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悲剧——读《孽海花》有感_新时代的旧悲剧读后感

读后感 时间:2020-02-28 04:24:5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读后感】

时代的悲剧——读《孽海花》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时代的旧悲剧读后感”。

时代的悲剧

—— 读《孽海花》有感

平常学习生活中我不太愿意去读传统经典的书目,因为文言文和半白话文都不如现在的文字读来顺口易懂,对于传统经典也需要正真地静下心来阅读,体会,领悟。所以利用暑假之际,在众多书目中选择了《孽海花》这本书。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传统经典,我对明清小说更感兴趣。半白话文虽然也有点绕口,但比文言文更易懂,而且故事性强。章回体小说的结构,每一回开头联系上回,结尾则是“且听下回分解”,阅读时就像坐在了古时的茶楼中,手边一碗清茶,几盘瓜子,听着台中的说书先生缓缓道来。而选择这本书,也是因为“好奇”。比起读过的四大名著,经常看到的聊斋,有所耳闻的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孽海花》我是前所未闻,书名也叫人捉摸不透,不知道这本小说大致讲的什么,看了小说的简介才略知一二。

《孽海花》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男女主人公分别是状元和名妓,故事背景则是同治年间到甲午战败30年间。时间跨度大,塑造的人物也很多,除了封建士大夫官僚,还有外国人。要知道古人除了名还有字,除了字还有名号职称,刚开始的几回就有点头晕,认认真真梳理并记忆后才弄清男主人公金雯青和他身边的一众兄弟同僚。读到最后却发现《孽海花》原来是残本,三十五回后就没有下文了。所辛男主人公结局来得早,第二十四回就被女主人公给气死了,女主人公也在第三十二回交代完毕,才不至于总有一种没有结局怅然若失的感觉。这两人的情感纠葛也是书中一大亮点,后文自会细说。

鲁迅先生评价《孽海花》,结构工巧文采斐然。的确如此。小说按情节大致可以分成几部分,第一回便开门见山的道出了主旨,“三十年旧事,写来都是血痕;四百兆同胞,原尔早登觉岸”。除去第一回楔子,前六回写了男主人公状元金雯青初入仕途并升官发达以及他的一众兄弟同僚。第七回和第八回男女主人公相遇,喜结连理。第九回到第十七回是金雯青同爱妾傅彩云也就是女主人公出使外国的经历。第十八回到第二十四回,金雯青遭人陷害,自己也发现了傅彩云瞒着他的风流韵事,最后活活被傅彩云气死。第二十五回及以后便是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始和结束,并交待了傅彩云的结局。至于三十五回后没了下文,也只能自由想象了。除了这样大致的故事脉络,还交错的写了其他封建士子和外国的民主自由者的琐闻轶事,涵盖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文化上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冲击,政治上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清政府的腐败昏庸,懦弱无能。以金雯青和傅彩云的爱情为线索,以网状的结构推进故事情节,叙事手法也有插叙和倒叙,结构非常工巧。

而小说的文笔和内容比结构更吸引我。文笔和内容相辅相成,好的文笔让小说内容生动曲折,好的内容也给了文采施展之地。既然是讽刺小说,主要的写作手法便是暗喻暗讽和写实,把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虚构但又暗有所指的人事物结合并评说,便有了深刻丰富的内容和巧妙形象的文笔。第一回就写到了一个“五大洋之外,哥伦布未辟,麦哲伦未到”的孽海中的奴乐岛。书中写到奴乐岛是一个极野蛮的奴隶国,崇拜强权,献媚异族,缺乏新鲜空气,一般国民奄奄一息苟且偷生,从古不与别国交通,从古没有呼吸自由的空气。这样的描写立刻让人联想到两千年来封建统治下毫无民主自由可言的中国,当时内忧外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联想到饱受摧残的国民,腐败无能昏庸堕落的清政府。后面写到的人物“成毅伯”实则影射李鸿章,“孙一仙”也暗指孙中山,主人公金雯青和傅彩云更是洪均和赛金花的影射。书中还有许多讽刺文段,叙述生动,令人啼笑皆非引人深思。比如第二回中写到三位苏州名士谈论新科状元,得出“状元盛衰与国运有关”的结论,肯定状元的出色价值,实在暗讽封建科举制的落后,八股文对人思想的禁锢。作者也善用引据经典的手法,一段文字中往往包含了好几个典故,足以见古人前辈学识之渊博,见识之广阔。

