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生活随笔:聊聊
生活随笔:聊聊
端午假期因为要健身,所以就没跑出去玩,索性就在咖啡馆看了几本书,一本是白岩松的《白说》,一本是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还有一本是《李光耀回忆录》。可惜的是只有《白说》看完了,而且也就花了两个下午。说来也是凑巧,那天下午健身完想看点轻松的书,就翻到了刚在京东上买的这本《白说》,然后就看上瘾了,晚饭都比平时晚了好一会才去吃,在意犹未尽之时,觉得还是写一篇文章记录一下。
书读久了,总会信点什么
白岩松出生在内蒙古海拉尔的一个小县城,用他的话说就是他只能看到三天前的报纸,由于母亲是一位老师,因此白岩松可以到市里的两所图书馆借书,那些书让他知道这个世界比草原更宽广。八十年代是属于物质极度匮乏,而精神世界和文化领域全面打开的时代,摇滚音乐、古龙、金庸、琼瑶属于那个时代的流行符号,《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宽容》等都需要排队才能买到,如果你没写过两首诗,在当时简直没法混,想来比起我们现在,那个时候的人们对阅读更多的是一种由衷的喜欢吧。白岩松有一段对诗歌的评述:中文有无限可能,每一个玩文字的人都有可能有一个新的发明。诗歌却能从无限可能中,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字。
唐浩民的《曾国藩》让二十五岁的白岩松慢慢懂得如何去理解那些要采访的厚重人生。曾国藩一生的最顶点,就是皇帝请他吃了饭,他坐在皇帝的侧面,风光如临巅峰,又伴生着很多焦虑,其实生命每一处都是挣扎。通过与别人对话,读别人的故事,也跟自己对话,丰富自己的人生。
很多书在不同的年龄是可以读出不同的味道的,《道德经》让三十多岁的白岩松慢慢地开始思考人性和死亡。所谓上善若水,水的特质,是利万物而不害他,愿意往人们都不愿去的地方,不强攻,顺势而为;所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不管多大的风都不可能一直刮下去,不管多猛的雨也终有停止的时候;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阅读可以帮你打开世界,走出自己狭窄的空间。它与你的情绪产生共鸣,陪伴你度过一端时光,让你品味出无用为大用的乐趣。它带你面对内心,面对人性,面对生命。它还可以提供智慧、抚慰和解决之道,在你行走艰难时,为无门之处开门,让无光之处有光。
文字停止之处,音乐开始了
白岩松是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对莫扎特、巴赫、肖邦、舒伯特等也是欣赏有加。书中提到了他采访哲学家赵鑫珊的一对问答,问:“为什么现在的科学技术进步这么快,但是这个世纪的人依然需要好几个世纪之前的音乐来抚慰心灵”,答:“人性的`进化是很慢很慢的”,或许当全世界都向你背过身去的时候,音乐依然会固执地守在你身边。
其实在音乐的世界里不用刻意去懂,只需要去静静的聆听,当某个音符戳中你的内心深处时,一切会显得那么自然和平静。当文字停止的时候,音乐就开始了。
李宗盛曾说:音乐是一个时代的反映,什么样的时代对应着什么样的音乐。
中国人不缺德,可是缺啥?
“小悦悦”事件、宝马车碾童事件,还有一起又一起摔倒老人讹诈搀扶者的案例,让大家觉得中国人的道德底线一塌糊涂。可是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可曾探究过,摔倒的老人为什么讹诈就他的人?因为大部分老人没有医疗保险,他摔倒在地不能动弹的时候,最大的痛苦还不是来自肉体——中国的父母心疼孩子啊,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想法是,孩子要给自己掏钱治伤,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他扛不住——在他之前他可能行了一辈子的善,但是这一瞬间都不存在了,他像抓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了扶他起来的人。如果中国的老人都有医疗、养老保险,还会发生这么多起讹诈事件吗?
