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

精品范文 时间:2025-02-15 07:12: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经验总结)

班级好动的孩子怎样管理

首先,要把孩子当作孩子,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足或缺点。

调皮、好动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生理特点,而且,男孩子表现得尤为突出。有句俗语说“七岁八岁狗都嫌。”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毕业,由于个体的差异、家庭教育的差异、以及幼儿园教育的不同,因此,在遵守纪律上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而现在,经过了三个多月的习惯培养,班上已经有那么的孩子能够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了,我们难道不应该感到庆幸,难道不应该怀着更大的期待、更多的耐心去关注那两个特别调皮、特别好动的孩子吗?如果习惯养成是两、三个月或者更短的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那么,咱们都可以成为这方面的权威,到全国各地去办习惯养成的速成班了。

但调皮好动往往是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的对立面,我们必须争取用最快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谈谈如何解决?

一、让孩子生活在希望当中,学会自尊自爱。

“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孩子听我们的话,我们得先去感化孩子,得先让孩子“亲其师”,要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觉得,如果自己不遵守纪律,不好好表现,会对不起老师的关心爱护。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破坏了班级荣誉会有一种羞耻感,要让孩子在爱的教育中逐步懂得自尊、自爱。因此,遇到调皮的孩子惹我们生气时,我们偏不能生气,偏要对着他微笑,偏要想方设法亲近他,同时让他亲近我们!我们看电视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是身体向后撤退,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有些家长教育方法粗暴,一见到孩子调皮,也不管人前人后,一味地责备,长期以往,孩子的脸皮就变“厚”了,不仅轻描淡写的话不起作用了,甚至批评、责骂也无所谓了,主观上再也不愿去努力了。那才是教育的失败,也是最可怕的。我们作为专业教师,一定不能犯这个忌,一定要让孩子生活在希望之中,让孩子爱的期待中学会自尊自爱。所谓“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不管是多么调皮、多么好动的孩子,他都才是一年级的孩子,他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尤其是老师在班集体中的表扬。老师的表扬、鼓励能使他们得到愉快和满足,在班集体或同伴中的地位得以提高。这种自尊感和荣誉感往往才是学生前进的内动力。因此,对待调皮好动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引导孩子不断地按照老师的要求,不断地改进做得不够的地方,从而引导孩子不断地向前发展。

二、让孩子渐渐地习惯“微笑”教育

调皮的孩子从小到大听多了大声的呵斥,他们有些已经习惯了这种电闪雷鸣式的教育方式,对老师循循善诱的话语往往充耳不闻。还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差,要他端端正正坐一节课确实比较困难。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给孩子有秩序的动的机会,经常让孩子有节制地释放自己的情绪。比如,朗读课文时可以让孩子在站起来表演,动一动;读生字时可以跳起来抢读,动一动„„我还常对孩子们说,碰到高兴的地方,你可以开怀大笑,甚至手舞足蹈,但是,大笑一次是可以的,如果笑过一次之后,人家都回到课堂上了,你还在沉浸在刚才的内容里,一个劲地笑个不停、动来动去,就变成小傻瓜了。因为这是课堂,我们还有更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一开始,有的孩子放了就收不住,我也就调侃着说一句“瞧瞧,傻了吧?”然后,让大家来评述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不对?时间一长,他们就习惯了我的微笑教育,无论是跳起来抢答,还是做动作背诵课文,哪怕是表演“采集蝴蝶”,都能迅速地回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的状态。

三、晓之以理,让孩子“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调皮好动的孩子上课不安分,下课也比别的孩子更喜欢打闹。那么我们该怎么对待呢?我先从安全的角度引导孩子认识为什么不能追逐打闹。有的说,地面很硬,摔下来会骨折;有的说,追逐打闹会撞到别人,可能会发生流血事件,还有的说,追逐奔跑,执勤的老师会扣我们班的分,会有损我们班级的荣誉。现在的孩子自我保护意识还是很强的,谁也不愿意自己缺胳膊少腿的。因此,要让孩子不追逐打闹,得先让他们懂得不打闹是保护自己的需要,也是维护班级荣誉的需要;不打闹是爱自己的表现,也是爱集体的表现。

四、有赏识,也要有惩罚。

毋庸置疑,赏识教育应该是主旋律,它符合教育学的规律,符合孩子的心理需要。但是,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特别是理想与现实有了差距的时候,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学生说“不”。如何惩罚,我主张先民主后集中。就说课间打闹吧,光是让他们懂了道理还不够,还得让他们知道违反纪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要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怎么惩罚?我先让孩子们自己商量、解决,讨论的结果是大家互相监督,发现违规情况,先友情提醒,再惩罚他回教室,坐到自己座位上反思,不得去室外活动。任何规章制度只要经过全体同学的认可,执行起来也就容易多了,结果反而没人被罚“坐教室”了。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经做到人手一绳,下课后就跳绳、踢毽子、猜谜语什么的。我还跟他们说,如果你们表现好,我就带你们去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一些有趣的游戏,我还可以建议你们的家长带你们去蜀冈西峰等生态公园去玩,那里有成片的树林、柔软的草地,到那里可以尽情地追逐、放声地欢笑!这样,下课奔跑的问题解决了,孩子们又没有意见,还是觉得生活中阳光明媚。