丰富的内容配上生动多样的文笔,因此不管是景色描写,事件叙述还是人物描写,都极具画面感和代入感。景色的描写令人身临其境,事件的叙述生动连贯,人物的描绘则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小说很全面细致的描绘了晚清时期封建知识分子和官僚们的生活日常和琐闻轶事,包括酒席间的高谈阔论,同僚间升官发达的相互拜访祝贺应酬,上京赶考参加科举,意气相投的结拜金兰,科举的改卷批阅填榜放榜,烟花巷柳的寻欢作乐,泛舟江上夜听笛声的闲情逸致,才子佳人画舫船头的浪漫邂逅,因两首诗文互许心意的风雅和缘分„„诸如此类的描写勾勒出一个与现代完全不同的时空。这时空里有今人向往的悠闲生活,明丽景色,有意气风发恰同学少年,有让人

羡慕的喜结连理情投意合,„„然而在那样动荡不安的年代,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民众却迟迟不能觉悟,社会风气也不如太平盛世的朗朗乾坤,那些原本看来美好珍贵的东西,因为现实或者造化弄人,最后却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因时代背景而起的悲剧,看似偶然又是必然,也成了那个时代的悲哀。这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

原本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各逞才华,大放光彩,名震京师。各自升官发达,各膺重寄。最后却人事变迁,结局不尽相同。

男主人公金雯青是苏州人士,上京赶考中了状元,除了赶考途中结识的同乡书生们,还认识了许多好友,当官后更是认识了许多同僚。古人结交朋友当真是意气相投,志同道合,情谊深厚。金雯青和好友同僚们谈论时事政治,辩论国学经典,参加朝廷大考,时常登门拜访聚会游玩。在京城翰林院当值了几年,金雯青到天津做官,好友同僚们也各自出京,各奔前程。国家局势动荡变化无常,金雯青几次调配,在京师和地方兜兜转转还出使外国,好友同僚们也际遇不同。经历了十多载,昔日同学少年青春不再,有的退隐山林远离官场,有的肩负国家重担,有的风光不再颓废困苦,有的遇见了良人„„不论他们是美满的结局,平淡的结局或是凄惨的结局,到最后,以前的金兰好友已经天各一方人海两茫茫或是阴阳相隔,这无疑才是最让人唏嘘不已,惋惜不已,感慨不已的地方。

至于金雯青的爱情,也只能用坎坷凄惨来形容了。才子佳人的故事和传奇本来是引人向往的,新科状元和头牌名妓在画舫酒席间的邂

逅,一见钟情,许多古时的浪漫爱情也是这般的开始。有一个美好的开头,却没有同样美好的结尾。

金雯青应友人邀约赴酒席,与傅彩云一见如故。两人发现对方竟是旧识,于是更感缘分如此,郎情妾意。金雯青的正室赵夫人刚刚过世,本是热孝在身,却依然娶了傅彩云为妾。两人一开始伉俪情深,金雯青作为公使,彩云为公使夫人陪同他一起出洋。出洋的这几年时间里变化也开始了。彩云学了洋文,出入宫廷和社交场,崭露头角,惊艳海外,被称为“放诞美人”,还与德国皇后合影。金雯青却显得迂腐无能,加上每日公务繁忙,渐渐的,彩云和侍从阿福有了一腿,还和德国的瓦德西将军打得火热,在回国途中甚至和船长暧昧不清。当金雯青发现傅彩云给自己戴了这么多绿帽子,当即气得晕过去。后来傅彩云认错并承诺,以为会老老实实跟在自己身边时,金雯青又再次听到大街小巷里疯传彩云和戏子孙三的风流韵事。这次他便一病不起,最后一命呜呼。

本来是两情相悦的感情,却演变成了悲剧。金雯青结局悲惨,傅彩云却在金雯青死后迫不及待离开,悬牌于燕庆里,重操旧业。这份爱情无法圆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两人的身份地位差别,成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各自的思想观念等等都有差异。一个是状元,耳濡目染的都是儒家传统,国学经典,封建道德。属于知识分子,在当时的社会地位高;一个是名妓,出入风月场所,接触的是社会的三教九流,处于社会底层。尽管是妓女,但傅彩云的不同在于她追求自由的意识和她的独立性,更显出了女性的思想觉醒。从她主动学西文,在海外的社交能力以及离开金府重操旧业都有所体现。传统的封建道德,譬如遵守妇道也对她没有很多束缚。她明白姨太太的身份意味着什么,也看清了在封建社会中,男人三妻四妾,女人却需要三从四德,七贞九烈。也难怪身为封建士大夫的金雯青听了她“大逆不道,有悖伦常”的言论后活活被气死。也许金雯青对傅彩云是真爱,他们也有过真真切切的爱情。但他们的爱情恰恰发生在那个旧文化和新思想碰撞的时代,本就存在的种种差异也越来越大,随着时间流逝,那份爱情也慢慢变质了。

