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校徽图

精品范文 时间:2025-01-12 07:12: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安徽大学校徽图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简称安大(AHU),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和“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由教育部与安徽政府共建。

学校部分科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4月在安庆创办的、安徽省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原安徽大学;现安徽大学于1958年以合肥大学、原(国立)安徽大学部分科系为基础建立,同年9月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沿用至今。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拥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320余万册;有教职工2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约2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000余人,本、专科生22300余人。

办学历史

1928年,于当时省会安庆市创建安徽大学。

抗战期间,因日军入侵,学校被迫西迁并曾一度停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徽大学于安庆市复校,定名国立安徽大学。著名学者姚永朴、刘文典、王星拱、程演生、陶因、陈望道、丁绪贤、郁达夫、周予同、吕思勉、章益、周建人等均曾在安徽大学执教或主持校政。[4]

1949年12月迁至芜湖市,与安徽学院合并,恢复校名安徽大学。

1952年,思想改造运动以后,安徽省委决定,将安徽大学搬到省会城市合肥。为此,学校成立了基建领导小组,并迅速派出以徐连成、朱世雄为正、副科长的基建工作班子,到合肥从事新校基本建设工作。

1954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安徽大学部分系科调往华东地区有关院校,同时调入一些系科,设师范、农学两个学院,并于1954年2月分别独立组建专门性的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师范学院(现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建制取消。

1958年由原安徽大学派出的基建班子,在合肥西门外建设的新校已经落成。省委原拟将安徽师范学院迁往合肥新址办学,但是由于形势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省委决定师范学院仍留芜湖,在合肥新校另建“合肥大学”,曾希圣兼校长。并决定将安徽师范学院的主力系科物理系成建制的迁入合肥大学,只留少数教师继续在芜湖筹备新的物理系。其他系科包括中文、外语、历史、地理、数学、生物、化学等系只抽出少数骨干教师加上学校部分管理干部到合肥大学。[6]

1999年获准作为“211工程”项目院校在国家正式立项建设。

2000年,原安徽银行学校和安徽财政学校并入安徽大学。

2002年11月7日和2003年9月17日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分别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立项审核和国家计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组的考察评估。

2002年12月28日,占地2000余亩的磬苑校区举行了开 工典礼,并于2004年开始进驻。

2004年6月,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在国家立项建设。

2006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十五”、“211工程”整体项目验收。

2007年11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第2篇:安徽大学校徽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简称安大(AHU),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和“中国的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由教育部与安徽省级政府共建。

学校部分科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4月在安庆创办的、安徽省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原安徽大学;现安徽大学于1958年以合肥大学、原(国立)安徽大学部分科系为基础建立,同年9月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沿用至今。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拥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320余万册;有教职工2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约2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000余人,本、专科生22300余人。

办学历史

1928年,于当时省会安庆市创建安徽大学。

抗战期间,因日军入侵,学校被迫西迁并曾一度停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徽大学于安庆市复校,定名国立安徽大学。著名学者姚永朴、刘文典、王星拱、程演生、陶因、陈望道、丁绪贤、郁达夫、周予同、吕思勉、章益、周建人等均曾在安徽大学执教或主持校政。

1949年12月迁至芜湖市,与安徽学院合并,恢复校名安徽大学。

1952年,思想改造运动以后,安徽省委决定,将安徽大学搬到省会城市合肥。为此,学校成立了基建领导小组,并迅速派出以徐连成、朱世雄为正、副科长的基建工作班子,到合肥从事新校基本建设工作。

1954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安徽大学部分系科调往华东地区有关院校,同时调入一些系科,设师范、农学两个学院,并于1954年2月分别独立组建专门性的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师范学院(现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建制取消。

1958年由原安徽大学派出的基建班子,在合肥西门外建设的新校已经落成。省委原拟将安徽师范学院迁往合肥新址办学,但是由于形势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省委决定师范学院仍留芜湖,在合肥新校另建“合肥大学”,曾希圣兼校长。并决定将安徽师范学院的主力系科物理系成建制的迁入合肥大学,只留少数教师继续在芜湖筹备新的物理系。其他系科包括中文、外语、历史、地理、数学、生物、化学等系只抽出少数骨干教师加上学校部分管理干部到合肥大学。[6]

1958年7月5日,国务院第七次会议决定曾希圣兼任合肥大学校长,张行言、孙陶林任副校长。7月21日,省委决定成立合肥大学党委,由张行言任书记,原解放军南京的军区师范学校政委方志明任第一副书记。同年9月16日,毛主席来到合肥视察,[6] 并为安徽大学题名。安徽大学是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的为数不多的大学之一。

1993年,安徽省委、省级政府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在国家计委和教育部的具体组织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决定重点支持安徽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

1996年,安徽大学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

1997年12月学校正式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也是安徽省继中国科技大学以后的第二所“211工程”重点高校。

1998年经省级政府批准实施“211工程”建设项目,同年李鹏、乔石等同志亲笔题词祝贺学校建校70周年。

1999年获准作为“211工程”项目院校在国家正式立项建设。

2000年,原安徽银行学校和安徽财政学校并入安徽大学。

2001年6月,在如期完成“九五”“211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顺利通过了国家整体项目验收。同年,温同志亲切接见了“全国十大扶贫状元”该校教师何家庆同志。

2002年11月7日和2003年9月17日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分别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立项审核和国家计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组的考察评估。

2002年12月28日,占地2000余亩的磬苑校区举行了开工典礼,并于2004年开始进驻。

2004年6月,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在国家立项建设。

2006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十五”、“211工程”整体项目验收。

2007年11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3年8月,教育部与安徽省级政府共建安徽大学协议会签文件已正式颁发。按照共建协议,教育部将安徽大学发展建设纳入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整体规划,给予直属高校同等待遇。

第3篇:安徽大学简报

安 徽 大 学 简 报

(总第265期)

安徽大学办公室编印 2007年第4期

目 录

●学校召开本科教学评建工作会议 ●省国防生生源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 ●日本高知大学代表团访问我校 ●学校召开高考阅卷工作会议 ●学校召开党组织负责人会议

●学校表彰200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简讯:

●黄德宽校长会见智利客人 ●全国天线年会在我校召开

●王源扩副校长出席祥明大学校庆庆典暨校长论坛 ●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受省通报表彰 ●我校获全省教育电子政务先进单位称号

学校召开本科教学评建工作会议

5月23日下午,学校在逸夫图书馆第一会议厅召开本科教学评建工作会议。

会议由校党委书记陆勤毅主持,校长黄德宽发表讲话。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院、系、教学部党政负责人,校直机关各部门负责人等出席了会议。

黄德宽指出:我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安徽大学校徽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大学校徽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