1、故事

故事对小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它情节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和趣味性,在故事中贯穿英语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在和谐的气氛中增进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一次我在教“Come in ,please.”与“Go out.”时,先为孩子们讲一个兔妈妈要去买菜,要兔宝宝在家等候,却来了一只大灰狼要兔宝宝开门,兔宝宝发现是大灰狼,一齐将大灰狼赶跑的故事。在讲述中,将“Come in ,please.”“Go out.”穿插其中,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全部掌握,且印象极深。

2、。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很多孩子会说许多英语,既流畅又标准,但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便“哑”了。如,我对幼儿说:“Nice to see you!”幼儿会回答我:“Nice to see you!”却从来不会自发性的用这句话跟别人打招呼,只是在别人对他说:“Nice to see you!”后回答别人:“Nice to see you!”造成孩子只会说而不会用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幼儿不明白每一句英语的含义。

针对这种现象,不提倡教师教一句英语,马上用汉语来解释。我们应该积极为孩子创设情境,这种情境要生活化,让孩子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每一句英语的含义。例如:教师

创设按门铃、拜访朋友的情境,使用与当前情景直接相关的英语,并辅以大量的动作和表情,然后再让孩子开门、请朋友的游戏,及时的巩固了教学内容。

以这种方式,孩子即理解又能学以致用。这种形式能够比较好的培养孩子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能够培养彼此之间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从而提高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有了一定量的词汇、句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孩子自由组合,进行表演。

3、游戏教学法。

曾经有一位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的确,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形式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符合幼儿天性好动的特点。游戏能激起幼儿学英语的兴趣,密切师生间的关系,提供幼儿充分运用语言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将知识融于游戏中,让幼儿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因此,活动应尽量游戏化,寓教育于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如:户外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这个游戏是幼儿熟悉而喜欢的。于是,我把游戏改为:

“Wolf, wolf, what can you do?”是请一位幼儿当老狼,其它是小羊。小羊问“Wolf, wolf, what can you do ?”老狼回答“I can eat.”然后开始追逐小羊。孩子在他们原有的游戏经验的基础上,轻松愉快的习得了英语,学会了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jump/run..”锻炼了英语听说能力,在玩中学习并得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觉得学习英语好玩,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英语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好奇是孩子的天赋,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指出:儿童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实物、直观教具等教学手段,尽量创设情景和语境,让幼儿进行丰富有趣的对话活动。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孩子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印象深刻,有助于记忆,且适合于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能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好奇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孩子学习动物名称时,我带来了手指玩具,用自我介绍的方式引起动物名称,“Hello,I’m a … How do you do!”而后让幼儿手戴玩偶,学说句子和新单词。这样,幼儿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大家兴趣很高。在学习表示颜色的句子和单词时,我设计了一个“幸运转盘”,转盘上面有七种颜色,教师问:“What colour is it?”孩子纷纷举手回答,有的猜红色,有的猜绿色,有的猜蓝色。最后教师转动转盘,猜对的孩子可以得到一件小礼物,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不但激发了幼儿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而且记忆深刻。

四、重视“自我表露”,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喜欢自我表露,是孩子们共同的心理特点,尤其是这种表露能受到教师的夸奖,孩子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就甭提多高兴了。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特征,在活动过程中,让他

们充分进行表露。这样,既能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还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任何一种活动形式,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厌倦。冷漠的情绪会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引入竞争机制,这一难题迎刃而解。竞争能激活孩子潜在的支力,能激起他们的进取心。幼儿好胜心强,大都不甘落后,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运用竞争机制,并配以各种形式的奖励,以表示对胜利者的赏识,对进步者的鼓励。有时是几句鼓励的话语:Good!/Very good!/Clever!/Excellent!……有时是一朵、一颗…孩子们在热闹的气氛中,你追我赶,学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

当然,调动孩子学英语的积极性的还很多,如:法、法、法、歌曲法、形象教学法、肢体语言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我根据教学参考书及自己的工作经验,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交互作用,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孩子们的语言活跃起来,孩子们始终对英语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上英语课成为他们最快乐的事。

