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宽容》有感_读宽容序言有感

读后感 时间:2020-02-27 23:35: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读后感】

读《宽容》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宽容序言有感”。

读《宽容》心得

平明秦范小学樊银银

我原以为“宽容”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不宽容不过是让一个人自己生活在无端的仇视或是愤恨之中,而读过了房龙的这本《宽容》我才真正知道如果一群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一整个时代都处于一种可怕的不宽容之中,那么社会将陷入混乱的恐惧,一片狼籍。克服懒惰,克服无知,克服自私自利,那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有一个让所有人都能自由舒展的宽容时代。

从一开始,这本书的序言就深深吸引了我。“在宁静的无知山谷中,人类快乐的生活着。永恒之山向四面八方延伸,一条知识的小溪从深壑沟谷中缓缓流过,它从往昔的山脉中流来,又消失在未来的沼泽中。”房龙以舒缓平静的笔调描写这样一个场景,我以为“这描写一定不是我们的社会吧,这一定是一个与我们的生活相距遥远的一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其实不然,当我看完每一个章节,再倒回来看这篇序的时候,我才越发体会到,这是一个多大的讽刺——“无知山谷”“守旧老人”,“消失在沼泽的小溪”„„这其实就是千年以来不断上演着的历史的一幕幕。房龙创设的这个“无知山谷”,没有年代,也不知在何地,但是这并不表示这是一种虚幻的构想,相反地正是因为没有时间没有年代才超越于时空,“守旧老人”是“无知山谷”事实上的统治者、立法者、执行者并且自以为是天意的传递者,实际上,他们是一群专横而“不宽容”的一伙老人,不容忍年轻人有冒险行为,甚至不允许产生一点思想自由的火花,他们生命的意义所在就是阻碍一切新的事物,以牺牲创新和探索来努力维持所谓的“平衡”。作为一个读者,当我从作者这样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些沉浸在旧思想中的人的所作所为时,我不禁为他们的愚昧而觉得悲哀,又为那些因为超越时代而遭到迫害的人们感到无限的惋惜。

翻过寓意深刻的序言,我随房龙的笔触一路看过西方的一段段新思想和旧制度冲突的历史。不论是面对古希腊的先贤,还是古罗马的早期基督教,还是文艺复兴的新巨人,宗教改革的领袖和继承者,我不能不承认自己对西方的历史的确知之甚少。我仅知道历史上存在了泰勒斯,柏拉图等等这样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但却不知道这样一些伟大的人在面对社会的愚昧,统治者的守旧,甚至后来基督教对更多新思想的科禁锢时,他们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又做出了多少的牺牲。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作者对苏格拉底的那一段描述。古希腊之初的确不失为一片孕育思想的沃土,的确让人羡慕——“完美的奇迹最终出现在了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承认这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作者引用苏格拉底所说的话“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有权利告诉他人应该信仰什么,也无权剥夺别人的思考权利。”“因此必须给人们提供机会,使其能够充分自由、不受权威干涉地讨论所有问题。”这是苏格拉底掷地有声对社会的自由宣言,也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苏格拉底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被我们铭记的哲人,如书中所写的那样“这个才华横溢,是人恼怒的街头演说家未受波折的长期学术生涯,正是对公元5世纪风行于希腊的知识自由的礼赞”;但是,最终“他饮下一大杯毒药,平躺在床榻上,长眠不醒,为自己的争论划上了句号。”虽然这些话看似平淡,但是我们就这样轻易地失去了一个富有思想的头脑,这又是多么沉重的悲哀。但是即便如此,古希腊时期已是在教会和主教出现前称得上最“宽容”的了。到了中

世纪,禁锢才真正愈演愈烈,这期间不断发生的冲突与斗争,“基督教会将罗马人的效率和犹太人的不宽容结合起来,其结果是,它在人类的思想领域建立了恐怖统治。这个统治十分高效,但是缺乏理性。”如今我们再回忆起不宽容的中世纪,似乎只能在脑海中漂浮过那烈焰冲天的火刑架,和周围不宽容者狰狞的面容上,那些在偌大的社会却找不到一个小小容身之处的人哀伤的眼睛。

虽然历史在不断的变化,但是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基督教,甚至到后来宗教领袖,他们都没能逃脱“不宽容”的束缚。他们从开始冲破黑暗的“异徒”到最后为了巩固自己亲手建造的思想壁垒,都不惜以暴力和流血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真是让人心寒又悲哀。虽然在我看来房龙并不是用长片大论的控诉来批评这些“不宽容”时代,但是在字里行间谁都能感受到作者对此的悲愤和对在新的世界,整个人类社会能变得更开明而深怀期盼。历史变迁的只是不宽容的面纱,旧的被撕破了,很快又会有一个新的面孔来迷惑我们。这些粉饰太平甚至还一直延续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

