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巡视制度分析(终板)_我国古代的巡视制度

章程规章制度 时间:2020-02-27 22:32: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章程规章制度】

当前我国巡视制度分析(终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国古代的巡视制度”。

郑州大学毕业论文

题 目: 当前我国巡视制度分析 指导教师: 职称:

学生姓名:

学号:

业:

院(系):

完成时间:

目录

中文摘要··········································1 Abstract··········································1 正文··············································1

一、巡视制度的历史、由来与发展·····················2(一)巡视制度的历史、由来··································2(二)我国巡视制度的发展····································3

二、当前我国的巡视制度····························3

三、我国巡视制度执行的困境分析····················4(一)巡视员结构不优化·····································4(二)巡视制度不健全、法规不完善···························5(三)巡视机构监管体系混乱·································5(四)巡视经费问题模糊·····································5(五)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使监管缺乏力度·················5

四、创新巡视制度的路径····························6(一)组建专职巡视队伍·····································6(二)突出巡视工作的重点···································6(三)明确巡视工作中的监督主体·····························6(四)逐步公开巡视报告·····································7(五)构建与完善巡视制度有关法律···························7(六)巡视组权威性提升·····································7 参考文献··········································9 致谢··············································10 附件: ···········································11

当前我国巡视制度分析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明确指出,改进中央和省区市的巡视制度,逐步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全覆盖,巡视制度的全覆盖就是要求巡视工作不能留死角,要更好的发挥巡视制度在惩贪反腐上的“千里眼”作用,发现更多腐败线索,找出更多的老虎和苍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必定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而不断促进巡视制度的发展对于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巡视制度; 反腐败; 监督机制; 对策思考

Abstrac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Third Plenary Seion of the eighteen CPC Central Committee paed “about deepening reform decision” clearly pointed ou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entral and provincial city inspection system, and gradually achieve the full coverage of local, departments,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the inspection system is required to cover all the inspection work can not stay dead, to better play the inspection system in punishing corruption on the “TeleEye” function, to find more clues to find more corruption, the tiger and the flies.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social and other areas will face more and mor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pection system to overcome and solve these problems, ensure that the party's line,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being carried out, has a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The inspection system;anti-corruption;supervision mechanism;Countermeasures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3月15日出席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纪委三次全会部署,充分发挥巡视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聚焦中心任务强化党内监督,正风肃纪,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持续有力震慑。①王岐山指出,巡视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要始终保持冷静清醒,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腐败问题依然多发,一些党组织对反腐败认识不到位,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落实,要扎扎实实的做好巡视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任务要求上。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要加强对巡视工作的统一领导,层层传导压力,中央巡视组要坚持党性原则认真履职,改进中央和省区市的巡视制度,逐步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全覆盖,机动灵活的开展专项巡视,使之成为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对腐败问题线索坚决查办、对“四风”问题坚决整治、对违规用人问题坚决惩处、堵住制度漏洞······面对2013年中央首轮巡视发展的情况线索,内蒙古、江西、中国人民大学等10个被巡视的单位、地区按照中央要求切实推进整改工作,并通过媒体公开整改工作广泛接受监督。这事巡视工作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的重要体现,显示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②让巡视更好的释放制度威力。

①② 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03月16日

《人民日报》2014年03月01日02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改进中央和省区市的巡视制度,逐步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全覆盖,巡视制度的全覆盖就是要求巡视工作不能留死角,要更好的发挥巡视制度在惩贪反腐上的“千里眼”作用,发现更多腐败线索,找出更多的老虎和苍蝇。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巡视作为监察手段的一种,确实有必要有理由为我们所重视,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选择,把这项制度发展好完善好,必将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特殊的力量。

一、巡视制度的历史、由来与发展

(一)巡视制度的历史、由来

所谓巡视制度,是指中央、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党委,通过建立专门巡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的制度。2003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把巡视制度确定为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之一。

巡视制度作为监察制度的一部分,在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其萌芽于先秦,确立于秦汉,完备于唐宋,强化于元明清。

