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关于预答辩的评语
关于预答辩的评语
预答辩时本课题组内部进行答辩。预答辩是热身,老师会帮助你改进提高。正式答辩是指通过初步答辩后,论文被送到校外进行审查。根据审查意见,如果同意答辩,那就是正式答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预答辩的评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预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
1、 文章结构方面:
A第四章符号传播的篇幅太小,没有展开.
B论文的重点应该是“符号传播”,但是却花了大量篇幅在“奢侈消费”上,关联性不大.
C第四章题目是否与论文题目重合?
2、 内容方面:
A摘要重写
B第二章文学作品例证减少
C第五章结余部分不到位
D文献综述中侧重在消费方面
3、 文章格式方面:
A排版问题
B注释
4、 文笔不行、语句不通顺
5、 论文题目范畴是否太大,可缩小至某一品牌
预答辩评语:
1.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差,不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的能力较差强。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文题有偏差,论点不够突出,论述不能紧紧围绕主题。
2. 语言表达较差,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占有资料较少,其时效性较差;有部分内容与他人成果雷同。
3. 在为期三个月的毕业设计中,该同学能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顺利完成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和论文的撰写。程序能正确的运行,界面安排合理,论文符合要求。
4. 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态度端正,学习也比较认真,时间安排也很合理,能按时到实验室,不存在无故早退或迟到的情况。能基本在每个阶段完成相应的任务,还能主动加班,做到时间上前紧后松。当然,在这其间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5. 该同学针对当前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完成了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写作工作。论文以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现象为出发点,以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主要议题,采用规范分析法,重点讨论了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得到了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并采取相关措施来规范准则,以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科学合理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结论。整个写作过程该生思维较严谨,能够面对复杂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6. 该生对待毕业论文写作态度较端正,写作过程认真刻苦勇于专研,较主动地与指导教师沟通,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指导及修改意见,修改及完成毕业论文。
7. 该生能够较熟练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本文提出的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差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特殊问题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外部监管难度大等几个方面问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的较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8. 该生对待毕业论文写作态度较端正,写作过程比较努力愿意思考,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指导教师沟通,认真听取指导教师的指导及修改意见,修改及完成毕业论文。
9. 该生能够较熟练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本文提出的收入的虚增或虚减费用的虚增或虚减不等价资产置换创造利润虚列资产和负债和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几个方面问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的较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10. 该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本文提出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难度增加会计监督深度增加会计监督环境相对较差和会计人员监督责任加重等几个方面问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的一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
第2篇:预答辩
计算机学院2012届预答辩通知
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特组织2012届毕业生预答辩。具体安排如下:
一、时间
4月18日上午8:00开始。预答辩分组情况在学院网站公布。
二、要求
每人在预答辩时必须提交前8周的纸本毕业设计进展记录(每两周一份),若不能按时提交的同学,将不得参加预答辩。没有参加预答辩的同学不可以参加正式的毕业答辩。
预答辩时每人把自己的研究论文或毕业设计成果软件运行情况屏幕截图,做成PPT,自己讲述3分钟,讲述以下主要内容:
①自己已开展的工作;
②存在问题;
③后续工作计划。
每个学生要认真记录预答辩时老师给出的评价,并向自己的导师汇报该评价,请导师对自己的设计或论文进行指导。
答辩时请同学自己准备答辩用的微机或笔记本电脑(一组相邻的同学可以合用一台)。
三、预答辩初步评价
学生的预答辩成绩分为以下等级:较好、一般、较差、很差。
由于预答辩的时间距离正式答辩的时间已经很短(约一个月),评价为较好的同学,要努力争取优秀成绩,直至参加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评价为一般的同学,要努力做毕业设计,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以防在正式答辩时进入质疑行列;评价为较差的同学,相当于给予黄牌警告,更要加大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投入,否则,极有可能在正式答辩时不合格;对于毕业设计(论文)很差的同学,几乎可以断定该生的毕业答辩已经不可能及格,相当于给予红牌罚下处理,建议该生申请延缓毕业。
四、说明
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暂时不回来:
1.已经签订了就业协议,用人单位工作上不能让学生离开的;协议必须已经在学院或在预答辩前将协议交给学院;如果协议正在签订过程中,则必须由用人单位出具书面说明并且说明协定协议的具体时间。
2.参加研究生复试、公务员考试或面试等,必须有复试、考试通知;
以上条件由朱兆静老师和指导教师联合掌握。对于暂时不回来的学生,学生必须亲自给指导老师电话说明自己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请指导老师给以指导。
计算机学院2012.4.10
第3篇:预答辩演讲稿
1.各位老师,上午好!