相比个人的悲剧,国家的悲剧更能体现那个时代对悲剧的促成和影响,更能体现历史的必然。清王朝的颠覆虽然在书中还没有写到,但从书中的种种描写已经能看出悲剧的苗头。作者对封建的批判和暗讽不留余力,揭露出风雨欲来岌岌可危的晚清的腐朽和落后。

政治上,封建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在很多细节处体现的淋漓尽致。金雯青出使国外坐一等舱,随员坐三等上报却是二等;古时靠读书做官,有人却可以买官;走后门还有四得字诀,“时候耐得,银钱舍得,闲气吃得,脸皮没得”;科举考试,翰林院的改卷官员内定门生弟子;身为王公贵族钦差大臣却贪污国库,内部腐烂致使国库空虚„„

思想上,封建思想愚昧迷信,根深蒂固。相信外国人拘摄魂魄的法术;对于俄国的革命,发表“男的还罢了,怎么女人家不谨守闺门,还出来胡闹”的看法;连皇帝娶妻都要奉太后的命,思想自然没有自由可言„„

清王朝的无能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国家实力不济,忧患

意识缺失,国民麻木不仁,封建思想的影响太过强大和久远,即使有一些知识分子的先进思想但也很难改变旧观念。这也说明在历史洪流中,个人力量十分渺小,无法唤醒所有的人民群众,更难以改变历史车轮的驶向。因此这也导致革命的必然,也是清王朝覆灭,时代悲剧的必然。

除了批判封建的主旨,另外值得一提的便是,书中随处可见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一定的进步思想。

社会生活方面,当时的人们已经吃起了西餐,参加各种酒会舞会,也会用照相机,电梯这些更加现代化的设备。可见西方科学文化技术的传播,相当程度上的改变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方式。

先进思想方面,金雯青去了解西方文化,“不知国情,因是大害;不知地理,为害尤烈”的观念和他对分界线,主权意识的重要性的认识都体现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他的进步思想。而前面提到的傅彩云学西文,追求自由也更能体现。但美中不足的是,傅彩云的妓女身份无法完美的体现女性进步思想。而且在那个时代,先进的思想也有着局限。

《孽海花》虽然是残本,但总的来说也算有个悲剧的结局。书中所有的不圆满不美好合起来就是个悲剧,个人的小悲剧,国家的大悲剧。或者也可以说在国家动荡不安时,制度思想技术不够先进实力不够强大时,被其他国家虎视眈眈时,个人也很难有安定的生活,美满的结局。这是时代的悲哀。所以我们更应该庆幸我们生在和平年代,远离战争的喧嚣,更应该感激和懂得,国家的强大才让社会安稳,人

民幸福,是我们安心的依靠。清王朝的颠覆也给我们启发,一个国家的强大除了有硬实力,文化思想的建设也尤为重要。

那年波涛汹涌,危机重重的孽海上,自由之花恐难绽放了。但是新的富强,民主,自由和平等的花朵会绽放在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

读孽海花有感

读《孽海花》有感“三十年旧事,写来都是血痕,四百兆同胞,愿尔早登觉岸。”前几日闲着发闷,无意中拿起书架上的《孽海花》,想着也打发打发时间。不料瞥到这诗,顿觉兴致盎然。以前读......

孽海花读书报告

浅析《孽海花》的叙事成就摘要:《孽海花》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刘鹗的《老残游记》合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它们是中国小说创作进入......

读《悲剧人偶》有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读《悲剧人偶》有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读《伟大的悲剧》有感

读《伟大的悲剧》有感读《伟大的悲剧》有感1在神奇的大自然面前,探索者们品尝过成功,也啜饮过失败,他们前赴后继,永不停歇,为人类搭建着进步的阶梯。在《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南......

读《伟大的悲剧》有感

读《伟大的悲剧》有感读《伟大的悲剧》有感1读《伟大的悲剧》有感今天,我怀着敬佩的心情阅读了《伟大的悲剧》这一课。文中,斯科特代表英国率探险队向南极点发起最后的挑战,但......

下载时代的悲剧——读《孽海花》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时代的悲剧——读《孽海花》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