汉代置郡,郡守每年要上报计薄,而计薄是否准确无虚假,朝廷无法到一百零三个郡国去一一核对。且,汉代郡太守与尉在地方上的权力很大,中央下达的政策,他们完全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在此背景下,汉武帝设刺史,派遣十三州作为监察官,巡视地方工作。

颜师古注引《汉旧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所到部,郡国各遣吏一人迎界上,所察六条。”而所察六条,指刺史巡视的职责范围。刺史在地方上巡视的职能主要是监察官员及其子弟和地方黑恶势力为非作歹的行为,进而维护弱者的利益。汉代刺史,一般在八月巡行郡国,岁末到京师报告巡行的结果。汉代除了刺史以外,还设督邮作为县一级的巡视官员,与刺史形成了互相依托联系的两级巡视网格,加强了中央的管理,对澄清吏治、稳定社会、推行教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唐朝地方行政机构体系的设置是承隋而来。州、府一级官员人数比隋时多了一倍,造成中央政府的管理困难。唐代巡视的官员由监察御史担任。唐高宗时的韦思谦认为,“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唐代依据山川地势划分了10个监察区,也称“十道”,由中央委派十道巡按使在各自的监察区内行使职权。十道巡按使区别于监察御史的地方在于:后者出巡的时间不定,依据皇帝敕命,具有特使色彩;前者是一种经常性的地方巡视制度,担任十道巡按使的官员可以是监察御史,也可以是其他御史甚至行政官员。

元代是少数民族快速统一中原的朝代,同时元代的民族关系、社会矛盾也十分的复杂和突出。元代的统治者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采取措施来惩治暴吏贪官和地方豪强,其中肃政廉访司的设立对劝民农桑、平反冤案、平息社会矛盾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公元1291年,元代改提刑按察使司为肃政廉访司,隶属于御史台。“用御史台臣言,立按察司巡视郡县法,除使二员留司,副使以下,每岁二月分莅按治,十月还司。”②可见廉访司起着巡视的重要功能。

明朝初期朱元璋曾经不定期地派出监察御史巡按地方,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正式确定了御史巡按制度,以省划分设立十三道,配十三道监察御史百余人,再从其中选派巡按御史。十三道的监察御史平时归朝廷都察院管理,但在履行职能时却不受都察院控制而是直接对皇帝负责。巡按御史的选拔十分严格,巡按御史的产生都是先由都察院选出两名候选 ①② 法制日报--法制网2013年12月26日

《元史》,卷十四,第286页

人,引至皇帝面前请皇帝钦点。巡按御史的职责是代天子出巡,具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力。

(二)我国巡视制度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在不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为了适应革命战争形势的发展、为了社会问题的解决同时为了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崛起,一直不懈的进行着努力,其中巡视制度就是时代和现实的产物,更是我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需要不断的弘扬和巩固,让其成为我们继往开来的重要制度保障。我国的巡视制度由来已久,除了受到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外,还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第一,巡视制度受到联共(布)领导体制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了共产国际和联共(布)的帮助和影响,而我党的巡视制度也直接间接的受到了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联共(布)其领导模式建立于列宁时期,形成于斯大林时代,在其运作中联共派遣专门人员担任巡视员,也称作中央巡视员,而我党早期称这种身份的人员为中央特派员,负责出席并主持地方的会议,掌握着较大的权力。另外,我国巡视制度的发展也受到了共产国际的直接影响,早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革命斗争是受共产国际的指导的,而共产国际受到了联共(布)的支配,所以与联共的行政体制类似,共产国际也要求各国共产党按照其模式运行,共产国际除了派遣巡视员、特派员和军事顾问等到中国直接指导革命运动外,还要求中国共产党自身开展巡视工作,同时指导巡视的内容和相应的工作,这对我国巡视制度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最后,中国共产党自身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也使我国的巡视制度不断的适应着现实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和建设中最大的经验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革命早期由于受到共产国际的盲目指挥干预使革命受到了巨大损失,这也使我党受到了极大教育,在以后的斗争和建设发展中不断的审视自己的政策的合理性适应性,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得到贯彻执行。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于2003年12月正式颁发了,条例把巡视制度作为党内监督的十项重要制度之一,并对党内巡视制度做出了专门的规定。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以加强和改进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党的十七大修正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二章“党的组织制度”十三条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①巡视制度至此已写入神圣的党章之中。2009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此条例对于规范巡视工作,完善巡视制度有重要作用,对于保障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策以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重要战略部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促进改“四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行动和反腐败斗争中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巡视制度的历史对于完善今天的巡视制度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作用。首先,有利于我们确定当下巡视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功能范畴;其次,有利于把巡视员的基本权限和行为放在制度的框架内;另外还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当前巡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而不断推进巡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必定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而不断促进巡视制度的发展对于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当前我国的巡视制度

