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导游词(优秀18篇)

导游词 时间:2023-11-25 12:14: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导游词】

总结美食探索,记录下口味和心情的交织。9、完美的总结应该包含自己的思考和体会。以下是一些旅行总结的心得和体会,希望对旅行爱好者们有所帮助。

乐山大佛导游词篇一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20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20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北距成都160余公里。它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大佛,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20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20年),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禅师圆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续建。直至唐德宗贞元20年(公元820年)完工,历时90年。被近代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等景观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上千尊石刻塑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乐山大佛导游词篇二

大家好,很荣幸成为你们的导游。你可以叫我小月导游。这次,我们去了乐山大佛,世界遗产之一。好了,走吧!

游客们,这是乐山的港口码头。请看对面的山,那是凌云山。请仔细观察,那就是乐山大睡佛,又名无形睡佛。它位于乐山市一侧的三条河流(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的交汇处。栩栩如生的佛头、佛身、佛脚由吴优山、灵云山、东延组成,南北直线距离约1300米,头仰躺在三江之北。大睡佛的胸前是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游客们,我们来到了佛脚下。请抬头。佛像高71米,肩宽24米,头径10米,耳7米,高3米,手指长8.3米,眉鼻5-6米,口眼3.3米,头上有1021根毛。现在大家都亲眼目睹了,无愧于它的美誉。

据说乐山大佛是在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出土的。当时闽江、大渡河、清漪河在此汇合,水在凌云山脚下直流,势不可挡。到了汛期,水更猛了,过往的船只常常撞在墙上。凌云寺的高僧海通对此非常不满,于是开始造佛。第一,让石头掉进河里,减缓水势;第二,让佛逼水。海通已经筹了一笔钱20年了。海通死后,建南、川西大师魏高招募工匠,继续挖掘。法院也给了盐麻税一封信来支持。到803年,佛像已经完成了90年。

“佛是山,山是佛;引山立江边。”他的.造型宽而严,设计巧妙。他以一成不变的姿态和外貌给人无尽的思考和遐想。据说他老人家是水妖。历经千年风霜雨雪,他依旧坐在滔滔江水旁,看着沧桑。他老人家在建国后出现过两次。1963年,乐山地区饿死的人不计其数,漂浮的尸体在老人眼前流淌。老人不忍看他们,连夜闭上了眼睛。所以,你手中的佛,现在闭上眼睛。1996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一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现在请慢慢享受佛陀。请不要在景区乱涂乱画,爱护景区内的每一棵树草。谢谢你。

乐山大佛导游词篇三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姓彭,名靖雅,你们可以叫我小彭,也可以叫我“彭导”。今天,大家都知道我将带你们去国家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自然文化遗产:乐山大佛。

好了,现在我们眼前的大佛就是鼎鼎有名的乐山大佛了。大家看!它足踏大江、双手抚膝、神情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高大的佛。它高81.9米,厚10.8米,就连脚背上都能坐百人以上。

你们瞧!乐山大佛身旁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

今天我跟大家度过了美丽又愉快的一天,在此时此刻,我们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下次有缘再见,bye bye!

乐山大佛导游词篇四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现在带大家去参观世界著名的遗产--乐山大佛。它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据说,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其意义是消减水患,造福民众。它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大家看,大佛,体态匀称,雍容大度,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气势磅礴。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通高70余米,头高约15米,头项上可置圆桌。耳长7米,眼长3。3米,耳朵中间可站两条大汉。肩宽28米,可做篮球场。它的脚背上还可围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大家跟我来,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大家庭小心一点,路很窄,人很多。注意安全。看啊,栈道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前几年,有游客发现它所处的凌云山整体又如一尊硕大无比的卧佛,乐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处,寓意更加深刻,其壮美堪称天下一绝。

游客们,现在我们顺着又窄又高的栈道往下看,呵呵,你看,下面的游人像不像小不点?好了,大家跟我来,现在我们到了大佛的脚下。我们抬头仰望,大佛简直顶天立地啊!你看,那些摆着的照片为什么游人能摸着他的鼻子、脸、耳坠?哦,大家明白吗?其实,选个好角度,就可以构造出来了!大家跟随我来,呵呵,摸着大佛的脸了,照张相吧!好了,就地解散拍张照啊!二十分钟后在这里集中。

阿房路一校四年级:李政晗。

乐山大佛导游词篇五

欢乐的暑假到来了,妈妈决定带我去四川乐山大佛玩,乐山大佛可壮观了!

