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会制度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制度史”。
《中国行会制度史》
---------------张璇
2012270
行会是中国古代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制度,尽管本人对行会不是太了解,但对它还是十分感兴趣。于是这次我便选了梁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中国行会制度史》。静下心去读一读,同时我也认真的查了一些相关资料,因此也颇有了一些收获和感想。
我首先了解了此书的作者,作者全汉升(1912~2001)历史学家,教育家,著名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专家。曾师从陶希圣,受傅斯年的提拔,赴美留学,后回国任教,桃李满园,成为我国经济史研究的一代大师。历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及该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新亚书院校长、新亚研究所所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应美国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及日本东洋文库之邀,担任访问学者和研究员。其著作主要有《中国经济史论丛》(包括论文三十三篇)、《中国经济史研究》(包括论文二十一篇)、《汉冶萍公司史略》。其他有专著《元代的纸币》、《明末清初反对西洋文化的言论》、《韩国战争与远东经济》、《中国行会制度史》等。如此一位伟大的作家,我心中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而其中《中国行会制度史》是研究中国工商业同业组织的开创性之作,也是一部探讨从行会的起源、萌芽直到近代手工业行会、商业行会、苦力帮的通史性著作,为后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初读此书,我不禁思索,何为行会,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了行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在课堂上,梁老师本已经详细的解释了什么叫行会,但那时仅仅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当我读完这本书,才真正对行会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行会是旧时城市商品经济中的工商业组织。有手工业行会、商业行会。在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时,为了调整同业关系,解决同业矛盾,保护同行利益,协调与政府的关系,同业或相关行业联合起采组成行会,这种行会带有地域和行业两重性。行会产生于隋唐。唐代工商业组织大都称“行”,源于街巷上的贩卖摊商,往往一条街上开设的都是同类的店铺,故称“行”,如“织锦行”、“金银行”等。到了宋代,行会组织更加发展。
《中国行会制度史》全书十章。头两章讨论行会的起源及萌芽时代的手工业与商业行会,接着的三章顺时代先后对隋唐、两宋、元明的行会加以论述;第六章则专章对会馆展开探讨;
七、八两章阐释近代的手工业及商业行会;第九章专对近代苦力帮之史进行考察;结论部分析论行会制度的利弊与衰微原因。
关于行会的起源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宗教起源说,即认为行会是工商业者想象的行会创造者的人的结合,如木匠把鲁班作为祖师。同乡团体说,即旅居异地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团结组织起来的组织,这种行会后来被手工业行会借鉴。政府之不法说,即认为行会是工商业者为了反对政府的不法课税而组织起来反抗政府的自卫组织,这个只能算是诱导行会兴起的因素。还有一种是家族制度说,即认为行会是由手工业的家族独占制度发展而来的,明
清时期的行会也具有这种排外的性质。故行会的起源众说纷纭,但书中作者比较倾向于家族制度说;在书中,作者列举了多样证据加以证明。包括从庄子,老子,韩非子等人的著作中找寻证据。
在史籍文献中,隋代已经形成市肆诸行,可是还没有“行”作为行会组织的证明。至唐初有了明确的记载,唐代不仅有了同业行业,也产生许多同业内部使用的行话隐语。至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达,行会组织也空前活跃,行会组织的名目也有多种如行、团、社、会等,还出现市井娱乐行帮和江湖行会如丐帮。明清时期的行会在两宋的基础上更加繁荣。我国的同业行会组织是在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为了便于管理市肆诸行而设立,它始终受到政府的管控。清政府对行会首领的选任采取干预政策,期望选任其代理人为行首。对于民间自行推举而未经官府认可者,即视为私举,以违法论处。
随着行会的发展,行会制度也日趋完善。而后,作者又重点研究了明清时期的行会。明清各地建造行会、会所、会馆需要官府审批方为合法设置。明清时期的行会主要是协调内外竞争关系和维护成员的利益。明代开始出现会馆,是行会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旅居异地的同乡人,为了保护生命财产,便以同乡之谊组织起来相互救济的团体。并以此作为集会居住的馆所。自清代,作为行业组织及其会所的会馆、公所往往互用,或直接叫做“会馆公所”,实质是一样的。明清时期的会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同乡会馆﹙同乡不同业业户的松散联合﹚,一种是工商业行会组织的会所﹙同乡同业业户组合﹚。
