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故里导游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神农故里导游词”。
导游词
一、开篇语 各位游客朋友: 您们好!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光临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很荣幸成为大家的导游,在交流时叫我为小x就可以了。
据史载,炎帝神农是我国古时期的一个强大、先进的部落首领,他同黄帝轩辕氏共同创造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古代文明。早在5000多年以前,炎帝神农就创耕耘、植五谷、驯禽兽、尝百草、疗民疾,实现了男耕而食、女织而衣、日中为市、货物交换。并遵天道,制历时,开辟了人类认识规律,运用科学知识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先河,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炎帝神农也因此同黄帝轩辕一道并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有华人也自豪地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悠悠华夏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众多的史志典籍、遗址碑刻、民间习俗和专家考证,印证了随州厉山作为炎帝神农故里不可憾动的地位。(注:据《史记》、《左传》、《山海经》、《荆州记》、《汉书》、《帝王世纪》等一百四十多种文献典籍记载,炎帝神农诞生于随州市厉山的烈山石室。尽管因时代久远神农遗迹时兴时废,但厉山的古迹至今仍保留五十多。如明代随州知州所立“炎帝神农氏遗址”碑,清代所树龙凤日月铁旗杆等等。民间习俗是“活化石”。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随州与炎帝神农有关的民俗也十分丰厚。如“祭日”(也称祭炎帝、太阳神),“尊牛”(重视农耕,敬重耕牛),喜百草等民俗,至今仍然十分盛行。九十年代初至今,各层多次举办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专家们用详实的材料、确凿的证据、科学的论证,除去了粘附在炎帝神农身上的尘埃,恢复了炎帝神农诞生于随州、炎帝的南方属性、炎帝和黄帝不可分割的关系的本来面目。并揭示炎帝神农文化的精髓就是开拓进取、发明创造、生生不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们现在的所处的位置就是史书上记载的炎帝神农诞生地——烈山。烈山,就是用火烧山的意思。炎帝神农又称“烈山氏”,这是后人为了纪念他刀耕火种的发明。烈山拥有九岭,九岭拱成烈山。炎帝神农故里景区就位于这九岭之间。景区上世纪80年代开始修复,2007年扩建,核心景区1.71平方公里,总投资约4.4亿元,为国家4A级景区。历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此地举办,深受国家、省、市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也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胜地。
好,各位随我这边请!让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进入景区拜谒始祖,游览观光。
二、文化雕塑壁在我们右边的半山腰,大家可以看到一面风格奇特的文化雕塑壁。
5000年前,始祖炎帝神农生活的时代是没有文字的。那时候的先民就和刚出生不久的小孩一样,看到太阳就会画成一个圆圈;看到月亮就画成一个镰刀样的弯儿,正是这些原始的图案,才衍生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象形文字。先民们怀着对炎帝的感恩情怀,将美好生活用这些象形文字记录下来。眼前的文化雕塑壁上的象形文字就是对远古先民们农耕生活的真实展现。(注:第一个字,是五谷丰登的丰,纪念炎帝神农带领先民们植五谷,享丰收,让先民们有足够的食物生活下去。“丰”,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故“豐”本是盛有贵重物品的礼器。第二个字,是夙愿的夙,图案是一个人以手持物,意思是天不亮就起来做事情,所以是早起劳作,以示恭敬的意思。第三个字,是舞蹈的舞,是先民们在炎帝的带领下过上安定生活的体现;舞,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舞蹈。第4个字是高,第5个字是隹。表明鸟儿都是栖息在高高的树上。第5个字是鱼。在炎帝植五谷前,先民都是以渔猎为生。第6个字是树林的林,图形是由两个荆棘枝并列而成,第7个字是室内的室,图案是一个人头上有个房顶,可以安全的遮风挡雨。第8个字是戠,指的是粘土和聚合,当年炎帝在厉山始创陶器。第9个字是我,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图案是一个人拿着先帝发明的耒耜,先民们用耒耜种田,也用耒耜保护自己的耕地,击退前来攻击破坏的野兽。无解,这个字在各种古书记里都查不到,有人说它是水字,有人说它是湖字,大家来猜猜,这到底是个什么字呢?第10个字是月亮的月。第11个字是星辰的星,按图形可以看到古代的星星是非常明亮的闪着光。第12个字是日的日。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先民们就是通过对天象的观察来预测天气的,也就是最早的天气预报。这最后一个是炎帝的炎,由两团烈火叠加而成,表明了劳动人民对炎帝刀耕火种给世人带来温暖光明的感激。)
好,各位随我这边请!
