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九龙湖月叱溪夜散文随笔
九龙湖月叱溪夜散文随笔
时常有一种幻像,在那一片广袤的水域中,每每便生长起了几块突兀的巨石,雷鸣洞、红石梁、狮子背!正如这一幅图。可终究那只是幻像,惟只曾经的那美景——叱溪夜月应当尤在。然她,当已变换了情境,会呈一番新的境意,予我……
当晚霭渐有复无的时候,九龙湖四周的山影开始朦胧起来,湖水的某处反倒因辉映着散射光的缘故而尤显明亮。
山影水色,水影山色。
氤氲中,月光似水;迷离里,水光如月。好似正淡淡地开始描绘出一幅轻灵的图画。
信步下得河去,驶一叶小船,在舟后画一个愈渐愈离的扇形水纹渐向那江心去。遗下尘心凡事,任其平复在有容的寂水中和无形的光影里。
这船儿,原本是安装有机械的动力的,而此时,就着这渐渐浓郁起来的傍晚山色,就着水光里悠然弥散开来的寂清,我却只是随意地、轻轻地拨划着江水。用小桨轻弄;或者,用浅浅刚能触及水面的手指的尖梢。小舟轻滑慢行在湖面,悸动起晚夜绵柔多梦的涟漪。
昨日的此时,曾站在那岸边的高处,听远山风语,看一只小渔划似飘若漂地向傍晚的深处去;心里所思想着的则是或在某一日的荡舟水波的趣。今此,小渔划便已浮了我,悠悠地漂在了晚蔼中,漾在了水影里。仿佛,我便悠悠漾漾地浮进在了这月色的宁清中,进入到了一幅湖光山影的夜月图画中去……
江风微拂。晚风如画笔一般,夜色,被涂抺得又浓了一些。清淡的.月光,正透沁出画面来,恬淡如风。
墨绿的湖水,平静如镜,九龙湖宛若是镶在了山谷的底,小船儿缓缓漂浮。月光,便蘸了风影,舒软地在湖面画着一个扇形的尾迹,波光粼粼。醉了的,不是我心;偏是这幽夜,偏是这皎月,偏是这寂水。便好似在一片幽婉中,隐约了长江拍岸的惊涛声,叱溪奔涌过沙滩的哗啦声;隐约了鸭子潭水浮清月、月光辉映葫芦城的幻思。
随意中,泊舟在湖的中央吗?或是泊于湖水周边的某一处吧。遂收起了小桨,也停止了以手指梢的划拨水面,由了这舟儿去吧,去自由地泊停。
山影,愈加地朦朦胧胧的了,九龙湖的周边仿佛是笼围了暗深色调的围幕。月光的朦胧里,日间颇有雄姿的叱溪桥恰似了悬于叱溪河口两山间的一条丝线,随了风隐现;只是偶尔在汽车的嘶鸣中,乍然一现红的桥影。
归寂的晚夜,风若絮语,或远或近。天空中,月儿的倩影更加地清亮,颇像浅淡糯蓝上嵌着的水透冰种的白玉。皎辉漫漫,沁润进空气里,柔软轻轻地飘洒在水面上。呼吸间,好似正吸进了这清辉,身心似也渐渐地透彻起来。
近处,湖水光影摇曳。月光中,水影涟漪;涟漪里,月姣微颤。清粼粼的水月交映。
远处,山湾的那一边,新集镇晚灯的荟萃定是把集镇下的那一抹湖水点饰成了熠熠的裙围,光影交映中,水辉融金,全不同于了白日里的那一汪清碧绿莹吧。
轻舟泊夜,轻柔月辉如曼。人便好似置身广袤中的一点尘,心身任由辉光托举了浮沉,漾在了月的皎白里。空灵无羁。
第2篇:一溪月散文随笔
一溪月散文随笔
山村的月色属于秋天。秋天的月色属于门前流淌的一弯小溪。
月光柔柔地从夜空静静落进溪水里,那么长那么长的一段路程呢。月光落下来,悄悄穿过花朵绕过柳梢,在溪水里洗尘呢。水是多么纯净啊,永远新鲜永远澄澈,永远不知疲倦地向前流着流着,把少年郎都流老了,小溪却不会老,仍是叫小溪呢。水里的鱼一直都是小鱼,也许是不想长大,因为小溪太小吗?溪边的野百合和狗尾巴草,日复一日地摇曳着,草丛里的秋虫开始和小溪一起歌唱了。