改革开放之后,为了应对风云际会的国际形势,我党逐步恢复和重建了党内巡视制度,中纪委根据《中共中央纪委关于建立巡视制度的试行办法》的规定,于1996年开始对各地方和有关部门派出巡视组,2003年中央、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等成立专门的巡视机构并全 ① 《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第二章第十三条

面的开展巡视工作,到2009年,中共中央已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我国的巡视制度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我国巡视机构的构成实行的是组长负责制,每个巡视组包括组长、副组长和组员,同时要求公布通信的地址、值班电话、手机等重要信息。而中央巡视组的规模更是强大,巡视组的领导有中纪委和中组部的书记和部长担任,这就保障了巡视组的强大权力和威信。而各组的组长都是一些退居二线的省部级领导,他们有着丰富的执政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是保障巡视工作正常有效的中坚。而巡视工作的重点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加强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着重于贪污腐化、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和腐化堕落等问题;其次,在于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内容,着力于“四风”方面的问题;再次,要查出那些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等方面的问题;最后,要着力发现那些选人、用人方面的不合法、不合理等方面的不正之风。

作为党章规定的一项制度,巡视是加强党建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维护党的权威、从严治党的的有效手段,其意义不言而喻。最近中纪委开展了新的巡视活动,“寻虎找蝇”措施的公布就是其中之一,传递出中央反腐务求实效的坚定意志,也标注了党务公开的新刻度,极大增强了中纪委巡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①中纪委公布巡视工作的具体方式和步骤,消除了巡视工作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使人们群众更好的了解巡视工作的进展情况,除了开会、座谈、受理意见等常规动作外,还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比如:列席被巡视单位的民主生活会及述廉述职会,这样能与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相结合;同时,对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的工作则聘请专业的人员参与考察和测评,这些新的巡视思路为提高巡视成效起了推动力。物必先腐之,而后虫生,巡视作为中央的一项重要监察制度形同于“千里眼”,其运用的日益规范化、科学化,必将加大其反腐威慑力,为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作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我国巡视制度执行的困境分析

巡视制度在我国当前是一项反腐倡廉、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永葆我党先进性、不断坚强党建的重要举措,其意义重大。自巡视制度实施以来,收到了显著的成果,查获了众多的腐败案件,也揭露出了各机关、部门、事业单位中一直以来隐藏着的许多问题,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认可。但,由于制度设置和运行方面的不完善和不到位,致使巡视制度在执行实施中也面临着现实的困境。虽然,中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机关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巡视机构也相应的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巡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和改进,但其中还是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和不足,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的认识和改进对于完善当前的巡视制度,进一步提高巡视制度应有的效果,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性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②权力必须受到监督,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否则难免会导致腐败。巡视制度在现实的推行当中存在的困境主要变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巡视员结构不优化。

从行政学的角度来看,巡视员的配备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1、要有合理的年龄结构,老中青相互结合;

2、要有合理的智力结构,巡视员应该具有多样性的专业,对所要巡视的工作能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展开,并能够以专业的视角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3、巡视人员要有合理的气质结构,古希腊著名的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存在四种气质,即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不同的气质表现出来不同的行为状态,所以,不同气 ①②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制度创新助力“巡视反腐”2013年10月30日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质的巡视员一起工作能较好的弥补互相的不足,提高巡视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

