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圣诞节传统习俗

精品范文 时间:2024-12-30 07:12: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不可不知的圣诞节传统习俗

不可不知的圣诞节传统习俗

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重要节日。亦称耶稣圣诞节、主降生节,天主教亦称耶稣圣诞瞻礼。耶稣诞生的日期,《圣经》并无记载。公元336年罗马教会开始在12月25日过此节。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不可不知的圣诞节传统习俗,希望有所帮助!

圣诞装饰

降临花环(Holly wreaths),又称圣诞花环,一般由常青枝叶制成,如松柏枝、槲寄生(mistletoe)、常春藤(Ivy)或冬青枝(Holly)等,然后再用松果、桂皮、果实、棉花、圣诞彩球、蝴蝶结等各类材料来装饰。很多人把花环挂在大门上,有时也会在花环中间放上四支蜡烛,置于圣诞大餐的餐桌上,从圣诞节倒数第四个星期天晚上开始,每周日新点燃一支蜡烛(庆祝完毕蜡烛当天熄灭),在12月24日四支蜡烛全部点燃迎来圣诞夜,也有人选择不同颜色的蜡烛,象征希望、信心、快乐和和平。槲寄生是一种拥有古老传统的神圣植物,在槲寄生树(或花环)下的人要互相親吻,这是爱的象征。

圣诞树(Christmas tree)是圣诞节最重要的装饰要素,最早的圣诞树是在房屋外的,为了免去守护圣诞树下礼物丢失的辛苦,圣诞树逐渐被移放到屋内。据说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后来在德国传教士的影响下成为德国根深蒂固的传统,19世纪初期圣诞树传到英国。因为艳丽的绿色和讨人喜欢的香气,叶片在砍伐干燥后不容易脱落,故冷杉成为最为传统和受欢迎的圣诞树种。圣诞树上的装饰品(ChristmasOrnament Sets)有丰富的祝福释义:圣诞树的绿色象征着长存的生命;银/白色彩带表示圣洁,金色彩带表示荣耀;圣诞彩球的原型是苹果,象征着人间天堂伊甸园富足的供应和平安;铃铛的原型是牧羊人手中的铃铛,寓意迷失的人们寻声找到上帝这位好牧人;手杖原型是旷野中牧羊人的手杖和耶稣“Jesus”的首字母“J”,牧羊人用它来将跌入陷阱的羊羔重新拉上来,寓意迷途知返,回归正途;蜡烛和灯光是平安夜星光的象征,也代表了我们对伯利恒之星的感谢;蝶结象征着我们应该被神永恒的爱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圆形的圣诞花环没有开始没有结束,象征着神对我们的爱无始无终。这一切都是人类向往幸福的一种期待和憧憬,大家在圣诞装饰品上不惜重金,商家赚得盆满钵盈。

圣诞柴木(Yule log),也翻译成为圣诞原木,这是几个世纪前延续下来的一个传统习俗:过圣诞节时会在壁炉中烧一根很粗大的木柴,保持该木慢慢地燃烧,持续十二天。木柴偏好选用有结果子的树木的树干,用意确保来年丰收,也有人在木柴燃烧时浇上葡萄酒,保证葡萄丰收,或者洒上盐,用来破解巫师的魔法。随着壁炉的.消失,该习俗逐渐用圣诞树干蛋糕和模拟壁炉来代替了!

圣诞拉炮(Christmas cracker),受传统的用纸包裹的法国棒棒糖启发,糖果商汤姆史密斯在19世纪40年代末发明了圣诞拉炮。在吃圣诞大餐前,他们会把这纸筒拉响,拉开时会发出轻微的爆炸声,筒里面会装有一件玩具、一朵纸帽以及一则笑话,是圣诞不可缺少的装饰礼品。

圣诞礼物

12月6日的圣尼古拉斯日(在匈牙利称Mikulas)开始,就拉开了圣诞party庆祝活动的序幕,城市、社区、学校、社会团体、家庭、朋友等多种组织聚会应接不暇,在聚会中大家互相交换礼物,一起享用美食。最兴奋的是孩子们,每次聚会他们都能领到免费的礼物,这种天天有期待和惊喜的日子一直会持续到平安夜。

