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祖本纪有感_高祖本纪读后感

读后感 时间:2020-02-27 09:32: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读后感】

读高祖本纪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祖本纪读后感”。

刘邦的成功之道 ——读《高祖本纪》有感

谈欣洋 2010013051 美08 刘邦最后成功了,有人说是因为他善于用人,有人说是因为他善于吸收教训,这些都有理可寻却又都片面。

对于刘邦的成功,他自己在置酒雒阳时归纳为:“我能用子房、萧何、韩信,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而对于这个问题高起、王陵认为:“陛下慢而侮人„„但与天下同利。”是刘邦所以得天下的关键。

我认为论述刘邦成功之因,以其复杂性应当放在大时代的背景上看,同时从刘邦个人性格际遇小角度切入。司马迁的《史记》详细端正,虽不能面面俱到,但也着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丝略窥历史的机会。

《史记》因为时代特点、封建观念的影响,难免会带上一点唯心主义的色彩,对于刘邦的出生,《史记》中有“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暝,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的描述。同时“高祖所居常有云气”、“斩白帝”等传闻都被编入。但司马迁并未拘泥于对这些虚无事件的追究,而是客观地表达一种信息。

作为读史的人,我们应当想的不是这些事是否为统治者杜撰或百姓盲信,而应该注意在刘邦得知自己有云气、斩白蛇后“自喜”的状态。司马迁有意无意地强调这种状态正是对人物精炼地表达描述。刘邦喜、自喜、窃喜,在封建等级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习惯了逆来顺受,对于统治者或等级差异抱有坚定的态度,即使在“天下苦秦久矣”的时候,这种观念也依然存在。刘邦多次的独喜、说明他本身已有了较为明晰的反叛观念,从内心定义自己高人一等,就像小学生做智商测验发现自己成绩最好一样的优越感,这为他后来的起义、巩固领导地位做了铺垫。同时,刘邦的野心也昭然若揭,他能够很好地利用当时人民迷信的思想状态,为自己巩固势力、收拢人心。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揭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本纪中这一段描写,特别是“遂坐上坐,无所诎。”体现刘邦的自负与自身的傲慢,有一层小人得志的意味,而“乃绐为揭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更将刘邦小市民的要面子、虚伪等特点展现出来。

同样表现这一特点的还有“众人举刘邦沛令,刘邦数让”、“诸侯与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又让,不得已,即皇帝位。”可见“让”这一行为在中国历史久远,让不让、怎么让,是一个学问。

“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当着群臣的面对父亲不敬,以此为乐,表现刘邦记恨的一面。“高祖朝,太公拥簪,迎门却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前后差别,酒后真言,又体现刘邦为人虚假,以自我为中心,慢而侮人,就像一个暴发户一般傲慢自负。

《史记》——《高祖本纪》将刘邦的事迹言行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往往一两句话就阐明了一件事的前因后果,一两个词就把刘邦的性格特点表述地淋漓尽致。同时,在这些精短的句子中,我们又能继续深入,发现其中隐藏的巨大空间,从而能够前后联系,引申出更多的历史事实来。司马迁这种高超的叙事技巧也是建立在大量考证、大量筛选的基础上的。

从刘邦的事迹中,我们看出刘邦许多性格特点。这些特点包括“傲慢、圆滑、自负、虚伪”等,放在现代都是人格上的缺陷。因为现在的社会相对公平,人民的自我意识充分觉醒,而在刘邦的乱世,这些特点又见解帮助了他导致了他的成功,这与当时社会“乱”字的特征又有分不开的关系。

