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中的金玉意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11-27 07:12: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李白诗歌中的金玉意象

论李白诗歌中的金玉意象

诗歌中的意象生命意识和文化特质的重要载体,李白诗歌中的金玉意象的多处使用唐朝的社会现实以及李白的个人性格有着密切关系富贵明丽,边塞建功的积极意义高洁不群,淡视财富嘲讽权贵,抑郁愤慨的失意之情满眼富贵的落寞色。

朱光潜先生曾指出“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诗必有所本,本为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媾合,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1。关于意象,古今文人论者多有精彩评论,胡应麟曾言:“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明〃胡应麟《诗薮》)“诗的意象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最能见出诗人的风格”2。意象不独是诗歌写作的焦点,同时也是诗歌艺术的灵魂所在。诗仙李白的诗歌创作中,同样留下了众多形象鲜明、内蕴丰厚的意象。在李白的笔下,意象是生命意识和文化特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其独特人格意识、卓绝生命体验的再现,焕发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蕴和复杂的人文精神积淀。本文将联系唐朝的社会现实以及李白的个人性格浅析李白诗歌中的金玉意象表达的多重意义。

青少年时期的生存环境往往会影响着这个人的一生。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青年是的李白所处的唐朝有着怎样的一个社会现状。玄宗前期是唐朝最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之治。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很大的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城市繁荣,交通发达,国力强盛,文化的发展也到了高峰,同时,唐代突破力以往的取士制度,以科举取士为主,兼具其他方式。这使得中小地主家的子弟也有可能登上仕途,从而光宗耀祖,因此这个阶层的人普遍都有一种昂扬的精神状态和积极入市的态度,都想“觅封侯”,这个时期的人们都充满了希望,李白的青年时期就处于这样一种充满希望的大环境中。同时,李白本身出生于一个殷实的商贾之家,在物质上比较富足。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李白的诗歌大都充满了浪漫、明丽的色调。金玉意象的使用就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金玉意象的使用并不仅仅表达富足之气,也有嘲讽权贵等多种意义。

一、富贵明丽,边塞建功的积极意义

提到李白,我们立刻联想到的关键词就是浪漫、豪放。他的诗歌色彩明丽,尤其是其早期作品,更是充满了一种富贵之气,当然这也与盛唐繁荣的经济状况有关系。他做于开元八年的《登锦城楼散花楼》《江上吟》中分别提到“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金窗银钩、玉箫金管,明丽的色彩背后也透露出了盛唐的雍容富贵之气。他在称赞别人时说:“昔亿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城桥南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一年散金三十万”,这是何等大的手啊!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长安后,一时间,备受恩宠,“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这首诗作于乾元二年,此时的李白早已不复当年的风光,但当年的富贵、恩宠却是跃然纸上的。然而,富贵并不是李白所追求的,他要的是建功立业。虽然他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但在诗歌中却留下了他的殷切期盼“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其一》)“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行行且游猎篇》)。名贵的“玉鞍”“金鞭”所承载的正是李白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意愿。

二、高洁不群,淡视财富 《说文解字》:“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在中国,玉是君子之佩,李白也以璞玉自比以视其高洁不群“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金钱在李白的心目中也从来不在重要地位,富足时,他“徒干五诸侯。不致百产金”(《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赐金放还后,他依然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经乱离被流放夜郎后,他仍言“徒赐五百金,弃之如浮烟”(《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对李白来说,金玉所具有的精神价值远大于它们的经济价值,有钱就“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襄阳歌》)绝不做财富的奴隶。当他被赐金放还后,他“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梁园吟》)“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将进酒》)

三、嘲讽权贵,抑郁愤慨的失意之情

到了玄宗后期,统治集团已经聚集了巨额财富,它的腐朽性也与日俱增,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内忧外患不断的产生,唐王朝的黄金时代变一去不不复反了,李白的后半生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由盛转衰的时期。对唐玄宗宠信宦官,让他们占据京郊的名园良田竟达一半以及斗鸡之风盛行的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大风尘飞扬,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大车扬飞尘》)这时金玉作为诗歌的意象所表现的则是对权贵奢靡生活的无情批判。

唐玄宗专宠宦官对于李白却并不重用,他虽然过着“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玉壶吟》)的豪华显贵生活,但李白觉得皇上只是以近幸之臣相待对此,对此,李白愤懑不已,觉得自己未得到应有的重用,统治者是“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燕昭延郭隗诗

》)当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后,他愕然、气愤但并不祈求,临走时还留下一首不发少年意气的诗:“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古风》)这个时期,李白内心充满了矛盾痛苦,一方面他非常痛恨这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另一方面,一方面又对君国、长安有着深深的眷恋。面对“白玉栖青蝇,君臣忽行路”(《赠潥阳宋少府耳步》)的局面他心乱如麻、茫然无措,即使拼命喝酒也无济于事“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此时,金樽玉盘也难以抑制他心中的不满和愤懑。

