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精品范文 时间:2025-01-24 07:12: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语文中考文言文训练题

语文中考文言文训练题

语文中考文言文训练题(一)

〔北齐〕颜之推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①,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②,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③,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④,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⑤;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⑥,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⑦,非所以得名也。

(选自《颜氏家训·名实》)

【注释】

①德艺:德行与才能。周厚:丰厚。

②姝丽:美丽。

③令名:这里指美好的声誉。

④体道:躬行正道。合德:合乎道德。

⑤非所以……也:不是用来做……的。

⑥荣观(ɡuān):犹荣名,荣誉。

⑦干(ɡān):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如干禄。

【译文】

名誉对于实际来说,就如同容貌对于镜中之像。(如果)德行与才能丰厚,那么声誉一定好;(如果)容貌和神色美丽,那么镜中之像一定美丽。现在不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却要在世上求得好名声的人,(就)如同相貌非常丑陋(的人)却要求在镜子中有美丽的容貌。贤良有才能的人不慕声誉,一般人树立名声,才德差的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名声。不慕声誉的人,躬行正道,合乎美德,享有鬼神的保佑(而有名),并非是真的追求声誉;树立名声的`人,修养品德,行为谨慎,担心好的名声不显著,并非是真的退让名誉;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名声的人,外表忠厚,内心狡诈,追求表面华美的虚名,并非是真的获得美名。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窃名者,厚貌深奸?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

A.两个“厚”字相同,两个“貌”字不同

B.两个“厚”字相同,两个“貌”字也相同

C.两个“厚”字不同,两个“貌”字相同

D.两个“厚”字不同,两个“貌”字也不同

2.与“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的“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B.非死则徙耳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对加点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善,美好)

B.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道,事理,规律)

C.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让,责备,责怪)

D.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干,动词,求取)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

(2)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5.结合上文,联系生活,请谈谈你对“名”与“实”的认识。

语文中考文言文训练题答案:

1.D(深厚;忠厚。面容,容貌;外表)

2.A(连词,表承接关系,就,那么。B.连词,表不相容选择关系,就是;C.语气副词,才,就;D.连词,转折关系,却)

3.C(让,辞让,谦让)

4.见译文。

5.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追求好的名声,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求名的人应在自身的品德修养上下工夫,做到名副其实,而不应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窃取名声。如今,中国“名人”满天飞,有人求助于金钱,有人求助于吹捧……如此虚名,求之何用?(言之成理即可)

语文中考文言文训练题(二)

禁浮华诏

〔北齐〕文宣帝

顷者风俗流宕①,浮竞②日滋。家有吉凶,务求胜异。婚姻丧葬之费,车服饮食之华,动③竭岁资,以营④日富。又奴仆带金玉,婢妾衣罗绮。始以创出为奇,后以过前为丽。上下贵贱,无复等差。今运属惟新⑤,思蠲⑥往弊,反朴还淳,纳民轨物⑦。可量事具立条式,使俭而获中⑧。

(选自《北齐书·文宣帝纪》)

【注释】

①顷者:近来。流宕:这里指放荡,不受约束。

②浮竞:争名夺利。

③动:这里指常常。

④营:这里指谋求。

⑤运:时运,天命。惟新:更新。古人把国家建立说成是禀受天命。这句是说北齐国新建立。

⑥蠲(juān):除去,免除。

⑦纳民:使臣民有约束。轨物:使事物规范化。

⑧中:适中,适度。

【译文】

近来世风民俗放荡而不受约束,争名夺利(的风气)日益增长。家里一有喜事或丧事,一定要(办得)奇妙出众。婚姻丧葬的花销,车子礼服饮食的奢华,常常是用尽一年的财物,来谋求一天的富足。甚至奴仆(都)佩戴黄金珠玉,侍女(都)穿着绫罗绸缎。开始的人以初次出现为新奇,后来的人以超过前人为华丽。地位高低,富贵贫贱,不再有什么等级差别。现在我国新立,欲除去以往的弊端,复归于朴实淳正,使臣民有约束,使事物规范化。可以根据事实状况(来)具体订立条文法规,使(人们)节俭(一些)而适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顷者风俗流宕,浮竞日滋竞:比赛

B.动竭岁资,以营日富营:经营

C.上下贵贱,无复等差等:等级

D.今运属惟新,思蠲往弊运:气数,命运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顷者风俗流宕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B.①车服饮食之华②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①动竭岁资,以营日富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①后以过前为丽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有吉凶,务求胜异。

(2)纳民轨物,可量事具立条式,使俭而获中。

4.“奴仆带金玉,婢妾衣罗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情况?