这个世界上仍有很多贫穷的人们衣不裹体,食不饱腹,更谈不上购买圣诞礼物。圣诞节前各种社会组织、团体都会组织礼物和食品捐赠,捐献出于自愿,不强迫,不留名造册,充分体现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个人圣诞意愿。

圣诞老人(Santa claus),别称Saint Nick、Kris Kringle、Father Christmas或Santa,普遍认为是由基督教的圣人圣·尼古拉斯(SaintNicholas)演化而来。传说每到12月24日晚上,会乘驾由9只驯鹿拉的雪橇在天上飞翔,挨家挨户地从烟囱钻进入屋里,然后偷偷把礼物放在好孩子床头的袜子里,或者堆在壁炉旁的圣诞树下。后来santa经过可口可乐公司的商业化包装,就变成头戴红色帽子,大大的白色胡子,一身红色棉衣,脚穿红色靴子,拿着装有礼物的大袋子的“圣诞老人”。现在小孩很聪明,很难再相信一位圣诞老人一夜之间钻这么多烟囱的神话,于是有人别出心裁建立了圣诞老人追踪网站,追踪圣诞老人来去踪影,非常有意思。

红鼻子驯鹿鲁道夫(Rudolph the Red-NosedReindeer),是这个世界上唯一长着大红鼻子的驯鹿,专门为圣诞老人拉雪橇,并且是9只驯鹿中领头的一位。鲁道夫的红鼻子像灯塔一样能穿透迷雾,带着圣诞老人安全到达了每一根烟囱,风霜雨雪都难不倒它!红鼻子曾是它的耻辱,如今却成了人人羡慕的对象,鲁道夫成了孩子们心中的英雄。

圣诞卡(Christmas card)在美国和欧洲非常流行,仅仅美国每年送出的圣诞卡片高达10亿张。寄赠圣诞卡,除表示庆贺圣诞的喜乐情绪外,也是向亲友表达祝福的最好方式,尤其对在孤寂中的亲友,更是一种亲切的关怀和安慰。

圣诞大餐

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夜饭一样,欧美人的圣诞节也是家庭成员团聚的重大日子,围坐在圣诞树下,享受圣诞大餐,这已演化为圣诞节的核心内容。一顿大餐的准备时间不比中国的年夜饭简单。在匈牙利有在圣诞夜喝鱼汤的习惯,正宗的鱼汤要用3-5种不同的鱼进行熬制,需要6个小时。

圣诞布丁(Christmas pudding)是圣诞晚餐的重要部分,起源于中世纪的英格兰,人们会依照传统在基督降临节前做布丁,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祖传的圣诞布丁配方,有的放了朗姆酒、白兰地和其它酒精饮料,储存期比较长,可保存一年之久。

圣诞糕点及糖果(Christmas Cake and candy)已成为圣诞菜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由鸡蛋、黄油、甜点、水果等烘制而成,很多家庭都要焙烤5种以上各种糕点。德国的传统姜饼以蜂蜜、胡椒粒为材料,外面洒上一层糖霜,又甜又辣,口感刺激。匈牙利的Bejgli(胡桃卷)是圣诞的必备传统糕点。传统的拐杖糖(Candy canes)也是圣诞糕点的必备点缀之品。

蛋奶酒(Eggnog)是圣诞节的传统饮品,十七世纪由英国人发明后,蛋奶酒一直都是英国中上阶层的节日饮品,因为蛋奶酒需用新鲜牛奶及白兰地冲调,由于当时没有冰箱,故只有农场主人或有钱人才能即买鲜奶即制蛋奶酒,普通人则非到大节日如圣诞节等都难得一尝。随着冰箱和奶制品的普及,蛋奶酒咖啡已成为星巴克圣诞供品。

烤火鸡(Turkey)是圣诞大餐的代表之作,其地位如同中国的饺子,这个习俗已经延续了300多年,比美国历史还要悠久一些。因为火鸡中脂肪很少,烤制鲜嫩带汁的火鸡并不容易。一般在生火鸡皮和肉之间填上用佐料腌制过的五花肉末或黄油,火鸡腹腔中填充馅料,如洋葱、甘笋、胡萝卜、芹菜等蔬菜,表面再涂上橄榄油和蜂蜜,然后才放入焗炉烤,烤制过程长达6-8小时。匈牙利人圣诞夜不吃飞禽,但他们吃火鸡,可见火鸡的魅力所在。