4、还应注意巡视人员的性别构成,男性更注重理性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女性则对于感性的问题更为敏感,所以合理的性别比也应成为巡视工作人员的选择指标。总之,巡视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巡视员丰富的经验、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崇高的威望。对于,那些只把巡视当做走过场,抱着侥幸心理,对巡视工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有关同志要严厉的批评,坚决克服这种消极心态。

(二)巡视制度不合理,相关法规不健全。

虽然,优秀合理的巡视人员对巡视效果起着重要作用,但制度始终是第一位的。正如泰勒所说,过去人是第一位的,未来制度是第一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伟大的人物了,正好相反,任何先进制度的首要目标就是早就一流的人才。①所以,好的制度对于巡视工作的良好开展至关重要,就有必要以制度的形式把有关的工作详细的规定下来,诸如人员资格、工作任务、巡视时间、任期长短、回避制度、人员级别、职责担当等的相关内容,同时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已经长期实行并取得良好成果的制度进行法律化,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护和确立。

(三)巡视机构监管体系混乱。

作为自上而下的外部监督形式,巡视机构同样缺乏有效的监督,造成监督体系混乱,职能不清等状况。在监督上造成越位、缺位等问题,没有统一监督体制,没有明确的监督主体和职能,也没有实行完全独立的运行机制,作为监管机构只有首先理顺自身的体系问题,才能更好的做好监管任务,之前的监管机构不属于中纪委、省委下面的独立机构,与组织部门存在有人事关系,没有成立由省委和组织部门共同建立的联席会议、协调小组和领导小组,因此造成很多混乱的监管体系问题,这是亟待解决的。

(四)巡视经费问题模糊。

作为巡视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经费问题也是影响巡视有效性的重要方面。之所以把经费问题单独列出就在于巡视经费的来源和使用对于巡视至关重要,长期以往的做法是巡视组的经费由被巡视单位支付,这样就造成了非常明显的问题,一方面要巡查该单位的有关问题,另一方面又要从该单位“吃拿卡要”,于情于理都给巡视组造成了心里负担,也给下面的单位提供了强烈的动机,致使他们觉得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所以经费问题是个事关巡视大局的重要问题,必须采取有效切实的办法解决。

(五)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

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与之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等也使得巡视工作不能发挥预期的效果,这也是当前形势下我们做好巡视工作需要迫切改变的状况。正如我们所知,当前的巡视组巡视制度,均是建立在委托代理关系之上的,由中央、省级地方单位及各事业机关单位的相关主管部门委托一定的人员、设立相应的巡视机构(大都是暂时性的)在一定的时期内对相关的巡视对象进行审查,他们就是巡视制度中的代理方,而赋予他们职责和权力的就是委托方,在这个关系中由于存在复杂的体系设置,导致代理方在权责、职能方面重合、叠加,有时候一个代理方要同时对多个委托方负责,再加上代理方的临时性,这就大大降低了巡视的持续性和权威性。同时,巡视监督主体的地位不高,监督缺乏力度,而被巡视 ① 费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的对象也缺乏积极有效的响应,正如泰勒所说的,要在雇主和员工之间开展一次精神革命,使他们都意识到提高效率和生产率收益的是双方。①同样,要让巡视对象认识到巡视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查处腐败,惩治人员,而是时刻提醒广大干部群众党加强自身建设、务实为民的态度和责任心。所以,在巡视对象中也应开展一次这样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不断的保持与党中央与群众的高度契合。

四、创新巡视制度的路径

(一)组建专职巡视队伍。

同时加强巡视人员的合理配置构成,在智力、专业、气质、年龄等方面进行组合优化,比如年龄结构的老中青相互组合,一方面可以使老员工发挥他们丰富的管理经验,提高巡视工作的质量,也可以使中年巡视员逐渐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育起了众多的青年员工,避免了成员的青黄不接,增加了组织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比如专业方面的相互组合,由于巡视工作涉及到了组织的各个方面,诸如财政经费、人力资源、采购、教育、医疗、科技等等,所以不同学科专业的人员相互组合,可以使得巡视组在巡视项目、审核结果、考评等方面给出专业的意见,也能够从更专业的角度对组织中的问题给出更加针对性的回答。而在气质方面,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气质,从属于不同的气质类型,有的人员更加沉稳、有的更加理智、有的更具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基于巡视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员一起工作,相互配合更有利工作的完成,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基于以上各种条件组建的巡视队伍才更具有巡视能力、更加的专业。中国自古监察机关就被视为皇帝的“耳目”,明太祖在敕谕中反复重申:“风宪作朕耳目,任得其人,自无壅弊之患。”明成祖说,“御史,朝廷耳目,非老成识体者不任”。所以,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还要尤其关注巡视人员的品行操守,只要这样才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总之,巡视制度要想发挥应有的效果和功用,组建专业高效的巡视队伍是首要的任务。

