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在海口找工作的日子抒情散文
在海口找工作的日子抒情散文
我收拾好个人生活物品,挎上背包,悄悄离开朝夕相处的同事,离开了曾经为之努力和付出的公司。我打了个电话给阿庄。他说,没事的,离开就离开吧,海口机会很多,上来一起找工作吧。我答应了。
班车在海口车站里稳稳的停了下来。我走出车门,海口的阳光很刺眼,放眼望去尽是一栋一栋的高楼大厦。街道车水马龙,如海浪般的喇叭声一浪高过一浪,一起涌向城市的中心。我站在一棵椰子树的树阴下,在闷热烦躁的空气里等待。他姗姗来迟。见了面,我们都很高兴。他先我离开公司,仅一个月的时间,却多了不少络腮胡子,比实际的年龄成熟了几分。
我说,怎么一个月的时间不见,你成熟了很多?他摸摸下巴,露出惯有的淡淡的微笑。他说,你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吧,工作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得到的。我答应了。于是,我们头顶海口炎炎的烈日,在人来人往的大街小巷里,终于找到了住宿的地点。临走前他说道,此处四通八达,离市中心的繁华街道很近,商店多,搭车也方便,是个好地方。说完后,他笑着离开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早起晚归,结伴同行,在通往人才市场的道路上,天南地北的海侃。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在密密麻麻的招聘广告中,在人头攒动的人才市场里,在和招聘单位拉锯战式的面谈中,高不成低不就,我们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的落空,尽兴而去,落败而归。一天晚上,我们在网络上查询招工信息,盼望能有个让我们惊喜的时刻。
可是仔仔细细的对照自己的条件后,原有兴奋的心情又慢慢的跌落谷底。我们离开网吧,漫步在街灯明亮、树影婆娑的海口街道上。我们拐进滨海公园,踩着柔软的草地,在一家烧烤园的僻静角落坐了下来。在涩涩的啤酒味中,我们相视无语,淡淡的笑了。连日来的奔走,我们感到身心疲累。他有些迷茫,只是看着手机,在不停的和谁发着短信。
我看着桌面跃跃跳动的蜡烛芯儿,脑海中浮现起了那晚和同事们最后相聚时的`感伤。都过去了,仿如尘烟,我感叹道。我摸摸口袋,摸出那张记录着每一个招聘单位的发皱的白纸,借助微弱的烛光,重新辨认着每一个被笔划去的招聘单位,它们曾经寄托着我们的希望,可现在,愿望都落空了。想找个合适的工作需要时间,别泄气,他安慰道,打断了我的思绪。我默默的看着他。虽然他这么说,但我还是看到他眼中掠过的忧伤。他的嘴角仍挂着浅笑。他的家境清贫,父母不和,逼迫他过早的踏上了社会的坎途,只身漂泊在海口的每个角落谋生。经年的社会磨砺,已让他年轻的心承载了太多和年龄不相称的东西,不再那么的喜欢冲动,喜怒无常,溢于言表。
是呀,找工作真不轻松,耗时耗力,我说。就因为有很多的未知数,所以才充满希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后还是要过下去,他说。几个年龄相距悬殊的男女大笑的经过了我们的身边,在离我们的不远处坐了下来,嚒喝着老板快送上啤酒。现在我一无所有,海口啊,我的明天在哪里?我说道。他笑了,说道,不是还有我吗?坚持下去,慢慢来吧!我们把杯中啤酒一饮而尽。不远处,传来了那些男女的高声谈笑。如果以后我有那栋楼多好,他笑着说。我望着他所指的那栋灯火辉煌的大厦,也笑了起来。因为他常常这么感叹。想多了吧?我说。你就不需要吗?他问。太远了,那是一场梦,我说。我们都笑了。一天寻找工作的劳累就在笑声里烟消云散了。
一天下午,在找了一天的工作后,我们的希望又再次的落空。我们坐在街道边的棕榈树下,歇歇疼痛的脚,手中的简历已经褶皱。他递了一根香烟过来。没事的,过了今天,明天还有一场人才招聘会,他说。他很惆怅,看着街道奔流不息的车辆一脸的茫然,吐出的青烟消失在半空中。那栋大厦是你的吧?我问他。他楞了一下,望着那晚他指的那栋大厦,开心的笑了起来。我也笑了,笑得有点苦涩。
