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碧海蓝天》观后感
《碧海蓝天》观后感
导语:《碧海蓝天》描述个人难以融入现实社会的困境中,因此转而寻找梦想中的另一种生活,带著浓厚的自传色彩。人类不断向极限挑战,但最后以回归大海为终,为一部蓝色调的电影。下面是小编为您准备的《碧海蓝天》观后感,供您参阅。
《碧海蓝天》观后感1
影片以蓝色背景为基调,讲述了对于海洋钟情的两个平凡男人间的平凡故事,却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伴随着背景音乐一步步走入画面里,那广阔的海洋,那宁静的小岛,仿佛自己就伫立在那里一样。
开始的捡硬币就可以看出两个人的性格,亚舍的自负,好斗,杰克的羞怯,恬静。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着一个人的成就,也决定着他的归宿。这也就为后来的两个人的结局作了铺垫,不会为两人的各自抉择诧异了。
命运的纽带始终连接着他们,而这个纽带就是海洋。亚舍潜水是为了征服海洋,他喜欢潜水记录给他带来的荣誉;为了打败杰克,也许是弥补年幼时没比赛的遗憾,也许本就是高手间的惺惺相惜。而杰克,虽然父亲死于海洋中,也没能改变他的爱好,也不能说是爱好吧,他喜欢潜水,喜欢海洋,喜欢海豚,觉得自己就是海洋的一部分,他属于那里,他在那里可以尽情的和海豚嬉戏,放开自己的心灵融入大海。所以多年后相见了,而理由就是潜水比赛。
而乔安娜的出现,令杰克一度的感到迷茫,是爱情,是理想,让他有些无从适从。他们彼此相爱毫无疑问,但当爱的付出长久的不对称时,或者说杰克爱海的程度大于乔安娜时,矛盾就出现了,就如她说杰克看海的眼神很让人害怕,让她自己觉得仿佛只是第三个插足者。
当杰克创下新的记录时,亚舍自负让他自己无法容忍,于是拼命去打破,不为别的,一个男人应有的尊严,而他的命运早已注定。亚舍临死领悟了,了解了海洋,愿意葬在海底,让海洋陪伴着。是的,生于海,也归于海,这不仅是他的宿命也是杰克的。
亚舍的离开,让杰克终于下定了决心选择理想,即使知道了乔安娜怀孕。乔安娜也知道一切都已无可挽回,就放手了。是的当彼此的爱成为了对方的束缚,还不如趁早放手来的痛快。杰克随海豚走向了深海。
看了这,只能说它是部好电影,只是电影而已。我们都活在现实中,是平凡的人,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我相信绝多数是做不出亚舍和杰克的选择的。所以我们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就该做平凡人该做的事,我们需要理想也需要感情。当理想和感情出现相悖时,只能调和,不是一咬牙,一跺脚就做出了抉择,它需要时间来磨合,这才是生活。
《碧海蓝天》观后感2
前些天在微博上看到电影君推荐一系列的关于动物的电影,于是便下载了《碧海蓝天》,没想到这部电影竟然触及到这么多人性的脆弱点。
乔安娜追求浪漫爱情单纯,但是浪漫爱情却是短暂的。
雅克和恩佐深厚的友谊,让这对兄弟互相包容,最后回归同一片海域。
恩佐对世界冠军的执着和雅克对深海世界的追求,但对于真正渴望事物的执着却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些纯真的事物其实才是最打动人的,但也是伤害最深的。
这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就在这些单纯情感的冲突,让简单的选择变得非常困难。
精心刻画的画面也是电影的重头戏。
电影一开始就用黑白的画面来描述雅克的童年,让电影笼罩了一层凝重的气氛。
故事结束后画面一下子变成彩色,接下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让人心情愉悦的景象,凝重感被欢快的气氛取代。
最后在深海的较量,画面变得阴暗、死寂,让气氛变得紧张不安。
摄影师拍出这些带动情绪的画面,让电影变得特别抓人,让我深深陷入这部电影中,无法自拔。
精彩的剧情和触及灵魂深处的台词让这部电影载入史册
