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编排岗位职责(精选4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体育赛事裁判岗位职责”。
第1篇:体育赛事活动与编排
赛事编排
1、体育赛事: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项目管理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能够迎合不同参与体分享经历的需求,达到多种目的与目标,对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政治和经济、旅游等多个领域产生冲击和影响,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2、按比赛项目的数量分类:
⑴综合性运动会:是一系列单项比赛集中在一次运动会进行的综合竞赛形式 ⑵单项竞赛:这是一种专门项目的竞赛形式
综合性运动会一般至少设四个以上运动项目的比赛
3、综合性运动会大约有一下十种:(1)全国运动会(2)全国城市运动会(3)全国体育大会(4)全国工人运动会(5)全国农民运动会(6)全军运动会(7)全国少数名族运动会(8)全国大学生运动会(9)全国中学生运动会(10)全国残疾人运动会
4、单项竞赛一般分为两大类,即正式比赛和辅助性比赛
正式比赛主要包括:锦标赛、冠军赛、联赛
5、学校体育活动的价值:
(1)教育价值(2)健身价值(3)娱乐价值(4)文化价值(5)辐射价值(6)经济价值
6、个级别正规的学校体育赛事活动一般都是采用组织委员会制 组织委员会是竞赛活动组织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
(相对完善的组织机构一般应设:组委会、集资委员会、办公室、竞赛部、宣传部、行政接待部、医疗卫生部、大型活动部、场馆部、志愿者服务部、人事部)
7、涉及学校体育赛事活动的文件包括竞赛计划、竞赛规程、秩序册、成绩册和竞赛总结等
8、体育竞赛活动计划的概念:体育竞赛活动计划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时期的竞赛活动目标,预先对竞赛活动的具体内容、方法、步骤等所作的策划与安排。
竞赛规程:是组织实施某一项(届)运动竞赛的主要政策和规定,对该项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是竞赛组织者和参加者都必须遵循的法规,是运动会基本文件和运动竞赛工作的依据
9、秩序册内容:
⑴封面 ⑵目录 ⑶竞赛活动规程和补充规定 ⑷竞赛活动组织委员分成员名单和组织机构成员名单;各单项竞赛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成员名单和裁判长、裁判员名单 ⑸各代表队名单 ⑹大会活动日程 ⑺竞赛活动日程 ⑻各项竞赛活动分组 ⑼比赛成绩表 ⑽参加人员统计表 ⑾最高纪录和最好成绩 ⑿比赛场地平面图
10、赛事的编排工作:是竞赛工作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根据赛事编排的一般进程,编排工作分为赛前、赛中和赛后三个工作阶段
* 编排顺序和号码按报名先后顺序编号。一般东道主排在最后 *
11、径赛项目的分组原则:
⑴按参赛人数、跑道数、赛次、录取方法和裁判人数进行分组,每组尽可能均等 ⑵同一项目,同一单位运动员尽量避免排在同一组 ⑶不分道的项目每组人数不应超过跑道数的2倍
⑷长距离跑分组决赛时,一般把成绩好的集中编在一组 ⑸一次性决赛的竞赛项目,按成绩优劣分组
⑹全能分组(径赛)时每组最好5人或5人以上,但不少于3人,最后一个径赛项应把前面各单项累积分较高的运动员编在一组
13、田赛项目的分组原则:
⑴田赛项目一般不分组,比赛的顺序由大会抽签决定。并列入秩序册中
⑵田赛项目在报名人数较多,无法顺利进行决赛时,应进行及格赛,由技术代表决定及格赛标准和进入决赛的人数。达到标准者,方可参加决赛。达标人数不足规定名额时,择优成绩依次补齐规定的人数
⑶在田赛中,因人数过多必须分组进行及格赛,须在大会秩序册中排定。若同一项目在不同场地举行,则场地条件必须基本相同
14、竞赛日程编排原则: ⑴在某一赛次的最后一组,到下一赛次的第一组之间或至某项决赛之前,应尽可能给运动员以适当的休息时间,最低间隔时间如下: 200米及200米以下的项目为45分钟; 200米以上至1000米的项目为90分钟1000米以上的项目不在同一天;全能运动各单项之间至少休息30分钟
⑵按兼项的一般规律,尽量把相关项目分开编排,以减少兼项冲突。注意安排好性质相近的项目的顺序:一般先100米后200米;先5000米后10000米;先跳远后三级跳远等
⑶若时间允许,尽量照顾兼项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及格赛的项目,赛后至少间隔一天进行正式比赛
⑷不同组别的同一田赛项目,一般不连续安排在同一单元内进行
⑸不同组别的同一径赛项目,最好衔接进行。短距离径赛项目赛次如果少,最好安排在一天结束
⑹跨栏项目的顺序。一般排在各单元的第一项,还可排在长距离竞走、跑之后进行 ⑺预计能破记录的项目,可分配到各个比赛单元,尽量排在下午,并留出发奖时间 ⑻同一时间不要排两个长投项目