夕阳的光芒柔和的铺在高楼上。在人行道上,有个老人牵着一个小孩在慢慢的行走,消失在城市街道的尽头。
第2篇:日子抒情散文
记得很早的时候,母亲偶尔抱怨生计的艰难,姥姥总是安慰说:“日子就是穷人家的衣衫,缝缝补补,将就着也就一天天过了。”
那时候太小,对姥姥的话不甚明了,也只能听个大概。现在轮到自己撑家掌业了,也才逐渐有了领悟。这日子就是针头上的线,把一个个生动片段连接起来,看着平顺也就满足了。
前些日子,年迈的母亲去储藏室的时候,不小心跌倒疼得呲牙,在心疼之余赶紧送医院检查治疗,好在只是轻微骨裂,不太严重,做了牵拉打了石膏,听着大夫的嘱咐也就回家疗养了。回到家和姐姐们轮换着照顾。可时间一长,闲不住的母亲也就觉得难捱了,吃饭得让人喂不说,上个卫生间也得有人搀扶着,更别说习惯了进进出出忙家务的她被大家伙圈在床上,很少让下地走动,其实大家也都就是怕她再磕着碰着,可母亲总觉得不习惯,时常唉声叹气的,偶尔还埋怨自己几句。
毕竟是骨折,我也时常回去陪母亲说会儿话,安慰几句。这天我去的时候,正好母亲身边无人,快到中午了,我上饭馆买了饭,回来给母亲喂食,母亲起初不好意思吧,怎么着也不吃,我几番央求后假装生气,才一口口吃了起来,吃着吃着,母亲忽然眼角溢出了泪,起初只几滴,后来竟吧嗒吧嗒的从脸颊上滚落下来,我一下子慌了,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连忙打电话叫来了姐姐们,任大家怎么劝,母亲干瘪的脸颊上的泪珠总是不断头。懊恼之余我也就把母亲扔给了姐姐们,出门遛弯去了。
回来才知道,原来母亲在那一刻忽然觉得四十岁的儿子蹲在身前给她喂饭,她觉得幸福,才禁不住的流下泪来!我无语,眼眶却湿了。
就在前不久,由于腰椎疼,吃了药也就躺床上休息,几天没去母亲跟前,她问了外孙知道后颠簸着小脚(母亲年岁大,就在我小的时候母亲还在裹脚)来看我,一进门就伸手在我额头上揣摸,然后坐床边上捏着我的手,问治疗的事,问吃药的事,问吃饭的事,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贴切,那么细致入微。哎!也许这就是母亲的日子,常常忽略着自己,牵挂着儿女!
我其实是个慵懒的人,除了非干不可的事,其它都交给妻子打理了,送送货,带着人安装家具外,其它时间就是看书看报,玩玩文字,就像妻子不高兴时数落的;“你就是个扫大街的命,却非得干秀才的活”我也只能笑笑,谁让我喜欢上文字了呢!再说她确实也够忙够累的,遇上个我这么不争气的丈夫,不知道心里多憋屈呢。数落归数落,日子也还是这么平平淡淡的过着。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我想这也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吧。
当年的激情早就被日子消磨的萎靡了。就如我当初的第一篇豆腐块文章见报,印成了铅字,虽然心里乐得屁颠屁颠的,表面上却装着平静。等拿到十二元稿费的那一天,竟矫情的红了脸,盘算着这也只够买一束玫瑰花,买就买吧,咋也浪漫一回,给妻个小惊喜!不料被她早早看出了端倪,一追问我也就忍不住说了出来。她也笑了,高兴的抱住我“叭”了一口。我红着脸羞怯的说想用这十二元给她买束玫瑰,她笑着说:“好。”想想又说;“算了,十二元正好两碗牛肉面,不如你犒劳我一碗,我奖励你一碗,倒实在也妥帖,正好我也饿了。”
于是我们坐在小饭馆干净的桌子前,她瞅我一眼我瞅她一眼,后来我竟瞅着她干净的脸蛋坏笑起来,她红了脸,从桌下伸过腿来狠狠踩住我的脚。我哎吆连声的喊叫惹得服务员好奇的看过来,赶紧一本正经地说:“两个茶叶蛋,再来两小菜”于是又搭进去四十大毛人民币,扒拉着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地道牛肉面胡噜胡噜的大嚼起来,只吃的双颊潮红热汗淋漓,吧唧吧唧嘴却也觉得畅快至极。吃完饭老婆擦着额头上细密的汗珠说;“这饭吃的真舒心。”我汗颜了:这傻老婆,要的还真不多!
