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要做童年的捍卫者

精品范文 时间:2025-01-09 07:12: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父母怎样要做童年的捍卫者

父母怎样要做童年的捍卫者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孙云晓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如:“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等等。

童年,是一个美丽的名词,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然而,越来越多的父母们却以追求成功的名义,牺牲了孩子童年的快乐。对许多孩子来说,童年的印象充斥着永无休止的特长班、培训班。据调查,2005年暑假全国城市中有48.6%的中小学生参加了各种培训班,其中小学生占64.4%,中学生占39.1%。其中许多是学习才艺的特长班。而很多孩子参加特长班并不是自己的愿望,而是父母的愿望;并且有99%的孩子并不是很适合专业化训练和学习的。

诚然,学习才艺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火,甚至让父母的理想变为现实。我们也看到了成功的范例,吕思清、朗朗的年少成名让父母们看到了梦想变成现实的机会。于是,更多的孩子被送去培训班学习才艺,更多的父母希望自己家中也能培养出神童。

然而,据1997年中央音乐学院对3297名琴童父母的调查证实:50%的琴童受到比其他孩子更为严厉的管教。调查发现,11.4%的父母有时打骂孩子;33.3%的父母偶尔会为此打孩子;至少44%的孩子因不“听话”经常受到父母批评;21%的父母经常威胁孩子;40%的父母在孩子学琴时批评多于鼓励。另外,47.4%的琴童很少有玩的时间。

因此,有时候学习才艺也会成为把孩子引向痛苦深渊的悲剧之源。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潜能特点和独特的兴趣愿望。据哈佛大学研究结果表明,每个孩子至少有8个智能,而每个人的智能组合结构都是不同的。如果强迫他们去学习一些他们潜能并不突出的才艺,容易使他们产生厌烦、畏惧心理,以及一种刻骨铭心的失败体验。“你不行,你真笨,你是个傻瓜”这种声音会一直萦绕在他们耳边,伴随他们的整个成长岁月。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而童年的阴影往往会笼罩人的一生。这样“望子成龙”的结果可能会给孩子们带来心灵的创伤,出现拔苗助长的效果。所以,送孩子学习才艺须慎之又慎,不可盲目跟风。

每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基础和志趣愿望,送孩子学习才艺还得根据他们的潜能特点和兴趣爱好来选择。父母首先应该发现孩子的喜好什么和擅长什么,并对此深入了解。只有先了解孩子,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在适当时机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潜能特长。与此同时,父母们还要聆听孩子自己的心声,尊重他们的选择。我国在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改中,进一步明确了儿童的权利,一切关于儿童的.事宜儿童都有权表达自己的愿望。所以,要学会尊重孩子,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应当保证孩子休闲娱乐的权利。快乐、幸福、自由是童年的真谛,许多奇思妙想的萌芽都来自宝贵的不可替代与重复的童年时光,因为孩子在尽情玩耍的时候不仅极其有益于身心的发展,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对于孩子来说,吃好穿好固然是需要的,玩得好更为重要。因此,不要用成人的选择挤满了孩子的每一天,而要给孩子的自由发展留出广阔的空间。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被广泛误导成竞争越早越好,导致父母在培养孩子过程中产生了较强的功利心理。这完全背离了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不宜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不应对其过分栽培,一味追求十全十美。最后,由衷希望那些依然趋之若鹜送孩子学习才艺的父母们能够醒悟:儿童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真正的父母要做童年的捍卫者。

第2篇:人文捍卫者:黑塞

刘永木

欧洲十九世纪初期科学上的发现,冲击人文思想,浪漫主义随之兴起,成为当时的主流,人们转而注意深奥不可测的大自然,收集民间歌谣、童话,进而创作“艺术童话”(Kunstmarchen),生活因诗人的想象力而变得更加多彩多姿。

大约一百年后,二十世纪初期科学工业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人类的物质生活享受,达到前所未有的丰盛。然而,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不是欢娱和幸福,相反的,科技结合了物欲,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让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诗人作家重新反省人类文明将何去何从。

