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实习报告_煤矿毕业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时间:2020-02-28 17:40:0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实习报告】

煤矿实习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煤矿毕业实习报告”。

贵州民族大学

姓名: 学号: 专业:

煤矿地质学实习报告

前言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一)目的:综合运用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解决实习区内地层、岩石和地质构造问题。

(二)任务:1.怎样使用地质罗盘

地质罗盘结构:地质罗盘式样很多,但结构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常用的是圆盆式地质罗盘仪。由磁针、刻度盘、测斜仪、瞄准觇板、水准器等几部分安装在一铜、铝或木制的圆盆内组成。

2.地质罗盘的使用 ①磁偏角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②罗盘导线测量

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③罗盘产状测量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1)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2)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岩层产状的记录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 既方位角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10°,倾向为220°,倾角35°,则记录为NW310°SW∠35°或310°/SW∠35°或220°∠35°。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需要在岩层露头测量,不能在转石(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别露头和滚石,主要是多观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断。

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如果岩层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上当作层面以便进行测量。

3.怎样使用地形图

我们学习识别地形图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地形图,特别是要会现地使用地形图。

现地使用地图,就是把地图拿一现地,将地图与现地地形一一对应起来,以便分析研究地形,全面地熟悉、掌握地形情况,按照实际地形组织计划部队行动,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

初学使用地形图的人常有这样的感觉:就图识图还比较清楚,一到现地就有点晕头转向;在简单地形上不安了些,特别是一到生疏复杂地形就更容易糊涂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对图不熟,二是没有很好地掌握现地使用地形图的要领。

现地怎样使用地图?它有哪些要领?概括地说,主要有:判定方位、标定地图、确定站立点、对照地形、按地图行进和分析研究地形等基本问题。

4.地质构造的野外研究方法

总的来说地质构造有下面三种:褶皱、节理、断层!在这三种下面分别还有划分的更细的,比如褶皱又分为背斜、向斜,节理又可以分为什么剪节理、张节理,断层又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等的。由于构造类型的不同,其野外的研究方法也不同.①褶皱的野外研究方法:褶皱的野外观察与研究在野外地质调查或填图过程中,对褶皱这一最本的构造形迹进行观察与研究,是揭示某一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故通常被野外地质工作者所注重。主要根据各褶皱形态的相互关系和厚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各褶皱层的厚度变化分类:①平行褶皱主要特征是:褶皱面作平行弯曲;同一褶皱层的真厚度在褶皱各部位一致;弯曲各层具同一曲率中心;向下消失于滑脱面上。②相似褶皱主要特征为:褶皱面作相似弯曲;各面曲率相同,但无共同的曲率中心;两翼变薄而转折端加厚;平行轴面量出的视厚度在褶皱各部位相同;褶皱形态随深度的变化保持一致。(2)兰姆赛的褶皱形态分类。兰姆赛(Ramsay,1967)根据褶皱横截面上褶皱层厚度变化和等斜线的形式将褶皱分为 3 类 5 型,目前已被广泛采用。Ⅰ型褶皱——等斜线均向内弧收敛,内弧曲率大于外弧曲率。再根据厚度变化细分为三个亚型。

ⅠA型褶皱——褶皱层的厚度在转折端部分比翼部小,可称顶薄褶皱。ⅠB型褶皱——褶皱层的厚度在各部分相等,是理想的平行褶皱。

ⅠC型褶皱——转折端的厚度比翼部的略大,是平行褶皱和相似褶皱的过渡类型。Ⅱ型褶皱——等斜线相互平行,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同,为典型的相似褶皱。Ⅲ型褶皱——等斜线向外弧收敛,外弧曲率大于内弧曲率,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②节理的野外研究方法 观测点的选定决定于任务,一般不要求均匀布点,而是根据地质情况和节理发育情况布点,做到疏密适当。选定观察点时还要考虑,第一,露头良好,最好便于两面观测;第二,构造特征清楚,节理比较发育;第三,露头面积一般不小于十平方米,便于大量测量节理;第四,从地质上看,观测点应选在构造上的重要部位,并且在不同构造层、不同岩系和不同岩性中都应布点。观测内容地质背景的观测在对节理进行观测前,首先应了解观察地段的地质背景,即地层及其产状、岩性及成层性、褶皱和断层的特点,以及观测点所在构造部位。2.节理的分类和组系划分对节理要进行分类,划分组系,如有主要节理发育,应区分主节理和一般节理。如果在工作之初不能对节理进行分类或划分时,在收集到一定资料后应及时进行分析概括。3.对节理进行分期和配套4.节理发育程度5.节理组合形式的观测岩石中的几组节理,常组合成一定形式,将岩石切成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的块体。要注意观察节理组合形式和截切的块体所表现出的节理整体特征。对展布范围较大的剪节理中的等距性和分级等距性应注意测定。