2.我的论文题目是„„,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3.我国早期风电开发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华北等高风速风资源区,由于这些地区用电负荷较小、远离负荷中心,导致严重的弃风限电现象。由于低风速区占地面积更广,且主要分布在东部及南部等负荷中心区域,因而,发展低风速风电对解决风电消纳问题、实现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对于一台给定的风力机,其风能捕获效率会随风速与风轮转速之间的比值、即叶尖速比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当风力机运行在最优叶尖速比时,风力机才以最大风能利用系数捕获风能。这是风力机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基本原理。也是控制目标。
5.但是,由于风轮转动惯量的存在,风轮转速难以实时跟踪风速的变换,导致风力机常运行在跟踪最优叶尖速比的过程中、而非最优叶尖速比处。这意味着风力机常常以
第4篇:预答辩总结
硕士预答辩总结
通过三年的学习,师兄今天在XXXXXXX进行了硕士毕业预答辩。我虽然是研一,但有幸以一名答辩老师的身份参与了师兄的预答辩。此次预答辩整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师兄对自己的课题进行答辩,接着参与答辩的老师进行提问,然后是答辩的学生对老师的提问进行一一解答。通过参与这次预答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我以后的答辩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是答辩注意事项上: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2.注意开场白、结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
第5篇:预答辩演讲稿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会展旅游发展迅猛,尤其在一些会展业发达的地区,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达到1:9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会展旅游业每年增长达20%左右,远远超过我国其他领域经济总量的增长。会展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新亮点。并开始逐步走向国际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品牌化。会展旅游不仅能提高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知名度,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中国会展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会展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和措施陆续出台。《国家“十二五”规划》再次对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做出战略性的规划,“十二五”时期,中国会展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5年,中国会展业产值规模已达到3000亿元。面临的问题
在会展业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国会展业的管理
第6篇:预答辩前流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预答辩流程
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后,经导师审阅认可,由学生向所在学科点提出预答辩申请。
一、预答辩之前工作
请各位同学准备以下材料,并携带材料到博士研究生教学秘书处审核,审核通过后,携带相关材料到尹鸽平院长处审核并签字(周一和周四下午2:00以后)。尹院长核实材料内容、同意预答后,请将学术道德保证书和论文清单签字版的复印件上交到教学秘书处,教学秘书进行系统权限下放。预答后材料自行妥善保存,外审及答辩时使用。
1.成绩单:每学期指定时间打印两次毕业成绩单,3张防伪的成绩单(其中2份毕业时放入学生档案,另外一份学生自行保存),预答辩使用的成绩单需到图书馆自行打印。
备注:2012秋季以前入学博士需上交学术活动和学术报告获得3学分,2012秋及其以后入学博士如选学术活动请上交学术活动佐证材料并获
第7篇:预答辩问题汇总
一:
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是哪个?
AB跨梁的截面尺寸,箍筋如何配置?
施工组织平面图,塔吊覆盖范围以及原则,料场布置分散,塔吊工作半径,施工图布置原则 重力荷载代表值怎么算的?取得一品框架还是全部? 抗震设防分哪几类?走廊为什么重点设防?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是哪一版?
结构如何设变形缝?设计的原则及特点 屋面排水方式是哪种?为什么采用这种?
柱平法施工图标注方法不对,PKPM单向板导荷方式 雨水管是如何设置的,设置原则? 基础的埋深是越深越好吗? 教学楼为什么这么设置,防火分区如何分?消防通道单向通道6m。二:
建筑部分阐述工程概况,设置原则,防火分区;结构、施工三部分应该简单明了 建筑空间的使用分为哪几部分?建筑面积由哪几部分组成? 散水与建筑的墙体如何连接,为什么?
梁端调幅在内力组合前还是后?强柱弱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