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镇西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李镇西的教育有感”。
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
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 邵春燕
最早读李镇西是98年出版的《爱心与教育》,那本书里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爱心故事。比如:孩子王的故事:和学生摔跤、斗鸡,和万同的故事等,今天读李老师《做最好的老师》,倍感亲切,因为我又从书中看到了《爱心与教育》的影子,又让我更全方位的走近李镇西的心灵世界,又让我的思想和灵魂得到了一次净化和洗礼,又让我多了一分做李镇西那样的班主任的渴望。读《做最好的老师》,我深深地感悟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幸福的老师也不是一两天能造就的,你必须要有无私奉献的品质、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水滴石穿的毅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幸福的老师更需要在平日的教学中善于积累、思考和总结、升华。
《做最好的老师》中,让我记忆犹深的有这样一段话: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
书中谈到:“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李镇西老师说“最好”就是“更好”,“最好”是相对的,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他强调是自己比自己——“昨天的自己的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李老师是这样阐述的,通过读书我发现他也是这么做的。这让我深有感触:一代教育大师也是从教学的基础开始的,只要我们多读多思考,在教学的生活中不断的反思自己并将它记录下来,今天的我们不断的和昨天的我们相比,不断总结自己,我想我们一定也会有很大的提高的。
怎样才能成为幸福的老师?怎样才算是“做最好的老师“呢?这恐怕是我们最先想到,也是想得最多的问题。我觉得:
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就必须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树立不同的人生理想。
我自己原来经常想:什么时候评上高级职称资格之后我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万事可以停下来歇歇了。确实事业与理想,就像是人生之旅中的一盏航标灯,为人们指引方向。要是没有了方向,你只能漫无目的地随意漂流,就无所谓前进与后退了。也许,理想这个词太严肃,有时甚至会觉得那只是个梦想,很难实现。但我们现在可以分期定下目标呀,这目标就是做一个好老师!只要定下目标,执着而坚持,也许一时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甚至一辈子都达不到,但只要努力了,就在一步步地靠近理想的目标。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说的那样,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境界靠近。我们不能象他一样成为专家学者,但我们至少可以:
1、专心学习,成为“学者”。教师的智慧来自于不断地学习。作为教师,只有让学习成为生命的状态,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永驻。教师作为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一个信息源,更应有有相当的学习力,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只有勤于学习,广采博取,才能让自己原有的少量死水变为绵绵不绝的溪水,才可能对教材有真知灼见,才可能于平凡中见新奇,课堂上,才可能让学生在你的课堂流连忘返,陶醉于课堂。
2、用心创造,成为智者。教师的智慧来自创造。作为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必须有要有创造性,智慧型教师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创造人格,善于反思,勇于否定自我,不断出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教师的创造力增强了,智慧丰富了,必然会带出一大批拥有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3、潜心研究,成为行家。教师的智慧来自研究。我们在研究成功教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的时候,不难看出那些课都来源于潜心的研究,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才有可能不断到达教学的理想境界。
4、精心反思,成为专家。教师的智慧来自反思。反思有利于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回溯性的研究,一个教师只有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精神,做到勤于反思,善于总结,才能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从而反思问题产生的根源,探寻问题解决的对策,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和智慧,走出单纯技巧,个别经验的圈子,在教学中独树一帜,逐步向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李镇西老师在2004年出版了一本书叫《与青春同行》,书中就有一个章节专门谈到了“在反思中成长”,他认为教师应对五个方面进行反思:
1、对教学失误的反思,2、对教学实验的反思,3、对教学行为的反思,4、对教学现象的反思,5、对教学理论的反思。他说一个教师要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也许,我们很难达到职业生涯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力求做最好的自己。陶行知说过,只有事业带给我们的快乐才是真正永远的快乐。
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面对一个个平凡的细节,是一颗持之以恒的恒心。踏踏实实做事,坚持不懈。
李镇西老师自称是个“实干的理想主义者”。的确,他不仅有着崇高的理想,更重要的是他的工作是那样认真踏实。今天,李老师的成功,就是由一个个平凡的小细节组成的,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他把想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化为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四溢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闲适从容,也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荡气回肠。
李镇西老师的书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某些启示:要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因为教育最终培养的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定义是:这类人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身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这一切都是需要在学校中奠定基础的,这正是教师的职责。
那么,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是否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是否确定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育人理念并踏踏实实、坚持不懈付之实践呢?这个真正值得我们反思。
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必须明白教师真正的尊严,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
读完《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个章节,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当时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撼,第二感觉是认同。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活,当我板着脸,故作严肃,装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时,当我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一个同学,杀一儆百时;当我远远地看着他们,而不是溶入孩子们中去时,我并没有获得他们的多少尊重、爱戴。反之,只是一个充满笑意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却使他们更靠近我。正像李老师在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已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就是李老师所说的“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你能“每日三省吾身”吗?
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所谓“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俗话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说,只要我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日三省吾身”,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片绿油油的叶子,在属于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你能“允许学生犯错”吗?
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就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有时,我们教育者就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
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你真的爱每一个学生吗?
爱学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章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毕竟“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也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你能常阅读,多积累吗?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他每天坚持做好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1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这也是我要向李老师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像李老师那样,在每一个失误中做深刻的反思,而不是忽略一个个教育教学细节,也不是满足于现状,更不是为自己的失误找理由。
轻轻合上在这本书,耳畔还萦绕着李老师的声音: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们和他们不一样;把更多的关爱给后进生;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要学会感动,因为生活在感动中是幸福的;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读李镇西,我们发现,他已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巧深深地融入他的个人魅力中了,他是用他的灵魂在叙写着教育的诗篇。李镇西只有一个,无法复制,但我们可以学习他的精神和理念,可以思考自己该用怎样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去进行灵魂的塑造。让我们向李老师学习,一起努力来感受教育的美丽,享受教育的幸福,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后感马尚一中 房文宇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读李镇西《如何转化后进生》有感 李镇西,当代著名教育家,久闻大名。近期,读他的《如何转化后进生》,断断续续,感受颇丰。一言以蔽之,李老师教育的法宝是......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的班主任》心得体会叶金财从1995年毕业便开始当班主任,一直以来,总想让自己成为最好的老师,最好的班主任,19年的班主任生活,带出来的学生都很喜欢我,挨过打的学......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突泉三中张志辉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作为教师的我们读书就是学习,充实自己,在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
读《在平等中培养平等》后感 《在平等中培养平等》是优秀教育家李镇西在其著作《做最好的老师》中的一篇小文章。虽是一篇小文章,但读后,感触颇深,唤起了我脑海中那有些怠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