⑼在进行长距离的径赛项目时,最好不安排标枪等长投项目
⑽撑杆跳高要考虑阳光的照射方向和比赛时间较长,最好安排在上午早些时候进行 ⑾接力比赛项目最好安排在单元最后或下午最后一项进行,以保证兼项运动员参赛 ⑿精彩的决赛项目排在开、闭幕式或节假日里,以满足观众欣赏比赛的乐趣和热情 ⒀田赛项目应防止场地的一端过分集中,另一端空场而冷落观众 ⒁最后一个单元临近结束之前,可考虑安排一项长距离项目或适当减少项目,以便闭幕式宣布团体成绩与发奖
⒂每单元的比赛,尽量安排得使径赛和田赛同时结束
15、球类编排工作步骤:
(1)根据规程,按照阶段确定赛制(淘汰赛、循环赛)(2)确定和计算比赛轮次、场次(计算公式)(3)确定个轮次比赛对阵表(轮空、种子、对阵位置的抽签确定)(4)计算比赛时间,安排比赛程序(单元、场地、器材、观众)(5)编排秩序册
(6)统计个轮次、场次比赛情况,及时公告,确定下一轮比赛对阵情况(7)准备和填写比赛用表
(8)统计比赛成绩,确定比赛结果(9)制作成绩册
16、淘汰制:指逐步淘汰失败者,使胜者按预定比赛表进入下一轮比赛,最后决出有限名次的一种比赛
17、单淘汰制:比赛中失败一次即被淘汰的方法
18、双淘汰制:比赛过程中失败两次即被淘汰的方法
19、淘汰赛轮数、场数计算方法: 轮数:
参加队(人)数=2的乘方数,以2为底的幂指数即为轮数
参加队(人)数≠2的乘方数,以2为底的较大一个的幂指数即为轮数 场数=参加队(人)数-1 20、16个队参加比赛,设四个种子队,最好把最强的1、2号种子队放在两头的1、16号位置上,把3、4号种子队放在中间的8、9号位置上(乒乓球)
21、循环制:
单循环:是所有的参赛队均能相遇一次,最后按各队在比赛中胜负场数、得分多少排列名次
单循环赛轮数、场数的计算方法:
轮数:参加比赛的队数为偶数时,轮数=队数-1 参加比赛的队数为奇数时,轮数=队数 比赛场数=队数(队数-1)∕2 双循环:所有的参赛队均能相遇两次,最后按各队在比赛中胜负场数、得分多少排列名次 分组循环:把参赛队分为若干组,分别进行单循环赛。在小组排定名次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比赛
22、交叉制:是4个队进行比赛的一种方法,一般在决赛阶段采用,第一轮比赛由前阶段A组的第一名对B组的第二名,A组的第二名对B组的第一名,形成交叉比赛,第二轮由第一轮胜队决1、2名,负队3、4名
23、混合制:指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竞赛制度进行比赛。实际比赛中通常把比赛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用循环制,后一阶段用淘汰制;或前一阶段用淘汰制,后一阶段用循环制,编排方法采用各赛制的编排方法
第2篇: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编排与实践
《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编排与实践》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编排与实践》课程是一门以体育赛事活动为基本研究内容,以体育赛事活动的策划、组织、编排为基本管理形式,以综合提高学生赛事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二)编写依据:根据2008版《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结合运动训练专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以及新形势的需要制订而成的。
(三)目的任务:
1.使学生了解举办体育赛事活动的意义,赛事活动的筹备,组织管理,赛事过程的一般规律。2.掌握体育赛事活动中常见或主要的比赛项目编排组织方法,提高学生的组织赛事工作的能力,3.锻炼学生组织各种比赛的技能,使学生能胜任一次比赛的组织者和管理者。4.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及考核要求。
(四)课程代码:200800
53(五)教学时数与分配:本课程34学时,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形式和学时分配表
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授体育赛事活动基本概述、2 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形式与特点 3 体育赛事活动的运做与策划 4 体育赛事活动组织与编排方法 5 趣味体育赛事的策划、组织与管理 6 体育赛事活动的市场化运做
学时合计2 2 8 4 2 22
实践2 4 28
录像22
作业2 2
合计 2 2 4 12 8 4 34 学时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1.体育赛事活动基本概述
知识点:
1)体育赛事活动的起源与发展
2)举办体育赛事的意义
3)体育赛事的价值
4)体育赛事及赛事项目的分类
5)现行的体育赛事制度
