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企业文化及其在华投资本土化战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韩国企业文化”。
韩国企业文化及其在华投资本土化战略
一、韩国企业文化
1.韩国企业文化的发展
1961年,朴正熙上台执政不久,就确立了“经济发展第一”的指导思想。从此,韩国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全力推动经济增长上来。在“贸易立国”、“出口第一”方针下,韩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指导,包括制定“振兴出口”等一系列法规和综合方案,对经济活动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官方经济外交和民间经济交往双管齐下,大力开辟全方位对外发展渠道。在政府强有力的主导下,韩国企业以低价格产品的大量生产和海外出口、创业者的献身精神、骨干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劳动者的勤勉与牺牲精神,取得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增长第一”的风气在企业的发展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80年代是韩国企业规模日趋发展壮大的时期。但1987年开始的韩国民主化运动,给劳资关系、员工的职业观等方面带来了很大变化。这一年7月发生工潮,8月波及到整个产业部门。发生工潮的主要原因,一是工人对御用工会不信任,二是对低工资不满,三是对未能享受《劳动基准法》规定的待遇不满。企业长期忽视工人待遇和福利问题,企业员工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被剥夺感和不公平意识,认为与自己对企业发展做出的贡献相比,没有得到充分的报酬。这种意识削弱了企业的内在凝聚力,使企业陷入劳资纠纷不断发生的困境之中。解决企业面临的这种经营危机,不仅需要经营体制等硬件的变化,还需要企业文化、劳资关系等软件的重塑。解决劳资冲突、保障企业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成为韩国经济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为解决这一课题,学术界和企业界把眼光转向了企业文化的培育。企业界认识到,迄今为止的所谓经营战略是有限度的,他们提出企业文化这一崭新的管理理论,作为适应企业环境变化与改善劳资关系的力量源泉。因此,看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1.1韩国企业文化受到的影响
韩国哲学会前会长金泰吉(1982)认为,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现有的韩国文化具有两个属性:一是传统的思考、行为特性;另一是从西欧和日本等引入的相对较新的舶来思想所形成的特性。
1.1.1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认为,家庭是任何社会组织的细胞,传统家族生活的特性影响着企业的氛围。韩国的家族形态是以家长为主的大家庭,其特征是长子优先的不均等继承、排他主义、长幼有序、家长权威及和睦相处、下级服从及从属心等。因此,国立汉城大学的著名管理学教授慎侑根(1984)认为,这些家族制度特性是韩国企业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其特点是以董事长或总经理为主的集权性、单向交流、年资型人事制度、对年长者及上级的绝
对服从、仁和指向的领导方式等。从微观的角度看,企业的社训和经营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
1.1.2西方文化的影响
二战后,韩国是一片废墟,急需重新建设,而此后又遇到与朝鲜划分界限的问题,而后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经济也得到了美国的扶持,从而形成了以基督教为基础的企业文化。
1.2新儒教的形成处于东亚儒教文化圈的韩国一直深受儒学思想的陶冶。促使韩国经济发展的新儒教伦理是在兼收并蓄了传统儒教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长处基础上形成的。新儒教伦理的诸如忠诚爱国,强调责任感;重视家庭,强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协调合作、意见一致、团结和谐;重视教育,崇尚人才等特点,深刻地影响着韩国社会经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韩国的企业文化因此而充满了新儒教伦理特色。
2.韩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韩国企业有各自的经营哲学和企业精神。一般以社训方式表明其经营哲学的价值要素。各公司在员工的日常行为(如唱公司歌、工间跑步等)及思想教育中,不断灌输社训的价值观。纵观韩国的企业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2.1重视品德。
企业重视员工的品德,不仅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上,而且反映在实际管理中。企业在人事管理上是“以人品为中心”。(1)在录用上,优先采用具备企业要求的性格特点的人。
(2)在待遇、晋升上,取决于工龄、年龄、学历等基准。(3)在培养人才上,教育员工具备美好品德。(4)在人事评价上,以人的品德为人事考核的最基本因素。韩国企业认为,品质好工作能力与业绩就高;品质差则工作能力与业绩自然低。企业教育中,除职务训练外,还有综合教育培训,其内容是提高道德品质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与欧美强调专业技术、职务知识的教育相比,韩国更强调道德品质教育。韩国企业一般认为工作可以随着时间慢慢学习,好的工作态度,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兼备好品德等更为重要。
