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雪》优秀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12-01 07:12:1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八年级语文《水调歌头》优秀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水调歌头》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训练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领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真挚情感,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设计多种情境,让生读,思,品,说。在能力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词不算陌生,对于诗词的积累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也很喜欢读诗词,但由于年龄及生活积累的局限,又使他们对于词的意境、内涵及如何鉴赏难于把握。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如何读词、鉴赏词,应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过程与方法

(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2)师生通过合作、研讨、探究的学习方式品赏妙词、佳句,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2、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

3、把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变化。

 

第2篇: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优秀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2、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体会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体会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画出有关游览的方位词语。查找故宫博物院的资料,下载故宫资料或图片

【教学媒体】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下载的故宫图片。

看得出,同学们是经过一番精心准备的。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四、找一名同学读课文,同学们画出有关方位词,并理清游览路线。

学生听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填写完成练习一的图。

全班讨论明确:

的顺序,也就是参观的路线,故宫的建筑顺序。故宫的建筑顺序是由南到北,作者的参观路线正是沿着由南到北的中轴线前进,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在这同时,还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

的特点与联系,有比较清晰明白的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导入并要求学生出示图片

出示

检查并正音

出示并交流

齐读

读写

听读并画出有关方位词

完成练习一3分钟

2分钟

25分钟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对象的特点。《故宫博物院》的顺序安排,和故宫的建筑顺序是一致的。也就是按照空间顺序安排。

五、学生根据以上分析理清结构

的结构:总分总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位置,历史和总的建筑特点(1、2段)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建筑(3—15段)

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六、学生质疑

七、小结:

北京故宫是驰名中外的古代建筑群,占地72万平方米,大小宫殿70多座,房间9000多间,绝不可能都一 一详细介绍,而必须详写重点部分,略写一般才行。这篇说明文正是相略得当的选择了材料,用不长的篇幅,鲜明的介绍了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故宫。

八、布置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生字注音3遍

2、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引导学生理清结构

小结

讨论交流

第3篇:八年级语文《愚公移山》优秀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愚公移山》优秀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愚公移山》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2、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4、让学生对愚公的举动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难点:

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二、简介《列子》及作者

1、《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八年级语文《夸父逐日》优秀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夸父逐日》优秀教学设计(锦集18篇)由网友 “lcvvv”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八年级语文《夸父逐日》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八年级语文《夸父逐日》优秀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夸父逐日》优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并积累“逐”“走”“河”“道”“邓林”等文言词语。

3、感受夸父的英雄气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的精神。

重点: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诵读。

难点:

多角度理解夸父这一形象

资料链接

神话是原始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一种幻想性很强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的起源是在原始社会,幼稚的原始人类看见大自然的变幻无常,如雷鸣、大火、暴风、骤雨、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八年级语文《夸父逐日》优秀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夸父逐日》优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并积累“逐”“走”“河”“道”“邓林”等文言词语。

3、感受夸父的英雄气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的精神。

重点: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诵读。

难点:

多角度理解夸父这一形象

资料链接

神话是原始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一种幻想性很强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的起源是在原始社会,幼稚的原始人类看见大自然的变幻无常,如雷鸣、大火、暴风、骤雨、日月运行、云霞聚散等等,惊奇而无法解释,便以为它们都是“神”或者是有“神”在那里支配着。于是叙述诸神的活动以及他们彼此的矛盾斗争的故事,我们就叫它做神话。

神话虽是出于幻想,但和现实有着一定的联系。神话所反映出来的.现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雪》优秀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雪》优秀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