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设计任务书生产实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村庄规划设计任务书”。
目 录 前言.........................................................................................................................................地理信息及周边..................................................................................................................自然条件..............................................................................................................................历史与现状分析..................................................................................................................居民需求分析......................................................................................................................2 规划思想及设计理念.............................................................................................................3 设计原则及设计依据.............................................................................................................设计原则..............................................................................................................................设计依据与规范..................................................................................................................4 总体规划...................................................................................................................................总体布局..............................................................................................................................道路路网布局......................................................................................................................住宅规划..............................................................................................................................5.4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教育设施标准...............................................................................................................商业服务设施...............................................................................................................停车场标准...................................................................................................................医院...............................................................................................................................金融邮电.........................................................................................................................其他市政设施.................................................................................................................绿地规划.........................................................................................................................管线设置.........................................................................................................................5 技术经济指标及其分析.........................................................................................................6 参考文献.................................................................................................................................附
录...........................................................................................................................................一、前言
黄陂区位于武汉市的北郊,是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的北大门。地跨东经114°09'-114°37',北纬30°40'-31°22'。东与红安县、新洲县接壤,南与武汉市城区毗邻,西与孝感市相连,东与大悟县交界。黄陂区南北最大纵距1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5公里,境域周长273.5公里。全区现有总人口109.90万人,版土总面积2261平方公里,折合339.15万亩,其中现有耕地面积10.27万公顷,人均耕地0.093公顷(折1.40亩)。
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55天。年均日照时数约1540—2180小时。由于地形复杂,各地日照时数及百分率有差异,山地阴阳坡的差异比较明显,但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年均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雨量分布的时空差异较大,洪涝干旱时有发生,对全区工农业生产影响严重。境内平均气温为15.7℃—16.4℃。一年中,以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2.4℃—3.2℃;7月最高,日平均气温28.4℃,有的年份出现在8月。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5℃,极端最高气温为40.7℃。
黄陂区与武汉市中心城区一水相依,南部近30公里沿线五桥相连。全区近一半土地已融入大武汉的经济繁荣圈,是武汉市外延扩张由南至北推进的唯一腹地。基础设施完备,水电设施网络化。全区建有水厂27座,容载比合理的变电站13座,完全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通讯设施现代化,实现了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无线寻呼、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区;交通设施立体化,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岱黄路、机场路、黄土路、汉施路、川龙大道、巨龙大道、318国道、市外环线等四通八达,公路运输畅达,京广线、京九京广武合连络线、阳逻电厂铁路专用线等境内交错,铁路运输快捷。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座落区内,空运条件优厚;境内滠水河与府河、长江航运相连,水运优势明显。