乐山大佛坐落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旁,那里风景如画。一颗颗大树整齐的排好队,给人们带路;一朵朵花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犹如仙女在跳舞;一阵阵微风吹来,为这美景又增添了淡淡诗意。

漫步在乐山大佛的山中,就好似漫步在仙境。矮小的瀑布,形态各异的假山,一个个精美绝伦的铜像、石像等……都令人陶醉。

乐山真是个佛教文化的圣地。半山中有一个宏伟壮观的寺庙“凌云寺”。里面摆满里精心雕刻的一座座佛像;一个个形状不一的香柱。还有与众不一样的佛教文化,随处可见。

乐山大佛足足有一座大山高,栩栩如生的神态,色彩鲜明的衣着,好似一个弥勒佛。我和妈妈走下去看,显得我们十分渺小。这是,妈妈告诉我说:“乐山大佛有十分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又望了望乐山大佛,心想:“乐山大佛有着巧妙的排水系统,那还会不会有什么巧妙的机关呢?还是自我慢慢去发现吧!”

乐山还有一座塔,名叫“灵宝塔”又称“凌云塔”。共有13层,每一层都挂满“铃铛”,宏伟而又高大,像一个巨人站在那里守护着乐山。

看,乐山大佛是多么美丽,这次游记使我看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艺术的结晶,古代人民可真伟大啊!

乐山大佛导游词篇六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导游李xx,欢迎大家来到乐山大佛观光游览。我先说一下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

二、要跟随队伍,不要乱跑。听明白了吗?我们出发吧!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古名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七十一米,肩膀的宽度是二十四米,头的直径是十米,耳朵有七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三点三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五点六米,颈高三米,指长八点三米,从膝盖到脚背二十八米,脚的宽度是八点五米,头上发髻有一千零二十一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竣工于唐贞观十九年(公元803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00年了。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边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这样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的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的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

我这个小导游怎么样啊?同学们,你们也可以当一个小导游,为同学们介绍一处景点。

乐山大佛导游词篇七

游客们:

大家好!我就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姓洪,大家就叫我洪导得了!今天我带大家参观的是四川省乐山市的乐山大佛好!我们到了。走进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一座小山脚下。首先映入你眼帘是两尊巨大的佛像,被古代的能工巧匠活灵活现地雕刻在山上,栩栩如生。那么陡峭的山岭,就是现在的人们也不一定能造出这么完美的艺术品来,古代修筑佛像的人们又是怎么造的呢?真是鬼斧神工啊!

告别了两尊大佛,我们又来到了“藏佛洞”。为什么叫藏佛洞呢?因为在古代曾先后好几次发生了“灭佛行动”,人们毁坏文物,烧掉寺庙,屠杀僧人,许多佛像也被破坏了。僧人们为了保护这些佛像和文物,将他们藏到一个洞中,待**平息之后再搬出来。在这些灾难中,藏佛的僧人无一幸免,直到很久以前,有人无意之间发现了这个有佛像数尊、文物百件的洞。走进洞中,第一个看见的是一尊千手观音像,神情严肃,多少只手不可计数,每只手上都各有一件法器,胸前托着一只净瓶,里面插着几条柳枝,唯妙唯肖。菩萨两旁是两个大佛守护神,两人一人手持禅杖,一手持法器,神态严肃,好似谁敢对大佛不敬,他就毫不客气地给他一下子。

走出藏佛洞,我们绕过一座座楼阁,就来到了山顶,你们看,这里真是人山人海,游人如织啊。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大佛的头,你们看,有好多好多个螺髻,数也数不尽,缝隙处满是青苔,可见年代十分久远了。来到山下,我们才能看到大佛的“庐山真面目”,不能不感叹:真是一尊大佛啊!大佛的头与山顶平齐,神态庄重,耳朵长三米多,比一辆汽车还要长。大佛呈直坐式的,临江而坐,双手平放在膝盖上,手上可以站十几个人!大吧?难怪人们说,乐山大佛了不起,可真是“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

乐山大佛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多少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雄伟壮观的乐山风景啊!好了,今天我们游览就结束了,祝大家愉快!

乐山大佛导游词篇八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游览。我是你们的徐导游,现在我们眼前看见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峨眉山市东31公里的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乐山大佛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据史书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唐代的海通和尚。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船行至此往往被颠覆,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于是,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四处化缘,筹得不少的钱财。当时有一位贪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于是, 海通禅师大义凛然地一手捧盘,一手挖出了自己的双眼,贪官吓坏了,从此以后没再为难他。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现在大家对大佛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九曲栈道到大佛脚看全景。

首先大家看到的是佛头上类似卷发的螺髻,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21个,每一个螺髻都可以放上一张大圆桌。

沿着栈道下行,大家注意观察两侧的崖壁。崖壁上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岩石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红砂岩石,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乐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几经维修后的面貌了。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大佛的脚。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乐山大佛雄伟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不过一定要注意:不要乱扔垃圾,不要破坏世界遗产,也不要乱吐口痰,注意安全,祝大家旅途愉快!

乐山大佛导游词篇九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铅笔俱乐部,现在,我又欢迎你们来到四川,我是你们的导游,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我身后的这座高大的山峰——乐山!