2.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形式及特点
知识点
1)高层次(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形式及特点(奥运会、亚运会等)
2)普通单项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形式及特点(锦标赛、世界杯、黄金联赛、大奖赛等)
3)主题性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形式及特点
4)体育赛事活动组织机构与职能
3.体育赛事活动的运做与策划
知识点
1)体育赛事活动计划
2)体育赛事活动赛事规程
3)体育赛事活动管理方法
4)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形式及过程管理
5)综合性运动会的赛事管理
6)群众体育(趣味体育)赛事活动的管理
4.体育赛事活动组织与编排方法
知识点
1)体育赛事方法概论(淘汰制、败者复活制、循环制、混合制)
2)田径比赛的编排法
3)球类运动编排法(篮、排、足球)
4)球类运动编排(网球、乒乓球、羽毛球)
5)其它体育项目编排法(体操、棋类项目、跆拳道、击剑等)
6)主题性体育赛事活动编排法(体育考试、体能比赛等)
5.趣味体育赛事的策划、组织与管理
知识点
1)趣味体育活动概述
2)趣味体育活动的基本特点
3)趣味体育组织与编排
4)趣味体育的活动管理
6.体育赛事活动的市场化运作
知识点:
1)体育赛事的包装与宣传
2)体育赛事资金的筹措与管理
3)体育赛事转播权与门票销售的市场化运作
4)体育赛事的赞助市场化运作
5)体育赛事活动经营效益分析
四 实验课:
(一)实验名称:主要体育竞赛项目组织方案制订(实验课时:2学时 10分)
1)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际组织方案的实际策划和制订,领会和掌握主要体育竞赛项目
组织方案的制订方法,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
2)实验内容:1单项体育竞赛活动组织方案的制订,2综合性体育竞赛活动组织方案的制
订
3)考核形式:以书面作业形式,对学生制订单项和综合性体育竞赛活动组织方案的完成情
况、完成质量进行评定。
(二)实验名称:主要体育竞赛项目编排(实验课时:4学时 20分)
1)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编排,学习和掌握主要体育竞赛项目的编排方法及基
本规律,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
2)实验内容:1田径项目编排法,2球类项目编排法
3)考核形式:以书面作业形式和课堂实践形式,对学生在田径、球类项目编排步骤、编排
方法进行以及秩序册完成情况、完成质量进行评定。
(三)实验名称:群体性趣味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实验课时:2学时 10分)
1)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群体性趣味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学习和掌握群体性趣味体育活
动的基本特点及组织方法,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
2)实验内容:群体性趣味体育活动设计、组织方案制订
3)考核形式:以书面作业形式,根据学生对群体性趣味体育活动项目设计,组织方案完成情况、完成质量进行评定。
五,考核
(一)考核的形式
《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编排与实践》课程的考核形式分为平时成绩(作业、分析报告等)、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等形式
1、理论考试:理论考查内容为该学期讲授的的全部内容。
2、技能考核(实验性教学):分析报告、运动会编排、课堂实践 社会实践等。
3、平时成绩:上课情况、作业等。
(二)成绩的计算:
采用百分制评分。比例为:理论考试50%、技能考核40%、平时成绩10%。
六、教材和参考教材
1)《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樊智军主编 [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5
2)〈体育赛事运作管理〉刘清早[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8
3)〈体育赛事运作案例精选〉刘清早[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3