但刘邦正是利用了自己的性格特点,总结归纳出自己的一套领导方针,这在他的成功中至关重要。

“郦生见说沛公,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刘邦能及时发现自己所处的问题,也可以是目前的不利状态,并马上将不利转变为有利“摄衣谢之,延上坐。”前后对比,反而使郦生对其产生好感。刘邦其圆滑善变若此。这也同样说明了刘邦时刻处于一种清醒的状态。而这一事例不能归入“善于改正错误”这一类,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犯错很多,真正改正很少,他最擅长的不是改正自己的缺点而是转不利为有利、圆滑掩饰、虚伪做作。刘邦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义帝支持刘邦,义帝死,出不利地位,一大哭,马上转变在政治上的有利地位,变现刘邦虚伪及抓住时机的高超能力。另外,刘邦数项羽十罪,项羽射刘邦中胸“汉王乃扪足曰:虏中吾指”不得不佩服刘邦的镇定,立刻化不利为有利,有了面子又稳定了军心。

从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因袭攻武关,破之。用袁生计:愿君王出武关„„ „„都起到了很大的效果。

这都是刘邦善于听取意见的实例,刘邦在这一点痕清醒。正是他比项羽多这一点清醒使刘邦往往化被动为主动从而垓下之战一战成功。

而这一清醒有时能克制他本质之中因为不好的特点而犯下的错误。

“刘季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务府库,还军霸上。”充分认识自己,好酒及色但与大业相比,刘邦就显得从容得多。这一纳谏至关重要,为他在鸿门宴脱险打下了基础。若他执意入宫真正触怒了项羽,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可见清醒地认识自己、圆滑地规避错误时很重要的。《高祖本纪》中司马迁没有写鸿门宴的具体过程,但《项羽本纪》也是我们研究刘邦必不可少的材料。我们看出整个鸿门宴刘邦一直处于清醒的状态,不断化不利为有利,而项羽则混沌得多,看不清本质。一个时刻警惕的大脑也是刘邦成功因素之一。

本纪中还有两处文字:“刘邦还沛,饮酒,起舞泣下以沛为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问病,曰:病可治,高祖嫚骂之,不使治病。”

表现出刘邦虽然身为皇帝但依然有着农民的思想意识,重故里,迷信布信医(这与曹操很像),这些小细节的插入,使刘邦更鲜活。

综上所述,刘邦的成功有其性格特点的间接作用,有他“善于纳谏、保持清醒、化不利为有利、为被动为主动、善于把握时机”的直接作用。当然还有更多的因素,它们杂糅一起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一个“乱”字,既体现了时代又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人心、道德标准。总之,刘邦成功了,既复杂又简单。虽然是《高祖本纪》

但太史公最后的一段总结是其在本纪中唯一一段个人见解,却对刘邦只字未提,反而总结了朝代更替的轮回规律。“三五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可谓用心良苦鞭辟入里。对于汉朝一统天下阐述了一个规则性的原因而全文对刘邦的言行描述已然不需要再多用评论了,这就是《史记》的客观性。

最后三个字“葬长陵”,如洪钟之鸣,萦绕不绝。

本文全为个人观点。参考文献:

《史记》——《高祖本纪》 《史记》——《项羽本纪》 2010/11/16

读史记高祖本纪有感

读史记高祖本纪有感说来惭愧,身为一名大学生,我除了课本上的史记内容外,我还未曾读过其中的其他传记。通读完高祖本纪原文后,略晓高祖的生平经历,但仍需要借助翻译结合原文来阅读......

读《项羽本纪》与《高祖本纪》有感

读《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有感前段时间观看了电影《王的盛宴》,并重新阅读了《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以下几点感受颇深,与各位分享。 一是对历史的认识。......

高祖本纪

高祖本纪高祖本纪1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

高祖本纪

高祖本纪高祖,沛丰县中阳里人,姓刘,名字叫季。父亲是老太爷,母亲是姓刘的老太太。那以前刘老太太曾经在大湖边休息,梦见与神仙相遇。这时,电闪雷鸣天色昏暗。老太爷前往看,于是看见......

《高祖本纪》

《高祖本纪》《高祖本纪》1夫古之英雄,成旷世功业,彪炳千古者,其道有三焉耳。有亲闲远佞,度人御职之术;有食苦耐穷,卧薪尝胆之能;有统揽全局,运筹决断之才。昔汉高祖驭人之术,虽历千......

下载读高祖本纪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高祖本纪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