去之前希望大家能注意一下现在请听我说一下:“因为,这时山峰,会很危险,所以请小朋友注意不要乱跑,还有请大家看到了大佛,不要太激动得在上面乱涂乱画,破坏文物,还有不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如果被保安发现了可是要罚钱哦!到时候,可别说我没说哦!好了现在就和我一起去登山去看看乐山大佛吧!

现在,大家登山了山顶,一定发现了在我背后有一座佛像,不错,这就是驰名中外的乐山大佛,这大佛,有71米长。这里,被人们称为a4级风景区,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这么高的大佛,你们知道是谁建造的吗?就让我揭开谜底吧!

相传,唐朝的时候,贵州有一个和尚叫:海通,他是一位很聪明的和尚,他云游四海,很愿为百姓做好事儿,让百姓得福。

一年夏天他来到四川嘉州。听说府城城东凌云山正江水汹涌、波浪滔天,危害生灵。一天,他想去看一看究竟,便攀着岩壁来到凌云山脚。忽见一个壮年男子躺在水边,一动不动左手拿钻,右手拿锤。海通看了,马上把他背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那名男子才慢慢苏醒过来。

原来那名男子叫石青 ,是一个石匠,看海通救了自己,就和海通和其他一些劳动人民一起动手,在上面雕刻了在古今中外鼎鼎有名的乐山大佛。

时间如飞,好了我们该下山了,谢谢你们能和我一起去看乐山大佛,听我讲那些事情,你们满意,我就高兴,欢迎你们下次再来,拜拜!

乐山大佛导游词篇十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l021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了。

设计。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此,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维修,其中工程较大的是1963年的维修。1982年,乐山大佛经国务院公布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海师堂。

那么,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笔财富?当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参观海师堂。

海师堂里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乐山大佛的功臣。首先我们看中间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禅师,他是贵州人氏,当年在凌云山上结茅为僧。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来镇水患。于是四处化缘,筹得不少的钱财。当时有一位贪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意思是说,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来给你,但你休想得到这笔佛财。那个贪官居然蛮横无礼地要他试一试,海通禅师大义凛然地一手捧盘,一手挖出了自己的双眼。贪官吓坏了,从此以后没再为难他。海通禅师造佛时年事已高,所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他就圆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来。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20万,继续修造乐山大佛,由于工程浩大,需要巨大的经费,于是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到京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五十万两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后历经90年时间,乐山大佛终于彻底完工,并且通体施金,华丽的佛衣和宝相庄严的佛体交相辉映。

九曲栈道。

现在大家对大佛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九曲栈道到大佛脚看全景。我们脚下的九曲栈道是同乐山大佛一起修建的,共有173个台阶,最宽的地方是1.45米,最窄的地方仅有o.6米。大家沿途可以欣赏一下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这些佛像神态各异,工艺精妙,可与中国四大石窟的佛像相媲美,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

我们已经来到大佛脚下,请大家抬起头来仰视大佛,感受一下他的高大和壮观。各位游客还可以仔细看看最近才发现的位于大佛心脏部位的小佛头像。

宗教内涵。

顺便,我再给大家讲解一下乐山大佛的宗教内涵。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它是一尊弥勒佛。为什么要造一尊弥勒佛呢?这和唐代崇拜弥勒佛有密切的关系。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他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死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佛经上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所以人们自然渴望他能尽快降临人间,全国各地因此盛行塑造弥勒佛像。到了武周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故乐山大佛的弥勒身份也因此决定了。

有的游客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乐山大佛这尊弥勒佛跟寺庙里的弥勒佛造像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寺庙里的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他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其实在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现在寺庙里的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承前启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但是他的面相却具有汉族人的共同特点。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祟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信心和决心。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史中辉煌灿烂的阶段,造像着力表现了佛的“神情”。

乐山大佛导游词篇十一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铅笔俱乐部,现在,我又欢迎你们来到四川,我是你们的导游,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我身后的这座高大的山峰——乐山!

去之前希望大家能注意一下现在请听我说一下:“因为,这时山峰,会很危险,所以请小朋友注意不要乱跑,还有请大家看到了大佛,不要太激动得在上面乱涂乱画,破坏文物,还有不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如果被保安发现了可是要罚钱哦!到时候,可别说我没说哦!好了现在就和我一起去登山去看看乐山大佛吧!

现在,大家登山了山顶,一定发现了在我背后有一座佛像,不错,这就是驰名中外的乐山大佛,这大佛,有71米长。这这里,被人们称为a4级风景区,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么高的大佛,你们知道是谁建造的吗?就让我揭开谜底吧!

