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 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目送里目送的读后感”。
默默目送,也是一种幸福
——读《目送》有感
王爱华
不知何时,喜欢上了龙应台的文字。她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在网上浏览了她的生平、人生经历之后,她的身上又被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我最喜欢她的《目送》这本书。这部书中,她的文字抚过了父母、子女的亲情,知己好友的友情、周围世界的植物、动物、风景„„用那最细腻柔软的笔触,写尽了幽微处最动人心弦的那种感觉。读起来,便连呼吸,也充满了共鸣的激动。
文集的开篇便是《目送》,这是一篇给我以震撼的独特散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样一句略带伤感却又蕴含哲理的话,使我心中泛起了波澜。
现在已步入中年的我,上有身体健康的父母,下有聪明活泼的儿子,家有还算体贴的老公,过着平淡且还算幸福的生活。工作和生活的琐碎,让我没有时间去思索过多“人生”的东西,但是读了这本书,让我莫名地有了许多的感慨。
多少次,父母也在用他们的目光送我,从第一次离开家门去外地上学,母亲说:“自己能不能去?”年少的我不懂让母亲放心,而是说了一句让母亲提心吊胆的话:“去不了散伙。”母亲送我到车站,我坐上车,连回头也没有。工作后,我自己骑车去上班,不料路上下起了很大的雨,我只好在公路旁的商店躲雨。雨停后,我去了学校。过了不长时间,父亲又骑着自行车来到宿舍看我,说母亲不放心,下那么的雨,怕我一个人在路上出什么事。后来母亲说是后悔说了一句:“天不好,早点走吧。”而没说:“再等等吧,看下不下雨?”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的表现,我读到华安不与母亲同车,不让妈妈牵手,我觉得完全可以理解。这就是孩子长大的表现吧。可这时的父母却总是整个身心都在孩子身上。
后来作者写到的是最后一次目送父亲,读到这里,我总是读不下去,人生的别离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但却是改变不了的。
在《雨儿》这篇散文里,作者记录到:每天,都给妈妈打一通电话,电话那头,年迈的母亲已经糊涂的像一个可爱的孩子,思维不够清晰地说着“雨儿,我只有一个雨儿。”„„当作者来到妈妈的身边,妈妈怀疑的说着“你好像我的雨儿!”而作者像哄孩子一样地确定着:“妈,千真万确,我就是你的女儿”„„“你的女儿要看见你笑。”作者伴妈妈睡,陪妈妈聊天,带妈妈洗温泉、坐公交车,让妈妈享受着有女儿陪伴的分分秒秒,这应该是人世间最朴素的幸福吧。年近中年的我,每天还在接受父母、公婆对自己的照顾,而自己对父母的付出呢?哎,真是惭愧啊!
在读她的文字的时候,总感觉到龙应台是寂寞的,是孤独的。正如在《寒色》中所写,作者自认为是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可是当别人问她“家,是什么?”的时候,她却突然支吾,不知所云。接着,作者又帮我们历数了一个个叫做“家”的地方: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和人做终身的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很多,一会儿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世事的变迁,这一个个的家会怎样呢?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是,每一个家终会有曲终人稀的那一天。当然这与她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在这部书里读出太多爱的信息,父母子女之间的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既然,目送是人生的必然,我们就应该珍惜和父母、兄妹、子女相处的每一个瞬间,扮演好为人子女、为人姐妹、为人父母的角色。目送着孩子渐渐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目送兄弟姐妹各奔东西,也目送着父母渐渐老去。默默目送,这或许也是一种幸福吧!
《目送》读后感龙应台喜欢写作,喜欢走路,喜欢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喜欢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喜欢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下自己生活的心情。因为,在她眼里,太多美的事物都稍纵即逝;稍纵,即......
引导语:《目送》想必很多人都有看过,那么看完《目送》之后,相关的读后感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目送读后感一“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
《目送》读后感 历史·战争·亲情·人生寒假期间,我阅读了《目送》这本人生之书,从中也能获得许多启示与感慨。这本书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
绵绵情语——读《目送》有感一直与龙应台的《目送》神交已久,只是无缘窥其真目,昨日有幸得到一本,细细捧读,感受如淋浴秋雨一般——丝丝凉意,透彻心扉。我从不惮以最美的文字来描......
龙应台的《目送》,想必很多人都知道,细细品味过,也深有感触。它描述的是龙应台作为一个母亲与女儿时的心声。她目送孩子和自己的父亲,以多次目送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文章更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