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关于货币战争读后感”。
读后感————关于《货币战争》的震撼及疑惑
学号:0811707姓名:李田院系:经济学院 专业:财政专业
读完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后,百感交集。既震撼有刺激,同时还有一种醍醐灌顶的大彻大悟,对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念产生了重大冲击,甚至是颠覆。伴随着些许激动和淡淡的遗憾,同时随着读书的深入,却又生出许多怀疑。
总而言之,该书是从货币博弈的角度,演绎了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通过描摹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通过再现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不断掀起金融战役的手段与结果,告诫人们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同时该书在“战略”层面上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表达了担心以及对次提出的几点建议。
初读货币战争时,给我带来的是绝对的震撼。似乎整个人类都在被一小撮国际银行家玩弄于鼓掌之中。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起源,内森如何在滑铁卢战役中成为英国政府的最大债权人,从而整个英国的货币供给量,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兴盛:阿姆斯洛(老大)成为德意志首届财政部长,所罗门(2子)问鼎奥地利,内森(3子)主宰伦敦金融城,卡尔(4子)影响意大利,詹姆斯(5子)征服法兰西。19世纪中叶,英、法、德、奥、意等欧洲主要工业国的货币发行权均在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之中„„在书的其他章节中罗斯查尔德家族的身影无处不在,不论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美国总统们的不正常遇刺身亡,还是《美联储法案》的成立,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等,罗斯柴尔德的家族都参与其中。
刚开始读的时候是强烈的震撼,以往的世界观被颠覆了!我们的大学老师一直在强调说,1)中国的金融系统有很多漏洞,是很不完善,而美国是世界上金融系统最完善的国家,中国有很多地方需要去借鉴美国;
2)美国是一个民主,现代的国家,美国的财政系统是完全透明的,每个纳税人都有权利去查看国家的税收情况,了解财政的支出去向;
3)美国的言论是自由的,新闻媒体可以批判任何不当的措施及行为。
但看完这本书后我知道:
1)美联储是以美国政府债券作为发行银行券的储备金,事实上将美国的货币发行和政府债务死锁在一起,政府将永远也不可能还清债务。截止到2006年,美国联邦政府共欠下8.6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的债务,平均每一个四口之家要摊上11.2万美元的国债,而国债的总额正以每秒两万元的速度增长!而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为数不多的由政府直接发行货币的国家。政府和人民为此省下了巨额利息开支,从而成为中国的高速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虽然总体上,中美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中国在某些方面,特别是上述方面还是较美国完善的。
2)美国联邦政府对国债利息的支出仅次于健康医疗和国防,2006年已超过了4000亿美元之巨,而从1864年开始国际银行家们便可以世世代代的享用国债利息这一美餐。即使美国的财政系统是非常透明的,但美国人民却改变不了他们被迫向银行家间接缴税,只是为了原本是他们的血汗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和货币。因此,虽然美国的财政系统是非常透明,但这也掩盖不了美国人民被剥削的事实。
3)美国的媒体被公认为是“自由公正”的,但是一旦涉及但国际银行家的利益时,西方权威新闻媒体便会把这些真相有意的“过滤”掉,并且做出有利于银行家的评论,相反的来抨击政府。而美国的教科书呢?事实上,各种以国际银行家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在为美国的下一代挑选“内容健康”的教科书。因而,在这写方面,“自由公正”的媒体没有起到促进
作用,反而成为了银行家的“帮凶”。
但与此同时,随着读书的深入,我开始起了怀疑,而且这种怀疑越来越强烈。