(二)突出巡视监督工作的重点。

一项工作只有重点突出才能明确方向,才能少走弯路,才能保质保量的有效完成,巡视工组中的重点应该以章程的形式明确规定,使每个巡视员都能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目标,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自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科学管理中泰勒正是基于对工作的条缕解析,从每项工作每个步骤着手,例如铁锹的大小,动作的完成等才不断的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也正是由于对这些项目的重点分析,才使得泰勒逐渐创造了科学管理的方法。俗话说,擒贼先擒王,任何工作都有其重点和先后,只有把握了重点集中力量首先解决重点问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战役就是一个抓重点的典型例子,锦州是东北的门户也是整个辽沈战役的重要战场,其地位异常的重要,如果首先拿下锦州则整个战役的形式将会完全的有利于我方,所以解放军将重点放在了对锦州的攻克上,其结果也早已为历史所证明。抓重点、抓关键,分清主流和支流也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思想,所以无论从理论或实践上,都有必要也必须突出巡视工作的重点,也必须集中力量首先突破这些重点,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让巡视工作更好的开展,起到更有效的作用。所以,如前所说就有必要详细的分析各项巡视工作的关键和重要的巡视方面,并且以规章法律的形式加以强化和突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重点的工作优先开展、顺利实施。

①费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三)明确巡视机构中的监督主体。

谁监督谁,确定好主客体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当前监督体系中存在着比较混乱的监督关系多头监督、越位监督、缺位监督时时存在,监督合力不足整体效能低下,而监督的成本高昂,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整合监督力量,明确监督主体,使多元化的公共行政监督体系更合理更高效,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监督的问题存在。我国的监督体系大致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中有一般监督、专门监督、行政复议和特种监督等,而外部监督体系则包括权力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等,而无论哪种类型的监督形式都必须有明确的监督主体,巡视监督作为监督体系的一部分必须有明确的监督主体,主体明确才能职能明确、责任明确,经过多年的建设,当前我国的监督体系已形成一个主体多元、内容广泛、多层次的体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监督责任体系的构建、制度设计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并未形成明确的核心,各种监督机构不能组成整体,内外监督各不相属,国家社会监督相脱节,监督合力弱,“漏监”、“虚

①监”、“难监”等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所以,在不断的完善当前的监督体系的同时,明确巡视机构的监督主体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还要设立监督体系的协调机制,使隶属各系统的监督主体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监督的整体功能。

(四)逐步公开的巡视报告制度。

正如审计一般,使得巡视报告常规化,有巡有报的制度应马上建立,同时明确主体的责任,对自己的报告负责,而这些报告应向社会公开,可以作为主动公开的也可以是依申请公开的,使报告对社会公众负责,这样使得监督工作更透明。同时,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巡视员真正的敢放得开,对于巡视工作不在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谁都不得罪最后得罪的只能是老百姓。这种问责除了工作任务、工作态度、办事效率等方面外,还应包括首长负责的经费制度,如上所说,经费问题是个事关巡视大局的重要问题,必须采取收支两条线的部署,使供方和用方相互隔离,切断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近期出台的中央八项规定就对有关经费方面的问题作出了一些规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也成为中央巡视组巡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下一阶段,还应该部署更为严格更为切实更为有效的制度措施,并且严格落实这些制度的最终执行情况,并对最终结果实行有效的问责,把问责和报告制度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巡视报告的有效性。

