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边将》介绍及习题

精品范文 时间:2025-01-14 07:12:1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曾巩《边将》介绍及习题

曾巩《边将》介绍及习题

《边将》是北宋散文家、诗人曾巩的作品。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下面是《边将》介绍!

边将

年代:【宋】 作者:【曾巩】

太祖太宗能得人,长垒横边遮虏尘。

太传李汉超,侍中何继筠,

二子追接吴与孙,镇齐抚棣功业均。

卓哉祖宗信英特,明如秋泉断如石。

一朝出节合二子,口付心随断纤惑。

磨笄之旁郡城下,酒利商租若山积。

二子开库啗战士,以屋量金乘量帛。

洪涛入坐行酒杯,牛胾羊蒸委若灰。

岁费巨万不计籍,战士欢酣气皆百。

二子按辔行边隅,牙纛宛转翻以舒。

汛扫沙碛无纤埃,塞门千里常夜开。

壮耕老餔安且愉,桑麻蔽野华芬敷。

济南远清书乐石,百井夜出摧穹庐。

神哉祖宗知大体,赵任李牧真如是。

汉文龌龊岂足称,郎吏致激面污骍。

当今羌夷久猖獗,兵如疽癰理须决。

堂堂诸公把旄鉞,硕策神韬困羁绁。

祖宗宪度存诸书,{灶土换霍}若白日明天衢。

国容军政不可乱,荐此以为陛下娱。

【注】

①筒瓦: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

②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

③商筭:商业赋税。④衄:失败,受挫。

阅读题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久其官而责其成 责:要求。

B. 趣作,无复言 趣:通“促“,急,赶快。

C. 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 易:轻视。

D. 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化 向化:接受教化。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小其名而崇其势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

B. 取姚内斌于俘虏 师不必贤于弟子

C. 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为王爱也

D. 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宋太祖“任将“之术的一组是

①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②尝有军校讼其不法

③以居则安,以动则胜④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

⑤汉超犹私贩榷场,规免商筭⑥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

A.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任用将领,以恩德、诚意来感动将领,赏赐边关将领大量钱财,对将领的一些细节

不予苛求,使将领们尽心尽责为国效力。

B.太祖曾经下令为郭进建造府第,郭进想要用筒瓦建房,有关官员认为郭进不是亲王、公主,不得使用筒瓦建房,后来太祖说他看待郭进和自己儿女一样,并催促赶快施工。

C.郭进驻扎在西山,军纪严明。太祖常常假借郭进除掉犯罪的戍卒,于是派遣这些戍卒去西山,并且说:“我想赦免你们,但郭进要杀你们。”

D.李汉超驻守关南,所属州郡租税钱有七八万贯,全部分给了手下士兵,另外还赏给士卒钱财。后来李汉超私自开设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市场,太祖知道后免征他的.赋税。

1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

译文:

(2)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

译文:

(3)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

译文:

13.以下全表明对“诤谏”持肯定态度的一项是

①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

②大公至正之道,非来灭人言以掩已过

③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

④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诤岂恶乎?

⑤近世取区区小亮者为之耳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

⑥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已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A. ①④⑥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答案

9.C(易:改变、变化)

10.A(而,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B于,前一句为介词,从;后一句为介词,比。C之,前一句代词,他;后一句为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以,前一句为介词,用以,用来;后一句表修饰的连词,相当于“而”)

11.B(②是说郭进,③是说边将,⑤是说李汉超)

12.A(B项不是“郭进想要用筒瓦建房”,C项“太祖常常假借郭进除掉犯罪的戍卒”有误,D项“全部分给了手下士兵,另外还赏给士卒钱财”有误)

13.(1)郭进管理部下非常严格,这一定是犯罪的人害怕郭进的军法,想要诬陷郭进来谋求自己免遭责罚。(2)有人把这事告诉太祖,太祖立即下令,李汉超私设交易市场的地方,全部免除赋税。(3)太祖任用将领的方法就是这样,所有供养的将士少但积聚的力量多,使用的方法简略但收取的功效广啊。

第2篇:曾巩《边将》

曾巩《边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情感,也是众多将士的心情写照。下面和小编一起欣赏一下这首古诗。

原文

《边将》

太祖太宗能得人,长垒横边遮虏尘。

太传李汉超,侍中何继筠,

二子追接吴与孙,镇齐抚棣功业均。

卓哉祖宗信英特,明如秋泉断如石。

一朝出节合二子,口付心随断纤惑。

磨笄之旁郡城下,酒利商租若山积。

二子开库啗战士,以屋量金乘量帛。

洪涛入坐行酒杯,牛胾羊蒸委若灰。

岁费巨万不计籍,战士欢酣气皆百。

二子按辔行边隅,牙纛宛转翻以舒。

汛扫沙碛无纤埃,塞门千里常夜开。

壮耕老餔安且愉,桑麻蔽野华芬敷。

济南远清书乐石,百井夜出摧穹庐。

神哉祖宗知大体,赵任李牧真如是。

汉文龌龊岂足称,郎吏致激面污骍。

当今羌夷久猖獗,兵如疽癰理须决。

堂堂诸公把旄鉞,硕策神韬困羁绁。

祖宗宪度存诸书,{灶土换霍}若白日明天衢。

国容军政不可乱,荐此以为陛下娱。

【诗人简介】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1082年),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诗人生平】

年幼聪慧

曾巩祖上世代为学者,祖父曾致尧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为太常博士。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

结识良友

曾巩18岁时(1037年),随父赴京,以文相识王安石,结成挚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并。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 ,此后,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结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经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

庆历七年(1047年),其父去世,只好辍学回归故里,侍奉继母。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

嘉祐二年(1058年),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一。

第3篇:边将曾巩诗词

边将曾巩诗词

太祖太宗能得人,长垒横边遮虏尘。

太传李汉超,侍中何继筠,

二子追接吴与孙,镇齐抚棣功业均。

卓哉祖宗信英特,明如秋泉断如石。

一朝出节合二子,口付心随断纤惑。

磨笄之旁郡城下,酒利商租若山积。

二子开库啗战士,以屋量金乘量帛。

洪涛入坐行酒杯,牛胾羊蒸委若灰。

岁费巨万不计籍,战士欢酣气皆百。

二子按辔行边隅,牙纛宛转翻以舒。

汛扫沙碛无纤埃,塞门千里常夜开。

壮耕老餔安且愉,桑麻蔽野华芬敷。

济南远清书乐石,百井夜出摧穹庐。

神哉祖宗知大体,赵任李牧真如是。

汉文龌龊岂足称,郎吏致激面污骍。

当今羌夷久猖獗,兵如疽癰理须决。

堂堂诸公把旄鉞,硕策神韬困羁绁。

祖宗宪度存诸书,{灶土换霍}若白日明天衢。

国容军政不可乱,荐此以为陛下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曾巩生平介绍

曾巩生平介绍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曾巩生平介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巩生平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佑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嘉佑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曾巩《边将》介绍及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曾巩《边将》介绍及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