我想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进行处理。幼儿调皮、好动的理由和原因有一千种,老师的方法就要有一千零一种。有时要进行严厉的教导;但有时也应有温柔的一面,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有时还需针对不同的“调皮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运用心理战术来周旋……

其实,调皮的孩子喜欢干的事也不少,他们也爱看图书,喜欢玩积木。但由于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玩,该怎么玩,所以常常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多动行为或破坏性行为。当老师制止和批评他们时,他们会用哭闹、乱扔玩具等方式表示不满。我们班的小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去图书角看书,会出现与别的小朋友争抢图书的现象,看完书也不放好,把图书角的书弄得很乱。当我上前去制止和批评他时,他似乎一点也不服气,还又哭又闹。经过多次的观察与思考后,我发现光用严厉的批评时不行的。对于这种情况,我试着用转移注意的方法。先制止他的不良行为,等他情绪稳定后再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让他知道错在哪里,这样做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然后和他一起玩,引导他掌握正确的方法,培养他与人交往、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果然,换了一种方法,他有了一点进步,这是很值得高兴的。于是我便鼓励、表扬他,并向他提出新的要求。我们教师应把孩子的错误行为看成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实践。只要我们能这样想,就不会那么生气或责骂孩子了,而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关爱的心情去耐心地教育他们。

另外,“调皮孩子”有共同的行为特征,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针对不同的“调皮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是教育“调皮孩子”的重要对策。如对“活动量大,自制力差”的幼儿,我们除了满足其正常的要求外,还可以通过游戏,让幼儿担任一定的角色,以角色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他们。我班的琦琦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因此,在“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活动中,我常会请他来当“小老师”,带领别的幼儿做各种动作,让他有自我约束的意识。对于霸道的幼儿,则可运用榜样和说服诱导的方法,着重对他们进行礼让教育;对于淘气的幼儿,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因为他们往往是觉得好玩才那么做的。

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成人一样,孩子的行为总是有他们自己的理由的。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调皮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每一个幼儿都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不是批评!他们也需要别人的赞赏和重视。特别是老师的每一个亲昵的动作,都有能让幼儿受到莫大的满足,都能让幼儿产生自豪感和满足感。如果调皮、好动的幼儿想得到老师的亲昵和表扬,他们就会渐渐改正自己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的。只要教师

以平静的心态,平等的眼光看待这些“调皮孩子”,就能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比如: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教师们应该抓住他们的这些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成人一样,孩子的行为总是有他们自己的理由的。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调皮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每一个幼儿都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不是批评!他们也需要别人的赞赏和重视。特别是老师的每一个亲昵的动作,都有能让幼儿受到莫大的满足,都能让幼儿产生自豪感和满足感。如果调皮、好动的幼儿想得到老师的亲昵和表扬,他们就会渐渐改正自己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的。只要教师以平静的心态,平等的眼光看待这些“调皮孩子”,就能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比如: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教师们应该抓住他们的这些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2篇: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策略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策略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帮助和指导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日常、教学、游戏等活动的有序进行,顺利开展。常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的整体面貌、各项活动的质量。所以,长期以来,班主任都非常重视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进行了“条款式”、“权威式”的管理,然事与愿违,管的越严,反的越重。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制定的规则,常忽略遵守常规的主体——幼儿的心理感受与行为特征,显得死板而教条。为此,笔者试从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出发,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的常规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一、角色扮演常规管理趣味化

1.模仿喜爱动物

动物是幼儿所喜爱并痴迷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一模仿动物的叫声或者动作,就乐得神采飞扬。于是,我就将诸多可爱的动物引进班级管理,与枯燥的常规进行匹配、链接。如:学小猫轻轻走路;学百灵鸟大声歌唱;学小猴大胆游戏„„这样,幼儿玩的开心,学的主动,掌握的也轻松。渐渐地,也就习惯成了自然,2.扮演故事人物

除了动物是幼儿乐衷扮演的形象,许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幼儿所欢迎的对象。为此,我们有意选取作品中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人物形象,让幼儿直接模仿。如学习故事《七色花》后,也给每名幼儿七个花瓣,让他们学主人公,做七件帮助同伴的好事;学儿歌《小熊过桥》后,让幼儿学小熊大胆过小桥,做游戏;学儿歌《我上幼儿园》后,鼓励幼儿学儿歌中的小朋友,入园与老师、同伴问好„„

二、环境熏陶常规管理形象化

1.设计视图标志

幼儿对常规的认识常易理解,难遵守,这是幼儿自身控制能力欠缺使然。为此,我在创设物理环境时,总是与幼儿一起设计常规标记图,并张贴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以此对幼儿的行为进

