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践刍议之二_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探析

企业文化建设 时间:2020-02-28 10:47: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企业文化建设】

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践刍议之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探析”。

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践刍议之二

——企业文化的关键要素:VMV 上篇,我们讨论了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发现这么多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在理念上得到大多数企业的认同,但却远远未能被有效付诸实践,因此产生了诸如上篇中所述的种种偏离,究其原因,是因为诸多企业并未在实践上真正体会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体会到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觉得企业文化难以把握。

而西方企业在其两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文化之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深入去研究一些优秀的跨国企业,也许他们并未设置专门的企业文化建设机构,但企业文化却深深融入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

今年,正值我们国家六十年大庆,所谓一个甲子的轮回,荧屏上放眼,皆是回顾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的剧目,1921年—1949年党的历史,这是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正在努力剖析中国企业多年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成绩与不足,然而,总结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我们更为关注的是今后该怎么做。

有道是: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任何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都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本篇,我们想穿梭在时空隧道之间,把西方管理理念,深植到我国深厚的人文背景中,从我们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帮助我们在前行的过程中减少失误与挫折,朝着正确的方向快步疾行。

在管理学中,组织这个术语是指一种实体,它具有明确的目的,包含人员和成员以及所具有某种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政党、军队、学校、企业……,都属于组织的范畴,因而也就具有了管理上的可比性。诚然,政治组织和企业组织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的组织目标更为宏大,但同为由人构成的群体,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到人的行为模式,都是有共同规律的,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个组织较之于另一个组织更为成功,当然是由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核心要素却是组织文化,是以此形成的软实力——核心竞争力。组织文化的关键要素是:VMV,即愿景(Vision)、使命(Miion)、核心价值观(Value)。

愿景(Vision):组织成员希望共同创造的未来景象;

使命(Miion):组织存在对于成员自身和他人的意义;

核心价值观(Value):在实现愿景和完成使命过程中组织成员一切思想和行为的依据和准则。

所谓优秀的组织文化,首先要廓清愿景(Vision)、使命(Miion)、核心价值观(Value),并且这个VMV能够指引组织长期健康成长和发展。当然,光有理念的廓清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对理念的坚守和执行,通过理念对组织制度的全面渗透,即经由制度化的途径,使之成为组织成员自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形成明显的组织人特征。具有这样优秀的组织文化,该组织将战无不胜。

建国以前,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这就是党的愿景和使命,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无数党的优秀儿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前赴后继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直至生命。

党在民族、民主革命时期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是十分清晰的,也由此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千千万万有志青年集合在党的旗帜下。

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办了六期,共毕业学员八千一百零七人。由于国民党不断进行反共、清共,制造摩擦,共产党员在黄埔是少数,但亦有800人左右集合在党的旗帜下,教官中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鲁易、熊雄、毛泽覃、恽代英、萧楚女、陈毅等都是党的早期和长期革命战争中的优秀领导人,至今光耀历史,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怀念。除了上述教官,毛泽东、彭湃等当时党的领导者也都到黄埔军校讲课,宣传党的主张。学员中徐向前、陈赓、周逸群、林彪、肖克、左权、蒋先云、刘志丹、赵尚志、许光达、曾希圣、陶铸、赵一曼、罗瑞卿、陈伯钧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在以后的革命历程中,成为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行文至此,我们不得不特别提一下黄埔一期学员蒋先云。蒋先云位黄埔一期学员,因其聪明、睿智和干练被称为“黄埔三杰”之一,不仅得到教官和学员们的高度评价,也得到蒋介石的青睐,国共分裂之后,因盼其归顺,蒋介石甚至许其为第1军第1师师长之位,其时黄埔毕业学员任团长的尚在少数,可见对其重视程度。可是蒋先云断然离去,一心一意追随中国共产党。当时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青年中的感召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然而延安,这个远在西北一隅的小镇,尽管物资匮乏,条件艰苦,但依然不妨碍它成为温暖、明朗、坚固和蓬勃向上的圣地,成为青年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所在。当时很多青年从《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西行漫记》等书中了解了延安。有一位青年画家看过书后大吃一惊,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地方,官兵平等、军民平等,所以就一心想到延安

去,并且辞掉了在上海一家银行的工作,经香港、广州、重庆和西安。辗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最终到达延安。这只是千千万万热血青年的写照之一

就这样,伴着连天烽火,冲破重重险阻,“四方八面来了学生几千,活泼、聪明,全是炎黄的优秀子孙”。1938年至1939年,这股潮流进入高峰,成为当时政治格局下的一大景观。据统计,当时来到延安的学者、艺术家和知识青年大约有6万人。音乐家贺绿汀、洗星海、郑律成、张寒晖(“松花江上”作者)、电影艺术家陈荒煤皆在其列,“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延安一时间真可谓“天下英雄豪杰云集”。

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面对的敌人是凶残无比的日本帝国主义和以美元为后盾的国民党反动派,从手无寸铁到最后取得全国胜利,靠的是什么?就是“完成民族民主革命、解放劳苦大众”的坚定信念。

可惜的是,建国以后,我们党的“民主建国”理念未能很好坚持和深化,以致造成对党内不同意见、民主党派参政地位及民族资产阶级改造的政策偏差,使我国在相当时期内发展遭受停滞和曲折,这从反面告诫我们愿景、使命、价值观的廓清和坚守的重要性。

从国际视野看,美国从1776年建国,至今230多年,在建国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理念方面的廓清和坚守方面基本上是做得比较好的,这是这个只有短短二百来年历史的国家能成为世界之强的重要原因。

公元1620年,一条本用来捕鱼的小船悄然离开了英国港口,驶向了大洋彼岸的新大陆。船出发了,一共102人,经过65天与风暴、饥饿、疾病、绝望的博斗之后,他们终于看到了新大陆的海岸线,在这过程中,一人死亡,但同时一个新的生命在惊涛骇浪中来到了尘世。缺水、缺粮、困乏,而新的大陆和新的家园已经在望。这时候,船反而停了下来,船上的成年男子在低声讨论着:我们将如何管理未来的新世界,依靠什么?领袖的权威?军队的威力还是国王的恩赐?