(五)完善巡视制度的法律法规。

当前的监督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巡视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就应该有成文的法律对其进行约束,法律既应该是一种规范也应该是一种保障,巡视制度应不断的法制化,把已经成熟的经验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即是一种巩固也是一种强化,理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不断的更新和创新。健全和完善巡视监督的法律机制,从总体上说,要在监督立法、守法、执法三个环节齐抓共管。具体说来,要制定一系列专门用于监督的法律,既要有实体法律,还要有监督的程序法,这些法律要明确监督的主体、监督的内容、监督的手段和方法,同时还要有可操作的程序等,把监督纳入法治的轨道,形成科学、合理而又完善的监督机制。②同时,还必须健全和完善巡视监督的有关制度,改进巡视监督的方式,包括巡视问责制度、实施绩效评估等。

(六)增强巡视组的权威性。

①② 夏书章等:《行政管理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79页

夏书章等:《行政管理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82页

让一个处级干部监督部级领导,肯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监督必然缺乏有效性和力度,所以应该赋予巡视组足够大的权力,受中央或有关上级直接领导,改双重领导为直接领导,完善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还应该加强巡视组的质询权和罢免权等监督权力的落实,提高监督的制约和监督力度;另外,还要提高巡视监督人员的素质和监督能力,比如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让巡视人员加强对巡视法规的理解,了解巡视的形式、程序和方法等,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监督方式,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一般监督为重点监督、抽象监督为具体监督,尤其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巡视监督的重点,提高监督的效果和质量。

最后,巡视制度作为一项加强我国监察力度和有效性的举措要不断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理应不断的完善这一制度本身的各项内容,使之成为我党和政府自律的有效工具。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各项事业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怎样在这个时代引领潮流不断突破,尤其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就成为我党应该时刻关注的问题,巡视理应成为利器。

参考文献

1、王仰文·《巡视制度的执行困境与现实出路》·前沿[J]·2010(10)

2、王仰文·《党内民主参与视角下的巡视制度》·前沿[J]·2011(11)

3、任建明·《巡视是如何变味的》·人民论坛[J]·2011(19)

4、陈奇星·《中国公共行政监督机制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J]·2003(3)

5、李敏昌,杜哲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创新研究》·甘肃社会科学[J]·2014(1)

6、艾永明·《明清“巡视”制度的异化与弊病》·人民论坛[J]·2013(19)

7、付佳·《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对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借鉴和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28、陆建洪,刘峰·《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由来和发展》·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0(5)

9、贾秀云·《元代廉访制度对我国巡视制度的启示》·中国行政管理[J]·2013(8)

10、刘辉奇·《巡视监督制度有效性分析》[D]·湖南大学·201111、唐忠义,顾杰,张英·《我国公共服务监督机制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中国行政管理[J]·2013(1)

12、倪星,朱琳·《世界银行的反腐败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6(2)

13、朱良华·《权力监督视野中的巡视制度》[D]·复旦大学·200714、张国芝·《汉代郡域巡视制度初探》·河南社会科学[J]·2013(5)

15、李崧·《改革创新巡视制度的路径分析》·理论视野[J]·2011(2)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当代经济形势分析2007年3月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标志着完全以发达经济体为主导的全球化旧格局已渐入迟暮;在未来的全球发展中,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可望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海南大学《形势与政策》 2013 学年——2014 学年第 2 学期题目: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成绩:姓名:张琴学号:20111702310039班级:班任课教师:吴新(讲 师)摘 要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年初以来,我国消费和投资均实现较快增长。但是,投资终将形成产能,假如未来一段时期外需和消费不能协调增长,有可能加剧经济失衡。外需持久不振,将从下游蔓延到中上游,从生产蔓延到......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优秀]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重点改革力度加大,市场潜力逐步释放,企业抗风险能力不断加强,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

当前我国煤炭市场形势分析

2006年上半年,我国煤炭市场总体运行平稳,资源继续快速增长,供需大体平衡,略显宽松。由于宏观调控使得原本对煤炭需求量较大的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产能扩张减缓,煤炭库存结构明......

下载当前我国巡视制度分析(终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我国巡视制度分析(终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