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5-01-28 07:12:0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一)预习导航

1、查找资料: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你在预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请写在下面空白处。结合课下注释,运用工具书读,疏通文意,写下不懂的词或句子。

3、预习反馈:小组间互查预习情况。

我们刚才跟唱的这首歌曲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读过原著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啊,那我考考大家。猜猜看这两位英雄人物是谁?简单翻译一下,讲述一下相关的故事。

(二)导入新课:猜猜看:他是谁?

术甚爱之,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操以鞭指曰:“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 ) 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濡须口,孙权率兵七万抵抗月余,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濡须,攻而不能破,远远的'见对面吴军阵容整肃,将士严明,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

谁还知道有关孙权的故事。今天我们再了解一个孙权劝学的故事。

首先(三)检查预习,请看导学案上的三个题,哪位同学板书答案?来我们一起订正答案。请相邻同学互换用红笔批阅。

1、《资治通鉴》是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到______共_____年的史事。

2、司马光(名)是北宋(时)_____家、______家(评)。

3、请归纳本文两个成语:

比喻人学识尚浅:________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________

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充分,下面进行(四)多层次朗读,首先明确要求(齐读):

先看第一层一、读准字音,读明节奏。在朗读前,老师给大家点

1、友情提示:文言文朗读中注意生字、通假字、多音字的读音。请同学为下列字注音。

(1)生字:卿(qīng)遂 (suì)孰(shú) (2)通假字:邪 通 耶 é

(3)多音字: 更(gēng) 为

第2篇:《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班级:学习小组:姓名:

第一部分:预习案

一、热身训练

1、选自____,该书是__(朝代)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记载了从_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是我国古代。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____”;《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孙权劝学》的成果是:“____”(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文末的“____”(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5、关于四书五经:四书:五经: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涉猎()孰()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6、蒙乃使就学7、卿今者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五、自主探究

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用原文回答)

4.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5.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6..概括情节:7.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部分: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抢答题,团结就是力量,看看哪个小组力量最强大)

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用原文中的话回答)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吕蒙推辞的原因是什么?5.你知道那个成语出自于这个故事吗?写出来,解释一下。6.文中那句话表明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二、【精讲点拨】(动动脑,快速回答)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三个人物性格是怎样的?2.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3、“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5、“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7、体验反思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第三部分:检测案

一、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②涉猎:③才略:④大兄: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答: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

4.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1)比喻人学识尚浅。()(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另写的一段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___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而《孙权劝学》则以_____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6.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_____________

7.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请再写一个古今义现象的词语。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___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8.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答:(2)卿言多务,孰若孤答: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10.谈谈《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袁海成

第3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学习重点】

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自主学习】

(参考时间:15分钟)

一、阅读课文,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二、有关文中人物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