最后乔安娜和雅克说她才是真实存在的,让雅克心情变得非常复杂,在现实和自己追求的深海世界中二选一,在现实和虚幻中的选择。
看到这里让我突然想起《霸王别姬》里最后程蝶衣读错台词,突然发现自己这么多年都活在戏里,搞错了自己真正的身份。陷入了现实和戏之间的选择,
对于程蝶衣来说,要融入现实生活已经是不可能了,所以最后她拔剑自刎。
对于雅克来说他也是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人,所以最后结果是一样的。他选择了和海豚一起去深海世界。
这部电影在某些地方和《霸王别姬》相似。
一开始埋下的童年阴影,但对于《碧海蓝天》,《霸王别姬》埋得更深一些。
对于真正渴望事物的执着,却与现实格格不入。
对比之下雅克在现实中受到的伤害并没有蝶衣大,雅克只是显得怪怪的,而且有很多人理解他。
但感觉蝶衣却是生活在和现实完全不同世界里,没有任何人能理解他,更别说走进他的世界。
之所以会有这些差距,我觉得应该就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开放程度决定的。
中国的封建保守思想下,活在自己世界里的程蝶衣的死显得非常合理。
《碧海蓝天》观后感3
大海是人类的摇篮,是生命的起点。我至今依然记得许多年前第一次看到大海时候,内心难以抑制的欣喜和激动。也许正如许多科学家所相信的那样,人类的起源是大海而不是深山,蔚蓝深邃的世界,才是真正家园。这一点在西方文化里体现的更多,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希腊,就是一个被蔚蓝环抱的文明。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碧海蓝天》的故事是从希腊开始了,那是一种情愫,一种对纯蓝之海,对生命的终极追求。
杰克和恩佐是一对好友,从小在希腊一起长大,并且都十分热衷于潜水。杰克的母亲很早离开了家庭去了美国,而父亲在一次潜水中因为意外丧生,可是这却并未减轻杰克对大海的爱。许多年后,恩佐成为了世界潜水的冠军,但是他心底一直希望能和杰克一较高下,所以他邀请了杰克一起参加世界的各个潜水比赛。
两人都深爱着大海,但是这份爱却是迥异的,恩佐总是感兴趣于对大海的征服,对深度的挑战;而杰克似乎只在于对大海,对海豚保持着纯净的亲密。许多次比赛,杰克都打破了恩佐所创造的世界纪录。而一名女记者乔安娜在采访中,逐渐爱上了杰克。最终,恩佐在挑战极限时死去。杰克按照遗愿,将恩佐的尸体送人深海。而他也感受到了大海的召唤,放弃了自己的妻儿,独自投入了大海的怀抱。
这部电影带有强烈的吕克贝松自己童年的影子,有着很强的自传色彩。“爱情、友情和真实是唯一的向导,我对它无限向往。”这是贝松的一段说辞。而贝松的童年,又如同恩佐和杰克一样对深蓝的大海有着无限的向往和爱。成年之后,回首往事,遂成就了这样一部浸透了梦与爱的深情之作。
这是一部无比真实的电影,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构建了一个既充斥了幻想又贴近生活的影像世界,它引起的共鸣是特殊而强烈的。
影片的开头,是一种干净和清爽的黑白画面。缓慢而纯美,透露出一种法式的浪漫情调。孩子们在水里寻找银币,慈爱的神父,杰克父亲的蒙难等等,交织成了一组欢愉和苦痛交织成的怀旧画卷,大海在这里显得十分平静深远。
而转入正常叙事之后,画面瞬间就进入了一片澄澈的碧蓝之中。显然,这部电影杰出的摄影给观众呈现了一出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皓蓝无际的海和天空显得富丽而饱满,繁复而迤逦,神秘而传奇。人的内心,环境和电影的气氛达到了微妙的平衡。极致的`风景之中,既有梦幻一般的美好,也有死亡的气息,如同大海本身一样,既是狂野和摧毁的力量,又是温煦而柔和的怀抱。最终,如同一首乐曲一样,其中,散发出了多元的迷人味道,歌颂的却是人性的光辉,生命的美好。
