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导游词_河北西柏坡导游词

导游词 时间:2020-02-28 01:17:0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导游词】

西柏坡导游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河北西柏坡导游词”。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柏坡导游词,欢迎来参考!

西柏坡导游词

(一):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能够在这落叶纷飞的季节里与大家相识,我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凤凰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石家庄。我是这次陪伴大家旅行的导游王月明,大家要记住,是月明,不是明月哦,大家叫我小王就能够了。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张师傅安全行车二十多年,有他的娴熟技术,大家一路上必须能够玩的放心,玩的开心。另外,请大家牢牢记住我们的车牌号:冀A56789。大家在石家庄游玩期间,将由我和张师傅为大家带给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或者我们服务不周的,大家尽管直接提出来,我们会竭尽全力满足大家的。在那里,我先预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西柏坡之旅。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到达这天的目的地——西柏坡了,在那里,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的一个小山村,却也是光耀中国史册的革命圣地,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享有者“新中国从那里走来”的美誉。西柏坡拥有着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绿色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就在去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首批、河北省首家、石家庄独有的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5A级景区。好了,我们的车此刻也已经到达目的地了,下方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一齐下车参观。

各位游客,此刻我们所在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门前,下方请跟我一齐往里走,大家注意脚下的台阶。进入大院,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那里生活、工作了近两年。我们右手边的北房有东、西两屋,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当时工作人员居住的地方。院里还种着海棠、杏梅、翠竹等植物,这些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亲手栽种的。此刻我们移步北屋办公室,屋内布局虽简单,却真实的再现了当年董老在那里的工作环境。当年董老孜孜不倦的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而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之后一位曾跟随了董老6年的工作人员说,为了写好这六个字,董老把纸裁成纸条,不管每一天回来多晚,他都要坐下来写上几篇,在写字时还注意节约纸张,每个纸条都会写两遍。最后写了几十张,请同志们一张一张反复比较挑选。看着这张办公桌,我们仿佛看到了董老正坐在那里专心致志的工作,董老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以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穿过刘少奇同志的旧居,我们看到前面的军委作战室。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状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

当时那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张军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的几百万给打败了,当败,当败啊!

想当年毛主席同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开创了这天的安宁平静社会,我们是不是就应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呢?好了,各位游客,随着西柏坡之行渐进尾声,我们的石家庄之行也即将结束了。回顾我们朝夕相处的三天行程,在旅途中建立起的真挚友谊,已使大家情投意合,难舍难分。在那里我要个性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配合和支持。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得到各位的谅解,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会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善。

最后,我代表凤凰旅行社,司机张师傅以及我本人祝大家身体健康,归途愉快。

西柏坡导游词

(二):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学习。

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那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以前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那里走来”,朱穆之同志题词“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我们大家都明白,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就一向是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但之后为什么迁移到西柏坡呢?在我们参观旧址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1947年3月,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6日,党中央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部分。会后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于同年5月来到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了解放区土地运动。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战略上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奠定了基础。

1948年3月,西北战局基本稳定后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5月26日,毛泽东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个时期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时机已逐渐成熟。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和改编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历史转折好处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后第10天,即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毛主席迁往北平建国。

一、中共中央旧址

各位朋友,此刻展此刻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下方请随我参观,我将一一给您介绍。

董必武同志旧居

进入大院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那里工作、生活了近两年时光。

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工作人员的住室。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

在此期间,董老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出席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讲了话。

董老经常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坚持每一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

董老的生活十分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何莲芝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线能手,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何莲芝同志当年纺线用的。1978年,董老夫人何莲芝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地再一次盘腿坐上土炕,深情地摇起了当年的纺车。

1949年3月18日,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部分工作人员,先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刘少奇同志旧居

大家此刻看到的是刘少奇同志旧居。

刘少奇同志来到西柏坡后,近两年的时光里就住在那里。北房东屋是刘少奇同志的办公室,西屋是王光美同志的办公室。东厢房北边的小屋是刘少奇同志的秘书廖鲁言同志的住处;南边的小屋是朱总司令的秘书黄华同志的住处。