月亮爱小溪。也只有这明净的溪水,才能容纳她的皎洁,清洗她的容颜,让她千年不会老去。月亮的眼眸很明很亮,小溪在哪儿,它就在哪儿,倾心一洒,便水月交融。月色融化在溪水里,溪水瞬间由清清浅浅变得浓情蜜意。让人禁不住掬一捧水月在手,仿佛这世间再无哀愁清苦。
小溪也是极爱月亮的。它在自己身旁布置了柳林翠竹,稻穗和谷香,野菊和蒲草,邀请了白蝴蝶和红蜻蜓,同自己来给月亮做伴。甚至有一天,从土墙蓝瓦的院落里走来一位小姑娘,披着月光做的舞衣在小溪边翩翩起舞。又一天,小姑娘搀着头发花白的奶奶来到溪边,给奶奶蘸着溪水梳头,给奶奶洗脚,还给奶奶洗衣服。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小溪一定看到了这一切,到晚上时还会讲给月亮听呢。
月光下的.一切是美好的,做一条单纯的溪流也是幸福的。常常对着这样一溪月遐思,这溪水是不是那一滴一滴花瓣上的晨露和天底下所有的最幸福的泪滴交汇而成呢?这一弯流水环绕着村庄,这一溪月色清雅安详。这月亮和溪水的情意不是来自一阙诗词,应该来自纯净和天然吧!
秋日到山村去,等明月初升。去看看那月下的小溪吧。明月照大江,照出的是天高地阔;明月海上生,生出的是辽阔浩荡;明月出天山,彰显的是磅礴大气;明月映小溪,映出的是纯净悠远,禅意朗朗。明月映溪,让所有纷纷扰扰随溪而流;明月映溪,我只见一溪月,不喧于世,美好如初。
第3篇:壶头夜月-散文随笔
壶头夜月-散文随笔
其实,在我小的时候老人们给我讲故事时说的是“壶头艳月”,但我在网上查了许多资料都是“壶头夜月”。那时老人们常常给我讲:“壶头艳月”被古人写成了诗篇记在书里面了。而且在古代是:辰州八景之一。
不管怎样,我心里还是把它当做“壶头艳月”。不只有纪念那些给我讲故事的老辈们,还有一层喜欢其中那个“艳”字。你想:月亮本来就很美了!那一轮“艳”月该是有多么美呀!壶头夜月之所以千古流传是和千年之前东汉时期的开国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相关的。因为就是在壶头山,马援终于了却自己一生:“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的宏愿。因此,才有后来的古人写下的那句”壶头夜月照丹心“的诗句。
我有幸生长在壶头山下的水田村,从小听着关于壶头山和马援的故事长大。壶头山只有三百多米高 ,因为
第4篇:溪行散文随笔
溪行散文随笔
我是从龙溪走出小村的。
小村在一个两面环山两面临水的小山坞里,龙溪就在这个小村的旁边,它是小村通往无限远的时空要道。
那年我刚十九岁,正月里,去过菱湖的小爷爷家,见过钱家潭的舅公,走完所有亲戚,收获满满的祝福和艳羡,我就要去远方了。
那天清晨,一家人起得比往常早,天蒙蒙亮,爸爸、哥哥和姐姐,送我去东衡里轮船码头。妈妈和弟弟在门口目送我消失在村口的拐角。爸爸用一根小木棍,挑了我的行李——一个人造革皮箱和一个大包裹。我背了新买的时尚“马桶包”。
洛杭班轮船从白茫茫的清晨里开过来了。哥哥交代我一些话,大致是外面世界人际复杂要多长点心之类,哥哥读书只一两年,但他看过《水浒传》。我嗯嗯几句,就和爸爸下了轮船。哥哥姐姐目送轮船进了龙溪,他们回去了。
我只在五岁那年随爸妈去过杭州,看见过一个很大很大的金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