人生的低潮写作的高潮

这正是一九一九年赫尔曼黑塞来到堤契诺(Tessin)的心情写照。此时他刚结束战俘辅导中心的工作,天天面对战争及苦难的日子刚告一段落,时代灾难的震撼仍在心头澎湃,另一方面,他也面临了自己的家庭支离破碎、妻子精神崩溃,因而迫切需要一个可以安顿身心的地方,以便思考及创作。于是他离开了伯尔尼,来到瑞士南方、靠近意大利边境的堤契诺。一到此地,他便爱上了这个山间美境,创作力得以发挥,遂在此地完成许多重要的作品,例如:《流浪者之歌》、《荒原狼》、《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等,这时他声名鹊起,同时享誉全球。

除了长篇小说的创作,黑塞同时也致力于小品文与诗,以抒发观感,这些文章,正收集于《堤契诺之歌》这本书里。堤契诺四面环山,湖水清澈,四季分明,但天气变化快速,难以捉摸。在这里,黑塞有充分的机会观察大自然;他一有空便背上画架,描绘树林、葡萄园、农村;万物均有灵性,他一边作画,一边与万物对话,希望借由这种心灵的沟通,能与万物合而为一,于是,老树、山岩均成为他的挚友。他以这种唯心的大自然观,将自然视为研究或驾驭对象的科学。

黑塞是反现代文明、反美的,在他眼中,美国正是现代文明的化身。他在堤契诺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创作之余和农人、村夫闲话家常,欣赏他们的质朴。堤契诺的居民作息一如远古,时间在此似乎停滞不前了,黑塞的思古情怀油然而生,流露于笔尖,因而想起德国文学史中著名的浪漫诗人艾兴多夫,仿效他唤醒酣睡于万物之中的诗歌,同时,他也回忆起施蒂弗特,学习他体会隐藏于万物形体之下的神性。在堤契诺,黑塞的创作真正继承了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因而世人称他为“新浪漫主义者”。

理性与感性

黑塞企图超越理性,因而创造了“艺术童话”,《鸟》便是这种动机之下的作品。在一个外观看似神秘的叙述架构中,哲理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逐渐呈现于读者眼前,谴责人的贪婪已达极点,也正因贪婪,人在宇宙间孤苦无依。

这些新浪漫主义的心态,将堤诺造就成为个乐园,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黑塞仿佛是中国文学中的陶渊明,堤契诺好比桃花源。事实上,黑塞对中国文化也是有相当认识的,在堤契诺时他完成的小说之一--《克林格梭尔的最后夏天》,是他自身成长的故事,书中的克林格梭尔(即黑塞)便将自己比拟为杜甫。然而,无论黑多么充满浪漫情怀,多么向往一去不复返的仙境,理性思考依然主宰着他;他引用艾兴多夫的诗,正是他自己心境的写照:

匆匆,啊,安详时分瞬间即至

我也将随之歇息,头上

美丽、孤寂的森林簌簌作响

即使在此地,我仍是陌生的异乡人

这正是黑塞这匹愤世嫉俗的荒原之狼所渴的,然而,唯有大自然可以怡然自得,人依然被排除于自然之外。“即使在此地”尤其说出作者心中的惶恐--原本以为到堤契诺便能以大自然为家,能融于草木万物之中,但毕竟事与愿违。在这里,这位流浪者仍然无法悟道,必须继续流浪,克服各种障碍。

追根究底,黑塞的小品文是其长篇小说的注脚,将他内心的渴望、焦虑、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想更深入了解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读者,这本文集助益匪浅;另一方面,黑塞对科技文明至上的排斥,对自然质朴的崇尚,也正呼应了现在许多有心人士的呼吁

第3篇:捍卫者观后感(精选5篇)

捍卫者观后感(精选5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捍卫者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捍卫者观后感 篇1

昨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捍卫者》。这是一部抗战的电影,画面恢宏,故事情节生动,我们全班同学都被深深地吸引了。

1937年8月13日,中国淞沪会战爆发,姚子青奉命率领600余人奔赴宝山接防,与数倍于己的日军交战。姚子青和战士们一连打了七天七夜,抵御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猛烈的进攻。最后,姚子青率残部20余人,与日军展开了数小时的惨烈巷战,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殉国。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姚子青壮烈牺牲的画面。战争中,姚子青奋勇杀敌、无惧生死,与日军正面交锋。日军向姚子青发射子弹,他每次都能从枪林弹雨中逃生,并有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父母怎样要做童年的捍卫者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父母怎样要做童年的捍卫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