四、满眼富贵的落寞色

黄庭坚有一句诗“满眼纷华心寂寞,长安市上酒家人。”(《杂诗》),无独有偶,李白也有“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江夏赠韦南陵冰》)这样的句子。虽以奢华名贵的金玉为意象,却依然遮不住他的落寞。“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长相思》),华美的栏杆同样难掩李白离开长安的无奈之情。

同李白一样寂寞的还有李白笔下的宫女,她们美丽青春却难得宠幸正如李白的才华横溢却不得赏识。或许正也因如此,李白为他们写了很多的诗词:“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宫中行乐词八首》)“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玉阶怨》)“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长门怨》)……只是,如今的金屋、玉阶虽富丽堂皇,却遮掩不了这些宫女们的寂寞。此时满眼的金玉富贵只称得更加落寞。诗歌中的意象是研究首诗歌的重要表征之一,它是由主观与客观 融合而成的。诗人通过将实体进行艺术从而创造出有文化内涵和

情感意蕴的诗歌意象。李白诗歌中的“金…‘银”意象是李白独立个性 与时代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秉承了李白诗歌雄奇飘逸的浪漫主义特 色,揭示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成为李白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 为古典诗歌审美领域的明珠。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82.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增订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2篇:李白诗歌中的金玉意象

李白诗歌中的金玉意象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诗歌中的金玉意象相关内容。

李白在万象中选择、抛弃、提炼与自己情感和个性相吻合的意象。

李白今存诗900余首,“金”“玉”二字分别出现了300余次,“金屋、金丹、、金棺、金门、玉几、玉箫、玉琴、玉璧”等在李白诗歌中构成了一组既耀眼夺目又高洁不羁的画卷。金玉意象无疑是理解李白情感、个性、和艺术世界的重要突破口。

一、赤金白玉足显热烈的情感和高洁的品质

颜色出现在作品中,不仅是色彩进入了作者的创作历程中,读者的视觉体验中,更是反映了作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是一种心情的告白与说明。李白诗歌中赤金白玉的自觉或不自觉运用,恰恰体现了诗人热烈的情感和高洁的品质。

“金”,《说文解字》上说:“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而李白诗歌中凡是用金表示颜色处无一不是光彩夺目的赤黄色。如“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全唐诗·李白卷《结客少年场行》)此句说的是坐骑华美,“紫燕”是马的称谓,“黄金瞳”是说马的眼睛,用黄金的颜色形容马眼睛的颜色,由此可见马的不凡。“黄金瞳”一说更是显露了李白对金色的热爱。又如“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全唐诗·李白卷《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二》)和“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全唐诗·李白卷《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诗歌中的柳色和花色诗人以金色来喻之,给人以明丽的色彩冲击。以金色喻花色、柳色,这样的比喻似乎只能出自李白的手笔,更凸显了诗人对金色的钟爱和运用金色的自然。金色是暖色调,它的运用彰显的就是诗人李白热烈喷涌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情感的炙热。

玉,虽颜色不一,但作者诗歌中以晶莹温润的白色为主,为多。白色是诗人钟爱的颜色,据统计在李白诗歌中出现最多的颜色就是白色,而玉以其自身洁白的颜色特点更是在李白诗歌中频频出现。白色寓意高洁是中国文化所认同的,对白色的偏爱普遍根植在文人的思想意识里。诗人李白更是如此。如“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全唐诗·李白卷《古风·秋露白如玉》)秋天的露水洁白如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全唐诗·李白卷《古朗月行》)“融融白玉辉,映我青蛾眉。”“高楼入青天,下有白玉堂。”(全唐诗·李白卷《拟古一三首》)以上几句用玉的颜色来形容和指代月亮,以白玉来指称厅堂。类似诗句还有很多,这也足以说明玉在李白诗歌中和心中的分量。

同时玉还用以比喻美德、贤才。《礼记》中有“君子比德如玉。”《说文》中有“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礼记·曲礼》中有“君无故,玉不去身。”疏:“玉谓佩也。”凡此种种都说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都是有德、高洁之人的象征。李白诗歌中有关玉的诗句如“见君乘骢马,知上太行道。此地果摧轮,全身以为宝。我如丰年玉,弃置秋田草。但勖冰壶心,无为叹衰老。”(全唐诗?李白卷《赠韦侍御黄裳二首》)诗歌中诗人不仅以“丰年玉”自比,而且勉励朋友我们要“但勖冰壶心,无为叹衰老。”,要做冰清玉洁的人,不要因为衰老而叹息。“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全唐诗?李白卷《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本句的意思是“你身怀美玉而不露,心有高才而不显。”也是以玉比喻美德、贤才。不仅如此,诗人在诗歌中常用的如“玉杯、玉璧、玉琴、白玉、玉匣”等等纯出于自然的运用都可以看出作者其品格之高洁,“比德如玉”。