6.节理面的观察在节理的野外研究中,应注意节理面的观察。观察内容包括:节理面的形态和结构细节;节理面的平直光滑程度;是否有擦痕;节理是否被充填以及充填物结晶状态和结晶方位;节理是否含矿以及含矿节理占节理总数的百分数等。这些材料有助于分析节理的力学性质,以及了解节理的形成状态和发育过程。

③断层的野外研究方法 野外对断层构造的研究是地质调查或地质填图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对断层的观察研究,首先必须在野外识别断层,然后查明断层的几何特征,测定断距,确定断层的活动时代等,并同时作好观测记录工作。1断层常用分类方案断层常用分类方案如表1所示,但实际上其分类涉及到诸如地质背景。断层的识别:(1)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在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中,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称为断层崖。如峨眉山金顶舍身崖、昆明滇池西山龙门陡崖。当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地表流水侵蚀切割,形成沿断层面分布的三角形陡壁,称为断层三角面。如河南偃师的五佛山。

(2)断层湖、断层泉:沿断层带常形成一些串珠状分布的断陷盆地、洼地、湖泊、泉水等,可指示断层延伸方向。如我国云南东部顺南北向的小江断裂带分布了一串湖泊,自北向南有杨林海、阳宗海、滇池、抚仙湖、杞麓湖以及昆明盆地、宜良盆地、嵩明盆地、玉溪盆地等。

(3)错断的山脊、急转的河流:正常延伸的山脊突然被错断,往往是断层两盘平移运动的结果;横切山脊走向的平原或盆地与山岭的接触带,往往是断层通过的地方,如太行山前断裂带,使太行山在华北平原西缘拔地而起,成为华北平原的西部屏障;正常流经的河流突然产生急转弯,或一些顺直深切的河谷,都能指示断层延伸的方向,如鲜水河的支流在断层通过的地方突然发生转向。

二.时间安排 实习一周,野外1天,剩下的时间写实习报告。

三.组织情况

由专业老师王勇、姚荐达和黄晓明等老师带领队伍对乌当地区的地 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分类的讲解,没有缺勤人员

第一章 实习区概况

自然地理概况:贵州大学乌当教学实习基地,位于贵阳市北东约 16 km,行政区划属贵阳市乌 当区东风镇所辖。地理坐标:东经 106°45′00″~106°50′30″,北纬26°35′00″~26°40′00″。

自然地理:乌当实习区位于乌当盆地,最高海拔为 1359.6m 位于西南反向马鬃岭东 北,最低海拔 980m 位于东北向南明河下游。

交通状况:测区交通方便,有水东路,贵乌公路与市区相通。贵阳市有铁路网、公路网 与全国交通网相连,航班飞往全国主要城市,水路不通。区内除个别村寨外都有 简易公路相通。

第二章 实习区地层情况

(一)、概述

实习区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地层出露齐全。主要为沉积岩,化石完整。受乌当断层影响,是乌当断层北翼地层多有缺失主要为三叠系地层,南翼为乌当背斜,出露不全。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娄山关组,奥陶系桐梓组、红花园组、湄潭组、牯牛潭组、黄花冲组,志留系高寨田群,泥盆系蟒山群、高坡场组,石炭系祥摆组,旧司组、上司组、摆佐组,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惠水组及第四系。(二)岩石地层单位

1.娄山关组(∈ls):1930 年丁文江先生在遵义娄山关命名娄山关灰岩,后经演 变,尹赞勋将其称为娄山关组。本区娄山关组主要分布在大洼和小谷农地区,构成了乌当背斜核部地层,主要岩性从上到下 含大量燧石团块及条带,在本区出露厚度不祥,未见底。产出的生物化石稀少。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含燧石团块。