三、照壁
前面这个像“火”一样的建筑,便是圣火台。燧人氏“钻木取火“后,炎帝神农“修火之利”,把火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之中,炎帝率领先民在刀耕火种的时候,发现一些烧死的野兽吃起来味道比生吃要可口多了,便发明了用火烹制食物,后又发明烧制陶器等等。正因为炎帝神农善于取火、存火、用火,《帝国世纪》说神农氏以“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也因为火与太阳都给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特别是人民赖以为生的五谷更离不开太阳,民间便以太阳象征炎帝的功德,所以,炎帝也被奉为“赤帝”、“太阳神”。
一年一度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开幕式的火种就是在圣火台上点燃。数千年来,华夏子孙,薪火相传,以他们的聪明才智缔造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圣火台底座为正方形,上端刻有火焰图腾,底座周边刻有龙腾雕纹,相传有神龙相守,供奉华夏最初之火种。很多华人朋友到这里,都会从圣火台的底座穿过,他们说:圣火台中走一走,红红火火全都有。
九、石灯笼
相信很多朋友在踏入始祖门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台阶两边带孔的小石墩,这些小石墩就是炎帝神农故里景区特有的石灯笼,也是景区的特有绿化带。石灯笼用花岗岩整体镂空雕刻而成,左右两边各28个。每个石灯笼的顶端都分别用篆书刻着华夏56个民族的族名,每逢夜晚,这些小石墩便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象征着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延续着始祖炎帝神农氏开创的中华文明之光。
十、七步登天台
在我们的眼前便是七步登天台,共七七四十九个台阶,分7节大台阶,每节大台阶又有七个小台阶。七步登天台根据天上的北斗七星设计而成,从上到下依次为“日、月、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北斗七星的七个星君,而北斗七星的七大星君代表着不同的福运。例如“文曲星”代表人的文运,“禄存星”则代表人的官运。古人认为,北斗七星位于天上银河的中心枢纽,人们在诚心祈福的时候许下的心愿一定会实现。
贯通天地的七步登天台带我们靠近炎帝,让大家感受到来自始祖炎帝的灵气,所谓“七上八下”,踏上七步登天台,每踏一步,福运相互连接,踏完七大台阶,福运全部汇聚在一起,相信各位今后的人生一定会迈大步、行大运。
十一、盛世和谐鼎
踏过七步登天台,我们便来到了谒祖广场,大家可以看到两个屹立的三足圆鼎,左边名为和谐鼎,右边名为盛世鼎。相传最早的鼎是炎帝用黏土烧制的陶鼎。在先秦时期,鼎被视为传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重要象征,也就是庞大的传国玉玺,得到鼎便可以为王,所以,历史上便有了楚庄王向周定王“问鼎大小轻重”的典故。这两口盛世和谐大鼎,寓意为国家昌盛,社会和谐。
鼎逢盛世,福满华夏,掷鼎有声,福佑全家。朋友们可以把硬币放在手中,双手合十,面对铜鼎,闭眼许愿、祈福。然后把硬币抛进铜鼎,会听到鼎里传来清脆悦耳的撞击声,鼎收到的祈福越多,心愿越能成真。
十二、谒祖广场
我们现在步入的便是气势恢弘的谒祖广场,广场边长117米,呈正方形,占地面积13689平方米,数字也呈九的倍数,整个广场可容纳2万余人。广场外围由297米的环形路环绕,体现了中国古代先哲们 “天圆地方”的宇宙认知理念。历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的开幕式暨拜祖大典就是在这里举行。回想历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参加过的海内外炎黄子孙都会想到这里的灵气。2009年5月20日首届寻根节,前一晚突降大雨,到20日上午活动开幕前也没有停的迹象,所有人都担心这拜祖大典难以举办下去,然而,活动刚开始,当第一柱高香插入大殿前的香炉时,天空奇迹般地放晴了,万道金光拨云而出,一道美丽的彩虹飞架烈山上空。2010年6月8日寻根节,又遇一场大雨,然而,当湖北省省长李鸿忠的“颂祖文”刚刚恭读完毕,一直下个不停的大雨在此时居然停了下来。第二天,从媒体气象报道得知,6月8日整个湖北省均遭遇强降雨过程。小X说的并非虚言,这些全部有录像为证。
十三、八大功绩柱
说到始祖的灵气,我们更不该忘了始祖的功绩。广场上的这八根柱子就是为纪念炎帝神农功绩而立的八大功绩柱。
