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传媒系第四届传媒节平面广告设计大赛策划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广告设计大赛策划书”。
文学与传媒系第四届传媒节
平面广告设计大赛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为了活跃大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培养同学们自主创新的能力,激发同学们的创意灵感,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到广告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对商业、公益事业的洞察力,同时也为企业挖掘高校人才做好准备。文学与传媒系特举办本次平面广告设计大赛,以此让同学们在设计作品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策划能力,并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公平竞争和挑战自我的平台。
二、活动主题
根据所拉赞助和相关时事热点,待定。
三、参赛要求
1.本次比赛可以个人名义参赛,也可以组队参赛(团队成员不得超过三人);
2.参赛作品须体现本次大赛主题,作品主题可任选其一,也可多选参赛,不得抄袭;
3.参赛作品须以图片(jpg格式)的形式上交;
4.参赛选手需注明姓名、系别、班级、联系方式、创作时间并简要阐述创作理念和意图(以文档附件注明)。
四、活动流程
因考虑到要突出广告设计的理念和意图的重要性,此次比赛分为两轮进行,即初审和终审两个阶段。
1.初审(初赛)
将收集上来的广告作品进行整理后交给相关专业老师进行筛选,老师根据作品质量及广告创意等方面选出最优秀的10份作品进行二轮筛选(终审)。
2.终审(决赛)
环节一:通知10位进入终审的参赛选手到场,主持人上台主持开场,介绍评委及评分标准;
环节二:参赛选手就个人参赛作品依次进行上台解说,具体时间不得超过6分钟,具体可阐述作品的灵感来源、创作理念和创作意图; 环节三:评委老师可提出相关问题,参赛选手作出回答;
环节四:相关人员进行统分,由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并邀请评委老师进行点评和颁奖。
五、评比办法
终审时邀请系里相关专业的老师担当评委,评委可就参赛选手作品质量,创作理念和创作意图等方面进行打分,汇总后进行统计和排名,并评出获奖作品。
六、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
注:此次比赛由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系主办,赞助商协办,获奖作品若被采纳,将由赞助商向设计者购买使用版权。
七、准备工作
1.宣传工作:
(1)采用《通知》的方式通知全院比赛相关事宜,并进行活动宣传;
(2)在学校大礼堂前的传媒节宣传展台前向全院学生进行宣传和学
生疑问的解答,并收集参赛作品。
2.终审比赛准备工作:
(1)提前借多媒体教室一间并进行多媒体调试。
(2)准备现场用品,包括纸杯,开水一瓶,证书,评委用表,和奖品。
(3)通知我部人员和10名参赛选手提前到场,开始布置教室。具体事项人员安排:
准备开水:贾志巧
评委用表制作:夏冬
茶水安排:陈虹静雯
板报绘制:卫杨婷
主持人:吴波、陈虹静雯
统分:贾志巧、郑小薇
奖状书写:李衡
现场拍照:夏冬或宣传部人员
(4)比赛开始前,播放一段视频或PPT进行赛事宣传,并让主持人
进行比赛介绍。
八、经费预算
1.纸杯:6元—6.5元;
2.证书及奖品: 200元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视具体赞助而定)
九、报名时间:月日——月日(根据传媒节开展时间而定)
十、报名方式
1.可在大礼堂前的传媒节宣传展台进行咨询并报名;
2.与比赛活动的负责人直接联系报名。
十一、作品上交方式:参赛选手请于月日前将参赛作品(电子稿)交至学习部邮箱(待定),或直接与此活动负责人联系。
十二、联系人:李衡:*** 卫杨婷:***
十三、大赛预计效果
此次比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与专业老师面对面交流和接受权威评价的机会。同时,通过现场的决赛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能激发同学们进行广告理念的创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给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施展自己广告创意才华的舞台,也期待未来中国的广告策划大师会从中脱颖而出。
文学与传媒系学生会学习部
2012年2月17日
文学与传媒系2012年传媒节广告视频策划书一.活动背景一年一度的传媒节即将来临,秉承着“为广大同学提供更广的展示平台”的理念,借鉴往年的工作经验和活动总结,此次传媒节特加......
首届文学与传媒系广告学专业学生作品展主办方:文学与传媒系广告学专业学生联合活动总结书一:活动背景为展现文学与传媒系广告学专业学生的风采,丰富大学生活,营造我系的实践氛围......
文学与艺术传媒系体育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即将结束之际,回顾本学期,我部门举办了拔河比赛和趣味篮球赛,同时参加了院举办的男子篮球赛、......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文学与传媒系新闻学简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文学与传媒学院:共同的追求——窗明几净本网讯(通讯员 杨鹏)众所周知,好的环境让人舒心,能更好的投入学习与工作中。正是基于此,文学与传媒学院领导和分管学生工作的老师都十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