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后感痛并快乐着”。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
唐西小五
荧幕上的白岩松似乎就是一面旗帜:正义、睿智,用特属于他的方式,诠释着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时事,特显了一个新闻人独有的魅力。而这种魅力,是特有的“小白魅力”。
我不是追星族,但却有追崇的智者。
严格意义上来说,白岩松是我生平亲眼见到的第一位“名人”,姑且算是”亲眼“见到吧。记得那似乎是2006年的夏天,记忆中海口似乎永远只有夏天。海南高校与上海高校联谊,主办方请来白岩松先生做嘉宾并主持,方能一睹他的风采。只可惜作为被学校以“党员必须参加”的名义拉来凑人数的我们,坐在几乎是倒数第几排,盆地似地设计,虽然在盆底表演,虽然麦克风的扩音效果很好,但是那对于当时还没见过名人的我们来说,就跟考试得了第一名并拿到了丰厚的奖学金一样兴奋。很遗憾作为普通的穷苦学生,加之起初辅导员也没告诉我们有这等“大人物”就莫名其妙上了校车赶来,因此事先并没有准备望远镜。即使带了眼镜,也不过是记得一些模糊的剪影。
这件小事在我五彩斑斓的大学人生中,也不过是个插曲而已。但随着白岩松先生在电视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我在图书馆消耗多余的无处抛洒的青春热情时,有幸拜读了他的多数作品,然后便开始崇敬起来。虽然那次不曾有机会要到签名或者合影交谈什么的,但是就像一个虔诚的信徒不需要见到真佛一样,白岩松之于我,从此就成为了指引我前进的智者。
这世上有无数智者,可惜偏才居多,且大都偏激极端,恃才傲物,与这世界格格不入。然而小白却不同,他不仅有看透世事的大智慧,也有坦荡讲出来的大气魄,更有将痛苦转化为快乐享受生活的大从容。白岩松先生不像一幅画,只能挂在墙上供世人欣赏;也不似一尊佛,只能供人朝拜;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痛苦也有快乐的人,真实的活在这世上,用语言维护正义,用智慧维护和平。他不会用什么去粉饰太平,草原给了他广阔的胸襟。
当然,我的有感,并不是要在2012这个情人节的第一个小时里,来给白岩松先生唱赞歌,他的赞歌已经太多,不缺我这一首。只是当再次阅读《痛并快乐着》时,忽然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中学时,我曾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或者一名记者。可惜,我自以为为家庭考虑,放弃了这个梦想。丢笔多年,在毕业后重拾旧笔,却已词不达意,句不成文,似乎早已江郎才尽了。生活只能做一种选择,鱼与熊掌或许可以兼得,但再添几样,还能兼得么?他的文字让我突然开始清醒:生活包含了健康、工作、学习、生活、成长、旅游等等,应该是一桌满汉全席,是中西合璧。而生活中的我们,却往往只将目光放在某一件事上:工作时忽略了家人、放弃了健康,不知道学习进取,也忘了怎样去享受生活。应拥有白岩松般奋进的心态,锻炼出睿智,尽情享受人生的快乐,却也要接纳并感谢痛苦,才不失美满人生。
人生漫长路,却也短暂非凡。物质是保障,却也需要精神食粮。在经济社会,文艺青年已是被嗤笑的对象,不知道这是不是现代人幸福感
低的原因之一呢?有人说,没有小资的资本,去故意小资的造作,只会让人觉得可怜可悲,那其实不过是一种嫉恨的表现手法而已。
夜深本应人静,但窗外的街角,依旧是响了2年的黑帮集结中的吵闹声;这就是这所蓉城白日里未曾显现的阴影,但这之于这个庞大社会,又算得了什么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1:痛并快乐着读后感】我读了《痛并快乐着》这本书之后,心中犹如一块石头掉入水中——久久不能平静……我内心深有感触,他那对事物的认真、执着深深的打动了我。他对事业的......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痛并快乐着》,这本书主要写的是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毕业后的所见所感。他在其中写出了自己的经历,面对工作、生活甚至是生病时的坚强态度,但更多的是在面对......
读《痛并快乐着》品味十年假期的闲暇之余,我读了白岩松的自传《痛并快乐着》这本书,这是白岩松写于2000年,于2010年修订。这本书记录了白岩松1990年大学毕业后到2000年,21世纪来......
《痛并快乐着》这本书在沉静中,似乎有些让你思考,痛并快乐着,痛也许就是我们在这个大社会中被现实碰的遍体鳞伤,痛是我们该有的一种感觉,快乐也是我们应有的权利,是我们心理表现的......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痛并快乐着读后感,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