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文化名村申请报告[材料]_历史文化名村申请报告

申请书 时间:2020-02-28 21:19:1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申请书】

邯郸市文化名村申请报告[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历史文化名村申请报告”。

邯郸市文化名村申请报告

——肥乡县天台山村

天台山村距邯郸市东20公里,属肥乡县管辖,在县城西偏南8公里,为天台山镇政府驻地。村内现有人口1400余户,总人数5412人。耕地8641亩,均为汉族。处冀南平原南部、太行山东麓的古黄河和漳河的冲积平原上。地势,西南略高,东部偏低,地面平坦,东部、南部为粘土,北面属二合土,西地沙壤土。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较长,雨季集中在7、8月份。1965年4月开挖团结渠横贯村西。明《嘉靖广平府志》卷之一《封域志》:“土壤沃饶,优于邻境。„„由肥乡而国而天下可肥矣”。这里土质肥沃,水质甘澈,民风淳朴。

这里曾蕴育过浓厚的赵文化,司马迁《史记》记载赵成侯与魏惠王曾在天台山村的葛孽城相会,共同商讨抵秦方略。《战国策》记载赵武灵王与夫人吴娃、赵惠文王、平原君赵胜、肥义等历史名人,将这里做为“养邑”,长期居住。这里是赵武灵王夫人吴娃的故里,平原君赵胜的诞生地。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曾诞生了伟大的医学家、炼丹家、道家鼻祖葛洪。

天台山村古寨墙、葛孽城遗址、天台寺等古建筑遗址和历史名人,为冀南大地留下了浓浓的古文化神韵。

肥乡县最早设县在天台山村的葛孽城。民国《河北通志稿》记载:“肥乡故城在县西二十二里”,可知魏晋、北魏时期,肥乡县治之所在天台山村西南的葛孽城,古城遗址至今尚存。据《河北省县名考源》载:“肥乡县置县前当为乡,县并乡字为名”。是说置县前这里就叫肥乡,置县时以原名字不变,称为肥乡县。《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八年伐邯郸,取肥。”据肥乡县旧志载:战国时,赵国的相国肥义(传说为今肥乡县西部肥地人),因辅佐赵惠文王而死难,后人赞许他壮烈,所以三国魏黄初二年在肥地建县时,将县名命名为“肥乡”县,肥乡即肥义之乡。肥乡县最早所辖,应该指天台山村一带。天台山村何时建村已经不可考。根据吟咏天台山村天台寺诗词并《县志》记载,明人程学礼《过天台山市有感》上说“往昔谁知传赵胜,而今里名失荆轲”。可以推断建村应该不晚于战国时期。村东头曾有土山,高数丈,周围长“数百步”,上建有“天台寺”,后来被漳水湮没。《县志》记载寺内“天台晚眺”为县“十景”之一。并称“村由寺兴”。清朝及民国年间,天台山村曾分为东西南北和清秀五个天台山村。

天台山村这方神奇的土地,自古而今,人民勤劳俭朴,在耕读、技艺、治家之余,曾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物质财富,历经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延续着文明的火种。小镇现存有葛孽城、古寨墙、天台寺、日落晚眺石、藏兵洞、八步三眼井、赵王路等物质文化遗产。

天台山村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传统民俗。这里是红色文化传承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便诞生了以杜秀生、王兰、孙代宗等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员,他们领导冀南地区革命和抗日,为这里增加了深厚的红色记忆。李家木板年画、柳子腔戏、民间烟火、庙会、剪纸艺术、中医药文化等,勤劳的人民用智慧和双手创造历史,一个个奇迹,一个个亮点,将小镇描绘的绚丽多彩。天台山镇文化活动中心始建于1981年,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万多册,具有阅览室、培训室、台球室、电教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和多功能活动厅,备有录像机、EVD、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是村民教育、文化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文化中心。现秧歌队、舞狮队、腰鼓队、唢呐队等民间文艺团体20 余支,举办“农历六月初二物资文化交流大会”、“天台山镇象棋比赛”,每年正月“对对联”、“猜谜语”等活动等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多次举办传统武术、花车、划旱船、大头舞、舞龙等文化节目,使本土文化重焕生机。

1990年10月,天台山镇文化活动中心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先进文化站”。1991年3月,河北省文化厅授予天台山镇文化站为省“先进文化站”称号。1999年8月16日,邯郸市文化、卫生、民政、科委等16个部门与肥乡县12个部门在天台山村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邯郸市“心连心”艺术团慰问表演,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予以报道。天台山镇文化站被广大农民称为“精神家园”。

村内交通方便,正北4公里上309国道,向东至南杜齐、向南至焦营、向西至肖庄村均是柏油路。村内东西大街、贸易街南北段均是柏油路。2010年6月至11月,村内西环路、贸易街和沿南环路全部进行路面铺修,水泥路面,广阔净洁,所有沿街均安装LED高配置路灯,入夜,村民在路旁跳舞唱歌,异常热闹,人民颂扬和谐社会,国富民康。

为了村民有个良好的住宅和生活环境,在新农村建设中,天台山村率先从空心村打响,在不占用耕地前提下,于村中央地带开出一块试验田,现在7栋天福居居民楼已经竣工入住,为三年大变样做出了贡献。2009年,全村吃上了天台山村水厂深井水,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如甘露流进了全村每一户,纯净甘甜,方便村民吃水。

天台山镇中心小学位于天台山村,在建设学校教学楼和实验楼时,天台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争取外地资金,在县委政府帮助下,利用台商王永庆爱心施资,建成明德小学。学校内的戏剧脸谱长廊,在使学生学好文化课的同时,也增加了民族文化修养。

天台山村新建幸福苑,建筑面积达1700平方米,有专人负责照顾家庭特殊原因鳏寡人员,这一举动,彻底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使村民摆脱了养儿防老传统观念,为村人口科学增长和老年人有了自己晚年生活住所提供了保障。幸福苑内设有琴棋书画和健身等设施,真正是老年人的生活乐园。

天台山,一个拥有着古赵文化历史,“古赵文化”与“中国天台山文化”互为交融,佛教天台宗文化延伸,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小镇,在快节奏的新时代,勤劳淳朴的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文明美丽的村庄,如同镶嵌在冀南大地的一颗宝珠,闪闪发光。

文化名镇村

由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评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 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评定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目录)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评选条件和评定标准依据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2003年10月8日发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评选办法。主要内容:历史价值与风貌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情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情况国家级名城三个:景德镇、南昌、赣州 省级名城四个:瑞金、井冈山、九江、吉安 第一批:2003年10月公布,全国共22个名镇名村(其中镇10个,村12个),其中我省......

下载邯郸市文化名村申请报告[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邯郸市文化名村申请报告[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