2004年,全区全年完成生产总值8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5.25亿元、20.96亿元、39.60亿元;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012个,实现再就业2735人;全年农业总产值40.83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年粮食产量39.54万吨、油料产量6.43万吨、蔬菜产量140.0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2.2%、15.4%、4.8%;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2.35亿元,增长21.9%;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55055万元,比上年增长37.3%,区内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8984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3656元。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位于武汉市黄陂区东北部,是武汉市黄陂区主要的粮油生产基地。武汉市黄陂区国土资源管理局在王家河镇拟定了七个土地
整理备选片,首先选择该项目进行土地整理,其主要原因:一是项目区位于低丘地带,土地肥沃,现状地类以水田居多,间杂坑塘水面、旱地和少量荒草地,田块较小,但地形较复杂,在该区域进行土地整理,能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实现全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二是项目区基本农田集中连成一片,现状耕地面积828.96公顷,占该镇耕地面积的22.03%,面积大而且集中,有利于工程施工;三是项目区内土地权属大多以河流、道路、沟渠等为界,土地整理基本不会打破原来权属界线,工程完工后土地权属调整任务量小,有利于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三是项目区邻近滠水河,周边村庄分布较多,人口密集,人均耕地仅0.0618公顷(折合0.927亩),耕地面积难以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加之项目区内水利、交通设施不完善,致使项目区内的大部分土地产出率低下,可耕种面积日益减少,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总之,在该区域进行土地整理能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产出率,繁荣当地经济,推动和促进当地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劳动收入,实现劳动致富奔小康。因此在该区域实施土地整理意义重大。
项目建设目的:
1、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具体落实区、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的动平衡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实施田、水、路、林综合治理,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农田集约化水平,保障并提高项目区农民的农业经济收益。
4、通过沟田路林综合布局,增强项目区耕地防洪排涝能力与抗旱能力,改善区内生态环境和农田小气候,使项目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得以较大程度的提高。
5、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为黄陂区乃至整个湖北省的土地整理积累经验。项目规划任务
1、通过土地整理,改造耕地,使易涝易旱农田得到彻底整治,使之达到高产农田的标准。
2、项目区建设规模为919.34公顷,其中耕地828.96公顷。通过土地整理,可新增耕地30.85公顷,增加耕地率为3.36%。新增耕地耕作层厚度30厘米以上,土壤质量符合耕地标准。
3、通过对基本农田的整理改造,提高农田集约化水平,减少田埂系数,机械耕种率达80%,农业水利化水平达90%以上,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项目区概况:(1)位置与范围
项目区所在地王家河镇,位于黄陂区的东北部,距黄陂区中心17公里,距武汉市40公里,滠水河贯穿全镇南北,码头航运可直达长江。黄(陂)夏(家寺)公路横穿全镇南北,接318国道。王家河镇辖46个行政村,2004年全镇总人口61831人,总耕地面积3762.93公顷,人均耕地0.0608公顷(折合0.912亩)。
项目区位于王家河镇东南部,地跨东经114°24′17″—114°27′42″、北纬30°53′45″—30°57′20″,距离王家河镇中心约2公理,涉及9个行政村。项目区总面积1153.96公顷,其中建设规模为919.34公顷、不动工总面积为234.62公顷,新增耕地面积30.85公顷、新增耕地率为3.36%。项目区涉及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三幅,其图幅号分别为H-50-37-(15)、H-50-37-(16)、H-50-37-(23),项目区边界具体四至为:东以大阳村大沟堤、村庄边界线,大陂村渠堤、村庄边界线,彭岗村渠堤、山林脚、农道等为界;南以黄夏公路,京九铁路,高顶村村庄边界线,甘露村沟堤、村庄边界线等为界;西以滠水河堤脚,清河村农道、山林脚、坑塘堤,甘露村山林脚等为界;北以黄夏公路,大阳村村庄边界线,刘桥村沟堤、村庄边界线,彭岗村沟堤、村庄边界线,应咀村农道、村庄边界线等为界。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106.1毫米、降雨量1104.9毫米、蒸发量1586.8毫米。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4-7月。此期降水约在609.1毫米左右,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5.07%。11月至次年2月降水量最少, 约149.5毫米左右,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52%。全年日最大降水量为210毫米,一次连续降水量最大为702.5毫米(1969年7月1-17日)。年平均气温16.3ºC。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3.2ºC;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8.6ºC。太阳辐射量年平均为108.04千卡/cm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96.0千卡/cm2。≥0℃、5℃、10℃、15℃、20℃活动积温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5975℃、5652℃、5222℃、4505℃、3596℃,日平均气温≥10℃的初日20℃终日活动积温为4413℃。年平均总蒸发量为1586.7mm,7、8月份最大,分别为227.5mm、236.3mm;
1、2月份最小,分别为57.3mm、61.7mm。项目区霜期跨越4个月,平均霜日38天,平均初日11月18日,终日3月8日,平均初终间日数111天,无霜期年平均255天。
居民需求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向
多样化和多层次方向发展。文章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综合分析,得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大幅增长、家庭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总体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优化、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差距有所扩大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探讨开放经济条件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政策建议。
