言与众不同,本以为也会像常规的讲述历史事件那样平铺直叙,没想到一开篇却是20世纪50年......
追寻红色印记,展望美好未来——读《红色的起点》有感今年是建党90周年,需要读一本红色经典小说然后写出读后感。《红色的起点》这篇小说便是典型的红色长篇小说,虽然之前一直没......
读后感既是对书籍的回味,也是对自己思绪的整理和总结。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借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兴趣。以下是一些经典读后感范文,希望能......
读后感是对于我们读过的书籍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文学形式。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形成独特的思考角度。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红......
读后感可以是书评的一种形式,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与他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和体验。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首先需要真实而有深度的阅读体验。读后感范文红色的起点读后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