2.桐梓组(Ot):1940 年张鸣韶,盛辛夫所命名的桐梓层。1950 年中国区域 地层表将其正式称为桐梓组。在实习区主要分布于大洼和小谷农地区,主要 岩性、底部为杂色页岩,分布不稳定,在大洼见,上部向东西两侧见肉红色 结核、内碎屑、冲刷构造。在黔北地区为桐梓页岩厚度远远小于标准地区的 页岩。黔北含钾岩。同标准地区相比:颜色不一样,桐梓地区灰绿色页岩。此处为粉砂质页岩。下部生物丰富,腕足、潮汐。上覆地层生物稀少,冲刷 构造发育(顶部竹叶状)岩性: 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含生物碎屑微晶白云岩,顶部可见一层紫红色页岩,俗称“桐梓页岩”。含有大量的藻席,叠层石,生物 碎屑。

3.红花园组(Oh):1940年张鸣韶、盛辛夫在桐梓县城附近红花园火车站附近 命名为红花园组。1964年张文堂将其正式命名为红花园组。与标准地区相比有大的差别。厚度略小于标准地 区的红花园组。生物特点:下部生物以核形石为主。往上生物逐渐变大。在实习区域的西部小谷农、大小麻窝的地区受 断层影响,白云岩化、硅化现象比较严重,但其内仍可见海绵、古杯化石。岩性:灰白色块状微晶生物碎屑亮晶灰岩夹硅质条带。

4.湄潭组(Om):1929年由法国人葛利普在遵义地区湄潭地区命名湄潭组。1933年俞建章先生将其命名为湄潭组。1964年张文堂将其命名为湄潭组。在本实习区内根据其岩性将其分为湄潭组一段、湄潭组二段。

湄潭组一段分布在干榜上,小谷农等地区。(下部夹泥质灰岩,含大量菠萝扬子贝故称为下扬子贝层,东部较薄(2米左右),在西部较厚达十米左右,且中间不连续)。

湄潭组二段:相变在东部龙井村寨一带下部为灰色中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为褐色粉砂岩、页岩、泥岩,含锰质。在西部豹子窝其相变为灰岩、偶夹页 岩。与标准地区相比,湄潭组二段的生物碎屑灰岩,而标准地区为含泥质条带灰岩。时代相当于湖北宜昌的大湾组。分布于干榜上,小谷农,豹子窝等地区。岩性:湄潭一段,灰绿色、土黄、紫红色页岩夹灰色粉砂岩,下部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泥质灰岩透镜状体。湄潭二段,下部为灰白色块状含生物碎屑亮晶灰岩夹泥质条带,上部为灰绿色、土黄色页岩、泥岩。

5.牯牛潭组(Og):1957 年张文堂先生在湖北宜昌分乡所命名的牯牛潭石灰岩。1974年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将其命名为牯牛潭组。底部含泥质条带,泥灰岩。主要生物为苔藓虫,贵阳扬子贝等。与标准地区相比较,标准地区为纯灰岩。此地区泥质含量较重,与之时代相当的遵义为石子铺组。同石子铺比较则又由泥灰岩 变为钙质泥岩,介于标准牯牛潭组与石子铺组之间的过渡型岩性。由于其岩性以钙质为主,故将其命名为牯牛潭组。分布于黄花冲,高院等地区。岩性:深灰色中厚层至块状泥质亮晶灰岩夹泥质条带,风化表面为蜂窝状,俗称“破乱灰岩”。可见苔藓虫等化石

6.黄花冲组(Ohh):来源于1974年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在贵阳乌当黄花冲组一带 研究命名的黄花冲组。本地区黄花冲组为标准黄花冲组。其岩性为:与之时代相 近在遵义地区命名为宝塔组:同其区别为:宝塔组产大量的龟裂纹,同时产大量 的中华震旦角石。分布于黄花冲,高院等地区。岩性:灰色块状生物碎屑泥晶灰岩,灰色块状泥晶灰岩夹泥质条带,似缝合线 发育化石种类单一,含量较多,主要为珊瑚。