其次,乡村旅游是农村地区的新型替代性产业。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宥利条件,合理布局和发展旅游业,开发符合城市居民需求的乡村旅游产品,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根本目的和要求。本文对武汉乡村旅游需求的实地调查表明,城市居民对乡村氛围特别青睐,对旅游地的卫生条件高度关注,他们在距离居住地50千米-300千米范围内的乡村地区出游意愿最强烈。这些结果对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再有,运用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的基础,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耕地潜力评价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的潜力大小,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潜力模型。
基于以上居民需求,需要提出新农村的规划方式,丰富农村居民的活动。这也是规划过程的重点。
二、规划思想及设计理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向下一个更高目标前进的基础和起点。在此意义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狭隘的“新村”或者“村庄”建设,而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建设。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不是整齐划一,全面开花的格局。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各地建设新农村的群众积极性不断升高,地方政府也在全力推动,主流情况是好的,但是有两种思想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中央决定新农村建设后,有的地方没有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与要求,缺乏对农村基层的调查,没有形成有针对性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简单地将新
农村建设理解为搞工程建设,盲目地搞运动,有能力要干,没有能力也要干。另一种是惧怕做农民工作,怕接触农村的工作,担心矛盾复杂、政策性强、不易把握,担心没有钱不好做事、做不好事,不愿意负责任。
我国城市规划历来得到政府、学界与业界的高度关注,也取得了不少成就,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将城市规划的经验照搬到农村规划建设中来呢?农村规划有着不同于城市规划的特点,只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才能使农村规划得到科学的发展。
三、设计原则及依据
一是广泛调查原则。要通过调查摸清包括产业结构、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以及土地、交通、人畜饮水等现状,掌握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要通过调查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定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新农村建设。比如经济较富裕村怎样建设新农村,一般村怎样建设新农村,重点贫困村又怎样建设新农村,发展方向是什么,怎样分步实施等等。开展调查同时也是一种宣传动员、发动群众的过程,要通过调查活动进行政策宣传,让农民群众知道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和要求是什么,让群众明白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群众摆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小农”思想的束缚,激发农民群众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二是统筹发展原则。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要融入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新观念,要通过对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新农村建设的连续性和方向性。要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思维定势,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把农村进步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进而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
三是尊重民意原则。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建设者,也是管理者。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农民最清楚。让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中来,是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路线的具体体现。农民群众最关心规划可行性和项目的成败,具有强烈的愿望和责任感,引入群众参与机制,既可以全面真实的反映农民群众意愿,反映他们的需求,有助于科学地制定规划,选择发展项目,又可以引导农民参与监督管理,有效地防止和杜绝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四是综合设计原则。新农村建设规划需要体现全面性、完整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它既有物质层面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又有精神文明方面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还有政治文明范畴的(管理民主),而且这三个方面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村庄建设规划的重点,应该放在整治村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节约使用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上。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在考虑城乡协调发展的同时,还要站在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的角度,尊重农村的实际和特点,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五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新农村建设必须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处理好人和环境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根本目标。这是
广大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开展农村技能培训和科普活动,培育新型农民,让农民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逐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强“造血功能”。
村庄规划任务书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初步掌握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掌握村庄规划基础资料调查、收集的内容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研究、解决问......
成都“人南国际广场”综合体项目规划设计任务书成都《人南国际广场》综合体项目建筑设计咨询顾问服务任务书二〇一二年三月 中建建宏置业开发有限公司 1成都“人南国际广场......
规划设计任务书(当前页)一、项目背景及功能定位:西山景区的范围为湖织快速路、318国道、经一路、经五路,其中西山核心景区范围为西接新318国道,东至经四路,北到湖织快速路,南临百合......
附件1:建筑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标准格式〃**集团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目录项目概况及周边条件 规划控制条件 方案设计要求 方案设计深度要求 开发计划及设......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任务书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规划设计,掌握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和相关要求,合理进行大学校园的土地使用、功能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