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评价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影响研究_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

自我评价 时间:2020-02-27 12:57: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自我评价】

父母评价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影响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

父母的评价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影响研究前言

1.1问题提出 国外有一位老人,退休后想图个清静,于是就在湖区买了一所房子。住下的前几周倒还太平,可是不久之后,有几个年轻人开始在附近追逐打闹、踢垃圾桶且大喊大叫。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可他却出去对这些年轻人说:“你们玩得真开心。我喜欢热闹,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这里玩耍,我给你们每人一元钱。”年轻人当然高兴,既能玩还能得钱,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们更加卖力地闹起来。过了两天,老人愁眉苦脸地说:“我到现在还没收到养老金,所以,从明天起,每天只能给你们五角钱了。”年轻人虽然显得不太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钱,每天下午继续来这里打闹。又过了几天,老人“非常愧疚”地对他们讲:“真对不起,通货膨胀使我不得不重新计划我的开支,所以每天只能给你们一毛钱了。”“一毛钱?”一个年轻人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区区一毛钱在这里浪费时间昵,不干了。”从此,老人有了安静悠然的生活。这个故事中,老人的智慧其实暗合了心理学上的“阿伦森效应”。

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最终导致行为消失。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惩罚批评不断减少。很多父母对“阿伦森效应”不甚明了,对孩子的批评多过奖励,青少年各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导致青少年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家庭教育的影响是主要方面。那么父母对青少年的评价是否会影响青少年的自我评价?

1.2相关理论基础 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之为“阿伦森效应”。阿伦森效应也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可以说父母是每个孩子的启蒙教师和终身教师。家庭教育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双刃剑。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儿童把自己当作认识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开始理解我与物和非我关系后,通过别人对自己评价和对别人言行评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评价。它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产物。

近年来.Judge,Locke和Durham(1997)提出了一个高阶的人格概念——核心自我评价(CoreSelf_Evaluations.CSE),并将其定义为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准的评价。核心自我评价由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情绪稳定性以及控制点四个低阶核心特质组成,这四个特质组成一个潜在的、宽泛的人格结构(Judge,Bono,&Locke,2000;Judge,Locke。Durham,&Kluger,1998)。该概念为研究人格特质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1.3前人研究 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递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是将实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丁彦华曾经在《父母如何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自我评价》一文中谈到,父母要 多给孩子一些具体恰当的积极评价,家庭教育大师Dorothylawnohe说过“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忐忑不安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来会有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如果老是对孩子说可怜的孩子,你就培养了一个自卑的孩子。总是得到鼓励的孩子会长成一个自信的人,给予孩子守护的力量,孩子会成为坚强的人。”不自信的儿童往往需要通过父母或身边重要他人对其活动和成果作出肯定性的评价。

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往往成绩较差或在长相、能力等方面表现平平,毫无过人之处。在交往中,他们很少得到来自周围同伴、教师或其他人积极的肯定评价。而一些研究表明,真正的自尊是成就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如果父母能引导孩子去 做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达到理想的目标来提高他们可以通过肯定孩子的优秀学习特质,如学习习惯好、理解力强、做题严谨、记忆力强、文笔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等,鼓励孩子形成自己的学习优势。实验设想

2.1实验目的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父母对孩子的当面评价,对青少年的前后自我评价进行对比,探讨父母评价对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影响规律。

2.2试验方法

2.2.1设计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自变量为父母评价,分为4个处理水平,即为父母始终对之褒扬有加,始终对之贬损否定,先褒后贬,先贬后褒四个水平,被试间变量。因变量为青少年第二次自我评价的变化。

2.2.2材料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若干,中性笔若干,父母对孩子赞扬肯定评价语以及批评否定评价语,计时器若干。

2.2.3被试

某学校15岁青少年80人,男女各半。

2.2.4程序 把所有青少年平均分为4组,每组男女生各10人。实验开始前,给每个被试分发一张核心自我量表,让他们填写。然后让他们的父母与他们进行语言交流。第一组被试父母要始终对孩子进行赞扬和积极的正面评价,大约15分钟。第二组被试父母要始终对孩子进行批评否定的评价,大约15分钟。第三组被试父母先对孩子进行赞扬肯定评价5分钟,再对孩子进行批评否定评价10分钟。第四组被试父母先对孩子进行批评否定评价5分钟,再对孩子进行赞扬肯定评价10分钟。父母评价结束后,再发给被试一张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让他们如实填写。每个被试单独进行实验,每次实验后,收集量表,实验结束。最后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实验的不足 3.1父亲和母亲的评价分工不明确,每对父母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语气和语调等难以控制。

3.2青少年对父亲和母亲的态度可能有偏差,影响评价语的有效性。

3.3同一组被试评价语的设定若统一,因家庭环境不同,则达不到预期效果;同一组被试评价语的设定若不统一,实验偏差也会加大。

3.4可能出现无效数据,例如父母的评价语和平时一贯的教育方式完全吻合。

3.5被试可能会对主试的实验目的、对自己的反应有一个猜测和预期而产生被试期望。

3.6被试的年龄局限在15岁,无法代表整个青少年群体。

3.7实验中,父母的评价是短暂的,而不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影响可能不明显,并且实验外部效度不高。参考文献

[1]黎建斌,聂衍刚.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水平和稳定性的作用.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10(5):389-394.

[2]丁彦华.父母如何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自我评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5):43-45.

[3]郦腊凤.浅谈“阿伦森效应”.天津教育,2003,(12):35.

青少年自我评价

综合素质自我评价一、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本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香港回归的日子,神州五号发射的日子,申奥成功的日......

自我评价对小学生写字水平的影响研究

自我评价对小学生写字水平的影响研究● 陈学光摘要:写字教学的评价要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以往以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学的过......

网络电台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

网络电台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内容摘要当今,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它对人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乃至社会心态都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最近,一种崭......

课题研究自我评价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自我评价 自2013年9月起,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cn大学生社会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 作者:姜山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4期[摘要]为探讨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青......

下载父母评价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影响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父母评价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影响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