作者重点强调了工商业行会。它可以分为手工业和商业两大类,其实工、商两大业类本身在传统经济中很难截然区分,“前店铺,后作坊”,即如今的“前店后厂”是手工业和商业兼而有之,两合为一的经营形式。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经济逐渐被动地卷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一部分传统的手工业和商业,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冲击,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而逐渐走向衰落,这些行业的行会也难以为继。不过,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获得了迅速发展,又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商业和手工出口加工行业,并在这些行业中相应产生了新的行会。同时,中国原有的一部分与进出口贸易相联系的工商行业,在鸦片战争后受对外贸易发展的刺激,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些行业的行会组织也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未明显出现衰落的现象,有些行业甚至还成立了新的行会。
本书的最后,作者对中国行会的发展做了一个客观公正的总结。作者认为行会对中国的发展有利有弊,首先,在经济方面所产生的多重作用与影响更是令人注目。除经济外,许多行会都十分重视联络乡谊,救济同业,办理善举,尤其是外地工商业者和商人建立的会馆、公所,更是将其作为重要职责。因为外乡人在他乡异地无论是经商还是经营手工业,往往会遭遇更多的困难,需要相顾相恤。传统的中国又是一个非常重视乡土人情的国度,外出经商者常常按地域籍贯形成商帮,遇事即互帮互助,行会作为工商业者的组织也自然而然地承担了这方面的职责。但中国专制制度下的行会组织,无论是业缘型的行会,还是地缘性的同业公馆,它的功能大都是对内规范、限制竞争、保护同业,对外实行行业垄断,严重束缚了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此外,行会制度阻碍技术改良和生产力进步,手工业者认为技术是神授的,于是便以极大的热情维护它。各行各业都有保密制度,用技术保密的手段来防止同业者的增加,只有家族里的成员或者入行的徒弟才有特权习得这项技术,它排斥家族以外或行会的人,而且为旧习惯是重,不求思变,这不利于技术的传播和更新。
尽管作者对行会的评价比较中立,但我个人觉得,从书中的一些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比较倾向于弊大于利的。一方面,行会制度限制生产规模,行会限制铺坊开设的地点和数目,行会制度还严格限制原料分配;同时,行会制度制约商品贸易和资本积累。更重要的是,行会制度对工人的经济剥削和人身束缚,在一般手工业行会中都有学徒制度,徒弟在学习期间除正月及行会祖师祭日的可以休息以外,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要早起晚睡,非常辛苦。学徒
期泥作行业规定学徒三年为满,金银玉工收留徒弟以三年为满,如遇年轻者以四年为满,有的甚至延长到五年和七年,在学徒期间徒弟受到较严重的经济剥削,他们几乎为师父无偿劳动三到五年。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遭遇与我国强大的专制制度、稳定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统治者的经济政策、历史文化有关,这些才是决定资本主义萌发能否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是,行会制度作为从专制社会内部产生的经济制度,它的存在对资本主义萌芽起到很大的抑制作用,资本主义萌芽在它的重重压制下难以发育成长。
一、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1、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发展历程皇帝制度自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开始创立,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发展、强化,直至1911年清宣统皇帝逊位才......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考研笔记(中国广告史篇)(按2014考试大纲整理,便于背诵和打印) 中国广告史一、中国古代广告史(一)先秦时期的主要广告形式(市声广告、响器广告、物价牌广告、陈列......
中国洪荒神话传说九鼎天下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女娲造物神州荣,厚土化身六道现。太古大战风云卷,英雄辈出人族显。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神农治世尝百草,黄帝封......
艺术陶瓷发展的概况1、艺术陶瓷发展过程夏、商、周朝时期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
填空:1、仰韶文化的彩陶艺术中以鱼纹、人面鱼纹著称的是半坡类型;以花卉、鸟纹著称的是庙底沟类型。2、原始彩陶中黑白双关装饰方法最突出的是庙底沟类型,蛙纹装饰最有代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