虽然看到这些内容时我的心情颇为沉重,但是《宽容》不仅仅只是为了抱怨和控诉那样的统治,他还让我认识了很多结识了许多伟大、自由而又宽容的心灵:苏格拉底、伊拉斯谟、蒙田、布鲁诺、斯宾诺莎、洛克、伏尔泰„„他们是人类最真诚、最善良的朋友,他们的思想超越于时代,成为了永恒。生在如今宗教宽容比较环境中的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那个因信仰不同而命丧黄泉的时代,因言语分歧而被判定为异教徒备受折磨的时代,但都将不会忘记这些为自由的宽容献出生命的人,他们用身躯谱写一部与宗教不宽容对抗的历史布鲁诺,这位被烧死在火刑柱上的杰出科学家说,“国家无权告诉人们应该想什么,社会不应该用剑惩处不同意通常公认的教理的人”;而塞尔维特说“我将被烧死,但这只是一件小事,我们将在永恒中继续辩论。”蒙田写下了《论良知的自由》;弥尔顿为出版自由大声疾呼;洛克创作了《论宗教宽容》„„他们的思想和文字已成为我们这个世界中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石。

宽容,就是对别人,特别是异己,怀有尊重、理解和包容;是善良、涵养、自信和谦虚。我国唐代的强盛,两百多年前美国的崛起与发达,都从不同角度说明:宽容,可以聚集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可以吸纳出类拔萃的各种人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甚至可以跨越种族和国界。谁都知道,纯铁、纯金之类,其性能比不过合金;一把优质的提琴,要由六七种木料做成;就连吃饭,也需要不偏食,广纳营养。一句话,世间绝大多数事物都含有不同成分,才构成自然与人类的各种生态平衡。所以,我们的社会,有一些不同见解、不同声音,不同想法,应该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和谐本身,并非纯色,而是协调万紫千红的美。倡导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也应基于这样的考虑。

房龙说“恐惧是所有不宽容的起源”,“人如果不受恐惧的影响,是很愿意正直、公正的。”因为我们对不了解的人和事物而产生恐惧,所以用不宽容来进行自卫。求生的恐惧压倒了一切,中世纪的宗教迫害或不宽容都是来自生存的恐惧。而在现代社会,在世界已经日益变成了“地球村”的现代,国家、宗教和种族之间的相互仇视和对抗却依然存在,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的恐惧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血腥的冲突与战争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恐怖主义制造了“9·11”等一系列悲惨事件;少数霸权国家总想以自己的“单边

主义”取代“多极格局”而制造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针对中国这样一个不同于西方的东方大国的崛起,人们关注的眼神中也隐含着一丝的猜疑和恐惧。国家、民族、宗教、地区之间,仍然是你争我夺,没能真正的相互宽容,相互理解。我想如果大家能勇敢地并用真诚的心去面对彼此,那么误会、仇恨和流血就不会在我们的世界里长存的。

但是就像“宁静”“幸福”的“无知山谷”,我们都知道前方的路有很多的阻碍,想要冲破对未知恐惧的束缚我们还需要很多的努力,但是总还是有人不会放弃斗争和争取自由。历史也是一样的,时代的车轮仍然不断前行。敢于冒险的年轻人就像冲出山谷的溪流,是自由思想的化身。正是当年“先驱者”在探险中的一堆“石子路标”、一条“火烧通道”,把残留的村民引出了大山,找到了新的牧场。社会和生活是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但是就像作者在序言的最后一句话所说的那样——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是所有人们的期盼。

读《宽容》有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读《宽容》有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读《宽容》有感

读《宽容》有感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宽容》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

读宽容有感

读《宽容》有感——有关文化多样性和相对差异性10级市场营销(1)吕雪 学号:41013011在房龙《宽容》一书中引用《大英百科全书》中对宽容一词的解释:容许他人有判断和行动的自由,对......

读《学会宽容》有感

读《学会宽容》有感今天我读了《学会宽容》这篇文章,在这里面的一句句话语都令我受益匪浅。俄国诗人普希金曾经说过:“没有宽容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是真正的英雄。”是呀,如果一......

读《宽容》有感(优秀)

读《宽容》有感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大地,它即赐福与被宽容的人,也赐福与宽容别人的人,所以我们要学会宽容。”《宽容》是荷裔美......

下载读《宽容》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宽容》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