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城市杂记散文
城市杂记散文
1堵与修路
这个。不知何时被车辆与密集的行人给堵的像得了气管炎一样,咳着却喘气困难。不管是晨起上班,午间外出,还是晚间的归来,车子像蚂蚁一样爬满大小不一的街道。人们骑着电车挤在车子与汽车之间,喇叭的鸣叫像针一样刺着人们烦燥的,行人从夹缝中找寻着前方的出路,如的路口站着的我们一样找寻着前方的出口。
人口的增加把这个城市撑的像一只爬虫,触角向外不断的伸张。的人们被堵在路上才有闲睱的来看清每天经过的,林立的楼群如钢铁森林一样屹立却没有温情,不经意间他们已节节拔高,像久不经见的孩子,突然见面却在心底一惊,嚯,都这么高了?马路对面不知何时又新开一家特色店,门头装修甚是讲究。原来的老店为何换新颜。突然眼前现出老板的热情与那喜迎的笑脸。
马路的承载能力远跟不上车辆的增加与行人的剧增。城市马路越修越宽车子却越爬越慢,堵在路上有车多的原因,也有修路的因素,修路把宽敞的马路占得只留双向四道,出行在马路上随时都有蓝色围挡的出没,时而宽敞如初,时而窄如小巷,如一条幽曲通径向着前方。围档内巨大的机械臂如绿巨人发怒的拳头杵在那里。城市的修路好像没有尽头。刚到这个城市时原本不算宽的花园路开始全线挖沟,那时的城市修建红火得一塌糊涂,走到哪儿都能看到挖沟与施工的情景,尘土飞扬,机械轰隆,经过近一年的忙碌在当时号称投入多少资金大手笔的花园路在各大媒体与欢呼声中总算划上记号。
当人们正在宽阔道路上飞驰。车轮碾碎着时间也顺道一并把道路碾碎。时间和考验着道路的身量,没几年的光景位于公交站的路被碾压得如老家牛脖上的赘肉一样凸凹不一,许是主道为了消除公交道的也时常伴有大嘴和裂痕的出现。先辈们勤劳的习性被官方继承,政府经过“论证”又开始勤奋的大面积升级改造,修路的日子再次到来,挖沟与原本就空气不好的环境像从潘多拉盒子里跑出来的魔鬼一样让人再回到从前。这个城市挖沟就像描眉化妆一样随便,今天这边挖沟修路,明天那边组建高架,后天可能又把今天刚修好的路重新开膛剖肚。规划局的规划就像小孩手中的画笔一样随手涂鸦,小孩的涂鸦重来,而对于规划局他们的重来可是劳民伤财,不知哪位民间高手对于这样的情况写了首打油诗“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
这个城市的拥堵像得了肠梗阻的病人一样,天天不畅。修路的节奏对于这位病人全然无效。在红绿灯前人们和车子争取着时间,好像稍一停下就会死掉,城市的堵与乱让人们呆滞,头顶的我们没有闲睱多看一眼,人们匆匆地在拥堵的城市中焦虑的望着前方,那修路的景像仍在不知何时才能停下来。
2空气与霾
对于空气我们习以为常,是一种无形无味我们的载体。我们的需要洁净的空气来保证我们种族的延续。而对于霾,我是在这二年才有幸认识,以前的我不知霾为何物,对这个词的停留是在形容某人运程不佳,会说像阴霾笼罩着一般。后来从词典中才得到诠释;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霾和我们的空气竟争着我们的呼吸。曾经习以为常的蓝天好像白内障患者的眼珠被蒙上一层阴暗,灰蒙蒙一片。蓝天只有在才有,这个城市因经济的发展舍弃了蓝天却留下了雾霾;留下了被风吹着满地乱飞的塑化袋;留下了成堆散着恶臭的垃圾;留下了被污染的河水滋生着细菌,我们面临的空气与霾改变着这个生存的环境,也练就我们在这种环境中异变的生命。
我们穿着靓丽的工装在干净的办公室吹着空调拼命,却在路边飘着灰尘的小摊前吃进五味杂全的快餐。我们坐在电脑前与一位陌生人倾尽心事,却不能与自己的双亲与说几句掏心的话,我们风残云卷地吃着添加剂制成的食物,却要到健身房跑步机上去燃烧脂肪。鸟香花语的环境只能在图片上体现,我们的空气中充斥着太多的汽油味与杂物,我们的空气中飘浮着所谓的颗粒物和PM2。5。空气中的废气侵蚀着我们的健康,我们努力赚钱但却买不来洁净的空气。对于此,突然想再创个副业,回故乡把空气装了拿到这个城市来卖,想必可以赚些外快。
