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写读后感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和表达的清晰,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表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一
《二十四孝》主要讲了中国古代的二十四个孝敬父母的故事。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亲尝汤药》和《弃官寻母》。《亲尝汤药》主要讲述了汉文帝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怠慢。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以便母亲随时照用,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亲口尝过后才让母亲服用。他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兴礼仪,人丁兴旺,使西汉十分发达。汉文帝作为一位皇帝如此孝顺,怎能不让人敬佩。他更让我明白了一个人无论都忙,无论自己的事业多么重要,我们都不能对父母不闻不问。不管工作多忙,不管路有多远,都要心系父母,都要常回家看看。其实父母要的并不多,一声嘘寒问暖,足以抚慰他们孤独寂寞的心灵。
更让我感动的是《弃官寻母》。朱寿昌七岁时,生母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朱寿昌做官后,行四方寻找母亲。找到线索之后,他便弃官寻母。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在陕西和母亲相遇了。多么感人的孝子啊!
这时一个声音在脑海中不停地问:“孙天乐,你呢?你是一个孝子吗?”“当然,可是有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会因为一些小事,冲着妈妈发脾气,让妈妈很生气。那一次,我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两包薯片,准备明天吃。可是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妈妈竟然正在吃我的薯片。我很生气,对妈妈大吼道:“你为什么吃我的薯片,你赔我。”“儿子,薯片这种油炸食品,你不能多吃,我煮了又有营养又好吃的鸡蛋,你快起来吃吧。”“我不吃,我不吃,我就要你赔我的薯片。”就这样我闹得妈妈很头疼。现在想想真惭愧啊!妈妈为了我的身体发育,让我少吃不健康食品,我竟然冲她发脾气。就算是又有营养又好吃的东西,我也不能只想着自己啊!
我以后一定孝顺父母,一定不让父母操心,更不能让他们生气。
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人们必须有的精神品质。而孝道是拥有美德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有人说“教”就是孝道的文化。曾经我们可能都犯过错,但我们只要好好学习孝道的文化,并践行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中,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好人,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新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二
封建孝道的“祭品”
鲁迅先生是我十分仰慕的文人,他笔下的文章讽刺意义极深,给我的感触也颇深。就好比《朝花夕拾》中的那篇文章――《二十四孝图》。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了两个有关“孝”的小故事,《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老莱娱亲》中,鲁迅严厉批评了老莱子可笑的,侮辱孩子的行为――一手拿着“摇咕咚”,身穿彩衣在地上玩闹。《郭巨埋儿》中的小孩子实在令鲁迅同情,这么小就要被所谓的“孝道”埋进了土里,好在最终“掘出黄金一釜”,并没有埋下去。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心中对封建迷信的憎恨一下子喷涌了出来,怎么会存在这种愚昧而残酷的“孝道”?不过,我对鲁迅所讲的《老莱娱亲》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说,这老莱子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可我不这样认为。老莱子的可笑行为其实是在逗自己年迈的老母亲和父亲所笑,在老莱子的心中,他们这样就是自己的尽“孝”之处,应该是值得称赞的,这样的认知实在是可笑至极,最可怕的错,是你不知道自己犯错。
《郭巨埋儿》中的郭巨实在太残忍了,我想不明白,他是怎样冒出这个空洞的“想法”的?如果将孩子埋下,那就连最基本的人性都没有了,何谈“孝道”?这种愚蠢至极的做法令人唏嘘不已,也淡化了“孝”在现实中存在的真正意义。这个孩子,就是迷信的受害者,封建社会的祭品,而他的父亲便是虚伪“孝道”的“典范”。
相比之下,现代的“孝”无疑是珍贵的,可敬的。外婆的肺部要开刀,爸妈都很着急,做完手术后陪在外婆身边给她做这做那,我偶尔过去,眼前外婆的脸上除了病气,还挂满了幸福的微笑和欣慰。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切实感受到真正的`“孝”。
“孝”一个字却涵盖了种种样式的尽孝方式。有的令人竖起大拇指连连称叹,也有的,令人背后发毛,令人发指。我希望大家记住“百善孝为先”,也希望大家对于“孝”有正确的认知。敬孝虽好,但有些“孝”,不敬也罢,有些方式,我不敢苟同!
《二十四孝图》,是我脑海中常常浮现出的文章,它写尽了封建迷信的可耻,也写尽了对封建时期孝道的控诉和对“祭品”无声哀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三
文章讲作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感受,揭示封建孝道虚伪残酷,。作品着重分析“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肉麻当作有趣”,最近回国讲学,周末,下午5点左右,偶尔经过母校原一中的旧址时,看到校门前后几十米,到处是送餐的家长们,与孩子蹲在街角或台阶上,急急地吃着饭。长辈的'那种殷切,那份关爱,确实叫人为之动容。只有为他们祈祷:愿学子成才,愿父母健康,也愿为他们提供一个避风的小亭或走廊。(作者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公民,原区一中毕业生)。
新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四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提醒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锋利的抨击。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那么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咱们从中得到领悟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现代还有很大差距,并不是没一个故事都让咱们追捧和领悟,咱们要懂得从中筛选,知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植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我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我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最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表达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咱们从中去领悟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新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五
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而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讽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
并不是否定鲁迅的观点。的确,新中国是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的确很渴望一个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然而,对于他所言的观点我却意见相左。
古代不受孝道的极为少见,也算是屈指可数。倒是在如今的社会不孝儿女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成人后却对父母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我想现代人也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了吧!