圣诞音乐

圣诞颂歌(Christmas carol)是基督教徒吟唱的对上帝的赞美诗,配上优美的音乐由教堂的唱诗班演唱,由管风琴配乐,其中以《平安夜》(SilentNight)最为有名。圣诞音乐不仅仅有颂歌,还有很多圣诞流行音乐,如大家熟知的《Jingle Bell》,已是圣诞节必唱歌曲,很多人也不在乎它是圣诞歌曲还是圣诞颂歌,有的也确实分不清楚,《白色圣诞节》和《祝大家圣诞快乐》这样的流行歌曲也已被认定为圣诞颂歌。同样的歌曲,不同演唱者唱出的风格和意境完全不同,这也是圣诞音乐广为流传的另外一个原因。圣诞音乐同圣诞大餐一样已是圣诞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你真正了解了圣诞的传统,就会拨开圣诞的商业浮尘,抛弃了非议和偏见,带着一种尊重和求知去体验和享受圣诞节的传统与文化。

第2篇:头伏不可不知的传统习俗

头伏不可不知的传统习俗

头伏是真正暑天的开始。那么你知道头伏的习俗吗?知道头伏需要吃什么?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头伏不可不知的传统习俗,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

头伏的不可不知的传统习俗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起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起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是10天,有的年是20天),立秋起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1、头伏吃饺子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入伏这天吃饺子,是希望能平安度过夏季,祝愿祈福之意。

2、头伏萝卜二伏菜

从传统意义上讲,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储存的大白菜和大萝卜,所以种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萝卜就显得很重要。所谓的头伏萝卜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后,第一个10天称为头伏,这个季节就要种萝卜了,第二个10天称为二伏,这时就要种白菜了。

3、给牛改善饮食

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4、贴三伏贴

头伏第一天,市民排队贴“伏贴”。三伏贴是民间的一种***俗,据说,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利用这一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但并不是说“伏贴”可以包治百病,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宜贴“伏贴”,阴虚火旺、皮肤病、恶性肿瘤、急性咽喉炎、强过敏体质等患者就不宜采取中药贴敷疗法进行治疗。

5、六月六晒伏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简述:头伏的9大传统习俗

头伏为什么要吃饺子三伏天吃羊肉好吗?有科学依据吗?头伏吃什么 6种饮食习俗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今年几月几日初伏 头伏饺子二伏面养生之道网导读:小暑后就要入伏,三伏天分为头伏、中伏和末伏,那么头伏的传统习俗,你了解吗?今天小编为你盘点头伏的传统习俗,吃

6、入伏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当地人认为此法能“以热治热、发汗排毒”。

7、伏日吃面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8、伏天吃鸡

江西、湖南人三伏天养生吃鸡。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在烧鸡时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这就是初伏吃鸡的科学道理。

9、头伏吃馄饨

上海一直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风俗,所以在毫无胃口的燥热夏季,来一碗加花生酱、少许酱油和醋调味的冷馄饨来拌食,冰凉惬意的同时也令人食欲大增。馄饨,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混沌”谐音。盘古开天,混沌初分,吃了馄饨可得聪明。

第3篇:装修不可不知

装修不可不知(转贴)发表2005-6-16(虽是二手房装修经验,但很值得借鉴200909下载)

春节后开工,装修正火热进行中,个中甘苦,心得体会,不妨谈谈,以抛砖引玉。

第1节 开关插座安排。开关插座要精心规划。

1)定好自家的家具位置与尺寸,然后才能定开关与插座的位置。

2)一般顶灯开关高度在1.25~1.40之间,指面板的下沿,具体多少,视家人的平均身高而定。3)厨房插座在台面上。床头插座一般在柜头柜上,方便手机充电什么的。书房插座、电视柜插座一般在台面下,离地30cm,在台面上很难看的。

4)门一般开90度贴墙,所以门后的开关不要反了,包括户门(防盗门)与房间门。

5)空调插座,不经常拔,高一些无所谓。要先算好空调安装的位置,然后考虑到机身正好档住插座。空调孔要留在机身正中,我后悔了,看到多数空调都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不可不知的圣诞节传统习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可不知的圣诞节传统习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