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美哉诗经全文
美哉诗经全文
来吧,让我们循着先民的歌唱去无限地接近浩瀚的文化长空。来吧,让我们沿着诗三百的诗行,去踏青,去漂流,去追寻,去拾起尘封记忆中的永远的歌。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美哉诗经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一种美 无需修饰 那是从心里流出来的长歌
河畔滩头 关关雎鸠的鸣唱声里,我们听见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情箴言
山野林地 坎坎伐檀声里,我们看见一群袒露的脊背上,迸发出的 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亿兮的悲愤
旌旗呼啸处,我们听见了出征将士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的怒吼
无论放浪还是婉约
无论高歌引吭还是踱步吟哦
听起来都是那样的自然 真切 活脱 透明
纯粹得就像远古的天空 无邪得就像源头的活水
这 就是诗经
有一种美不会凋谢
那是盛开在一个民族血脉上的鲜花
三千多年前,在一个古老的国度里 那些没有留下姓氏的先民
将生活 爱情 劳动揉进琴瑟 让散布在山间田野里的`飞歌流韵 漫延成一条生生不息的歌的长河
这 就是诗经
历史的风吹落了无数的皇冠 催散了无尽的繁华
却吹不断那一串串带响的竹简 以及竹简上留下无数指纹的风景
三千年涛声云灭 不变的 还是那跳动着生命活力的人性之美
逃之夭夭 灼灼其华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谷则异室 死则同穴
这无以伦比的东方之美啊
美的河流 美的田野 美的天空 美的云彩
更有美的人 美的情操 美的节奏 美的律动
在人类所有关于美的描绘中 诗经是最美的容貌
来吧,让我们沿着诗三百的诗行
去踏青 去漂流 去追寻 去拾起封尘记忆中永远的歌
哦 美哉 诗经
第2篇:美哉黄鹤楼
美哉黄鹤楼
熊泽民
《 人民日报 》(2014年12月13日 12 版)
长江之滨,蛇山顶上,是美轮美奂的黄鹤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史上的黄鹤楼多次被毁,仅清一代,就有“火经三发,工届八兴”之说。可谓屡建屡毁,屡毁屡建。
黄鹤楼是有些仙气的。黄鹤楼沾上了一个仙字:仙人、仙物、仙踪、仙洞。子安、费祎、吕洞宾等,都与黄鹤楼有关,成为传说中的仙人。黄鹤楼的那些仙事儿,在民间流传经久不息。特别是子安黄鹤楼中吹笛驾鹤西去的传说,更是家喻户晓。“黄鹤楼传说”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黄鹤楼更充溢着文气。黄鹤楼的绝佳之地、优美传说,以及悠久历史,使得它的文气充沛。
这里有太多的书画楹联,多是出手不凡之作。最令人惋惜的是,黄鹤楼屡遭毁坏,即便如此,这里的书画作品仍蔚成大观:齐白石、叶浅予、关山月、李可染、李苦禅等都有佳作藏于黄鹤楼。这里也留有很多的诗词文赋。鲍照、宋之问、孟浩然、崔颢、王维、李白、贾岛、顾况、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苏轼、苏辙、黄庭坚、岳飞、陆游、范成大、张孝祥、辛弃疾、黄遵宪、康有为等都吟诵过黄鹤楼,尤其崔颢的《黄鹤楼》名贯华夏。
黄鹤楼的文化品类还突破诗词文赋、书画碑联的传统范围,悄然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众多与黄鹤楼有关的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据说元代至顺年间,杂剧作家朱凯根据《三国志平话》里周瑜讨荆州的故事写成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全剧四折,有七十二处提到黄鹤楼,剧情所涉,观后如身临黄鹤楼。此剧影响颇大,后人改编为京剧、汉剧、徽剧、湘剧、秦腔、豫剧、河北梆子、麻城高腔等诸多同名剧目。清代我国主要年画基地苏州桃花坞、山西临汾、山东潍坊、河北武强、天津杨柳青都争相绘制黄鹤楼题材的年画……潺潺之音,宏宏之作,黄鹤楼在文化的源流中尽显其美。
黄鹤楼自古就是“游必于是,宴必于是”之地,人气一直很旺。现今人们把它作为游览赏心之地,纷至沓来,或登楼远眺,或水边嬉戏,或吟诗赋词,或采兰赏菊。当一茬一茬人涌来,你才知道文化源流的深邃、美丽传说的神奇吸引力竟至于斯。
第3篇:美哉!潇湘
美哉!潇湘
美哉!潇湘
——网媒记者眼中的湘江沿岸乡村印象
新华网记者张立红。格祺伟 摄
采访团在长沙市橘子洲头合影。本报记者 赵持 摄
腾讯网记者刘倩文在衡南县采访。本报记者 赵持 摄
■编者按: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湖南日报、华声在线携手来自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腾讯、网易、新浪、搜狐等全国7大知名网站的记者、编辑,走近湖南母亲河湘江,走进湘江边的一个个美丽村庄。那些秀美村庄的精彩蝶变,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乡亲们的欢乐与憧憬,令记者们感动、赞叹。他们带着一颗诚心,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了湘江之变,湘江之美。在此前已刊载于报纸和网络的专栏文字图片之外,我们再撷取一组网媒记者们写的短文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水美 村美 人更美
新华网 张立红
从永州出发,沿湘江一路北上,10多天时间里记者团走访了湖南6个市的1
第4篇:美哉,《弟子规》
美哉,《弟子规》
儒学之美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为纲为目,编撰而成。虽无孔圣之贤,然亦有夫子之骨;虽无治国平天下之大志,却有修身齐家之纲常。
百家之学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孔孟驾鹤云游,经书不可不读。哀吾生之须臾,叹书籍之无穷。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兄弟多和睦,家道才能兴,悌道造大同,举国如手足。”(刘有生善人)
韵律之美
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爽朗上口,犹如行云流水一线贯串。无唐诗之慷慨激昂,婉转情长;无宋词婉约之豪放;亦无元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