读完《二十四孝图》后,相信大家对孝有了很深的理解。孝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遵循的传统美德,可是现在的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不孝顺父母的现象,所以我们更能好好的理解孝的深层内涵,学着做一个孝顺的人。
新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六
今天,我观看了二十四孝故事,这些故事深深感动了我。
说说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皇帝,他很有孝心。有一次,他的母亲病了,他便开始照顾母亲,怕宫女们照料不好,他每次上完朝就会带着太医去看母亲。皇帝又要管理国家大事,使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又要好好照顾母亲。结果母亲这一病就病了三年,而在这三年中,皇帝也没有睡过一次好觉。
看到这个故事,我不禁惭愧地低下了头。以前,妈妈在家里突然胃痛,只好躺在床上呻吟着,我见了,心里虽感到着急,但每次都只会问一句:“妈妈,您怎么了?”当妈妈还在回答我的问题时,我一定会飞快地而且淡淡地回答一句:“哦!”然后没有任何其他的回应,便转身走开了。今天看了这位皇帝的孝心故事后,我觉得自己羞愧万分,大家同时身为父母的子女,他能这么衣不解带地服侍自己的母亲,而我连耐心关心母亲都没有做到,何况照顾她呢?皇帝是一国之君,而我是平民,皇帝每天国事繁重,都还那么有孝心,有时间去照顾自己的母亲?为什么我就做不到呢?中国有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孝其实很简单,就算你只倒了一杯水给长辈,这也是一种孝顺的表现;今天你离开家门时和父母主动打了招呼,这就是孝顺;吃饭前,你轻轻地为父母盛了碗饭,这就是孝顺;父母不舒服时,你的一句关切之语,这就是孝顺;今天你的作业不需要父母操心,这就是孝顺;考试中,你的成绩有了丁点进步,这就是孝顺。
就算你做的事是那么的微小,但这也是孝心的一种体现。只要你肯去做,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
新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七
今日无事所以多读了几遍,《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从当时的儿童读的书谈起,回忆了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是先高兴,高兴之余之后是扫兴,明白了孝;有如此之难,以前妄想做孝子的计划,也彻底从我;的心底消失了的感受。从文章字字句句,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孝道的虚伪。文章中重点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孝道的`故事,指责了封建社会孝道残酷,不顾儿童性命,将肉麻当做搞笑,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从文章中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的强烈抨击。
新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八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新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九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
《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新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十
我一直以为《二十四孝》里的那些人好伟大,读了鲁迅的.《二十四孝图》后,我才发觉那些人太虚伪了。比如春秋末期楚国人,老菜,他七十岁时穿五色彩衣诈跌“娱亲”的故事,有那个必要吗?一个老头子......实在侮辱了孩子,再者说一个七十岁的老头儿无论身体再怎么健康,都应该好好养老,都不应该......
我跟鲁迅有共同的观点,那个《卧冰求鲤》,真是的,做个孝子那么难啊,大冬天爬在冰上,把冰融化了。别说捉鲤鱼而鲤鱼没求着,自己反掉进了河里,丢了小命......
实在让人气愤的是那郭巨,这人真是的,我怀疑他是生出来就那么大,没当过小孩,为了他娘亲,竟然要埋了他亲生儿子,还说什么“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掩埋此子?”真是恶母。
封建时代的“孝”在我看来,纯粹瞎说!伤天害理!
新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十一
我幸运地读到了其中的一篇散文——《二十四孝图》对于这样的一篇文章,虽然名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读了《二十四孝》,我最喜欢“拾葚异器”这个小故事,它讲的是一个叫蔡顺的人少年时丧父,对母极孝。当时环境恶劣,只好拾桑葚充饥。
一天,蔡顺遇到了赤眉军,他们问他为什么要把红色和黑色的.桑葚分别装在两个蒌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留给母亲吃,红色的自己吃。赤眉军听了,很是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让他回去侍奉母亲,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意。
这个故事令我感动了许久:蔡顺对母亲的孝心虽然只体现在那么一点儿小事上,但却值得让人回味。
我也很敬佩蔡顺,敬佩他的孝心,事事都为母亲着想。读完这个故事后,我认真反思了一下,发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这样孝敬父母的事,这样的小事虽然很平常,更不引人注意,但它们包含了一颗颗爱心、一颗颗孝心。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百善孝为先”,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只要从蔡顺“拾葚异器”这一点点小事做起!