据春秋《国语 鲁语上》记载: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为什么叫“柱”呢?上古时期,耕种的种子经常被鸟儿吃掉,于是,炎帝神农教大家用点种棒在地上凿个小窝,把种子放进去,再用土盖上,这样种子就不会被鸟儿吃掉了。先民为了纪念炎帝,就把点种棒做成了部落图腾柱,有专家指出,**广场上的好,各位随我这边请。离开钟鼓楼,大家可以看到,在广场的两边有很多排列规整的银杏树,银杏树是一种古老的树种,它是我们随州市的市树,在随州洛阳镇有千年以上古银杏树数百株。而栽在我们景区的这些银杏树也多半有上百年的历史。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在每棵银杏树下面都放置了一个圆石头,这是湖北省直机关认养这些树木留下的永久纪念。
好,各位随我这边请。
十六、旭日园
据史书记载,炎帝神农在教民耕种时,通过无数次的实践总结,开始了观天象、制农时、分四季、定节气,以利农业生产。他经过长期观察,记下了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将一年分为四季,四季又分为24节气,以月圆、月缺的周期定为一月。同时,炎帝神农在伏羲氏作八卦的基础上,将八卦演变成六十四卦。据传,中国最早的三大占卜之书之一的《连山易》即为炎帝神农所作。为了纪念炎帝神农的这一功绩,我们专门在谒祖广场的右侧修建了旭日园。
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就是旭日园了。旭日园的外侧栏杆上的小石盘分别用小篆刻着二十四节气。园内正中心是一个太极图案,周边分别为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卦符,外围石板分别雕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以及64卦,正好应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易学原理。六十四卦中的有一卦为 “随”卦,《易经》中关于“随”的卦辞是“随:元、亨、利、贞”。意思是指,“随”具有根元的、亨通的、利益的、贞正的德性,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灾咎。此卦为大吉。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屯、随、临、无妄五卦具有“元、亨、利、贞”的德性,而尤以“乾、随”为大吉。《易经》中说到随卦时这样写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愉悦)。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这就是说,随卦,有上秉于阳刚而谦下于阴柔的象征,动中含有愉悦的景况。它有宽大、亨通、贞正的德性,所以没有灾咎。随卦如此大吉大利,我们的祖先以“随”为自己家乡的命名,这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随州取名于“随”有据可查是在夏商时期。但也有学者认为“随”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舜帝时期。其卦辞大吉大利,其涵义也有跟随酋长上山焚草垦荒的意思,这正是炎帝神农氏教人农耕的行为写照。
古人擅长布阵,每个阵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作用。大家可以站在旭日园内八卦图样的正中间,大声吼三声,便会体会到不同凡响的效果。正所谓一吼精神抖擞,二吼烦恼没有,三吼富贵久久。到这里游览的朋友基本上都会对着始祖大像吼上那么三下,希望得到始祖的护佑。
好,各位随我这边请。
十七、炎帝神农大像
2009年5月20日,首届寻根节的成功举办,海内外寻根文化不断升温,应众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愿望,2009年下半年,在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倡导下,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在我们景区修建炎帝神农站立像。经过近半年的修建,炎帝神农站立像于2010年6月8日寻根节正式与海内外炎黄子孙见面,各方反映十分强烈。
我们现在即将到达的就是全球最高的炎帝神农站立像。相信很多游客在刚进入随县县城就已看到这尊巨像。大像面朝东南,316国道、绕城路是大家寻根谒祖的必经之路,而始祖炎帝就屹立在这里注视着前来寻根谒祖的炎黄子孙。