行引领、提醒。如:为引导幼儿摆物有序,便与他们画各类物品的简笔画,当做物品的“家”的标志,张贴在相应的玩具橱上;为减少幼儿间碰撞,在进出卫生间的过道上,画上两对小脚丫和来回箭头,提醒幼儿靠右行走。也就是在这些“家”、“小脚丫”的引领下,幼儿“有序摆物”、“靠右行走”等良好行为自然产生,并水到渠成地内化为一种习惯。

2.播放优美音乐

有关科学研究表明:幼儿的许多攻击、吵闹行为与心情直接相关。平静、愉悦的心情往往有利于幼儿间的交往、合作,相反,烦躁、沉闷的心情则是诱发恶性行为的起因。因此,我特别注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关键时段,播放一些背景音乐,既愉悦了幼儿的心情,又减少了因心情原因而造成的违规行为。如:早晨来园与亲人告别,有分离焦虑时,播放一些欢快、活泼的音乐;活动结束后,情绪比较亢奋时,播放一些舒缓、轻松的音乐;午睡时因睡不着,而产生孤独无聊情绪时,播放一些优美、宁静的摇篮曲„„正是这些怡情悦耳的音乐,带给了孩子无暇的想像,既愉悦了心情,又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是有效遏制了一些不良行为的萌芽。

三、自主参与常规管理互动化

1.体验生活情境$/context$ 幼儿对遵守常规的被动,重要一点也是因为他们对常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因此,我注意抓住日常活动中的情境,有意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萌发遵纪的意愿。一次,手工活动时,孩子们全神于手工制作,有的就将废纸随手扔在地上,渐渐地,教室里一片狼藉。当保育老师拿来笤帚,准备清理“战场”时,我示意别做。而后若无其事的与孩子们进行下一个活动:“拍照片”。当孩子们举着“照相机”在教室内四处拍摄时,有的小朋友大喊起来:“哎呀,我们的地面太脏了”、“真糟糕,谁弄的呀!”于是“坐在乱糟糟的教室里有什

么感受?”这个话题就应运而生,通过情境讨论,大家知道了破坏环境的危害,一种保护环境,不随意乱扔纸屑的常规教育也在此时无声胜有声中得到了完成。

2.宣传同伴亮点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相互的“控诉”、“告状”不绝于耳。而相互的赞美、表扬却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应该是缺少发现,正如著名大师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为了把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加以隐身、弱化,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现形、强化,我设立了“大拇指”宣讲台,定期请孩子上台宣讲、表扬身边同伴的闪光点。宣讲完后,由老师给表现好的幼儿额头上粘一个“大拇指”贴花,同时,也给发现别人优点的幼儿奖励一个“千里眼”图标,通过这个宣讲、贴花活动,有效放大了幼儿的闪光点,增强了幼儿遵守常规的主观能动性。一段时间下来,班上“告状”案件明显下降,“大拇指”、“千里眼”幼儿与日俱增。更重要的是:班级幼儿自觉遵守常规的习惯也蔚然成风。

幼儿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需要教师的智慧引领、艺术处理,唯有这样,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渐渐得由他律走向自律,逐步成长为遵守常规的小小文明人

第3篇: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儿歌

集中注意力:

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好了!

伸出你的小手上拍拍,伸出你的小手下拍拍,向前伸出小手转一转,小手放呀放放好!-

课前让孩子安静:

【一】:师:1.2(教师拍铃鼓,幼儿拍手,并对话)

幼:1.2.3.(可重复几次,等到幼儿安静下来)

师:手放下

幼:坐坐好

【二】: 师;1 2 3 幼儿;我做端.师;7 8 9 幼儿;我闭口.师;4 5 7 幼儿;我静息

做操:

【用来做操前的整队,边念儿歌边踏步,那样的气氛很好的】

师:手摆动 幼:脚提起(教师也可反问:脚提起,孩子就答。手摆动)

师:谁最神气

幼:我最神气

师:立正

幼:立二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伸出来。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

1、2】拍拍手【

3、4】点点头【

5、6】伸伸手【

7、8】不讲话【

9、10】快坐好。

吃饭儿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幼儿园(专业15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的感悟和总结。10.要写一篇完美的心得体会,我们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幼儿园篇一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请参考!

1、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常规教育时存在着以下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的常规教育。

一是自由型常规教育。教师强调让幼儿自由地发展,认为常规教育是对幼儿主体性的限制。所以,教师较多地考虑如何让幼儿“活”起来,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由活动,却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通用11篇)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通用11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 篇1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面对一群孩子。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假期看了《幼儿园班级管理》这本书后就自己的观点谈几点思考:

一、幼儿园常规建立的必要性

(一)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

(二)幼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幼儿园(精选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一事物上的体验与感悟的总结。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突出重点,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领悟。以下是一些心得体会的实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幼儿园篇一

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两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

1、对幼儿做到要求统一。

在一个班集体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自己进入活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