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宣方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公司企业文化宣”。
浅谈如何抓好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在西方称为“公司文化”,在我国也称之为企业精神。它是企业管理者所倡导并全力推行,同时被全体职工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它内在地产生于企业自身,得到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认同与维护,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企业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那么如何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下面,浅谈一下笔者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以什么人为本?
要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就有一个以什么人为本的问题。比如,从企业领导到企业员工,从个人到集体,都是一般意义上的人。那么,在一定时空中主要以哪些人为本或者说以人为本的重点对象是谁?如果以人为本中的人泛指企业中的所有成员,即把所有成员作为以人为本的客体,那么谁又是以人为本的主体,也就是说,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怎样体现以人为本?弄清这个问题,无论是对于以人为本的深入研究,还是对于在企业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以人为本的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企业领导者把以人为本中的人视为职工群众,通过尊重、理解和关心职工群众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也有少数企业领导者把以人为本视为以“己”为本。企业管理中无论大小决策,不仅不同职工群众商量,甚至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也不商量,典型的一言堂作风。在他们眼中,以人为本中的人,就是指他自己本人,本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具有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威。很明显,这是有悖于以人为本精神的。因为以人为本,重点是以企业职工群众为本。从个人和集体(大多数人)的关系上看,以人为本要以大多数人为本。诚然,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的核心与灵魂,作为企业职工群众,应该尊重、理解和关心企业领导者,以企业领导为本。作为企业领导,则要尊重、理解、关心职工群众,以企业职工群众为本。正如一位专家说的,“企业领导和企业职工要相互为本,重点是企业领导要以职工群众为本”。其次,以人的什么方面为本?
人是一个具有多重属性的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有七情六欲,也有理想信念;有价值观,也有人生观;有经济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当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时,到底应该以人的什么方面或者说以人的什么属性为本呢?也许会有人说,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性为本,即通过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本性要求,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标。然而,人的本性却是多方面的,最起码有人的吃喝拉撒睡等自然属性和追求在社会中自我发展的社会属性,那么到底以哪个方面的人性为本呢?即使二者兼顾,也应该有个重点。
笔者认为,以人为本不是人本主义,不能把人看作只有生理需求的自然人。众所周知,人本主义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观点。它把人看作生物学意义上的、抽象的、一般的人,主张不联系具体历史和社会实践来观察人,因而看不到人的社会性。如果以人为本的重点是以人的这种自然属性为本,那无疑是把人看作“动物人”或“经济人”。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往往过份依赖工资、奖金等外在激励手段,缺少运用文化手段,为人锻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举措。这样的以人为本不可能实现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标。因此,以人为本应该主要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本,而在人的社会属性中,又要以人的理想信念为本。这主要是由理想信念在人的生存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理想信念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范畴,同人的思想观念、本质、需要和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在支配人的行为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只有解决了有关职工的愿望和动机的理想信念问题,才能使员工产生工作动力和劳动积极性。因此,在贯彻以人为本方针的过程中,突出人的理想信念,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即把以人为本的重点放在人的理想信念方面,就能抓住人的灵魂。
也许有的同志会说,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以人为本,主要是指推行适合人性的文化,以激发人的创造力,使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笔者认为,此话不无道理。但同以人的理想信念为本并不矛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问题,人性就是人的本性,亦称人的本质。而“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的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语)。这说明,讲人性主要应讲它的社会性,而作为社会的人,没有理想信念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人的重大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受理想信念支配的。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关注并指导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将企业目标与个人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为之努力奋斗,必然会激发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另外,在抓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我们也一定要注意对企业文化认识上一些误区,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企业文化政治化。
认为企业文化单纯就是在新时期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完全以贯彻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指示精神为主。在某些国有企业中,企业文化工作者必须是具有较强党性的党员干部,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个别人把讲奉献、学雷锋时刻挂在口上,并不考虑实际工作的效果。殊不知,企业文化最终的目的就是管好企业,创造更高效益,企业员工要讲奉献、讲艰苦奋斗,但也要讲价值的回报,要讲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学雷锋,要助人为乐,但也不能总让雷锋吃亏。
二、企业文化口号化。
有的企业,你走进大门,就会发现从走廊、办公室、到各车间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色色,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等。这本无可非议,但它是否能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能否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能否真正地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是否有本企业的特色,恐怕连企业的决策者本身都说不清楚。这是把企业文化口号化、形式化的典型现象。
三、企业文化的文体化。
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于是纷纷建立舞厅,成立文娱团体、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客观来说,这些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它能增进友谊、沟通感情,但这些可能是部分文体爱好者的事情,不能靠此去挖掘人才、发现人才和留住人才,因为企业毕竟不是专业文体团体,这是对企业文化的浅化。
四、企业文化的表象化、僵硬化。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花草树木的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设备摆放的流线优美。有人认为,企业文化一旦制定就长此以往,百年不变等等。殊不知企业文化也需要创新。
对企业文化认识的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以上几方面。除此之外,还有的认为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员工的文明礼貌,道德风范,企业的知名度等种种错误的看法,这些都是不全面、不科学、不深刻的。笔者认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企业领导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文化是要有底蕴的、有根基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创业和发展的轨迹,由此而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特色。笔者认为,一个企业的优秀与否,不仅要看昌盛期,更要看困难期;不仅要看发展期,还要看它的创业期。如果企业在遇到困难,受挫折时,全体员工还能保持统一的思想,凝成一股绳,同舟共济,知难而进,百折不挠,这个企业的优秀文化就真正形成了。
相信,在抓企业文化建设时,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坚持以人的理想信念为本,防止走入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几个误区,企业文化建设就一定会取得相当成果,企业也势必会有更加长足的发展。
企业文化宣讲企业文化宣讲稿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愿景,为响应号召,咱们集团提出了文化强企的战略方针。这次的文化宣讲活动将持续进行到明年6月份,这是有背景的,全球......
企业文化宣贯工作总结 集团公司宣传部: 2009 年是我矿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们在集团公司、股份公司的正确领导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集团公司企业......
XX企业文化文宣一、XX社训精诚合作、诚恳朴实、持之以恒、和谐敬业二、XX经营战略目标专注于实现“安全化、自动化、节约化、高效化”的社会生产活动模式。三、XX质量文化一......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企业文化宣贯心得体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企业文化宣贯心得体会导语: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各方各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企业文化宣贯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企业文化宣贯心得体会1我是云白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