为了彻底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经中央批准,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会议是在大院西边的一个打谷场上召开的,主席台设在附近的一个旧房基上,上边搭了布棚。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坐在石头上听取刘少奇同志的报告。会议透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同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土地改革的极大成功,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在西柏坡正式办公。刘少奇同志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华北局书记、中共马列学院院长等职。

刘少奇同志生活十分简朴,他的办公室既是会议室又是中央工委的办公处。中央工委许多重要会议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召开的。

室内的办公桌、沙发、转椅等都是原物。这个小木箱是刘少奇同志长期使用过的文件箱,也是刘少奇同志从西柏坡带到北平诸多物品中仅存的一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等许多珍贵手稿就存放在里边。“*”期间,刘少奇同志的家几次被抄,小木箱由他的保姆赵淑君同志保存,并在箱子外面糊上了一层花纸,把上边的“奇字第三号”字迹盖了起来,才幸免于难。1980年6月,王光美同志亲自把这一具有珍贵好处的小木箱赠给了我馆。

军委作战室旧址

此刻展此刻大家眼前的是军委作战室,这所房子是中央机关自我动手建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这九个字是杨尚昆同志于1984年7月题写的。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状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

当时那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张军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的几百万给打败了,当败,当败啊!

毛泽东同志旧居

毛泽东主席是1948年5月26日来到西柏坡的。一向到1949年3月,毛泽东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

这座普通的民宅为前后两个小院。甬路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圈,毛主席和朱德、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研究战局。之后曾有人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

那里是毛主席的后院,院子里的树木均是照原状栽种的。西房南边一间,是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和保姆的住室;中间是家属住室;北边一间是毛泽东的书房兼资料室。北房东、西两间分别是办公室和寝室。办公室内陈设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当年毛主席使用过的。毛主席的工作十分紧张,办公室的灯光总是通宵明亮。三大战役时,毛主席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五位书记经常围坐在圆桌旁,研究战局。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指示,就是从那里发出的。在那里,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仅收集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篇。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准备迁往北平。毛主席把中央直属机关警卫的干部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北平就腐化了,我们共产党进北平,是要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向到实现共产主义。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一齐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任弼时同志旧居

任弼时同志的旧居是南北狭长的小院,北房为东、西两间,东边一间是任弼时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任弼时夫妇的寝室。西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儿子的住室;南边一间,在九月会议期间,贺龙同志曾在此居住过。东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两个女儿的住室;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机要秘书师哲同志的住室。

任弼时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来到西柏坡的,他是五位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

任弼时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1920年16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起,到1950年46岁病故止,任弼时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三十年如一日。在统治时期,他曾两次被捕入狱,在敌人的严刑面前,任弼时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他在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的状况下,坚持忘我地工作,始终跟随党中央、毛主席征战南北。1948年早春,他跟随毛主席由陕北前来西柏坡途中,翻越五台山时,正遇大雪封山,人车受阻,任弼时同志硬是拽着马尾巴爬到了山顶。

室内床上一条破旧的毛毯,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木箱、铁皮箱都是任弼时同志转战陕北来西柏坡途中随身携带的文件箱。

西柏坡导游词

西柏坡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学习。首先,我代表我们阳光旅行社的全体人员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感谢大家对我们旅行社的支持......

西柏坡导游词

西柏坡导游词各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们: 欢迎你们参加由我们神游四海 旅行社组织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之旅,我是今天和你们一起游 览西柏坡的导游,我叫苗琳,你们可以叫......

西柏坡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能够在这落叶纷飞的季节里与大家相识,我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凤凰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石家庄。我是这次陪伴大家旅行的导游王月......

西柏坡导游词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

西柏坡导游词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讲解重点] 本篇导游词通过介绍西柏坡优美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说明中央工委驻地为什么会选中西柏坡,使之成为革命......

下载西柏坡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柏坡导游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