7.高寨田群(Sgz)1944 年乐森?在贵阳乌当地区命名为高寨田泥岩及灰岩,1956年秦鸿宾将其正式命名为高寨田群,并将其分为高寨田上、下亚群。分布于田坝头,母猪洞、豹子窝一带。岩性:土黄色、紫红色、灰绿色泥岩夹钙质泥岩、泥灰岩含有少量的钙质季结核,可见腹足类生物化石。

8.蟒山群(Dm):1912 年,乐森?在贵州省都匀命名的蟒山石英砂岩。1962年,王钰将其命名为蟒山群。1965 年,地质部泥盆系专题组,在贵阳乌当一带进行地质工作,将其下部命名为乌当组,上部为马鬃岭组。分布在东南情人谷,赵家庄,南边大关口,小谷农一带。岩性:肉红色中厚层至块状中粒石英砂岩夹泥岩。

9.高坡场组(Dg):1979 年,贵州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贵阳花溪一带所命名的 高坡场组。分布在东南情人谷,赵家庄,南边大关口,小谷农一带。岩性:深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白云岩夹绿色中厚层白云质泥岩与灰 色中厚层微晶泥质白云岩,晶洞发育,见层孔虫化石。

10.祥摆组(Cx):1975年,张明发先生在贵阳花溪一带所命名的祥摆组。分布在 东南情人谷,苗天,南边大关口,小谷农一带。岩性:灰、土黄、灰白色中厚层土黄色中厚层钙质石英砂岩,夹 碳质页岩,灰黑色碳质泥页岩夹煤线

11.旧司组(Cj):1930 年,丁文江先生在贵州省平塘县西关所命名的旧司灰岩而 来。分布在东南情人谷,苗天,南边大关口,小谷农一带。岩性: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夹浅灰色砂岩。

12.上司组(Cs):1930 年,丁文江先生在贵州省独山南城西南所命名的旧司灰岩 而来。分布在东南情人谷,苗天,南边大关口,小谷农一带。岩性: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

13.摆佐组(Cb)1965 年:贵州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贵定平伐所命名的摆佐组。分布在东南情人谷,苗天,南边大关口,小谷农一带。岩性:浅灰、灰白和深灰色块状粗晶白云岩、钙质白云岩。本区祥摆组、旧司组、上司组在同一时期形成,在空间上不同地区表示为相变关系。简之:旧司组为穿时地层单位,乌当地区;上司组主要为厚层,白云岩,底部可见少量瘤状灰岩;摆佐组则主要为在白云质灰岩、灰岩,夹白云岩组成。两者可呈上下关系,亦可呈相变关系,摆佐组在苗天马蹄沟、老鹰岩一带以东尚可分辨,向西至大、小关口和田坝一带则全部相变为上司组白云岩,在小范围内相变如此剧烈,说明当时海底微地貌差异较大。为一次海侵和一次海退。

14.本区二叠系梁山组为土黄色中厚层至厚层细粒石英砂岩,但是二叠系、三叠系 超出实习区范围,未进行详细研究。

15.惠水组(K3h):分布在乌当盆地周围。岩性:砖红色含砾含粉砂质泥岩,砖红色块状中粒至粗粒砾岩。

16.第四系:第四系是地史上最后一个阶段,其开始时间大约距今 200-300万年,第四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人类出现、冰川广布和地势差异显著。贵州是一个新构造运动强烈 活动地区,第四系以来,地壳迅速上升,形成云贵高原,地面同时受到剧烈的切 割,地形破碎,河流深切,峡谷众多。因此第四系分布广泛而零星,类型繁多,有残积、坡积、冲积、洪积和洞穴堆积等。

第三章 实习区地质构造

乌当教学实习区位于扬子板块南部的黔南拗陷带中的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 变形区北界边缘和黔北台隆带的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南界边缘,区内构造形迹主要为近东西向的乌当背斜和与之相伴的一组近东西向逆冲断层和不甚发育的近南北向断层。

一)、褶皱:乌当教学实习区主要发育近东西向的乌当背斜。乌当背斜:位于大洼,赵家庄,长约为 55250m:背斜走向为北东方向,核部地 层为寒武系娄山关组,东南翼的地层为寒武系娄山关组,二叠系梁山组,岩层倾向为东南方向,倾角为40°。西北翼由于有乌当大断层和大洼断层的存在使 其地层缺失严重,转折端为弧线形,枢纽为曲线,轴面倾向为西北方向,两翼均发育逆冲推覆构造。褶皱形成可能时代为上三叠统,上白垩统。

