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启超传》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梁启超传读后感”。
读《梁启超传》有感
前篇日记说到在读梁启超,并计划写读书笔记的。但是越读越觉得难以下笔了。我觉得我遇到了一座文化的珠穆朗玛峰,在他面前我就是一块小石头;我觉得我遇到了一个文化的太平洋,在他面前我就是一杯水,如此下笔何其难哉。920万言的《饮冰室合集》再加上三大厚本《饮冰室集外集》,梁任公著述超千万言矣!举凡在他所处时代能接触到的古今中外的文化,基本上无不涉及,且论述能自出新意,文笔汪洋姿肆,横贯古今,旁征中外,酣畅淋漓,忽如惊涛拍岸,忽如雷震九天,忽如飓风掠原,摧枯拉朽,扫荡污浊、启迪愚氓,而为封建腐朽之国开一新世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可说无不受梁任公影响者。任公去世,时人有挽联曰:
“三十年来新事业,新知识,新思想,是谁唤起?
百千载后论学术,论文章,论人品,自有公评。”
可谓确切!
第一次接触梁任公的文章是《少年中国说》,记得是在初中,读其文曰:“红日初生,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当时就一个感觉:爽,这文章太爽了!
今读徐刚先生所著《梁启超传》,很佩服徐先生的话,他说读梁启超,如果能读出忧患,便是读懂了他所处的时代,甚至也会读懂他身后即今天的中国和世界。
确实如此,梁启超一生,可谓波澜壮阔而事业多艰,这也是跟近代国家之忧患坎坷相合。他的思想,也是在不断地求新求变,从维新变法,到护国运动倒袁讨张维护共和,其思想正如他自己所言的:“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以明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战。”但其思想的一个核心,还是爱国,强国之梦,忧国,忧民之心。
读《梁启超传》给我新的认识是:一是不能用“维新志士”这样一个简单的标签来概括梁启超复杂的一生,二是不能把康梁混为一谈,梁启超是常求新求变的,其后来之发展,远远走在了康有为的前面。梁启超处国家危亡之时势,奋而欲变法救国。其维新运动之时,思想为学日本明治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国体。相对于维新运动之前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一大进步。中学为体者,封建专制之政体也,不变则仅用末节之技术又有何用!变法者,变封建政体为资产阶级立宪政体也,制宪法,立议会,除科举,开新学,变官制,建立近代国家也。梁启超在其《论变法不知本源之害》中对此有详尽论述。他在北京办《中外记闻》,在上海办《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凡六十篇,震动天下,实是近代中国开启民智之先声。但百日维新还是迅速被扼杀了,戊戌六君子死难,康梁避难日本。究其失败,非为变法不对,奈何这些秀才们太天真,变法者,国之大事也,变法派无政权,无兵权,未能唤醒组织民众,只靠一个自身难保之光绪帝,靠几个知识分子呼号奔走,“秀才办事,十年难成”此之谓也。但维新运动毕竟是清王朝黑暗世界里的一丝亮光,即使运动失败,但其思想之传播,已是成功。
梁启超在日本接触大量西方著述,思想又有一新境界,反思百日维新失败之教训,缺乏民众之唤醒与支持,他认为“欲维新吾国,当维新吾民”,他创办《新民从报》,又以挟山倒海之健笔,唤醒国人,震动民风,民气,民心。他的《新民说》,《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释新民主义》,《论自由》,《论进步》,《论公德》等名著喷涌而出,知识青年以争相阅读《新民从报》为荣,中国大陆发行点97个,发行数激增至14000份。梁启超对于近代中国之启蒙,其功大焉!
但梁启超也有其局限性,光绪帝的“恩遇”,康有为的约束对他仍有影响,他对清廷的预备立宪还抱有天真的希望,以保皇派的立场与孙中山阵营的革命派激烈论战。
但可贵的是,他的思想是不断进步的,当他他终于看到清廷预备立宪骗局的破产,看到辛亥革命的胜利,他终于与保皇的康有为分道扬镳而拥护共和。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冒死愤然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揭露袁氏复辟阴谋,又与学生蔡锷谋划云南起义,发动护国战争,亲制起义文电。蔡锷起兵后梁启超又冒险只身孤行,奔走万里而秘至广西,策动广西独立,为扭转护国战争局势发挥巨大作用。袁世凯兵败被迫取消帝制。护国战争之胜利,梁启超及其学生蔡锷之功大焉,同为共和护国之英雄!