首相是怀疑罗斯切尔德家族的真实性,因为我始终相信任何家庭组织是不可抗拒国家统治力的。特别是欧美的大国。因为家族在社会大生产中充其量不过是细胞,国家则是主要的组成部件。在《货币战争》这本书中阐述了,世界经济被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这些银行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们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美国1929的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这些银行家甚至可以控制操作了战争,滑铁卢战役、六位美国总统之死、希特勒的崛起、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甚至还有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破坏。这些跨越两个世纪、且互不关联的事件都有着一个根本原因:罗斯柴尔德银行业家族王朝对货币发行的持久控制。该书作者宋鸿兵认为:即便在今日,美联储仍然只是私有的中央银行,是一个傀儡,而这些私人银行都与无所不在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有密切的联系。这本书似乎告诉了我们,全世界人民的命运都被这样一个罗斯切尔德家族玩弄于鼓掌之间。于是我产生了疑问,这么强大显赫的家族,难道每一代接班人都是如此优秀有天赋的的么?难道就不会出现一两个纨绔子弟,损坏家族的管理甚至金融体系。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即使他们家族在教育人和培养接班人这个方面是世界一流水平,我不相信一个家族人的智慧能比得过全世界人民的智慧。确实,在世界近代金融史上,罗斯切尔德家族的确曾有过很大的影响力。他们一度呼风唤雨,左右逢源,这些都是有案可查的。不过这个家族目前的情况如何,则不太好说。据宋鸿兵先生的估计,罗斯柴尔德家族 到今天大约有50万亿美元之巨。约占世界全部金融财富的七分之一。坦率讲,对这个数字我将信将疑。如果罗斯柴尔德家族现在依旧是“大道无形”的世界首富,为何我们对他的了解如此至少,即使西方媒体会被银行家所收买或控制,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我们对如此重要的一位金融界巨头知道的如此至少!
其次,从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林肯,肯尼迪,里根,以及美国所有的总统遇刺事件都归结为一小部分银行家争夺货币发行权阴谋策划。由几个大老板在幕后控制,甚至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等灾难竟然都是他们精心策划的,用作者的话讲叫做“金融定点爆破”,他们真有那么大的能量吗?他们真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吗?对此我表示深深地怀疑。因为我不认为“国际银行家”们能否真正团结起来。尽管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但人们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却没有同比例地减弱,利益也愈加分散。换言之,他们之间既相互共谋又激烈竞争恐怕是一种常态。由此看来,欧洲、美国、日本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家组成一个坚固、持久和默契的联盟,是很难想象的。眼下欧美国家对日趋壮大的主权财富基金的恐惧,以及为约束这些主权基金所做的努力,从侧面反映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那种既有共谋又激励竞争的现实。所以说国际银行家们恐怕无法真正团结起来,来展现出翻云覆雨的巨大的力量。
在结尾,宋鸿兵先生提出了中国的货币改革方案,即逐步将黄金与白银引入货币体系,中国的货币体制逐步实现金本位下的“中国元”转化。由于中国元可以自由兑换成黄金与白银,它将成为世界上最为坚挺的和强势的货币,从而理所当然的成为各国首选的储存货币。对于这一论点我不敢苟同。首先,我认为,黄金(或白银)的储量根本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黄金和白银作为贵金属,其已探表明储量可以看作一定值,而人类社会所创造和积累的财富数量和价格总量却在不断的扩张,无论这个价值总额现在是否已经超
过金银总量所能承担的上限,但终有一天这个界限将被打破,到时如果没有一个能够不断增长的货币量来与产量相对应,经济将会彻底崩溃!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就介绍了货币的发展史,金之所以确立货币的正统地位,是因为所有人都认可金作为交易的媒介,进而获取了财富的代表着一美称,而其本质与其前任,各种商品无异,这种货币的本质是建立在普遍认可的基础上,这就是一种集体信用的表现形式,而之所以选择黄金这种形式,只是在于其自身的种种特性,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黄金货币能够保持币值稳定,他的供给量不会快速增长,不会造成严重通胀。但我们不能仅仅为了抑制通胀而从新开始金本位。如果真的实行了金本位,中国那什么来做金本位的基础,而国际银行家们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中国来恢复金本位,其他国家也可能大笔吃进中国元,从而令中国无法保持保持住中国元对换黄金的比例,从而让中国经济承受巨大冲击!