炎帝神农站立像与大殿里的炎帝神农坐像同为中国美院设计,大像通体白色,由花岗岩材料制成,以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设计而成,全像海拔高度157.6米。底座为正方形,边长56尺(约18.67米),意为中华56个民族;底座高度为42.6尺(14.2米),代表着炎帝神农的诞生之日为农历4月26日;像本身高95尺(约31.67米),寓意炎帝神农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九五之尊地位。这尊站立像用资三千多万元,其中相当一部分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捐赠。可以说,这尊像凝聚了成千上万炎黄子孙的始祖情。说到这里,小x又忍不住要说到始祖的灵气。炎帝神农巨像最后一块石材安装完毕,人们纷纷前来敬香放炮。香未燃尽,炮声刚落,奇迹出现了,数百只小鸟聚集在一起,围绕大像持续飞行了足足5分钟的时间,有的人说,那是小鸟误将始祖手中的稻谷当成了真的,而更多的人则相信那是始祖显灵了。
好,各位随我这边请!大像至弯月湖的路上
前面我们说到了炎帝神农有八大功绩,这八大功绩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民生”二字。细细考量,炎帝神农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两个功绩还是数他植五谷、尝百草了。
植五谷,开农耕先河,这是炎帝神农的第一大功绩。《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为了
廊三部分组成,由外到内分别有日月门、天门和功德殿大门三门,这里是展示炎帝神农生平和功绩的主要场所。进入功德殿之前,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对联,这是由中国书法之乡广水籍书法家程鸿先生撰写的歌颂炎帝功绩的楹联。右联为:播万代春晖,创业先从炎帝始;左联为:看五洲龙裔,寻根总向烈山来。
好,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功德殿建筑群!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功德殿的陶艺馆和泥塑馆。史书记载:天下之陶,始出神农,冶陶之土,始出烈山。五千年前,炎帝就是在这片故土上“耕而作陶”,首创陶器。传说有一次炎帝在地里耕作,踩在一块坚硬的土块上,划伤了炎帝的脚板,炎帝拾起土块一看,像一把石斧,原来这是在垦荒中被烧过的土块。于是,炎帝将泥土揉成刀斧的形状,放在柴火中煅烧,制成了一把陶质刀斧,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把陶器。陶质刀斧给生产带来很大的方便,于是,先民们开始大量制作陶质的工具。在烈山脚下,考古学家发现了数量极为可观的原始陶器,经研究,为大约48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恰好吻合了炎帝神农时代。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陶器、泥塑工艺品,每件工艺品都是取炎帝之故土,融神农井之水手工制作而成的,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和很高的收藏价值。因为工匹们塑造的炎帝神像中蕴含了炎帝之魂,当地居民都将其收藏在家,诚心祈求炎帝佑华夏子孙,繁荣昌盛。
位于功德殿广场正中央的便是我们景区神奇无比的神农古井了。九龙山九山相连,相传,每座山上都曾有一口井,炎帝神农诞生时九井自穿,打一井的水,其他井水也会浮动起来。随州民间至今流传 “一山扬鞭九山应,一井打水九井动”。村民说这是炎帝神农氏保佑大家长寿久安的福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其余的八口井再也找不到了,唯一保留下来的就是眼前的这口井。说这口井神奇,奇就奇在这里位置是整个景区最高的地方,但这口古井的水却长年不会干涸。周边的居民曾在山脚下打井取水,但总也打不出水来。建设功德殿建筑群时,工人们就是用这口古井的水拌水泥。大家可以看到,神农井边分别有虎、鹿、龟、蟾四大瑞兽镇守,正所谓东来福气西来寿,南来官运北来财。湖北省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潘立刚曾用鹿吐的井水洗了洗手,一个月后即从湖北上调到北京工作。还有许多家长每遇小孩大考,就会带他们前来洗洗脸,据说洗了以后都能考出超常的成绩。大家不仿用四大瑞兽吐出来的井水洗洗手,相信福禄寿财一定会伴君走。
好,各位随我这边请!
