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发言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5-02-07 07:12: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浅谈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发言稿

浅谈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发言稿

浅谈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发言稿

“语文味”是新近出现的一个概念,使用频率颇高。在近期的各种教研活动或教学论文中,这个词经常被广大教师和专家所提及。有的时候,我们在评课的时候,常常会提及:这节课“语文味”很足,这是对一节好课的评价;这节课总觉得“语文味”淡了些,这是对一节课的商榷意见;语文课应该有一些语文的味道,这是对语文课的总体要求。用“语文味”作为衡量语文课优劣的一个标准,其基本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语文味”呢?又如何体现“语文味”呢?是不是课堂上的“言语训练”就是“语文味”唯一的表现呢?

今天,我想从这里入手,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1.“语文味”是一种具有诗意美感和达到自由境界的教学,文化味是“语文味”的重要元素;

2.“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给人的一种感觉,一种体验,这种感觉或体验具有令人欢愉的、吸引人的魅力;

3.具有“语文味”的教学是渗透了教师的生命体验的教学;

4.“语文味”只有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形成;

5.“语文味”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来获得;

6.“语文味”是文本、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在动态中形成的一种和谐的'整体美;

7.“语文味”是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8.“语文味”理论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我以为:课堂教学中语文味的构成因素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1.文本个性──语文味的散发原点

2.教学设计──语文味的实施路径

3.咀嚼词句──语文味的分子释放

4.教师言语──语文味的强力助剂

5.临时生成──语文味的游动点缀

第2篇: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晨读》教学案例

乔海燕

《晨读》是儿童文学作家葛翠琳对儿时学习生活的一段回忆。作为读书单元的首篇文章,就是要以作者晨读的感受,引发学生与读者产生共鸣,对读书产生极大的兴趣。因为那个时代离现在的学生生活比较远,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先是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对作者的了解,接着又出示了葛翠琳的图片,告诉孩子们这就是作者。又在音乐的伴随中叙述了葛翠琳的童年生活,这样拉近了孩子们与文章的距离,让孩子们体会到文中的学生对读书有着强烈渴望的原因就是因为又一位爱好文学的老师。接着抓住“这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中心问题,让孩子们读中感悟,认识到读书的乐趣,激发读书的渴望。

片段一:

师:这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这位老师很美丽。

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生:这位老师长着一副瘦小的身材,清秀的脸有些苍白,一双温柔而又善良的眼睛时时闪出甜美的微笑。从这句可以看出来。

师:还有谁想说?

生:这位老师很幸福。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有这么多学生陪伴她,所以她幸福。

师:如果这位老师就站在你面前,你想认识她吗?打个招呼吧!生:老师您好!

生:老师我是xxx,我很喜欢你。

师:带着你的喜欢读读这句话。

„„

教师为学生创设情景,教会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心问题的提出既注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又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学生的模糊映像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朗读体验,逐步深入进去,充分地与文本亲近,感受读书的魅力,体会读书带给孩子们也就是读者的乐趣。

片段二:

师:文中的老师给孩子们读了一本又一本有趣的书,都过哪些书?

生:冰心的《寄小读者》,《万卡》、朱自清的《背影》、《爱的教育》。

师:你读过这些文章吗?

生:没有。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冰心的小诗《雨后》(出示内容)很熟悉是吧?一起来和老师读读。(师生共读)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很高兴。

生:我也想玩水。

师:不同的文章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下面这封信是万卡写给

爷爷的,看看能带给我们什么。(师读节选部分)听完后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很伤心。

生:我为万卡着急。

师:文中的孩子们和老师也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感受,回到文中我们一起去感受。

„„

书中描写的场景就这样在老师的引领下与孩子们一起感同身受,不仅可以很好的把握文章人物感情,同时也为读书铺下了基石,学生在不同的文章中感悟着不同的思想感情,与文中人物同悲共喜,激发了读书的欲望,让课堂中朗朗的读书声代替教师繁琐的说教,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下滋生。

第3篇:听《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有感

听《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有感

厉山镇三河小学 汪匆

本次培训听了王珺校长的《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感触很深,现汇报如下:

一、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这一理念在我国学术界的正式提出,最早是广东深圳的程少堂先生。他认为“‘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们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漂亮,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爱好,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

二、辨别课堂改革方向

1、传统结缘太深,单向传授被动接受。老师讲台上讲,学生下面听,老师同学生交流互动非常少,主要教学用具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综合”指挥棒下“语文味”的缺失根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让语文课堂洋溢“语文味”的芳香

让语文课堂洋溢“语文味”的芳香

下双镇沙河小学 刘海英

近几年来,在新课改的冲击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的教法不断创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局面。我也曾一度陷入迷茫中和部分老师一样为了追求课堂的精彩,显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采”,把课堂当作表演的舞台,结果,“闹”过之后学生却无所收获。热闹背后,欠缺语文品味,只注意课件的大量运用,没有注意它的实效性,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思考、探究的实践时间;只注意问题的结论,没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然而当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次又一次听、评课活动之后校领导语重心长的指导让我茅塞顿开:其实,不管课堂怎么改革,语文味永远不能改,而且要越改越浓。然而要让语文课堂洋溢“语文味”的芳香,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却并非易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如何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

如何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

创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什么是“语文味”?怎样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语文味”?雕塑家说,要把石头雕成人像,就要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同样的道理,要让语文课焕发出语文味,就要舍弃那些不是语文或者不具有“语文味”的东西,就要删繁就简。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因此,精彩,在研读中诞生;语文味,在简约中演绎。

一、“语文味”来自于对关键字词的咀嚼

表意是汉语言特有的特征,正是这一特征使得文字显现出丰富的生命,能够对词语做好品味有利于提升对文本的鉴赏水平。假如不重视词句的推敲,缺乏“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小学语文暑期研修教师心得体会:尽享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今天的语文培训中,视频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观看的是安徽陈金龙老师《白鹅》一课教学。陈老师严谨扎实的教学风格,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设计,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语文本色的课堂,什么是真正的语文味!

一、扎实学字词,打好阅读基础。在准确把握教材,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重点出示两组词语进行教学。第一组词语“窥伺、大模大样、供养不周”中有两个多音字“模”和“供”,侧重读音纠正。第二组词语“净角、脾气”则侧重于意思和字形的指导。通过多媒体画面、学生的说、演,充分做到了读、写结合,学生在老师不露痕迹的指导下透彻的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抓住关键点,潜心会文本 要让学生真正与文本进行交流、对话,教师恰当的引导至关重要。抓住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浅谈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发言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发言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