相传,唐朝的时候,贵州有一个和尚叫:海通,他是一位很聪明的和尚,他云游四海,很愿为百姓做好事儿,让百姓得福。

一年夏天他来到四川嘉州。听说府城城东凌云山正江水汹涌、波浪滔天,危害生灵。一天,他想去看一看究竟,便攀着岩壁来到凌云山脚。忽见一个壮年男子躺在水边,一动不动左手拿钻,右手拿锤。海通看了,马上把他背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那名男子才慢慢苏醒过来。

原来那名男子叫石青,是一个石匠,看海通救了自己,就和海通和其他一些劳动人民一起动手,在上面雕刻了在古今中外鼎鼎有名的乐山大佛。

时间如飞,好了我们该下山了,谢谢你们能和我一起去看乐山大佛,听我讲那些事情,你们满意,我就高兴,欢迎你们下次再来,拜拜!

乐山大佛导游词介绍2

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小导游——郑涵文。今天,我们游览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像,游客们,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对了,它就是四川的乐山大佛。走,随我去看看吧!

乐山大佛修凿在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汇合处的凌云山的临江山崖上,与乐山城隔水相望。

游客们,在我们身旁的就是形象生动、气魄宏伟的乐山大佛。瞧,佛像坐东面西,双眼似睁似闭。它高71米,仅头部就有10米宽,双肩的距离为24米,耳长6米,可藏进几个人。不可思议的是,一只脚背上竟可站100多人!游客们,还要一点你们可能不知道,佛像的头颈背后,筑有完善而巧妙的排水系统使佛像免受山洪冲蚀。所以它被誉为世界艺术珍品。

现在让我给大家讲讲乐山大佛的历史吧。它从唐代开始修凿,人们爬上高山峻岭,攀登悬崖峭壁,一锤一锤地凿,一刀一刀地刻,从公元713年至公元803年,整整化了90年的时间才凿刻完工。佛像经过了1000多年的风霜雨露,至今仍完好无损,安详端坐。

1956年,乐山大佛被四川省列为重点保护文物,而今,它已和我国其他28处景观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好了,介绍完了乐山大佛,就让我们一起登上凌云山峰,看看这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吧!请不要在佛像上刻字哦。

乐山大佛导游词篇十二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大家的导游,我叫王乾颖,大家也可以称我为王导。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乐山大佛风景区,乐山大佛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乐山大佛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它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花了大约九十年时间。现在我重点介绍凌云寺和大佛的创始人海通禅师自剜双目启建的故事。

我现在为大家介绍凌云寺。凌云寺据有浓郁的文化,凌云寺寺宇轩昂,苍楠翠柏、修竹茂密、花木扶疏,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士墨迹、碑刻众多。有历史悠久的珍贵佛教文物700多件,有唐代至今的摩崖诗文、石刻、佛龛、碑刻350余通,古今楹联150余副。头每年接待游客众多,信众百万余人,香火十分旺盛。

接下来我再介绍海通禅师自剜双木启建的故事:一日,嘉州郡守听说海通手里有一大笔钱款,就带了一大批随从前来讨要。海通面对威胁,毫不畏惧,断然拒绝了,他斩钉截铁地说:“自目可剜,佛帐难得!”海通的高傲和轻蔑激怒了贪财如命的郡守,郡守恼羞成怒的说:“那你就剜出来看看。”这时海通就剜出了自己的眼珠,放入到一个铜盘,拿到郡守面前。郡守顿时大惊失色,吓的魂不附体,仓惶逃下山去。

现在我们游览完了乐山大佛,各位游客就要回到酒店了,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一个愉快的心情!我相信,我们还会有缘相见的!

乐山大佛导游词篇十三

今天我们参观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石像—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坐落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周围便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这三条大江,统称“乐山三江”。

它通高71米;肩宽24米;耳朵有7米长,每个耳朵能钻进去两个人;它的眼睛和嘴巴长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令人想不到的是,它头的直径竟有10米,有5层楼那么高呢!而它的手指却有8。4米长,不要说与大佛比,就是个大佛的手指比,你也小得不得了。它的膝盖到脚背总长28米,脚宽8。5米,如果人挨人站着,它的每只脚可以站100多人呢!乐山大佛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人们说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建于公元7xx年,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已经矗立在这1200多年了!