4)〈运动竞赛学〉刘建和[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5)《田径运动竞赛规则》中国田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6)《篮球运动竞赛规则》中国篮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7)《足球运动竞赛规则》中国足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8)《排球运动竞赛规则》中国排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9)《网球运动竞赛规则》中国网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10)《乒乓球运动竞赛规则》中国乒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11)《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中国羽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12)《棋类运动竞赛规则》中国棋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第3篇:体育赛事活动组织与编排(复习资料)
体育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
秩序册是运动会竞赛组织和竞赛秩序的文字依据,是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参加比赛活动的依据。
淘汰制是指逐步淘汰失败者,使胜者按预定比赛秩序表进入下一轮比赛,最后决出有限名次的比赛方法。
除冠军以外的名次需增加单淘汰附加赛。轮空指第一轮没有比赛的运动员(队)。即是某个运动员(队),在不经过与另一名运动员(队)比赛的情况下,不战自胜,直接进入下一轮比赛。
抢号指部分运动员的每两名运动员(队)在一个号码位置上先进行一场比赛,负者淘汰,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单淘汰赛指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队),按编排的秩序表进行比赛,胜者进入下一轮,负者被淘汰,直到淘汰到最后一名运动员(队),比赛结束。双淘汰赛指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队),按编排的秩序表进行比赛,失败两场即被淘汰,最后失败一场者为亚军,全胜者为冠军。
单循环是使所有参赛队轮流对抗一次,都有相遇的机会,最后根据各队胜负场次的积分多少来决定名次。
双循环是使所有参赛队轮流对抗两次,都有相遇的机会,最后根据各队胜负场次的积分多少来决定名次。
混合制指在一次竞赛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循环制和淘汰制等不同的比赛办法。体育竞赛活动计划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时期的竞赛活动目标,预先对竞赛活动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步骤等所作的策划与安排。
体育赛事的基本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项目管理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能够迎合不同参与体分享经历的需求,达到多种目的与目标,对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政治和经济、旅游等多个领域产生冲击和影响,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单项竞赛一般分为两大类,即正式比赛和辅助性比赛。我国规范的学校体育赛事的组织形式一般为组织委员会制。竞赛管理是运动会组织工作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学校体育赛事的宗旨是育人。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分为:赛前组织管理、赛中组织管理和赛后组织管理三个阶段。其中,赛前筹备工作的管理是关键环节。
综合性大型运动会和单项竞赛,需分别制定竞赛规程总则(或总规程)和单项竞赛规程。
学校体育赛事活动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文件包括竞赛计划、竞赛规程、秩序册、成绩册和竞赛总结等。
编排工作是竞赛工作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根据田径项目的特点和竞赛规程的要求,编排工作可分为赛前、赛中和赛后三个工作阶段。常用赛制:淘汰制、循环制和混合制。
循环制包括单循环、双循环、分组循环等方法。
混合制分类:①先循环赛,后淘汰赛 ②先淘汰赛,后循环赛 田径编排顺序:全能、径赛、田赛
‘轮空’数=号码位置数-运动员(队)数 ‘抢号’数=运动员(队)数-号码位置数 ‘抢号’运动员(队)的比赛应算一轮。
综合性运动会大约有一下十种:(1)全国运动会(2)全国城市运动会(3)全国体育大会(4)全国工人运动会(5)全国农民运动会(6)全军运动会(7)全国少数名族运动会(8)全国大学生运动会(9)全国中学生运动会(10)全国残疾人运动会 体育竞赛的分类