死亡为何?虽然死亡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命,但是生命的价值和光辉,却是在这份死亡之中体现出来的。恩佐对大海的爱是建立在对大海的征服之上的,但是人始终是渺小的,直到他死时,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所以,恩佐的死并无悲伤可言,而是回到大海的怀抱,寻找到了生命真正的体验。而杰克最终在世俗和灵魂之中,毅然选择了跟随内心而伴着海豚而去,变成了一个遥远而美丽的传说,也许他死了,也许没有,我们并不知道。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其实他获得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生命,或者悲哀、或者失落、或者希望、或者美好,这就是我们对生死的体验,对生命的感悟。杰克和海豚消失在月色深处,从此,真正的杰克才出生了。
亲情的消逝、友情的毁灭和爱情的远去,不过都是沉甸甸、漫长人生里的无数遭遇。痛楚、欣喜、美好都是刻骨铭心的,而最终对生命的追求,却让个体跳出了这种生命多彩的轮回,而进入了更深更高的美和宁静里。恩佐用死亡,画上了轮回的最美句号;而杰克用永生,将这个循环永远的持续了下去。
对于吕克贝松,大多数人都很熟悉,《碧海蓝天》、《这个杀手不太冷》和《第五元素》很好的代表了这个风格多样的导演的不同侧面。也许法国国内对他纯粹好莱坞式风格的模仿批评很多,但是也不能否认贝松依然有着一颗最浪漫深情的法国之心。
《碧海蓝天》是一个梦,关于过去,关于情意,关于生命。也许,每个人心底都有这样一种渴望,为挚爱而美丽的死去,死在杰克心中的那片深蓝里。
第2篇:碧海蓝天影评
《碧海蓝天》影评—寂寞无言
明明是无尽的黑夜,却被一片蔚蓝映衬的波光闪闪,伴随着乔安娜绝望的哭喊“go , go and see, my love„„”杰克义无反顾的放开了手中的绳索,奔向了大海,徒留下乔安娜带笑的泪眼,还有那未出生便注定要失去父亲的孩子。
看到这里我哭得像个小孩,我无法原谅杰克抛弃妻儿的行为,你怎可为了你梦舍弃你未出生的孩子和这个千里奔赴你为你付出一切的女人?你怎可为了找到你的灵魂归宿而自私躲避放弃这个世界?却又为他在海中和海豚嬉戏时单纯的笑脸而开心。那是一种矛盾到无以复加的一种心情,就像是你喜欢已久的东西却突然发现他有了你无法接受的瑕疵,明朗的心情最终蒙上了灰暗。
杰克和恩佐是好朋友,但性格却迥然不同。恩佐是个积极的男人。狂野自信行事粗鲁。玩世不恭里却有着对朋友的忠诚和爱护。从童年时期的一枚硬币开始。恩佐的争取,而杰克则选择了放弃。童年的昭示预示着未来。恩佐一直都是个征服者。即便最后他死在海里,他也还是个征服者。两人都深爱着大海,但这份爱却是迥异的,恩佐总是感兴趣与对大海的征服,对深度的挑战;而杰克似乎只在于对大海,对海豚保持着纯净的亲密。
我想杰克是寂寞的吧,寂寞的只有海豚懂得他的心声,只有大海让他感到温暖,或许是因为里面有他最爱的父亲,还有后来的恩佐。他是个单纯的人,对亲情、友情有着执着的渴望;他也是个寂寞的人,只有寂寞的深蓝与他为伴。是累了吧,所以他选择回归大海,回到他内心深处的家园。
杰克说“你知道怎么才会遇见美人鱼吗?要游到海底,那里的海更蓝,在那里蓝天变成了回忆,躺在寂静中,你决定留在那里,抱着必死的决心,美人鱼才会出现。她们来问候你,考验你的爱。如果你的爱够真诚,够纯洁,她们就会接受你,然后永远地带你走……”这是一个童话,雅克却固执的坚信着,坚信他本就是来自于海,坚信寻找美人鱼是他的宿命。但在乔安娜看来,那片表面蔚蓝的大海的深处却是无尽的冰冷和黑暗。或许她从眼神里看到了雅克对海的痴狂,顿生嫉妒。雅克说在潜到深海里的时候找不到让自己浮上来的理由。这应该是乔安娜可以让自己离开的理由,但爱情让她自欺欺人,作茧自缚,她为这男人放弃了所有的一切,得到的却是深深的伤害。
雅克每次潜入海底,他压根就不关心打破什么世界纪录深蓝的海底才是他的世界,他童年的记忆,他的的父亲,他最好的朋友雷诺还有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条美人鱼都在冰冷的蓝色里等着他,他只是回到他真正家,越来越深„„永恒的蓝色,孤独的自由,注定它是只有一个人的世界而在灰色的现实世界里,我们都是全世界最孤单的海豚。