2.2以忠于企业为荣。
韩国企业文化重视精忠职守,主张对家庭、对社会、对部下、对自己负责。公司重视员工忠诚感的培养,把公司与国家的目标与个人的利益挂钩,强调每个人的贡献不仅带来公司繁荣,也使国家和个人致富。主张集团比个人重要,不提倡我行我素的个性,强调集团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1991年对韩国企业员工进行的有关意识结构的调查研究表明,80.3%的人认为“尽管已经到了下班时间,而且自己的工作已完成,但同事需要帮助
时,理应留下来帮他”;87.3%的人表示“公司的同事对某一问题提出共同意见时,随时接受并采纳”;85.3%的人强调履行任务时集体协作¹。韩国企业中有各种各样的委员会,很多企业的集体活动非常活跃。
2.3营造“家庭”氛围。
公司有如家庭,公司善于运用各种方式、在各种场合表现对员工及其家庭的关心。如子女入学或办丧事都给予特别津贴,尽力给员工以安定的职位,培养“家庭式”情感。在大宇集团中,尽管两人从未谋过面,但只要知道是大宇企业的人,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感到亲切,互称“我们大宇家族的人”。
2.4重视名份和体面,序列意识强。
重视名份与体面表现为恭敬上司,不犯上,尊重他人,顾体面。韩国企业的员工大都把错事归罪于自己,把功劳归于上司。1991年的调查表明,82%的人在取得成就时更愿意接受周围人的认可而非物质报偿,89.4%的人更愿意选择人格上待遇好的企业而非高工资企业º。重视等级秩序、强调家长的绝对权威与对家族成员施以温情,产生了韩国企业中企业主或上司权威主义与温情主义并重的领导方式。
2.5重视血缘、地缘、学缘等特殊关系。
在韩国企业中,特别重视血缘、地缘和学缘关系,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大都采取世袭制,有关系的人常常被委以重任。如大宇集团的高层经营者中,金宇中的母校京畿高中出身的干部极多。其它企业也经常以高校同学或校友的关系从别的企业挖走人才,或从社会聘用职员。韩国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上,一般采取两种方式。其中之一是特别招聘,除高级专业人才和业绩优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外,对与政府关系密切的退休军政要员实行特别聘请,委以重任。这种人际关系网对韩国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社会也产生极大影响。重视特殊关系不仅表现在组织内部的上下关系上,也表现在横向的人际关系或普通生活中。韩国企业有很多乡友会、同窗会、校友会等小集团。个人的成功经常有赖于血缘、地缘、学缘等特殊关系。1991年的调查表明,59.5%的人认为“在进一个公司之前有必要弄清公司的势力圈由哪些派系组成,再做决定”»。
2.6重视多面手。
企业在重视专门性、技能性的技术培训的同时,不分工种、职位,更重视具备多面手的品质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企业内的教育、培训分职务内训练与职务外训练。职务内训练除本岗位工作的训练外,还有以下内容:(1)职务轮换。白领阶层的管理干部不单单管特定领域,而且在相关的职务中轮换,以学习多种技术、技能,积累多种经验,通过多种职务的水平移动,可以掌握比原职务更广泛的知识。(2)管理干部的职务或管辖领域不确定。即使停留在一个职位,也可涉及相关领域,掌握更多的技术或知识。
2.7兵营式的组织管理。
大部分公司都采取军队式组织形式,一方面向全体员工灌输服从意识,培养责任观念,另一方面提高领导者的统御能力。一些企业甚至对新员工进行夜间山地训练、长途行军训练,以磨炼他们的意志。
2.8重视教育与培训。
韩国企业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员工进行企业精神和文化灌输,培养员工“爱厂如家”、“同舟共济”、“人和”的思想以及艰苦创业的精神。二是对员工进行职业再培训,培训的内容因人而异,包括专业技能、经营哲学、外语等。企业还出钱将有前途的员工送到国内外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成回企业后,大都委以重任。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并被集体认同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的总和,渗透到企业的一切活动中,是企业团结和谐的凝聚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
二、韩国企业在华投资本土化战略
1.入乡随俗的企业文化
文化上的差异是韩国企业失利于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韩国贸易协会官员高光用“水和油”的关系来解释这一原因,认为中国是水,韩国企业是油,油浮在水面上,不能溶为一体。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所驻北京首席代表朴月罗女士也认为,韩企第一次对华投资失败的惨痛教训,在于对中国市场环境的不适应。她把经过调整之后韩企在华投资新高潮称为“二次抢滩”»。在经历一些坎坷之后,韩国政府与企业高度重视对中国的调查研究,以“中国化,中国治,中国享”为宗旨,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全面推行企业文化本土化战略。老板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许多老板正努力研习中国文化,使自己尽快了解中国国情,成为“中国迷”、“中国通”,努力营造“政令畅通、和义求得”的企业环境。
2.成功本土化的企业举例