乐山大佛两侧的岩石叫做“红砂岩”,是一种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为什么能保存12xx年呢?因为它的位置处于凌云山西面阴坡处,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

乐山大佛是一个名叫海通的和尚发起建造的。当时,岷江水势汹涌,常常淹死过路的行人。海通和尚一忍心看下去,于是便筹集巨款,修筑乐山大佛,愿它能抵住这汹涌的江水。当时,一名财主想得到这笔巨款,当海通知道了他的想法以后,便对财主说:“我宁愿把我的眼珠挖下来,也不会给你这笔钱。”他见财主不信,便用双手挖下了自己的眼珠。财主见了,吓得魂飞魄散,这才打消了念头。过后,海通又号召了很多人来修筑乐山大佛。就这样,人们一锤锤地修造了90年,乐山大佛才修筑成功。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我的介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乐山大佛导游词篇十四

各位游客:

欢迎来到乐山大佛游玩。我是开心旅行社的导游蛋蛋,希望我的讲解能使你满意,在这里我祝大家玩得开心,快乐和尽兴。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少乐山市,安座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的岩壁上,已经有1200年了,又名凌云大佛,这里风景优美,是世界第一大石塑佛。佛像开凿于公元713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曾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现在请大家往我身后看,这一尊巨大的弥勒佛,就是乐山大佛。乐山大佛的眼睛和嘴巴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脚的宽度是8.5米。在乐山大佛的一个脚趾上就可以摆一桌宴席。所以说乐山大佛是世界第一大佛绝对不会有错的,因为它比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最高的大佛还要高出三倍,比以前的第一大佛阿富汗的帕米杨大佛还要高18米。

这座大佛是怎么来的?修建这座大佛有什么目的吗?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听我讲一个故事:

古时候的三江汇流处,水势十分凶猛,过往的船只经常发生事故。有一个叫海通的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一座弥勒佛,来镇水患,于是他每天化缘。过了一些日子,化到了不少银子。但当地有一位官员,见钱眼开,看到海通有这么多银子,便想敲诈一笔,没想到海通说:“自目可刎,佛财难得。”意思是我可以把双眼挖下来,你一分钱也休想拿到。那官员竟然说让海通试一试,于是,海通便将眼珠用手挖了出来。那官员被吓得半死,从此以后再也不找海通的麻烦了。海通便安下心来组织修大佛。在海通去世时,大佛才修到肩膀那儿,因为海通去世,大佛便没修了。直到后来,有两个人捐了很多钱,才断断续续的把大佛修好了。

好了,大家听了这个故事,已经知道答案了吧。现在,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去乐山大佛上吧。但请各位游客注意安全!

乐山大佛导游词篇十五

游客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石像——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在四川省的南部,周围是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这三条大江统称为“乐山三江”。

你们看,这就是乐山大佛。它有七十一米高;耳朵有七米长,每个耳朵能钻进两个人;它的眼睛和嘴巴长三点三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五点六米。令人想不到的是,它的头的直径竟有十米,有五层楼那么高呢!而它的手指却有五点四米长,不要说与大佛比,就是跟大佛的手指比,你也小的不得了。它的膝盖到脚背总长二十八米,宽八点五米,如果人挨人站着,它的每只脚可以站一百多人呢!乐山大佛的头上的发髻一千零二十一个。难怪有人说“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是七一三年建造的,已经在这里矗立了一千二百多年了。

乐山大佛两侧的岩石叫做“红砂岩”,是一种容易风化的岩石。它的位置处于凌云山西边阴坡处,周围草木茂盛,地质结构稳定。大佛在江湾地段,隐藏在山中,减少了风雨的打击和流水的冲刷,让红砂岩的风化变得缓慢。

传说乐山大佛是一个叫海通的和尚发起建造的。当时,岷江水是汹涌,常常淹死过路的行人。海通和尚不忍心看下去,于是筹集巨款,修筑乐山大佛,愿它能抵住这汹涌的江水。海通号召了很多人来修筑乐山大佛。就这样,人们一锤锤的修造了九十年,乐山大佛才修筑成功。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日离别后,何日君再来。留下你的情意,带走你的垃圾。希望下次再来,我还是你们的导游。游客们,拜拜!

乐山大佛导游词篇十六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迎大家。

来到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石像——乐山大佛。我叫苏民阳,大家可以叫我苏导游,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去参观参观吧!

己的一双眼睛,财主一看吓得从此再也没有难为他。他召集很多人来修筑乐山大佛。在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历时九十年,乐山大佛才大功告成。

-->

-->。

乐山大佛导游词篇十七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大家如果想了解这个景点,就请阅读小编分享的:乐山大佛导游词吧!

游客们,今天我们参观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石像—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坐落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周围便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这三条大江,统称“乐山三江”。

它通高71米;肩宽24米;耳朵有7米长,每个耳朵能钻进去两个人;它的眼睛和嘴巴长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

令人想不到的是,它头的直径竟有10米,有5层楼那么高呢!而它的手指却有8.4米长,不要说与大佛比,就是个大佛的手指比,你也小得不得了。

它的膝盖到脚背总长28米,脚宽8.5米,如果人挨人站着,它的每只脚可以站100多人呢!乐山大佛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

人们说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建于公元713年,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已经矗立在这1200多年了!