中国人不缺德,缺的就是让“德”展现出来的制度保障与大环境。所有糟糕事件的发生,都是在强迫我们去提高基础保障和社会综合配套设施。人们站在道德的立场上谈论道德,没有意义。
医生在替“医改”背黑锅
这两年陆续发生了一些患者暴力伤医事件,有很多人幸灾乐祸,发生这样的事情,白岩松说:我们都是凶手。我们自己是什么样,中国就是什么样,不要苛责政府的无作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如果每一个医生一上午看五六十个病人,水也不敢喝,厕所都没法上,如何做到耐心倾听每一位患者的声音?如果做一台手术只有一百多块钱,但一个支架利润可能就是几千块钱,你会作何感想?如果在自己的医院做一台手术只有一百多块钱,走穴去另一家医院,能赚一万多块钱,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人性在这样扭曲的制度里必须高尚?坦白说,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相当多的医患关系,是在替医疗改革行进速度太慢背着黑锅。
结语
白岩松在书中还讲了岁月、价值、沟通、态度和时代的很多话题,我只是写了一些对我有震撼的文字和观点。最后用一段白岩松关于阅读的话结尾吧,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第2篇:聊聊信仰随笔
聊聊信仰随笔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人生就这样……
日出而作,日落而出
每天都被忙碌而重复的工作占据着
每天都是身心疲惫
而每天都不知所踪
不知从何时
爱上了一杯酒
喜欢飘飘忽忽的感觉
释放压抑的心情
可然后呢?
“你这样缺乏理想”
“你这样不知进取”
“你就是一个废物”
我竟无言以对
我就是按部就班的工作
我就是在稳定的圈子里真正做到了“稳定”
无奈……?
当每天看到朋友圈那饱满的激情,我竟无以心动
所以,我就想到了信仰这个词
对于在这个物化的'社会里
信仰也是被物化
一个精神的东西变得更加物欲
幻化成了钱、幻化成了上位、幻化成了各种各样的……
可能我太过悲观,也可能我太过肤浅
因为这是我的层面,我要诉说我的真情感
信仰,这次没说清楚,只是一个开头。
第3篇:随笔短文聊聊韩寒
随笔短文聊聊韩寒
关于人群,有多种划分法。比如按人种分,白种人、黄种人;按国籍分,本国人、外国人; 按区域分,上海人、安徽人;按户口分,城市人、农村人。按身份分,当官的、老百姓。不知从何时开始,流行起年代划分法,似乎最先喊出来的是80后,然后70后、90后等等,呼啦啦全都喊出来了。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我分析或许是高速发展的经济使然,80后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自小享受的相对优越生长环境与成年后面对的就业生存压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已不能单靠前辈灌输的“当老实人,办老实事”的经验来解决,必须以变应变,尽快适应“快鱼吃慢鱼”的年代,这就注定了他们的思想、处世之道与前几代人有所不同,“开放、张扬、自我”等时代烙印在他们身上表现得非常鲜明,80后作家韩寒就是他们当中的典型代表。
百度一下韩寒,个人信
第4篇:聊聊我的寒假生活作文
聊聊我的寒假生活作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今天已是大年初一。我们一家兴致勃勃地来到酒店喝早茶。
一到酒店,五十张左右的大圆桌早已爆满了人。我们左顾右盼,等很久,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张空桌。我们边吃点心,边听着欢快的贺年歌,沉浸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喝完早茶,我们便去“行大运”,步行去人民公园。一路上,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到处摆设着鲜花拼成的图案,象穿上了鲜艳的盛装。红男绿女的游人来来往往,眉飞色舞,喜气洋洋。不知不觉地,我们来到了公园门口。只看见人们很有秩序地进出公园。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园门口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人头涌涌。难道有什么演出不成?
空中多彩的氢气球下挂着一幅幅红底黄字的标语“百色腾飞,东莞有责!“、“支援百色、振光百色”“东莞的今天,百色的明天。”走近才知道,原来广西百色县是东莞的.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