例如,LG电子中国区总裁卢庸岳会长努力学习中国古文,常去古籍书店买线装书;他的办公桌上摆着瓷器,书架上陈列着青铜器;休息日常到各种展览会、博物馆参观,在街头的书摊浏览阅读;他所精读过的书刊夹满重点提示的标签。经营依赖中国人才。韩国大企业纷纷对其中国总部实施“大手术”,在大部分核心位置任用中国人。SK集团首开任用中国人为总裁的先河,委任谢澄为SKCHINA的总裁,直接对集团董事长负责,总揽中国事业全局;LG中国7个子公司掌门人全部换为中国人。同时,努力增大中国人员在韩资企业的比例。LG全方位开展人力资源本土化策略,目前在华韩企的20000名员工中98%是中国人,其中不少优秀者已经晋升到高层管理位置。管理适应中国国情。许多企
业以人为本,实行柔性管理。在LG,企业管理方式体现中国文化的“人情味”:员工生日,一定会收到总经理签名的祝福和礼物;任何员工无论职位高低,如果家有红白事,公司除了给予必要的补助之外,还一定会派有关部门领导亲自登门道喜或慰问。研发立足中国市场。韩企重视立足中国市场进行产品设计。卢庸岳会长表示:“LG要通过实用化、人性化、稳定并富有想象的产品以及独特的设计方案,更好地在运营商、供应商、服务商、消费者中间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真正融入到中国文化氛围之中。”LG研发中心已从汉城移到中国,2005年时研究开发人员将从现在的700名增加到2000名。三星在沪、津、京设立了研究设计中心,并将扩大研发投资规模。韩国服装产业也以优秀的品质、时尚的款式和本土化的设计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成为“韩流”重要载体。形象融入中国环境。在华韩企重视塑造企业形象,广告宣传融入中国社会。“数字三星”的企业形象直指高端市场,在中国人身边涌起新生的数码潮流促使国内迅速崛起一个新的消费市场。三星中国总部常务郑忠基说:将三星集团的整体形象展示在中国人面前,要通过各种方式和工作。比如通过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来展示三星品牌?在中国的领导人面前如何展示?在大学生面前又如何展示?三星的员工所关心的工资和福利制度是什么样?等等。三星公司数字产品的主要消费者集中于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的15~35岁年龄段,并且60%~70%为男性。为了推广三星产品,选香港“劲歌天后”陈慧琳为三星电子数字形象代言人,以迪斯科音乐和舞蹈展现年轻人愉快、时尚的现代生活,把数字三星带到中国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公司变成中国企业。韩国企业把中国看作本土市场而不是海外市场,致力于营建在中国当地、以中国人为顾客、由中国人经营、令中国人满意的企业。LG(中国)公司明确提出:“要成为成功的中国企业,而不是在中国成功的外国企业。就像一棵树,只有它的水分、阳光、土壤等生长环境适宜,才会茁壮成长。”º“彻底本土化:深入中国,依靠中国,让中国人喜爱的互惠互利的经营理念完全融入到中国的文化当中”已成为SK在中国拓展的具体计划»。三星(中国)以“变成中国企业、变成最受欢迎的企业”为目标,甚至以“未来:姓‘中’不姓‘韩’”作为长远发展战略。高光 关于希望中国政府“把外企当作自家的孩子来养”的建议和期望,明确表达出韩企融入中国文化环境的强烈愿望。有的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已经是在北京而不是在韩国举行,有的企业把“总裁办”的部分职能转移到了中国。SK、LG、三星等公司都确定了在10年左右时间内建造跟韩国本部相同形态、规模相当的中国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显然,对于在华韩企来说,“本土化”已经不只是经营策略,而是总体发展理念了。
3.与时俱进,兼顾全局
在韩国企业本土化得同时,应考虑到外国企业在华投资形成的竞争,在华企业文化的培育,一方面应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使勤劳、勇敢、质朴、善良、奉献等优良传统在企业文化中发扬光大;使重义气、崇气节、颂正直、贵信实、求和气等良好道德品质在企业文化中充实完善。另一方面应结合时代的发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
烈的环境下,培育富有生机和创新意识的企业文化,造就出自信、奋进、开拓、创新的现代企业职工。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对我国企业海外经营之启示 【论文摘要]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制定并采取了本土化战略,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这对我国企业海外经营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研究......
波特:运营层面的有效性和战略定位的区别 ------------------2004年6月18日,当今战略第一权威、“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博士(Dr.Michael Porter)来华领衔主持“红塔集团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新趋势1、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据商务部最新统计,2004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3664家,分别比2003年增长6.29%。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
浅析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跨国经营将成为各国企业常用的经营方式。企业跨国经营必然要面对和处理交叉文化问题。如何面对交叉文化和处理文化......
跨国公司管理本土化战略分析张哲11级工商管理 M01114168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竞争环境的逐步变化,世界知名跨国公司正在大力推行本土化战略。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