二)、断层

在乌当教学实习区,自北而南共发育了六条走向近东西向向南倾斜的断层和一条南北向向东倾斜的断层.它们分别是乌当断层、大洼断层、小麻窝断层、大麻窝断层、黄花冲断层、田坝头断层和高院断层。

Ⅰ、乌当断层:乌当断层是测区内的一条区域性断层,活动时间长,再次复活而形成如今所见的逆冲断层。该断层横贯实习区北部呈东西向延伸,倾向南,倾角大约85°。区内多处可见该断层良好露头,断层南盘分别为寒武至泥盆系地层,北盘为三叠系地层,断层面向南倾斜。

Ⅱ、大洼断层:大洼断层位于乌当背斜核部,走向近东西,倾向南西,在大洼一带出露较好,向东被白垩系和第四系地层覆盖,向西露头不清。南盘为寒武系娄山关组的灰色中厚层中晶白云岩,北盘为奥陶系湄潭一段的土黄色页岩夹砂岩,表明该断层为逆冲断层。

Ⅲ、小麻窝断层:小麻窝断层发育于测区中部,断层走向近东西,于测区西侧的小谷农一带延出图 区,向东于龙井寨一带被白垩系和第四系地层覆盖。断层面向南倾斜,倾角一般大于70°,具逆冲性质。

Ⅳ、大麻窝断层:大麻窝断层位于测区中部,整体走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大约

70°。可见出露点位于大麻窝东侧路边,其存在依据如下:①北盘为 Om1 的灰绿色页岩,层出 露好,南盘为 Ot 灰色厚层-块状白云岩,断层造成 Ot 地层重复。②该出露点处 于沟谷地形位置。③灰岩硅化特别严重,也有白云岩化。

Ⅴ、田坝头断层:田坝头断层位于测区南部,整体走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大约

70°,在小关口、田坝头一带出露。

Ⅵ、高院断层:出露于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所辖的高雁垃圾填埋场-高院一线,乌当大断层南侧,走向近南北、横切乌当短轴背斜,两盘构造行迹和地层具有相对水平错动迹象,具有明显的走滑性质。北端被白垩纪地层覆盖,南端消失在奥陶系与志留系 接触附近的地层。

(三)地质发展史简要介绍

1、乌当实习区大地构造位置 根据《贵州省区域地质志》的划分,乌当地质实习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 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扬子准地台(贵州地矿系统习称扬子陆块)二级大地构造单元:黔北台隆三级大地构造单元:遵义断拱四级大地构造单元: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即位于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中段南边缘。

(四)地质构造的观察与、描述与记录:我们在高院一带用地质罗盘对当地地层产状进行了测量

罗盘测量图

在实习区内,我们还发现了褶曲构造和页岩。利用工具拍摄了图片。褶曲构造是岩层受力变弯而形成的。具有核、翼、顶角、轴面、枢纽、轴、转折端等要素。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

我们分为三个小组找断层,根据断层的特征。最终找到了一处比较明显的断层。所谓的断层,也就是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下图为实习实拍图和网上资料图

网上查图

实习实拍图

煤矿实习报告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实习即将结束了,通过实习,可以巩固我们的专业知识,还可以累积经验,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帮助更大。 时光飞逝,转眼间自2012年8月至今已经一年了,实习期一瞬即逝。在......

煤矿实习报告

实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顾一下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同事们求教,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

煤矿实习报告

煤矿实习报告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实习快结束了。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在这段时间里您们给予了我足够的宽容、支持和帮助,让我充分感受到......

煤矿实习报告

煤矿实习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好!我叫**,于一零年退伍。在家待分配两年,在部队我学会了要吃苦耐牢坚持不懈在家这两年里我干过各式各样的工作,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做人做事......

煤矿实习报告

目 录一、实习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 1、实习性质„„„„„„„„„„„„„„„„„„„„„„1 2、实习目的与任务„„„„„„„„„„......

下载煤矿实习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煤矿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