这个城市曾经的“绿城”二字现在是名副其实的要加上双引号了。城市环境指数像的分数一样第一、第二名稳定,只不过要倒着数。城市中的拆迁像被战火洗涤过一样,断壁残垣,尘土飞扬。政府说要给大家新建个漂亮的,但却没有曾经那个遥远小巧的村落有家的温馨。我们的环境被拆迁与尾气所污染,和在这样的夜里无缘与我们相见,以致于看到她们就像久违的一样期盼与。我们在城市中呼吸紧凑,生活如线的节奏使我们不敢怠慢,原本平淡的日子突然发现他像一个手拿皮鞭的人站在身后驱赶着我们,生怕落后于人。我们争著名、利、权、钱却争不来原本我们自己的空气。
3酒店与名片
当来临霓裳闪烁。酒店在霓虹的勾勒下格外醒目,城市中人群的流动决定酒店住宿的生意格外红火,当然这中间有几份暖昧关系如酒店门前每星期天撒得如花一样的名片。酒店的住宿在我看来是一份丰厚的盈利。因你只是在里面睡了一觉,当你醒来什么也没带走,但对于有些来说这中间可能留下的有对那份情欲的向往与緾绵。
名片是方便人与人交往最直接的一种物件。但每周六、周日晚上回家骑车路过旁边的那家快捷酒店时总能看到门前撒得如花的名片,名片上印着暴露靓丽的,下面写着,(是干吗的列位看官我就不在此详说。)这样的行为在这个城市十分常见。周六,周日大些的酒店门前总有这些东西成片的躺在马路边,名片撒在路边如开在路边的,十分的刺眼。当车子从马路边的名片上轧过就像被风吹远的一样,随着车轮和气流的向前被分散开来。
当这些名片出现在离校门只有几米处,我不知道对这些青稚的学生是如何的影响?这些东西出现在学校旁既滑稽可笑却又有些许说不清的`关系。这样的诱惑和这个年代出现的某些的开放,不断的抽挞着我们社会的良知和检视着我们的道德底线。
曾经坐在小街旁嘴唇描着似喝血的口红,化着分明的浓妆,粉、红、紫、蓝暧昧的房间,曾经那些穿着暴露年龄不一的她们今天不知消失到了哪里,许是她们为人母为人妻,但现在酒店前的这种名片与她们有着直接的关系。酒店为我们提供住宿也为有些人提供特殊的服务。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一次洗礼与重新的审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有些东西并不为奇,为奇的是如何引导她们正确的观与对社会的感。
听一个在学校旁开宾馆的人说,我们这里到星期天房间暴满,全是学生们开房,他说着这话时脸上荡着笑与满足。这样的话对于他是开心的,因为他只关心每天房间的盈利与否。但对于孩子在外求学的家长们来说心中会有说不清的滋味,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会像别人说的那样拿着的心血在挥霍,不知他们会否拿着自己的做*注。
我们每人都曾年轻,疯狂过,但在那个年代我们仍保存了内心纯洁和。我们没有舒适的床铺,但却有一颗求取上进的心;我们不是低头一族,但却总能侃得天昏地暗;我们没有现在学生的聊聊我我,但一方信笺铺满我们不断的情谊。那个我们缺少丰富的物质但我们心存向往;那时我们没有宽敞的马路但我们总能把单车骑得飞快;那时我们没有高科技的产品,但我们吃的健康长的;那时我们没有高楼大厦的堂皇但每家小院却过得融洽;那时的空气很洁净使我们从不知道什么是霾;那时的河水清澈得不用过滤就可以掬起解渴;那时的我们没有名片只有一方通讯录却能把用信笺寄托。
今天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不知道是前进或是文明,只是感到我们生活的态度与倍感焦虑与压抑,城市的景色很美但经不起细看。随手码下身边这些风景心情却有些杂乱,不知为何。
第2篇:杂记散文
杂记散文