说傻还真傻,就在前几天的一个下午,她进门就一阵偷笑,笑得我莫名其妙,我问;“咋了,拣着钱了?”她说“也差不多,不知道哪个傻瓜蛋充话费充错了号,我白白捡一百元话费,还是外地充的。”我哦了一声,暗暗思讨,或许是我一篇散文不久前在一论坛组织的征文活动中获个优秀奖,奖金一百元,我没留卡号,留的联系电话是她的号,可能人家把奖金直接充了话费了。我想着给说明,想想又算了,就让她偷着乐吧。反正又不是捡了别人的便宜。
就在我在电脑上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由于白天劳累她已早早睡了,睡得正酣翻个身似在呓语,或许做梦了吧,但愿是好梦!说真的,我感激她,但有些话还是埋在心里,我嘴笨,说出来恐怕就变了味。还是多帮帮她少玩点才是真的吧!
夜深了,我也该睡了,想着为这篇心情日志结个尾,手指在键盘上一扒拉就敲打出这么一行字:
“百姓人家的日子,无关哲理。就这么恬淡着,感恩着,爱着,就好!”
第3篇:日子抒情散文
日子抒情散文
记得很早的时候,母亲偶尔抱怨生计的艰难,姥姥总是安慰说:“日子就是穷人家的衣衫,缝缝补补,将就着也就一天天过了。”
那时候太小,对姥姥的话不甚明了,也只能听个大概。 现在轮到自己撑家掌业了,也才逐渐有了领悟。这日子就是针头上的线,把一个个生动片段连接起来,看着平顺也就满足了。
前些日子,年迈的母亲去储藏室的时候,不小心跌倒疼得呲牙,在心疼之余赶紧送医院检查治疗,好在只是轻微骨裂,不太严重,做了牵拉打了石膏,听着大夫的嘱咐也就回家疗养了。回到家和姐姐们轮换着照顾。可时间一长,闲不住的母亲也就觉得难捱了,吃饭得让人喂不说,上个卫生间也得有人搀扶着,更别说习惯了进进出出忙家务的她被大家伙圈在床上,很少让下地走动,其实大家也都就是怕她再磕着碰着,可母亲总觉得不习惯,时常唉声叹气的,偶尔还埋怨自
第4篇:找工作的日子美文
找工作的日子美文
大唐电信的面试结束了。等其他应聘者都离开后,陆凌青见到那个自称也是贵州人的面试官走了出来,就赶紧走上去拦住她,“我非常想得到这份工作看在老乡的份上帮忙给我一个机会,我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对方未置可否,说:“三天后等通知吧,我会尽力。”
这还是让他抱了很大期望。在此之前他已经过了四轮面试,这是最后的复试,四个人竞争两个职位。在唐家岭的一间租来的小屋里,陆凌青度过了如坐针毡的三天。但期待中的录用通知并没有到来。
怎么可能呢?他执意去找了那个老乡,让她当面确认,她只能表示爱莫能助,这让陆凌青陷入巨大的绝望中。这是2007年7月,他找工作已经找了一个多月。此前他瞒着父母放弃了学校推荐的、在一家小网站做网站编辑的工作。
软件开发与应用专业出身的陆凌青想做软件工程师。他想他可以做一个项目,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