当然,我还是很欣赏《货币战争》这本书的,因为它从历史的角度来叙述了美国的阴谋史,为中国经济甚敲响了警钟。
中国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卷入了国际资本市场,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美元却不断贬值,中国对美国贸易是顺差,美国是逆差。美国先是从中国进口了数量众多物美价廉的商品,美国享受了由中国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但是他们却把国内的种种问题强加给中国,迫使人民币升值。同时哄抬了国际石油价格,让世界上的物价大幅上涨,在中国订购他们巨额商品的同时,他们的价格却随之与石油价格同时上涨,美国就是用这种方式,把中国辛辛苦苦从美国赚到的包含微薄利润的美元,又以购买美国高价商品的形式还给了美国。人民币升值,反倒使人民币升值前正常的进口需要的物资和商品的成本也就是价格成倍的增加。一时间世界上的美元开始了对中国财富的疯狂掠夺战争。国际金融资本进入中国,兑换成人名币,进入股市房市,股市不断膨胀,牛气冲天,但是越是繁荣危险就越逼近,国际金融家再悄悄撤离股市,卷走巨额中国人民的财富,儿中国股民还沉迷其中作者发财梦,国际商人再到中国来分一杯羹,大额的订单不断的下给中国的出口公司和企业。在外贸出口额不断创新高的同时,国内的物价也迅速的被推高。终于,中国的物价到了通胀的边沿。中国人所创造的财富,以极低的利润,换来了巨额美元。美国就把美元贬值,蒸发掉我们的财富,至使我们的财富大幅度缩水。然后又迫使人民币升值,推高石油价格,引起世界性的物价上涨,从中国掠走巨额物质财富。再让你购买以美元标价的比人民币升值前价格高出几倍的产品,把美元还给美国。这就是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勤劳的中国人付出了几代人的呕心沥血才创造的富强繁荣的局面和巨额财富,就是这样被懒惰贪婪的美国人破坏和掠夺。货币战争的警钟长鸣啊!
第二,让我们认识了国际银行家,国际银行家到底有着怎样的实力,我无从说起,但是 他们对国家乃至世界金融安全的威胁,实在是值得政府和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提高警惕。打击中国的金融系统,毫无疑问是他们的重中之重,对中国下手,绝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任何侥幸的想法都会产生灾难性后果。
第三,引发了我们对货币的思考,政府通过什么样的办法减缓人民币的升值,人民币的出路又在何处,是要向欧元一样领导亚洲人民创建立亚洲单一货币,还是要像美元一样成为世界货币。其实这也可能是中国的一个战略走向的缩影,中国的和平崛起到底是不是走美国的路,是否会成为美国一样的强权超级大国我们也就可以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作者:宋鸿兵文章:《货币战争》出版地:北京市版次:2007年6月第1版 2货币战争 百度百科 网址:
时间:2010-02-06
3作者:罗驿 文章《不要以为货币战争都是没有硝.烟的》
网址:.时间 :2008-07-09
4作者:茶客文章:《美国方面通过人民币升值和美元贬值是如何实现对中国财富掠夺的》网址: 时间:2008-7-3
"货币战争"这个词是言辞犀利的巴西财长吉多·曼特加(Guido Mantega)发明的。宋鸿兵借用这个词来形容一场看不见的经济战争,并写下:《货币战争》、《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货......
在拜读过宋先生的《货币战争》后,不经觉得这是一本惊世骇俗的小说,但如果作为学术著作来来,那么宋先生的论述漏洞百出。因此我希望以此文作为对宋先生货币战争的批判。众所周知......
《货币战争》读后感从英格兰银行的建立开始,整个世界被金融货币所主宰着,长达二百多年的历史,或是阴谋论或是真相,数亿普通百姓被所谓的精英人士操纵着一生,不得解脱。《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读后感我一直以来都很想学一些经济学的知识,也曾经在网上或书店找了一些经济学的资料、书籍学习,但往往翻看了几页,就觉得实在看不下去了,这些资料往往晦涩难懂,里面一些......
《货币战争》读后感看了《货币战争》这本书后,深深地被罗斯柴尔德家族在金融乃至政治方面的势力所折服。无疑地,罗斯柴尔德家族及其所控制的金融力量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