梁启超认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康有为虽为其师,但康顽固保皇,梁启超在国之大义上决不相让。护国战争胜利后,康有为公开复辟主张,梁启超发表《辟复辟论》痛击康有为:“„„而逍遥河上之耆旧,乃忽仰首伸须,论列是非,与众为仇,助贼张目。吾既惊其颜之厚,而转不测其居心何等也。”“如有再为复辟之说者,罪状与袁贼同,讨之如袁贼等。”至继任民国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府院之争激化,黎元洪请辫帅张勋进京调停,就此又上演了一出清帝复辟闹剧。康有为手舞足蹈山呼万岁参与复辟。梁启超愤而发表《反对复辟电》,矛头直指康有为:“此次首造逆谋之人,非贪渎无厌之武夫,即大言不惭之书生,于政局甘苦实无所知。”梁启超任段祺瑞讨逆军总司令部参赞起草通电,随军讨逆。张勋复辟失败,民国保存,梁启超又一次有功于共和。
1919年,一战后巴黎和会,西方列强不顾中国为战胜国的地位,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移交日本。是时梁启超一行文化界人士在巴黎,知悉此强盗行为,拍案而起,当即起草电文将实情通告国内,建议全国发起反对签字运动。一时间国内群情激愤,举国抗议,北京五四运动至此爆发。
徐刚先生写道:“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梁启超又一次高高举起爱国主义的大旗,并为之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梁启超及时发回有关和会进展,主张拒签并发起运动的电报,是点燃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梁启超的功绩实在是不能埋没也不应埋没的。”
晚年的梁启超以潜心学术,培养人才为重,其学术论著浩繁精深,举其要者有《先秦政治思想史》,《先秦学术年表》,《老子哲学》,《庄子天下篇释意》,《孔子》,《读孟子届说》,《荀子评诸子汇
释》、《子墨子学说》、《墨经校释》。《韩非子显学篇释意》,《清代学术思想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史稿》,《儒家哲学》,《佛陀时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研究》等等。我抄这些书目的时候,心窃慕之,如能为梁先生当个跟班的小厮,听听他讲这些课也不枉这一世了,就文史哲学术方面而言,他涉猎区域之广,研究之深近代可能无人可比。他于教育不遗余力,与陈寅格、赵元任,王国维时称清华园四大名教授,同时他还奔走于南开、燕京、东南等著名大学,时称梁任公巡回讲学。他的学生可谓是桃李遍天下,硕学之士不胜枚举。仅随举两人,一胡适,一徐志摩,皆近代文坛,诗坛大家。他讲课时脱口而出一句话:“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此语成为影响一代教育家的金言。
1929年一月,梁任公逝世,中国各界唁电,挽诗如雪。生忧患之时势,作忧患之前驱,作杜鹃啼血之高呼以唤醒国人,奔波千万里,著述千万言,他是太累了。然而他的学说影响深远,尤其是他的“新民”之说。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国民性改造”,鲁迅先生在《两地书》中说:
“此后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这些,无不是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延续发展。当今时世,我们的国民性改造难道不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吗?
注明:以上所引史料引自徐刚先生所著《梁启超传》。诗文部分引自《梁启超选集》。
此为读书笔记,以后读一本书写一篇,与同好朋友共享。
梁任公认为治学当以史为先,本来准备接着看他写的书的,但怕其研究之深非我辈所能学。我需要认真地补补课先读史学。我下段学习目
标是《资治通鉴》,到时候再写读书笔记。
真实的李鸿章——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有感不爱学习的小哲 东坡耕读每每读到近代史时,沉重的苦难,屡次的战败和众多不平等条约,无不使我义愤填膺,心绪难平。在近代中国的诸多人......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1840年4月,初春的细雨播撒到英格兰的大地上,一如既往吵闹的英国国会里,外交大臣巴麦尊微笑着接受着支持者的祝贺,刚才,他击败了反对党议员格拉斯顿的......
读梁启超《新史学》有感文章:《新史学》作者:梁启超发表时间:1902年2月出版物:《新民丛报》现出版物:《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启超卷》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1996年8月内容......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读《梁启超家书》有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读《梁启超家书》有感1000字读过《梁启超家书》后,我对梁启超先生更加崇拜,他对儿女的教育方面值得每个对父母学习。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读《梁启超家书》有感范文,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