乐山大佛两侧的岩石叫做“红砂岩”,是一种容易风化的岩石。

乐山大佛为什么能保存1200年呢?因为它的位置处于凌云山西面阴坡处,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

乐山大佛是一个名叫海通的和尚发起建造的。

当时,岷江水势汹涌,常常淹死过路的行人。

海通和尚一忍心看下去,于是便筹集巨款,修筑乐山大佛,愿它能抵住这汹涌的江水。

当时,一名财主想得到这笔巨款,当海通知道了他的想法以后,便对财主说:“我宁愿把我的眼珠挖下来,也不会给你这笔钱。

他见财主不信,便用双手挖下了自己的眼珠。

财主见了,吓得魂飞魄散,这才打消了念头。

过后,海通又号召了很多人来修筑乐山大佛。

就这样,人们一锤锤地修造了90年,乐山大佛才修筑成功。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我的介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l021个。

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00年了。

设计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

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

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

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

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

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

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

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因此,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维修,其中工程较大的是1963年的维修。

1982年,乐山大佛经国务院公布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海师堂

那么,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笔财富?当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参观海师堂。

海师堂里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乐山大佛的功臣。

首先我们看中间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禅师,他是贵州人氏,当年在凌云山上结茅为僧。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件。

海通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来镇水患。

于是四处化缘,筹得不少的钱财。

当时有一位贪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意思是说,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来给你,但你休想得到这笔佛财。

那个贪官居然蛮横无礼地要他试一试,海通禅师大义凛然地一手捧盘,一手挖出了自己的双眼。

贪官吓坏了,从此以后没再为难他。

海通禅师造佛时年事已高,所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他就圆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来。

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20万,继续修造乐山大佛,由于工程浩大,需要巨大的经费,于是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

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到京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五十万两继续修建乐山大佛。

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后历经90年时间,乐山大佛终于彻底完工,并且通体施金,华丽的佛衣和宝相庄严的佛体交相辉映。

九曲栈道

现在大家对大佛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九曲栈道到大佛脚看全景。

我们脚下的九曲栈道是同乐山大佛一起修建的,共有173个台阶,最宽的地方是1.45米,最窄的地方仅有o.6米。

大家沿途可以欣赏一下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

这些佛像神态各异,工艺精妙,可与中国四大石窟的佛像相媲美,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

我们已经来到大佛脚下,请大家抬起头来仰视大佛,感受一下他的高大和壮观。

各位游客还可以仔细看看最近才发现的位于大佛心脏部位的小佛头像。

宗教内涵

顺便,我再给大家讲解一下乐山大佛的宗教内涵。

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它是一尊弥勒佛。

为什么要造一尊弥勒佛呢?这和唐代崇拜弥勒佛有密切的关系。

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他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死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

佛经上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所以人们自然渴望他能尽快降临人间,全国各地因此盛行塑造弥勒佛像。

到了武周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

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

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故乐山大佛的弥勒身份也因此决定了。

有的游客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乐山大佛这尊弥勒佛跟寺庙里的弥勒佛造像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寺庙里的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

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他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其实在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现在寺庙里的布袋弥勒。

乐山大佛是承前启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

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

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但是他的面相却具有汉族人的共同特点。

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祟尚肥胖美的时尚。

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信心和决心。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史中辉煌灿烂的阶段,造像着力表现了佛的“神情”。

乐山大佛温文尔雅的神情,和蔼可亲的神态,以及凝思中蕴含智慧,威严中带有慈祥的面容,都让人情不自禁产生崇敬与亲切的感觉。

我想大家在惊叹乐山大佛高大与壮观的同时,还不能不赞叹它的造像工艺的精美。

好了,现在我请大家自由活动,十分钟后我们沿着1983年新修的凌云栈道往上走,去参观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

各位游客,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乐山古代的一种墓葬习俗。

说起墓葬习俗,大家也许比较熟悉川东长江两岸的悬棺吧。

而在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安葬方式。

它的主要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挖凿一个方形的洞穴,然后将尸体和棺材、陪葬品等放人洞中。

墓制的结构完全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而从外部看上去,则是一个个深邃神秘的山洞。

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故而称为东汉崖墓。

在乐山范围内约有上万座这样的崖墓,而在这些崖墓群中,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墓群则是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麻浩崖墓,它长约200米,宽约25米,共有544座墓。

大家知道,人都免不了生老病死,无论你是乐观的面对还是悲观的面对,生死是一个人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

所以人们对死亡的无奈就只好衍生出一种祈求、一种愿望,希望死去以后,能过着比生存时好的生活。

再加上当时受到道家思想影响,认为西王母、女蜗这些神仙所居的地方都是石屋,便说凿山为室可成神仙,故而这种墓制形式逐渐流行开来。

东汉时期,乐山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地处交通要道,人口不断增加,社会阶级关系、政治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地方大族的形成和思想文化上受儒家的影响,“忠、孝、仁、信、节、义”观念最为突出。