语文中考文言文训练题答案:

1.B(营:谋求,追求)

2.A(A.者,均用在时间词的后面,起语助作用。B.之:①的,结构助词;②它,指诸侯,代词。C.以:①用来,连词;②拿,介词。D.为:①作为,动词;②被,表被动,介词)

3.见译文。

4.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用“金玉”“罗绮”分别代表金玉的装饰品和锦缎的衣裙)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说明不久之前世风日下的情况。

第2篇: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7分)

圣人之于事,似缓而急,似迟而速以待时。王季历困而死,文王苦之,有不忘羑里之丑,时未可也。武王事之,夙夜不懈,亦不忘王门之辱。立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时固不易得.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於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於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 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於堂上,重帷而见其衣若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1)武王事之( ) (2)夙夜不懈( )

(3)乡之耕( ) (4)非忘其父之雠也( )

1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似缓而急,似迟而速,以待时 客以闻伍子胥

B、圣人之于事 乡之耕

C、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搏其手而与之坐 退而耕于野七年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子胥乃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举伍子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 )(2分)

A.极力铺陈 B.平实畅达 C.对比鲜明 D.纵横捭阖

参考答案:

(五)

16.侍奉;早;先前;同“仇”(4分)

17.D(3分)

18.伍子胥于是就礼贤贤能之士(下翻译出动词,意思基本正确),选练士卒。六年后,吴国在柏举大败楚国(介后),追击楚国的败军(北解释为败军)于千里之远。楚昭王逃亡到随,吴军于是攻占了郢都(补出省略的.主语)。伍子胥亲自用箭射楚王宫(补出省略的主语),鞭打楚平王的坟墓三百次(正确翻译出鞭打楚平王坟墓事件)。(5分)(错一个倒扣一分,扣完为止)

19.成功是需要等待时机的。(3分)(能够引用第一句或者最后三个字都给分,在此基础上概括也可以)

20.B(2分)A(1分)

第3篇:文言文训练题

《一》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6分)(1)昔者()(2)有馈鱼于郑相者()(3)吾以嗜鱼()2.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译文:

3.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初三语文文言文同步训练题

初三语文文言文同步训练题

一、解释加粗的字词

屯大泽乡( ) 会天大雨( ) 度已失期( ) 等死( )吴广素爱人( ) 比至陈( ) 藉第令毋斩( ) 以大易小( )岂直五百里( ) 寡人谕矣( ) 谓先主曰( ) 枉驾顾之( )作奸犯科( )以彰其咎( ) 陟罚臧否( ) 此殆天所以( )

二、找出下列通假字

適戍渔阳: 通 为天下唱: 通 固以怪之矣: 通 被坚执锐: 通 故不错意也: 通 轻寡人与: 通 仓鹰击于殿上: 通 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 自董卓已来: 通

三、古今异义词

楚人怜之 古: 今: 卒中往往语 古: 今: 以头抢地 古: 今: 休降于天 古: 今:

长跪而谢之 古: 今: 抑亦人谋 古: 今: 利尽南海:古: 今: 开张圣听:古: 今:

引喻失义:古: 今: 叹息痛恨:古: 今: 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文言文阅读赏析训练题

文言文阅读赏析训练题

郑覃,郑州荥泽人,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荫补弘文校书郎,擢累谏议大夫。穆宗立,不恤国事,数荒昵。吐蕃方强。覃与崔郾等廷对曰:“陛下新即位,宜侧身勤政,而内耽宴嬉,外盘游畋。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臣等忝备谏官,不胜忧惕,伏愿稍减游纵,留心政道。伏闻陛下晨夜昵狎倡优,近习之徒,赏赐太厚。夫金缯所出,固民膏血,可使倡优无功滥被赐与?愿节用之,以所馀备边,毋令有司重取百姓,天下之幸也。”帝不怿,顾宰相萧俛曰:“是皆何人?”俛曰:“谏官也。”帝意解,乃曰:“朕之阙,下能尽规,忠也。”因诏覃曰:“ 中殊不款款,后有为我言者,当见卿延英。”时 中奏久废,至是,士相庆。

宝历初,擢京兆尹。文宗召为翰林侍讲学士,进工部侍郎。覃于经术该深,谆笃守正,帝尤重之。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