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有关0的加、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的例题、“想一想”,第42~4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3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呢,一口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它们各吃了几个桃?
二、新授:
1、操作学具:
讲述: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个数也不同。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图片你替桃,分别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
2、教学例1:
讲述: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2”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
指定三人说图意。并提问: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3、教学例2:
交代:投影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提问: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
一盆开了5朵,另一盆一朵也没有开,所以
5+0=5
左边一盆开右边一盆一朵两盆一共
的朵数也没有开的朵数
4、教学“想一想”。
讲述:刚才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
(出示0+3和3-0)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计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提问:0+3为什么等于3?3-0为什么也等于3?
5、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都和几有关,谁能有一句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刚才“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什么出没有了。所以它就出去找食物。后来它发现了两棵树,就印在我们书上,看“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找到了桃,它是怎么算的?你能算出小猴现在有几个桃吗?晚餐它吃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小组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做完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列出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口答)
讲述:根据刚才看到的,谁能把每组题整好队,按顺序说一说。
小组讨论,交流。
四、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关0的加、减法怎样算?
安排学生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一、 教学后记:这节课的学习情况较好,学生能掌握0的加减法,也能明白其意义。
第2篇:6加几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8、7、6加几教学设计
盱眙旧铺实验小学叶加兵
教学内容:8、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学会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刨设情境,揭示课题
讲述: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闯三关”。
闯第一关: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组进行口答6、8、9的分合式,然后教师出示抽拉片,让学生口答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7+3+2=8+2+5=
7+3+4=8+2+6=
7+3+9=8+2+7=
讲述:对,把前面两个数先凑满10,再加上第三个数,就能算得既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凑十法。小朋友,祝贺你们胜利通过第一关!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凑十法来完成游戏的第二关。教师随机板书课题:8加几、7加几。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教师出示小天使带来的喇叭图,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8+7。
(2)学生围绕8加7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互相说一说,再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3)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学生通过交流,教师的引导,
想出把8凑满10.把7凑满10的凑十法;数数法;想减做加等多样化的方法。)
2.“试一试”
(1)教师出示8+9=()
(2)问:你们会用刚才这些方法来计算8+9=()吗?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
(3)指名回答交流。
3.练一练
(1)组织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动手试一试桌上的练习。.(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练习题与组员交流讨论,并填写空格。)
(2)小组长交换介绍算法,其他小朋友做小小评委,听他们说的好不好,说得好就送给他掌声。
三,游戏实践,巩固练习
讲述:小朋友真聪明,第二关完成得多出色呀!在第三关里我们还会遇到好多游戏,有吃西瓜,蜜蜂采蜜,采蘑菇,汽车回家,蚂蚁搬家,动物钻洞。
学生分组游戏,设置奖励机制(“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09年淮安市教学研究室二等奖
第3篇:5以内的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4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
第4篇: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练习九(教材第70页第1-5题)
课时
第十八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1、口算。
选其中的一道如4-3+5说说计算顺序。
2、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8+()=10
()+2=7
5+()=8
7+()=9
二、进行练习
1、幻灯出示葫芦图。
(1)让学生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2)列出两道加法算是和两道减法算式,请学生到黑板上把算式列出来,其他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完成第1题。
(1)课件出示第1题图,问:怎样来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