他们决定将这个问题弄清楚之后再上岸。

讨论十分激烈,最后,他们决定最后共同签署一份公约,名为《五月花号公约》,内容是:为了国王的荣耀,基督教的进步,我们这些在此签名的人扬帆出海,并即将在这块土地上开拓我们的家园。我们在上帝面前庄严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和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的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等,吾等全体保证遵守与服从。

在此之后的数百年后,当世界各国的人们读到这一段文字时,总是心潮澎湃。

因为这一段文字,第一次从民众的角度阐述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国家是民众以契约的形式合意组建的,国家的公权力来自于民众所度让的部分权利的组合。法律实施的真正力量源于民众对于国家法律合法性与公正性的认同,出于对法律的敬畏而自愿服从,而不是慑于国家暴力。法律是为了维护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而不是为了维系某种统治秩序而制定的。

“五月花号”上所载的,不仅是一群逃难的人,也不仅仅是一群寻找新世界的人,追求自由与平等的理念使他们有着源源不绝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美国人明白这一点。三百多年后,当他们整理老祖宗留下的文字,并编辑一本名为《美国赖以立国的文件》(《words that made America great》)的书籍时,这一份文件理所当然地被收入。

《五月花号公约》形式上虽然不是但究其精神应该是美国的第一部宪法。

1776年美国建国,《独立宣言》中所体现的原则就是《五月花号公约》的基本精神,因而一直在全世界为人传诵。美国的改革家们,不论是出于什么动机,不论是为了废除奴隶制,禁止种族隔离或是要提高妇女的权利,都向公众提到“人人生而平等”。不论在什么地方,当人民向不民主的统治作斗争时,他们就要用杰斐逊的话来争辩道,政府的“正当权力是经被治者同意所授予的”。

因受篇幅限制,此一主题不再作深入展开,但一个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的廓清、坚守及执行的重要性应该说是无须赘述的了。

政党、国家是如此,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也不例外。都说中国企业家有“杰克.韦尔奇”情结,柳传志如此、张瑞敏如此、李东生亦如此。不妨看一下美国通用电气对价值观的坚守。打开通用电气的网站,已经站在企业金字塔顶的通用电气不需用“保持领先者地位”一类的话语来作为自己的愿景,亦不需用做到什么产业规模或实现多少利润来描绘自己的愿景,通用电气追求的是“梦想开启未来”——以创新成就企业的持续成长。“我们解决最棘手的问题”——作为通用电气的员工是何等的自豪!这是通用电气对世界、对社会、对客户存在的意义!。企业文化不是凝固不变的,它随着世界的发展、企业的成长也在做与时俱进的调整,但通用电气核心价值观中第一位的“诚信”是永久不变的。

通用电气中国区的一位高管讲述了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情。他说:在通用电气,虽然我们强调绩效,但如果绩效目标未能达成,公司会分析造成的原因,是外部原因(如本次金融危机)乃是自身原因,同时公司还会给你再一次努力的机会。但对于涉及价值观的事,那绝对是一票否决,决不含糊。

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在化学事业部,有一次,客户需要某种产品的样品,但这种样品出口的报关手续非常复杂,时间很长,而另一种产品就没有什么限制。你们知道,化工产品大多是白色的粉末,一般情况下很难区分,我就灵机一动,把样品用另一种产品的名称申请出口。这件事还在筹划,我的上司把我找去,Daviz,你希望在通用电气继续工作吗?那是当然的!那马上停止你在策划的这件事,你必须知道公司的价值观,诚信,这比什么都重要。现在,我已经是公司的资深人士了(调侃),不是当年的愣头青,知道“诚信”对公司的重要,客户的信任,客户愿意和你做生意,都是冲着公司的“诚信”来的,这简直是我们的生命线。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优秀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知道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执著,知道他们从上到下的共同遵守,也知道他们的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中国企业虽然在改革开放大潮的裹挟下已经登上了世界经济舞台,也有国有大企业因其垄断背景而进入世界五百强。但中国企业要真正成为优秀的世界级企业,尚需时日,企业文化将是它们前行的原动力。

希望看到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大跨步前行,助力中国企业真正屹立于世界优秀企业之林,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践刍议

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践刍议之一背离人文,行之不远。——季羡林随着改革开放后的西风东渐,中国企业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渴求使中国企业对西方管理理念几乎照单全收,当然企业文化也......

整合企业文化融合刍议

整合企业文化融合刍议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为了不断增强自身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整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已渐成为企......

企业文化21世纪中国企业新管理

企业文化范文:21世纪中国企业新管理当21世纪的曙光升起,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当世界走进中国,当中国走进世界的时候,我们有激情、有困惑、有伤痛也有喜悦。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

中国企业对于企业文化越来越重视

--摘自2011年7月蒋锡培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的谈话背景分析在一些管理者看来,企业文化有些软,看不见,摸不着,对其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持怀疑态度。但蒋锡培认为,企业文化属于......

烟草企业文化发展走势刍议

烟草企业文化发展走势刍议作者:佚名阅读次数:840更新时间:2003-11-20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烟草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兴旺发达的关键性因素,具有“......

下载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践刍议之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践刍议之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