而在“仁孝”的思想下,生时孝养,死后厚葬,自然是不可免的了。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耗费巨资来修建崖墓便应运而生,前后流行了400年之久。

好,现在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请大家先抬头看看这个门匾“麻浩崖墓”。

麻浩是我们身后边的这条河,是由先秦蜀郡太守李冰为避沫水之害所开凿的溢洪道。

墓地因此而叫“麻浩崖墓”。

这块匾是咱们的文坛巨匠郭沫若老先生1965年所题写的。

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认为乐山最值得一看的是什么?也许游客朋友都会不加思索的说——乐山大佛,对吧?是的。

而咱们郭老却说了,能与乐山大佛媲美的只有乐山崖墓。

用他当时的话来说:“有搞头”(四川话,也就说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意思)。

所以说,来到乐山除了观大佛,还应看崖墓。

麻浩崖墓曾在1956年和1980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四川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看我右手边这块碑文的记载就知道了。

我左手边的这块石碑所记载的是因1988年麻浩崖墓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而建博物馆。

前面这块门匾上写的“麻浩崖墓博物馆”,是现代学者杨超所写的。

现在我们一块来参观一下这个墓群的内部结构。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巨型的挽马图仿制品,是根据墓里边的挽马图仿制的,它所表现的意义到了里面我再给大家详细介绍。

现在到了麻浩1号崖墓。

我们眼前的这块空地,是仿造现实生活修建的阴间生活庭院和花园。

门上面有很多的画像石刻,雕刻技艺精湛绝伦,其功能是引导死者的魂魄,魂气升天,形魄归地,而以形魄归地为主要目的`。

同时,每幅图还表现出墓主人不同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

我们从左至右看一下,这里边最出名、最有特色的是这幅“荆轲刺秦王”图。

它反映的是以“忠孝”为核心的封建伦理观念,也反映了墓主反秦的思想。

接下来是“西王母赐药图”。

西王母是我们神化传说中的王母娘娘,是汉代人们心目中保佑长生不死、人丁兴旺的崇拜对象。

图上西王母端坐中间,向许多祈跪地上的人施药。

能获得不死之药是梦寐以求的事,故而在许多墓葬中都可以看到西王母的造像。

洞穴旁边的这幅图就是刚才大家进门时所看到的“挽马图”的蓝本。

大家一定发现该图与一般的车马行列迥然不同,图里是一烈马被马夫用力拉缰,作者以非常简练的手法,刻画了马夫全神贯注控制烈马的神态和烈马桀骜不驯的雄姿,这种力量和速度相结合的气势是非常有观赏价值的。

因此画气势非凡,故而仿刻在院内。

这幅图也许体现墓主人生前有喜爱猎骑名马的爱好吧。

大家请抬头看,这座佛的雕像是整个墓室中最有研究价值的。

它通高28厘米,身着通肩天衣、右手作“施无畏印”,表现的是“安乐一切”的意思。

这座佛像是我国最早的佛刻雕像之一。

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而最早的佛像却出土在乐山崖墓中,证明了佛教在乐山的传播并不比其它地方晚,这是研究中国早期佛教史、佛教艺术和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等问题不可忽视的资料。

右边所刻的是铺首,铺首一般刻在门梁、门框、门楣正中,它的作用是降魔驱邪,保护主人,门右手边有一手持扫把的妇人,这是告诉大家,如果要进门一定要先扫扫灰尘,干干净净,这也表现了主人好客的一面。

现在进了内室,这里一切都是模仿死者生前的阳宅而布置的阴宅。

当时的人们对死亡、对遗体的认识是:“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体归于土”,所以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主人的客厅、厨房、卫生间等,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虽死犹生的生活。

根据家族的大小和墓制的形式,专家们把墓制分为单式制、双式制。

就好比我们现在所说的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等。

墓地的尽头放着棺木。

棺木中一般埋葬一对夫妻,象征一个小家庭,死者们就象继续着生前共居一院,不同辈份或兄弟各成一小家,分房而居的生就有可能是一个家族,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不能把墓洞延伸、扩展。

如果要容纳整个家族,那么很有可能需要把整座山开辟成一个巨大的墓群。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个子稍高的客人朋友进来时总弯着腰,那是因为墓顶太低了。

而进来之后,就宽畅多了,那是因为他们为了排水,故意把崖墓地面做成内高外低,还在地面凿出排水沟道。

请大家再跟我到墓外两边的陈列馆参观墓葬时的陪葬品。

这些陪葬品都是陶制品,唯一的复制品是这个读书佣。

在崖墓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陪葬品的种类、组合形式有所发展,有所变化,大体上分为早期、中期、晚期。

柜里陈列的陶鸡、陶猪等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陶猪、陶鸭表示墓主人的家景。

陶狗在墓中比较多,因为汉代养狗之风很盛行,生时做为宠物,死后放在墓中用以预防盗贼。

这里面最有观赏价值的是1978年出土的陶楼房,从楼房的富丽堂皇、重楼重檐完全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的富有。

好,请大家在这里自由参观,参观完请在门口集中!