在我们的前方就是功德殿正殿。这里是展示炎帝神农功绩的主要场所,也是许多游客重要的许愿地之一。在这里,工作人员准备了花篮、许愿瓶和许愿灯,大家可以将自己的心愿写在许愿纸上放入许愿瓶或将自己的名字贴在许愿灯或花篮上,敬献在始祖膝下,相信各位的心愿一定能实现。(注:功德殿正殿大门对联为我国著名作家、第六届矛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先生撰写的楹联,右联:厥功至伟,大兴稼穑,大化族类。左联:于兹发脉,广德社稷,广泽文明。)
进入功德殿,首先屹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尊威严、古朴的炎帝神农铜像。这尊始祖铜像由武汉徐东房地产公司陈氏兄弟敬立,由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 开光。大家可以在这里感恩始祖或合影留念。
在我们的左、右边墙壁上,有许多的竹简,右边的竹简介绍的是炎帝神农的生平(注: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简介 炎帝神农氏为少典氏之子,其母安登感龙而生神农于烈山石室,湖北随州厉山镇有神农洞、炎帝碑为证,故号烈山氏、厉山氏等。世代以农历四月二十六日为其生日,并以祀之。神农泽被南方,位列三皇,善于用火,号火德王,尊为炎帝,以牛为图腾,以姜为姓氏。传说炎帝神农氏为民疗疾,遍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因误尝“断肠草”,崩于茶陵,即今湖南省炎陵县,炎帝陵园柏翠松青。
炎帝神农氏植谷种蔬,驯养家畜,开创农耕文明时代;始作耒耜,教民稼穑,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遍尝百草,首创医药,成为中医药的始祖;日中为市,首创交易,成为商品经济的奠基者;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是远古音乐的传承者;改进制陶,冶制斤斧,使陶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治麻为布,首创纺织,改变了先人所披树叶兽皮;相土择居,造屋建棚,使民安居乐业。
炎帝神农氏由母系社会转为父系社会,传八世更繁,黄帝轩辕氏崛兴,与炎帝部落、蚩尤部落合三为一。黄帝封姜姓诸侯分掌五岳。炎帝后裔有居、精卫、共工、后土、夸父、祝融、姜子牙等。许、吕、卢、高、纪、申、齐、甘、向等百余姓氏,皆姜姓之后。
经国内外历史学家及相关学者权威多次研讨会论证,得到共识:“炎帝神农是人不是神,生于烈,长于姜,都于陈,葬于陵”。其论断已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编入了辞典,由周谷城先生审定,可谓盖棺论定,不可否认。炎帝神农氏比黄帝轩辕氏早五百余年,与蚩尤共尊为中华民族始祖,中华五十六个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一脉相承,必将再创人类的辉煌文明。炎帝神农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天下为公、团结和睦的精神,树起了世界和谐的大旗,成为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中国湖北随州世界华人炎帝神农故里寻根节乃东方文明使然,与西方文明媲美,相得益彰,必将为人类进步世界大同作出更大的贡献。同祖同宗同根同源世界大同 公正公道公理公愿天下为公),万世辉煌;巍巍乎仅炎黄二字,足可抵御千重灾难,万种风霜。
广备时馐(xiū),奉祀始祖。欣看眼前之鄂渚:人人抱荆山之玉,处处是创业之乡;瞻望今日之中华:社稷铺智能风景,民族沐希望之光!
望山瞻拜,一片吉祥;殿前礼赞,尽献心香。伏望始祖,恩被荆楚大地,永远春潮腾涌;恭祷始祖,福佑文明古国,再创盛世华章!