乔安娜最终还是放开了手,她明白了雅克最终不是属于她的,这是命运,无法逆转。而奄奄一息的雅克在梦中听到的是来自大海深处的召唤,他像被催眠般潜入深海,顷刻间,如回到了母亲的羊水里一样安宁而幸福。
还记得爱琴海热烈的阳光灼伤了眼睛,那个全身穿着艳俗粉色紧身裙的浓妆女子最后对着乔安娜说:“The end you did it alone。”
我想,这也应该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而贯穿影片首尾的蓝色基调注定了这是一个所有人的悲剧,一个寂寞无言的故事。就像The end you did it alone。
最后,我们终究还是要一个人独自来过。
第3篇:《碧海蓝天》影评
姓名:蒋超 学号:0911152017学院:商学院 班级:工商管理0901班序号:39
生命中最闪耀的那一抹蓝—评电影《碧海蓝天》
有多少人,可以抛开一切世俗欲望?有多少人,可以一直坚持最初的理想?又有多少人,是终于最真实的自己? 在我眼里,不管在别人的眼里他们是傻是痴,起码,求仁而得仁是世上最值得快乐的事情。
《碧海蓝天》,一部追寻梦想的电影,但同时也是一次描述爱与被爱、渴求幸福的记录。记忆里最深刻的镜头是雅克附趴在岸边看海豚的眼神和笑容,他眼睛像一块灰色透明的水晶,不含任何杂质。耗死阴霾里洒落的一洒阳光,突然就那么完全纯洁的绽放开来。更难能可贵的是,从小到大从未改变。对于他而言,每次潜入海底,压根就不关心打破什么世界纪录。他这样做的唯一理由,只是因为深蓝的海底才是他的世界,他童年的记忆,他的的父
第4篇:碧海蓝天影评
碧海蓝天影评(共7篇)由网友 “yyyye”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碧海蓝天影评,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 碧海蓝天影评
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影片至少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其中,构思精巧的剧情,激烈碰撞的人物必不可少。最起码,也得让眼球和耳朵过过瘾。我抱着这种“传统”看法已经很多年了。直至影片《碧海蓝天》的出现。
如果要想从本片的故事中找寻“刺激”将是徒劳的。导演吕克。贝松的这部早期作品与他以后拍摄的多部影片相比更象是一部“实验之作”。因为,支撑起整部影片的基石不是技巧,而是“本能”!如果让我陈述影片的剧情可能不需要三十个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洛城机密》的分支都足以填满两部《碧海蓝天》。爱情、友情、亲情,导演也只是浅尝辄止。然而,近三个小时的电影我却看得如痴如醉。奇怪!平淡的故事加平凡
第5篇:红瓦绿树 碧海蓝天
红瓦绿树 碧海蓝天
——青岛游 关振多
青岛,是我认知比较早的一个城市。最早知道青岛这个名字是从自行车开始的。在上个世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有一辆自行车,可是件自豪的事情。一位同学有一辆牛头把、倒蹬闸的“金鹿牌”自行车,这辆自行车就是青岛制造的。还有在我初学吸烟的时候,见过一种叫“金鹿牌”的香烟,也是青岛出产的。当我学喝啤酒时,喝过一种“青岛啤酒”,不用说还是青岛生产的。青岛在我青少年时期的印象里是美好的。
最近,在网上有这样一个帖子:“德国人一共在中国青岛待了17年,没修别墅,没盖大楼,没搞布满喷泉鲜花和七彩灯光的广场,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把下水道给修了。没人看得见德国佬做的这些,基本上属于吃力不讨好。可是100年以后,全中国人都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青岛原德国租界区的下水道,在高效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