天灰蒙蒙的,有些冷,我独自漫步在大学校园里守候一个人,一个正在为了梦想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在警戒线外,我遥遥地张望那里面考试的人,他们在我眼里是幸福的,也许不久我也会为自己赢来这样的机会,但此刻我是困窘的,摆在我面前的是无路可走。我除了勇敢地探索,努力拼搏,一路披荆斩棘,杀出一条属于我的路,其他的我无可选择。
校园中间有一个湖,湖面上有许许多多黑的白的黑白相间的天鹅在游荡,时不时发出尖叫声,像是在喝彩。湖的'两岸绿树成荫,不知名的黄色的,绿色的,灰色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每隔一段路,都要许多台阶式构成的小道,一些情侣相依相偎的走着。听着潺潺的水声,漫无目的的绕着湖走,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盛开的两朵孤零零的海棠花,熟透的鲜红的子儿母,张着大口的鱼,还有草坪上睡着了的绿天鹅……
这一切都是那么美,那么自然,那么和谐,真想拍一张全景,看看自己在天地之中的模样。然而并不太可能,可能的是能看见四处挂着的面带微笑的优秀的学生相片。他们就像一道风景,描绘了璀璨的青春,抒写了年轻的辉煌,也像一道招牌,上面暗含语是优秀,榜样。说到此,其中有一个美女倒使我眼前一亮,她不是别人,正是我共度六年的同学,她没什么太大变化,除了头发的颜色变成了金黄。那时候,我们的成绩差不多,身高差不多,兴趣爱好差不多,可此刻她显然走上了正道,下面清楚的写上了新闻……杰出者。而我既不是播音主持,也没挂上新闻的边,更谈不上作家。
人生也许就是如此,下一次相逢有可能早已是天南地北。地球是圆的,会自传,人一旦不会自转,就只能围着别人转或者跟着地球转,转到哪里是哪里,浑浑噩噩的。既然都有青春,那我的青春怎可少了颜色呢?我始终相信自己在路上,梦在前方。
第3篇:搬家杂记散文
搬家杂记散文
在靠近成都三环路的一座民房二楼小屋里,我一住就是一年多。从搬来的第一天到因即将拆迁不得不搬离的现在,一年多的光阴刹那间就流过了我的生命。
我是一个表面重感情的人,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对身边熟悉的一切就会产生一定的感情,熟悉的面孔,熟悉的房间摆设,熟悉的老旧大门,熟悉的逼仄楼道,这一切,似乎都在我记忆里生了根,发了芽。
以前随爸妈也曾搬过几个住址,住过房间的条件都很简陋,但农村出身的我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爸妈是节俭的人,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房间里堆的东西越来越多,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搬家。
记得在簇桥租住时,那时我刚高中毕业上成都,一家几口人挤在一间二十来平方大的出租屋里。那时我睡在靠窗的一张小床上,一睡就是一两年。如果白天,拉上窗帘,屋里漆黑一片。有段时间,爸妈上班,哥哥在郫县的
第4篇:A城杂记散文
A城杂记散文
一、途中
我的目光,安静地望向窗外。灰色的树木枝条淡得如烟,无声地向后退去。一个个小村庄,一片片小麦田,也静静地向后退去。风细细,晨光明净。心里沉静如水,夹杂淡淡的喜悦和欣慰。文学社像在暗夜里努力饱满的花苞,终于能在清明的光与风里微绽。一点点光彩,一点点馨香,让我,再一次,相信了生命。两个男孩子坐在旁边,没有说话,我们在最后一排,看着窗外的集市,人群,和阳光里的日子。
阳光渐渐转白,道路渐渐转白。中午到来了。看到了A城的广告牌,到处充满了英雄气。这里有英雄的山,有男人的传奇,有血性的故事。小城不大,车如流水,语声轻轻,精致而悠缓的生活。不经意间,A城车站到了。下了车,太阳已经直射,迷了方向的我,跟着两个男孩子转来转去,在人流里有点茫然地走。人们向东走,向西走,望着前方,望着天,望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