二、金玉满目不动容,彰显个性的洒脱

诗人李白早年是意气风发的,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概,所以从来李白都是挥金如土。这种不重钱财的秉性使得诗人金玉满目而不动容。有着“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的洒脱快意壮举。“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赠友人三首·其二》)以及“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又有“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襄阳歌》)这些有如大话般的词章却都是作者内心快意洒脱的酣畅体现。

不仅如此,李白的洒脱个性还体现在自己的不以金俗,不以玉贵上面。金,作为货币,作为富贵之气的意义,是很多自诩清高的诗人要刻意回避的。而玉又是美德、高洁的象征与代表,自然备受尊崇,人人以玉自比。而李白正是因为其洒脱的个性特点,对于这种矫揉造作之举,诗人不屑一顾。于金于玉,在作者手中只是万象中自己选择、抛弃、提炼后自己情感和个性相吻合的意象。所以作者诗歌中金玉可以说是等量齐观的。诗人不为凸显自己的品格而回避写金碧辉煌的事物,而是纵横想象,写出了如“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古风·一百四十年》)和“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宫中行乐词八首》)等着力描写了宫中富贵的景象的诗歌。也写出了“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胡无人》)“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塞下曲》)“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发白马》)等壮阔无边的战争边塞之景。还有关于自己以及长安等各地富贵景象诗人也没有回避。而是喷薄吟咏出来。其中有关金玉的意象如“金樽、玉盘、金壶、玉几、金缸、玉楼、金鞍、玉杯、金绳。”等等。这种不以金俗,不以玉贵,正是李白洒脱个性的写照。

三、金丹白玉京,诗人仙风道骨的追求和解脱

李白在诗歌中更有道家随心所欲,仙风道骨的追求和解脱。唐代大多诗人入于儒,出于道,游乎阐。李白曾有过入世追求,但李白却也一直是在感受和领悟道家思想,特别是在见弃于庙堂,李白的游仙访道更加见于他的诗歌,而金玉意象更是在诗歌中见证了李白的道教思想。所以李白的求仙访道是将自我完全融入道教的精神内质之中,以至于李白的举手投足,一呼一吸之间都仿佛是羽化登仙的境界。如“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登鸾车,侍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飞龙引·其一》)皇帝炼丹成功,进入了仙境,诗人也生出了“真想乘风飞身而上,登上黄帝乘坐的鸾车,陪在黄帝旁边,一起遨游在青天之上。”可见诗人对道教成仙的思慕。“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今日醉饱,乐过千春。仙人相存,诱我远学。海凌三山,陆憩五岳。乘龙天飞,目瞻两角。授以仙药,金丹满握。”(《来日大难》)诗文中更是一个求仙问道的地道人士。以及诗句“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凤吹笙曲》)“丹田了玉阙,白日思云空。”(《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等多处谈及道家有关人与事。道教思想都已经深深根植于诗人的作者的思想里。对道教的追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诗人找寻自我的解脱。不能与管仲、范蠡、张良一样完成一番“安社稷”、“济苍生”的大业,诗人就必须找到解脱的方式,而道教就是诗人选择的最后归宿。

总之,金玉意象在诗人李白的笔下是核心意象之一,通过金玉意象的留意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理解诗人的情感、个性,更加深刻理解李白的艺术审美世界。

扩展:

主要成就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3]。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诗歌

综述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

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第3篇:李白诗中的金玉意象

李白诗中的金玉意象

导语:金和玉是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人常用来表达美好愿望,寄寓人世理想的语词。盛唐诗人李白对金玉意象更是情有独钟,金玉意象探析不仅可以解读李白诗歌的独特韵味,更可以从“金玉”意象的解读探求李白的思想渊源。

李白诗歌有很多凸显诗人生命意识和文化特质,再现独特人格意识和卓越生命体验的明朗意象,其中,“金、玉”意象特受诗人青睐,据统计,在《李太白全集》中,“金”和“玉”字分别出现了三百多次,如: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琼钩。——《登锦城散花楼》

银剑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乌栖曲》

可以说,“金、玉”意象是诗人的宠儿,建构了李白诗歌审美领域的多重空间。金,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象金在土中形。”(《说文解字》)“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尔雅?释地》);玉,乃象形字,本义是温润而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李白诗歌中植物意象

李白诗歌中植物意象((精选10篇))由网友 “nkinki” 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李白诗歌中植物意象,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李白诗歌中植物意象

李白诗歌中植物意象

植物意象作为其诗歌中极为常见的群体意象,体现了他对各种植物不同的情感倾向,能够很好地向我们展示李白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灵活自由、发想无端的意象运用,是研究李白诗歌风格的又一切入点。

李白的诗歌意象,前人已多有探究,如“酒”“月”“剑”之类颇能显示其豪壮之气、游侠之风的意象。然而李白作为一个天才般的人物,意象中也颇有与众不同,难以常理论之处,可以作为深入研究的出发点。

黄庭坚说:“余评李白诗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1]”方东树《昭昧詹言》里说:“太白当希其发想超旷,落笔天纵,章法承接,变化无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李白诗歌中的金玉意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白诗歌中的金玉意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