一、按比赛项目的数量分类:综合性运动会 单项竞赛
二、按竞赛目的、任务分类:锦标赛、冠军赛、联赛、邀请赛、选拔赛、表演赛、对抗赛、友谊赛、通讯赛、达标赛、冠杯名赛、段位赛、等级赛
三、按参赛者的组织系统分类:区域性竞赛、行业、系统性竞赛、优秀运动队的比赛、业余训练系统的比赛、跨行业、跨系统的比赛
四、按参赛者的年龄分类:儿童组:10岁以下 少年组:10-15岁 青年组:16-22岁 成年组:22岁以上 中老年组或老年组:45-60岁、60岁以上
制定竞赛规程总则的主要内容:前言 竞赛日期和地点 竞赛项目 参加单位 运动员资格 参加办法 竞赛办法 录取名次及奖励 仲裁委员会 裁判员 经费 主旗、团旗 本总则修改和解释权,属组织委员会,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编制总秩序册的主要内容:封面 封二 赞助广告和赞助单位 目录 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和补充规定 组委会名单 大会各部、室主要人员名单 各项竞委会及仲裁委员会主任和裁判长名单 各代表团负责人名单 运动会竞赛总日程表 各项竞赛日程
双淘汰: 轮次=胜轮+负轮=3n-2 场次=2N-3单淘汰: 轮次=n 场次=N-1单循环: 轮次:偶=N-1 奇=N 场次=N(N-1)/2 如有可能,任一赛次的最后一组和后继赛次的第一组或决赛之间,保留允许的比赛最短时间间隔。最低间隔时间如下:200米及200米以下的项目为45分钟;200米以上至1000米的项目为90分钟;1000米以上的项目不在同一天;全能运动各单项之间至少休息30分钟。以最后一人结束比赛到下项比赛第一人开始计算时间。
某些性质相近的项目,编排时要注意其先后顺序:
一般先100米后200米;先800米后1500米;先5000米 后10000米;先铅球后铁饼;先跳远后三级跳远等。体育赛事的基本属性:①以运动竞赛为核心要素,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②受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多种因素的影响。③不同的参与者存在目的和目标的多样性。④能够对外界环境产生冲击和影响。⑤具有一次性的项目管理特征。⑥具有共同的组织文化背景。⑦具有潜在的市场运作前景。学校体育活动的价值:(1)教育价值(2)健身价值(3)娱乐价值(4)文化价值(5)辐射价值(6)经济价值 学校体育赛事活动的特点:①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②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③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④人际关系的多边性。⑤教学效果的综合性。体育赛事计划的内容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①运动竞赛的目的与任务。②运动竞赛的种类与规模。③运动竞赛计划的基本要求与主要措施。④运动竞赛日程安排。⑤竞赛工作负责人、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及部门。
制定竞赛规程的原则:①完整性原则②可行性原则③公平性原则④连续性原则
第4篇:体育活动(赛事)策划及推广员岗位职责
1.起草体育活动方案(包括媒体联络,稿件筹备等)。2.公司整体宣传,网站内容更新。3.寒暑期、长期培训宣传策略指定、汇报、实施。4.媒体广告投放计划。5.会员管理。赛事编排1、体育赛事: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项目管理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能够迎合不......
体育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秩序册是运动会竞赛组织和竞赛秩序的文字依据,是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参......
《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编排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编排与实践》课程是一门以体育赛事活动为基本研究内容,以体育赛事活动的策划、组织、......
第1篇:电视节目编排电视节目编排1本台不同频道的协调配合2根据观众的收视行为对节目进行合理安排 3合理把握黄金时段和非黄金时段 4编排策略 5编排策略种类 电视节目编排 电......
1.体育竞赛的管理体制是指体育事业中管理竞赛方面工作的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竞赛制度的总和。在我国基本属于“集权型”的管理体制,而群众体育系列的竞赛活动管理是由政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