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设计五第一课时

精品范文 时间:2024-11-29 07:12: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五(第一课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五(第一课时)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五(第一课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内容,学习《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一)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二)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l*紫z!川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

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手法)

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

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怀疑。

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六)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庐”和“炉”是同音字,要区别字形,会应用。

“紫”和“川”的读音要读正。

在学习生字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已去分析、去记忆,培养自学能力。

五、小结

(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二)出示挂图,说说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的?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

“日照”与“紫烟”的因果关系?

“飞流”、“直下”对流速水势的观察。

“三千尺”、“落九天”是对瀑布的长、大、高的观察。

除观察仔细、细致外,本诗还有什么特点?

丰富奇特的联想,如“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诗的写作特点:观察细致有序,联想丰富。

学习古诗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读、查、究、诵、赏。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第2篇:《练习五》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懂得4个常用标点的用法。

3、熟记4条成语和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

4、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

懂得4个常用标点的用法。

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观察法 教具准备:字典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1—2题 课时目标:

1、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懂得4个常用标点的用法。教学进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依次认读汉字。(2)利用生字卡片,比赛认读汉字。(3)观察每一个字的笔顺,练习书空。

(4)重点指导“弹、胸、雕”的笔顺和“裙、福”的偏旁。(5)用铅笔描红,进一步强化巩固笔顺。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标点符号歌》,自由读,齐读。(2)思考:这首儿歌主要讲了什么?

(3)逗号、句号、感叹号各是什么样的?该怎样写?(4)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标点?再读儿歌。

(5)出示对话,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在书上标上读音。(6)分角色朗读,说说这组对话讲了一件什么事?(7)结合儿歌给句子加标点。

(8)全班讨论交流,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9)齐读对话。布置作业:

1、画去不是同一类的词语。仙鹤 动物 猴子 棕熊 手枪 步枪 机枪 开枪 天空 飞机 潜艇 导弹 工人 学生 青年 教师

2、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1)我是少先队员(2)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3)漓江的水真清啊

(4)妈妈 这是不是雄伟壮观的长城

第3篇:《识字五》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识字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初步认识常见军事装备和一些军事术语,进行国防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人民军事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识字并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术语。教学方法:

观察法、合作法等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韵文,学习生字。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

2、初步认识常见军事装备和一些军事术语。教学进程:

一、导入课文。

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四篇归类识字课文,今天,我们将再来学习一篇和军事装备、武器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文。

1、看图,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哪些是你熟悉的,哪些是你还不太了解的?

2、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练习五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练习五

主备教师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巩固学生对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认识,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简单计算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做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用活动的形式让孩子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3.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简单计算的口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的组成(完成课本练习五的第1、2题)1.出示第1题图,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一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图上画着3捆小棒和6根小棒。

师:你知道3捆小棒和6根小棒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分别表示3个十和6个一。

师:那么第一幅图,是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雷雨》教学设计五(第一课时)

《雷雨》教学设计五(第一课时)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雷雨》教学设计五(第一课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哗哗哗的声音)学生猜。它有可能是雨的声音,雨的声音都有哪些种呢?什么样的雨才会是这样的声音呢?

二、识字

1。初读生字。

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3。巩固识字。

(1)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使学生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011

熟悉古诗内容,初读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

《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这首诗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已。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主备教师:李永庄

备课时间: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教具准备:

图片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009

《寻隐者不遇》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古诗》教学设计五第一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教学设计五第一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