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密度简要的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5-01-24 07:12:1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物质的密度简要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简要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质的密度简要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密度是初二物理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4、教学难点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前期知识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密度本身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平上。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法和学法确定

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的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动性。这样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四、教学程序设计

1、新课引入

创设学习情境:怎样区分表面相同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或把铁块和铝块用纸包住。

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2、新课教学

学生多数认为可以通过用手掂的方法,也就是称质量,也就是说学生没有考虑体积对质量的影响,那么我们这样反问,一大堆塑料比一小堆铁的质量小吗?这样就会引起学生注意到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体会到只有相同体积的两个物体才可以比较质量的大小。引导学生去考虑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存在着一定关系,进而想探究一下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要探究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都知道做实验,怎样去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去讨论,得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我们可以分别选取三个大小不同的铁块和铜块,分别称出他们的质量,测出各自的.体积,记下数据,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方法确定之后再做实验。实验过程要把数据计下来,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物质的密度。由此得出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kg/m3和g/cm3,由水的密度进行单位换算。接着解释水的密度含义:一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103千克。重点是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一桶水的密度和一滴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一根蜡烛和半根蜡烛的密度是一样的。让学生体会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3、巩固练习:练习的设计一要巩固密度概念,二是要强化水的密度及含义,三,通过选择题的设计,让学生能选择出哪种物质的密度没有发生变化。

4、布置作业:作业的设计除了基本概念换算题目以外,可以通过表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写结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密度ρ=m/V。

水的密度是1×103 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一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103千克

第2篇:《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是沪粤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四章第3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密度单位、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首先由“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的问题的争论开始,用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密度这一特性,内容丰富;对于密度公式和单位的认识,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等活动方 式,来自己得出密度公式和密度单位;对于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通过三条途径来展开的:一是根据密度的大小比较,来鉴别物质、发现物质;二是通过密度公式变 形测算出物体的质量;三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体积。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⑶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 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o 难 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o 关键点: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 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 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 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由于本节属于概念教学,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了一些与质量、体积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初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其中有些经验的形成 是片面或错误的,这会干扰正确概念的形成。因此,要教学中要注意设法排除前概念(即思维惯性)的干扰,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㈠引入新课

列举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质量大小的比较,如一根铁钉和一个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依据是什么?列举不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的质量比较,取一个大木块和一个小 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如何比?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是不相等的。从而导入新课课题“探究物质的密度”。

㈡新课教学

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⑴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⑵猜想与假设

鼓励学生对上面的讨论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学生的猜想是多种多样的,千奇百怪的,有些甚至是离谱的,教师要充分给予肯定,并进行适当引导,得出有用的结论。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为了研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设计的思路如下:

⑴选择研究对象:取木块、铁块作为研究对象;

⑵选择器材:实验中应该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⑶实验过程安排:实验的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怎样收集?

⑷实验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物质的种类、质量多少、体积大小三个因素。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用不同大小的木块、铁块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通过处理,填写在课本的表中。

⑸分析与论证

组织学生围绕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组讨论,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木块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就增大几倍,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铁块也存在同样的结果。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木块和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由于学生不容易想到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教师可以适时补充: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从而让学生真正体验和发现:不 同种类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确实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得出物理量“密度”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 度。

⑹评估:

“铁块质量比木块质量大”这句话应该怎样说才科学?

2、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

⑴对于密度公式和单位的认识,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等活动方式,来自己得出密度公式和密度单位。

⑵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公式的来源,会用数学形式表示密度的大小,了解各字母的代表的物理量。

⑶通过质量单位,体积单位的回忆,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密度国际单位是 kg/cm3,并让学生知道密度其他单位g/cm3与其换算关系。

⑷由于密度单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复合单位,因此对单位的换算、读法、写法以及含义,可以通过水的密度来学习让学生体会清楚,从而将密度的定义具体化。

⑸教师可以多举几个常见物质的密度,让学生练习和体会。(如铜、铁、铝等)

⑹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强化对密度概念理解,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①一桶水和一滴水哪个密度大?

②将铁块压成铁饼,铁的密度变大还是变小?

通过讨论,学生要认识到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质量、体积和形状无关。

3、密度知识的应用。

密度的公式属于本节的重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公式,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公式变形。根据公式变形,结合课本例题,引导学生利用密度公式进行密度的计算。要让学生认识到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计算物质密度的大小。可以让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对黑板上板演的例题,进行评价,从而归纳密度计算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正确选择公式,书写格式规范;二是单位换算正确,计算结果准确。

㈢自主归纳,评价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知识的归纳,反思和回顾本课学到了什么。在知识归纳基础上,进行学法小结,总结出本课利用了比较、“比值”定义的方法研究物理概念。

针对本课内容进行分层次的反馈练习。教师进行巡视,收集问题,及时点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认识,整个设计过程一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第3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初三物理复习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这节内容我是按以下几个环节来讲述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三物理复习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专题复习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

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范文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范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是沪粤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密度单位、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首先由“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的问题的争论开始,用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密度这一特性,内容丰富;对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范文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是沪粤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四章第3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密度单位、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首先由“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的问题的争论开始,用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密度这一特性,内容丰富;对于密度公式和单位的认识,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等活动方 式,来自己得出密度公式和密度单位;对于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通过三条途径来展开的:一是根据密度的大小比较,来鉴别物质、发现物质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物质的密度简要的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质的密度简要的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