新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十二
放假第三天,按照原计划我每一天在《朝花夕拾》的这册散文集中阅读一篇先生的文章。而这天所读的便是先生的《二十四孝图》。
鲁迅先生的此篇文章更像是《二十四孝图》这本古籍的读后感,而我所写的则是先生的这篇读后感的读后感,这边让我感到不少压力了。
鲁迅先生是20、30年代新白话运动的领袖人物,而这篇文字也正是从白话运动入手。先给予那个所谓的绅士冲击,阐明先生对于白话运动的立常为了加强说服力,先生便以而是读过的《二十四孝图》入手,揭开封建卫道士羊皮下的真狼面目。
为了读懂先生的'这篇文章,我还将《二十四孝图》的原文找出,加以比较阅读,让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解先生的这篇文章。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这些文章都是传扬封建礼教中的孝;的脍炙人口的文章。
文中表达的这些孝;不少都是愚孝,违背了人性的孝道,甚至是为了人颂之为孝;而孝;,封建时代也讲求礼仪孝悌;,但这些所谓的孝;实在是无法用当下的孝道观念去衡量的。郭巨可谓至孝,家里贫困,孝母之心值得称赞,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实在违背了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这样的故事在书中随便翻翻举目全是!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这样一种封建的吃人的礼教,实在让人感到可悲!
封建时代的信仰与理念并非都是要继承或抛弃的。但是孝乃百善之首,如何正确地进行理解才是最正确的。作为有五千年礼貌历史的中国,理当传承发扬!但这样的愚孝是可悲的,而捍卫这些的披着羊皮的卫道士们更是可耻的!
新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十三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新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十四
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这篇散文讲的就是孝。
在封建社会中,孝极为重要,可那些孝基本都是建立在孩子没什么意识或无条件地服从下的,这些都不能叫孝。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而在封建社会中,仍然有人奉承这种孝,这种复古的思想,这种永远也跟不上思想潮流的习惯。他们认为前人流传下来的就一定是好的,值得学习的,值得传承的。他们的思想已经被格式化,他们始终在一个地方转圈——复古。
抛开封建的光环,真正的孝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而不是去刻意地作秀或者是一昧地驱使。就像在现代的生活中,孝不是等你犯了错误或后悔了然后装成很委屈的样子,噙着泪花对父母说一声“对不起”;也不是等你一夜暴富了之后就买这买那的送给父母;也不是在父母要求你做事时,你装模做样地瞒混过关,口中说着好了好了,其实心里想着该怎么样升级打过别人……真正的孝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在力所能及的小事中,尽到自己的微薄之力,尽量去分担父母的压力,去承担家庭的责任,去尽作为一个儿女应尽的义务,这才是孝。
正是因为“封建思想”,它禁锢了人们思考的能力,将人们像画地为牢一样禁在一个圈子里,跳不出来,也接收不到潮流的思想,所以才会落后,才会更加听信于封建。而做为现代人,我们更应该发扬鲁迅先生的思想——对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的强烈抨击。
新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十五
读后感。
捧着鲁迅先生那本《朝花夕拾》,翻了好一会儿,半天没憋出一句话来。虽说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坛当之无愧的巨匠,但我总觉得他的文笔太过深沉晦涩。也许是我的觉悟低了些吧,连思想也有些不同的,就像那篇《二十四孝图》。
“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而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讽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
并不是否定鲁迅的观点。的确,新中国是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的确很渴望一个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然而,对于他所言的观点我却意见相左。
古代不受孝道的极为少见,也算是屈指可数。倒是在如今的社会不孝儿女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成人后却对父母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我想现代人也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了吧!
孝并不像鲁迅所言的那番“难到了几十几百倍”。父母累了送上一杯热腾腾的暖茶,看见你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看见成绩单上那喜人的成绩。我想知一切都足以让父母舒展眉头的了。可惜,有人连这一点小事也做不到,让双亲头上的白发添了一根又一根。
二十四孝没有错,它的最终母的只是希望后人更加孝顺,更为懂事。儒家思想的确在某一方面迫害了人,但我们不可以完全否定,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发现它优秀的一面。因此原谅二十四孝吧!
-->
-->。
新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十六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郭巨埋儿的描写。这一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鲁迅先生在旧事重提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还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不是让谁照著学,而是一点,让大家明白,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去爱自己的的父母,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但要学习这种文化,而非是模仿是通过故事告诉大家孝敬父母。
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学生。他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前文已说过,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
让我们的英雄走下神坛吧,还他们各自的本来面目,那些不见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满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环、然而闪耀着“人”的光辉的面容。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歌唱那些软弱、怯懦、犹豫背后的高贵与坚强,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新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十七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zuowen/19490028.html】
新二十四孝图读后感500字导语:《新编二十四孝图》是2007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山东省老年学学会孝文化专业委员会。下面小编将为大家整理分享新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精选多篇)文章讲作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感受,揭示封建孝道虚伪残酷,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作品着重分析“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