2009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李鸿忠。
4、永怀祖德——赵朴初。赵朴初,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和佛教领袖。
5、历史名城,文化灿烂,壬申立春于随州,萧克。萧克,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开国上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原执行会长。
5、勇尝百草教民稼耕,大智先祖伟哉神农,薄一波。薄一波,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原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6、炎帝神农故里,已丑,沈鹏。沈鹏,我国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7、我国祖先以博厚配地高明配天自勉,故德智超群而为发明家,受全民之爱戴,炎帝神农是资代表,陈立夫。陈立夫,中国国民党政治家,海峡两岸交流家,台湾孔孟学会会长。
8、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连战敬题。连战,原国民党主席,现任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
9、神农,王蒙。王蒙,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中国作协原副主席、文化部原部长。
10、耒耜兴农教万民,生称炎帝殁(mò)称神,烈山驱兽田园美,涉水捕鱼网罟(gǔ)新,普济苍生尝百草,宏开赤县历千辛,而今得享承平乐,创业应思古圣人。随州炎帝神农故里纪念馆。陈义经,著名书法家,南京“总统府”三字即为其所题,“陈体字”创始人。
11、祖宗功德,历久弥彰,纪念炎帝,周谷城。周谷城,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12、这尊炎帝神农像是根据清代著名画家吴承砚绘制的始祖像雕刻而成的。1987年11月,美籍华人周共王德樵,一位不会讲华语的青年,远涉重洋,不远万里寻根到时厉山。在厉山镇政府,他把一幅用重金从美国华岗博物馆复制的炎帝神农画像交给镇领导。他说,此举是我家三代人的心愿。原来,这幅炎帝神农像一直藏在故宫。19世纪未被八国联军抢走,存放在美国华岗博物馆。他祖父得知后,几经周折,花巨资取得了复制权,临终前嘱咐他一定要将此画像送回炎帝神农的诞生地。为了不违祖命,他凭着一本英汉对照字典和古厉山地图,终于找到了烈山。来到烈山半腰,在明朝“炎帝神农氏遗址”石碑前,周共王德樵撸起裤管,指着自己的膝盖骨泪流满面地说,我可是正宗的炎黄子孙啊!然后顶礼膜拜。
13、华夏悠悠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随州地方志》登载的明朝时期厉山镇地图。
14——
21、炎帝神农的八大功绩:始植五谷,以为民食;始作耒耜,以利耕耘;遍尝百草,以疗民恙;治麻为布,以御民寒;筑土构木,以安民居;做陶为器,以储民用;削桐为琴,以解民寞;日中为市,以通民需。
22——
29、炎帝神农的八大传说:神农时代、神农诞生、九井自穿、驯养家畜、炎黄结盟、谷城种稻、发现姜茶、误食断肠草。
30、《神农赞》,三国.魏 曹植 少典之胤(yìn),火德承木。造为耒耜,导民播谷。正为雅琴,以畅风俗。曹植,字子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之子,又称陈思王。少年时以“七步诗”闻名宇内。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31、《神农赞》,晋.挚虞 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鲜,乃教稼穑(jià sâ)。聚货交市,草木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挚虞,西晋人,我国古代著名谱学家。
32、《咏农》,宋.范仲淹 圣人作耒耜,苍苍民乃粒。神农与后稷,有灵应为泣。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33、《题随州紫阳先生壁》,唐.李白 神农好长生,风欲久已成。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我国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
34、《神农赞》,明.陈凤梧 圣皇继作,与天合德。始尝百草,以济天札。农有耒耜,市有交易。泽披生民,功垂无极。陈凤梧,明弘治年间进士,明代学者,历河南按察使、右副都御使,巡抚应天十府,著《四书六经集解》,《修辞集》等。
35、《耒耜》,北宋.王安石 耒耜见於易,圣人取风雷。不有仁智兼,利端谁与开。神农后稷死,般尔相寻来。山林尽百巧,揉斫(zhuó)无良材。王安石,字介甫,封荆国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6、《神农祭》
1011-
炎帝神农故里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您们好!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光临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很荣幸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或者李导,我的手机号是。首先我代表炎帝景区......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炎帝神农故里导游词,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炎帝神农故里导游词范文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
炎帝故里 魅力神农幽幽秦岭北麓,潺潺渭水河畔,地处宝鸡市南郊,属城郊型乡镇。总土地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480亩,辖16个行政村,85个村民小组,4295户,15228人。镇党委辖21个党支......
炎帝神农景区导游词(共8篇)由网友“咿咿呀呀呀”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炎帝神农景区导游词,供大家阅读。篇1:炎帝神农景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