-->

-->

-->

-->

乐山大佛导游词篇十八

乐山大佛坐落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这个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大家是否去游览过呢?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乐山大佛导游词,欢迎阅读!

乐山大佛坐落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周围便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这三条大江,统称“乐山三江”。

它通高71米;肩宽24米;耳朵有7米长,每个耳朵能钻进去两个人;它的眼睛和嘴巴长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

令人想不到的是,它头的直径竟有10米,有5层楼那么高呢!而它的手指却有8.4米长,不要说与大佛比,就是个大佛的手指比,你也小得不得了。

它的膝盖到脚背总长28米,脚宽8.5米,如果人挨人站着,它的每只脚可以站100多人呢!乐山大佛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

人们说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建于公元713年,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已经矗立在这1200多年了!

乐山大佛两侧的岩石叫做“红砂岩”,是一种容易风化的岩石。

乐山大佛为什么能保存1200年呢?因为它的位置处于凌云山西面阴坡处,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

乐山大佛是一个名叫海通的和尚发起建造的。

当时,岷江水势汹涌,常常淹死过路的行人。

海通和尚一忍心看下去,于是便筹集巨款,修筑乐山大佛,愿它能抵住这汹涌的江水。

当时,一名财主想得到这笔巨款,当海通知道了他的想法以后,便对财主说:“我宁愿把我的'眼珠挖下来,也不会给你这笔钱。

他见财主不信,便用双手挖下了自己的眼珠。

财主见了,吓得魂飞魄散,这才打消了念头。

过后,海通又号召了很多人来修筑乐山大佛。

就这样,人们一锤锤地修造了90年,乐山大佛才修筑成功。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我的介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

它位于我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

它始建于唐代,已有1200年的历史了。

乐山大佛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好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它的一只手就可以站100多个人,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

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各位游客,下面我来告诉你们乐山大佛三次显灵吧!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人无数,乐山大佛脚下的河流,饿殍泛滥,大佛不忍目睹人间惨剧,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1976年,毛、朱、周三领导俱逝,唐山大地震死伤数10万,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

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申奥成功,喜事连连,大佛头闪佛光,吉相丛生。

乐山大佛真是我国伟大的奇迹。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现在带大家去参观世界著名的遗产--乐山大佛。

它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

据说,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其意义是消减水患,造福民众。

它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大家看,大佛,体态匀称,雍容大度,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气势磅礴。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通高70余米,头高约15米,头项上可置圆桌。

耳长7米,眼长3。

3米,耳朵中间可站两条大汉。

肩宽28米,可做篮球场。

它的脚背上还可围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

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

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大家跟我来,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

大家庭小心一点,路很窄,人很多。

注意安全。

看啊,栈道全长近500米。

右侧是九曲栈道。

前几年,有游客发现它所处的凌云山整体又如一尊硕大无比的卧佛,乐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处,寓意更加深刻,其壮美堪称天下一绝。

游客们,现在我们顺着又窄又高的栈道往下看,呵呵,你看,下面的游人像不像小不点?好了,大家跟我来,现在我们到了大佛的脚下。

我们抬头仰望,大佛简直顶天立地啊!你看,那些摆着的照片为什么游人能摸着他的鼻子、脸、耳坠?哦,大家明白吗?其实,选个好角度,就可以构造出来了!大家跟随我来,呵呵,摸着大佛的脸了,照张相吧!好了,就地解散拍张照啊!二十分钟后在这里集中。

-->

-->

-->

【本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zuowen/14919074.html】

峨眉山乐山大佛导游词(篇)

峨眉山--乐山大佛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抽到的是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自选的景点是乐山大佛,我已经准备好了,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素有“小江城”的乐山景区......

乐山大佛导游词十五篇

乐山大佛导游词十五篇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由引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乐山大佛导游词十......

乐山大佛导游词

乐山大佛导游词乐山大佛导游词大家好,我是来自某某游旅社的导游,我姓吴,可以叫我吴导。在这风和日丽的下午,让我们一起去看著名的世界遗产——乐山大佛。游客们,这里是乐山的码头......

乐山大佛导游词

乐山大佛导游词4篇乐山大佛是一尊唐代摩岩石刻弥勒佛坐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乐山大佛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篇1:乐山大佛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到乐山......

乐山大佛导游词

乐山大佛导游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今天呢,我是因为各位朋友的到来而是非常的高兴,首先呢,我代表大佛景区向各位表示欢迎,其次,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诸......

下载乐山大佛导游词(优秀18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乐山大佛导游词(优秀18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