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模拟检测题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模拟检测题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20分)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 ),而( )的发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 ),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 )、( )等。
3、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
4、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 ),就是它们的“鼻子”。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 ),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9、昆虫的身体分为( )( )( )三部分。
10、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 )观察不到的( )。如通过( )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有( );蟋蟀的耳朵在( );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 )。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24分)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
A、反射 B、折射 C、不变
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3、(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
4、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倍。
A、200 B、2000 C、200万
5、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6、下面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 B、 C、
7、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8、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 的信息。
A、更少 B、同样多 C、更多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 )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 )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 )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 )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 )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 ( )
7、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 )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 )
9、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 )
10、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 )
四、连线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培 根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列文虎克 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罗伯特.胡克 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巴斯德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2、将下列昆虫与它的触角类型连起来。
蚕蛾 棒状
蝗虫 丝状
蝴蝶 膝状
蚂蚁 羽状
五、科学探究。(每小题14分,共28分)
1、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
( )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 )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2、我们曾经制作过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请将材料与相应的作用连起来: 吸水纸 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 切割洋葱
载玻片 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 染色
烧杯 放置切片标本
碘酒 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 盛放液体
第2篇: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验证猜想是否与事实相符的途经是()
A找事实B找证据C找理论依据D以上都对
2、研究人类祖先可根据()
A化石B文物C资料D以上都对
3、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A古代类人猿B现代类人猿C猴子D猩猩
4、传说中()造了人类
A女娲B后羿C精卫D刑天
5、()猿人遗址发现了猿人用火的遗迹。
A西安蓝田B宿迁草湾C北京周口店D云南元谋
6、距今约()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天然火过渡到人工取火。A30万-5万B30万-10万C20万-5万D20万-5万
7、黑种人主要集中在()
A亚洲B美洲C非洲D澳洲 8美洲的印第安人是()
A黄种人B白种人C黑种人D以上都对 9白种人主要居住在()
A亚洲B欧洲C美洲D非洲 10认为人类的祖先可能起源于中国的证据是
A猿人的特征B“北京人”的考古发现C原始森林的古猿D中华曙猿化石
11、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的祖先。A不同B相同C差别很大D各种各样12、1984年7月我国古生物学家所发现的()生物化石群,证明了寒武纪时代生物物种出现了爆炸性增长。
A北京周口店B陕西蓝田C云南澄江D云南元谋13、1831年达尔文登上了()舰,开始了他渴望多年的自然考察。
A“贝格尔号”B“中山号”C“泰坦尼克号”D“维多利亚号”
14、鸵鸟是()动物。
A哺乳B卵生C胎生D池塘
15、早期猿人()
A脑容量达680-800毫升B能直立行走C会制造砾石工具D以上都对
16、()已从用天然火过渡到人工取火。
A早期猿人B晚期猿人C早期智人D晚期智人
17、世界最早用火的人类是()
A云南元谋人B北京周口店人C陕西蓝田人D以上都对
二、填空题
1、现存的非洲的以及我国南方的的四种类人猿,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有和、和。
2有时会把灌木丛点燃,于是他们开始摸索并逐渐学会用物。
3、北京西南郊的周口店镇,有一座十万年前,著名的“”就生活在这个地方。
4、19世纪英国科学家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他曾经引用大量、三方面的证据,现被认为是生物进化的经典证据。
5、古老的地质年代地层里的生物化石结构且种类;年轻的地质
年代里的生物化石结构、,且类型。
6、每种生物都 有一个的过程,古生物学揭示了生物由到、结构由到、由到的进化顺序和规律。
7、近年来,古人类化石不断被发现,据此把人类发展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8、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是学说的启发,达尔文认为人工选择包括、和选择三个要素。
9、自然选择的基本要素是
10、古人类学家指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生活距今3000万-2000万年前的它们个体大小类似于,依靠。
11、南方古猿能
三、简答题
1、古猿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直立行走的?
2、你认为人类祖先的老家在哪里?
3、现在的黑猩猩能变成人吗?
4、你认为黑种换个地方生活能变成白种人或黄种人吗?
5、人与其它动物的不同特点是什么?
6、请根据达尔文进化理论简要绘制出人类不同进化阶段的样子,注意画出各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
第3篇: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10分
1.冬天特别冷的时候,不能直接向玻璃杯中倒烧开的水,原因是()。A.水温超过100摄氏度 B.玻璃瓶内外膨胀不一样 C.玻璃瓶太薄
2.()做法不是对物体热胀冷缩原理的利用。
A.地面的瓷砖间留有缝隙 B.冬天把室外的水管子包好 C.向火车轮子上套轮箍 3.用烧瓶、玻璃管研究气体热胀冷缩性质时,用手捂住烧瓶看到玻璃管里的水向()移动。A.外 B.里
4.做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时,容器必须()A.密封 B.是玻璃材料 C.敞口
5.研究温度计的秘密时,插入瓶子的管子要()A.长而粗B.短而细C.细而长
6.冬天司机叔叔把机箱里的水放掉是因为()。. A.水太热了 B.水太多了 C.水结冰会胀坏机箱. 7.石头受热时体积会()A.膨胀B.不变 C.收缩,8.水遇冷结
第4篇: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2014年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红星小学代继安
一填空 每空3分共30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来描述,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2一般情况下,水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我们把水的这种变化叫()()()()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这种传热的方式叫()5描述实验现象时要说清楚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看到的()及实验条件是什么。
二判断 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们常用手来感知物体的温度,但不够准确,可以用温度计来准确测量(2测量水温时,必须将温度计的液泡浸入水中,可以碰到容器的底和壁(3对于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4冬天人们爱穿棉衣或羽绒服保暖,是因为棉花和羽绒服可以产生热量(5热量可以在任何地方传递,只是传递的快慢不同。(6-10摄氏度比-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