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4-11-24 07:12: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赵普》教案

《赵普》教案

《赵普》教案

教学设想:

本单元都是描写人物风采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写平凡的小人物,有的写光彩夺目的明星。而本课主要写的是“以天下人为己任”的古代人物赵普的形象。本课选自《宋史》,主要写了赵普刻苦读书和推荐人才这两件事。课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叙事简洁,没有冗笔。由于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在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风采方面用小事来叙述,又因为对象是初一学生,所以教学时应当首先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本文的内涵,进而在了解赵普性格的基础之上,学习赵普的精神,做到有所学有所用,要学会做一个勤奋、正直、勇敢、有毅力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对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2.能围绕中心,对文中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细节描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

2.能联系实际、联系社会,说出赵普其人其事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 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 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翻译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今异义词的意义,了解几种特殊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难点:

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特殊的文言语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毛主席在《沁园春 雪》中称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我们在评论他们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又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可适当补充,并引出赵普。)

2.简介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赵普其人:(922——992) 北宋大臣,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拥主有功,宋初任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完善巩固中央集权制,太宗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因其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传记文学: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传记文学。这种文体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古代传记文学大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历史传记文学即史传文学,一类是杂传文学,司马迁是第一位史传作家,他开创的以人物描写为中心的“纪传体”成为以后历代正史的标准文体。杂体传记文学包括史传之外的一切具有传记性质的作品,如碑诔传状、自传等

文化常识:

四书五经: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乐》、《春秋》。

二、范读正音。

正音:

①阖 hé ②箧xiá ③薨hōng ④为wéi己任 ⑤龌龊w chu ⑥忌jì ⑦竟jìng

学生齐读课文

指名个别朗读

三、交流互动

1、学生自译课文,质疑,师生解疑。

2、请学生全文翻译,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

四、质疑讨论:

1.重点字词:

①及为相:等到;

②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虽然……但是……;

③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曾经;

④普明日复奏其人:第二天,又,再;

⑤卒用其人:终于;

⑥普颜色不变:面部神色。

2.重点句:

①太祖常劝以读书:“劝”后省略宾语“他”,介宾短语“以读书”后置。

可以译为:宋太祖常劝他读书;或直译“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

②读之竟日:状语竟日后置作补语。

译为:整天读书。

③普明日复奏其人:奏后承前省“荐”,而现代汉语中不可省,译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那个人。

④碎裂奏牍掷地:“碎裂”是使动用法,按现代汉语应当用“把”字句,译为“把…撕碎”,“掷”后省略介词“于”。

译为: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3.课文主要写了有关赵普的哪两件事?

五、自主小结

本文主要写了赵普勤奋读书和为国荐才的两件事,翻译时应当抓住重点实词和特殊的`句式,对于“处决”“龌龊”“明日”等古今异义词应当重点掌握在文中的含义。

六、反馈练习。

1. 两人一小组,对照书下注释,试译课文。

2.指名翻译全文。

七、布置作业

1.归类整理课堂笔记:古今异义词、文言特殊句式

2.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文中赵普的性格特点。

3. 学习赵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能联系实际、联系社会,说出赵普其人其事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学习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文中赵普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习导入。

1.重点字词

2.指名翻译课文

3.相关文常。

二、交流互动

1.课文写了赵普哪两件事,从中看出赵普是怎样一个人?

晚年刻苦读《论语》,百折不挠奏荐人才,从中可以看出其好学品行和超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

2.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赵普的上述性格特点?

刻苦读书(读书)--勤奋好学:“晚年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奏荐人才(荐官)--冷静沉着:“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以天下为己任 意志坚定:一奏、二奏、三奏、四奏,“复奏如初”3.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且善用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

表现赵普听太祖之劝,勤奋学习的状况,“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阖→启→取→读,表现赵普坚忍不拔奏荐良材的行为。“奏荐某人为官,……复奏其人,……又以其人奏,……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复奏如初。”

三、质疑讨论

1. 语段结尾处所言“太祖乃悟”,设想一下太祖悟到了什么?

2. 何以不写举荐之人?

3.赵普晚年读书“手不释卷”刻苦读书,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两到三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

手不释卷学而不厌 韦编三绝 凿壁偷光

4.“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分别举出一二,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吗?学习了课文,你认为为官者应具备怎样的才能?(学生交流)

5.赵普何以如此重视一部《论语》?

儒家经典之《论语》在古人心中是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拓展延伸

1.“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和故事历代有很多,你能再举出一二,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吗?

2.假如把赵普放到当今社会中,你认为他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吗?为什么?

五、自主小结

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主要采用了细节描写来刻画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北宋名臣赵普的形象,在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中展现了赵普性格刚毅,为人正直,以天下为己任的品质,这种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读书人用心揣摩理解。

六、反馈练习。

作文多在“三上”

欧阳修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①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文学知名一时。

②西洛:西京洛阳;小说:指先秦百家著作以及后来的各种杂记;小辞:指词典,小令。

③琅然:声音清脆;笃学:十分好学。

④属思:思考,构思。

文章记叙三件事,直接记述了____,转述谢希深介绍____,作者自道___。

答案:钱思公喜好读书的表现,宋公垂勤学的事例,作文多在“三上”的特点和体会。

七、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学习与评价》

2.背诵课文

3.按要求预习下一课。

第2篇:赵普教案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概括事件的能力,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学习赵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由陈桥兵变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小故事导入,请学生猜猜故事中的这位谋士是谁?

二、预习检测

介绍赵普(学生先介绍,教师作适当补充)

赵普(922-992年),北宋大臣。字则平。祖为幽州蓟(今北京西南)人,迁镇州(治今河北正定),再迁洛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密使,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起任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选拔各地精兵充禁军,削弱地方武力;实行更戍法,经常变换军队防地,使兵将分离等。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992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三、感知课文

1、指导学生诵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

(1)学习一篇文言文,我们首先要会读它,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画出文中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再自己查阅工具书或向老师、同学请教,扫清字词读音障碍后自由朗读全文。

(2)大家读得很认真,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看大家是不是全会读了。

2、指导学生诵读全文,要求读出节奏。

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下面请同学们再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请你边听边用竖线在文中停顿较明显的地方画上记号。

3、用以下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全班放声朗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的好的同学在全班范读……

四、疏通文意

1、说说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2、要求学生利用书下的注释理解课文,有疑问的小组讨论。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总给老师,在全班范围内解决,重点字义老师讲解。

4、对照白板整理笔记。

五、巩固练习

(见白板一字多义、古今异义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导入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赵普》,现在你能脱离书本,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讲述赵普的故事吗?

复述要求:忠实于课文原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赏析体验

1、文章是通过哪几件事来刻画赵普这个人物的?

2、赵普是如何刻苦读书的?文中有具体的描写吗?找出句子来读一读。

3、他又是如何推荐人才的?在推荐人才的时候赵普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

4、写人记事的文章往往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来正面表现人物;也会通过对他人或其他景物的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还会运用细节描写来突显人物。本文篇幅短小,叙事简洁,却并不空洞乏味,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使人物性格突出,栩栩如生。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仿照示例,分析人物性格,说说赵普是个怎样的人。

示例:“阖户启箧取书”

“阖”这个动作上的细节描写,表明赵普主动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由此可见他是个对刻苦读书决心很大的人。

请同学们先在自己书上圈点勾画,找出细节描写,并在旁边作批注,大胆地写上自己的思考。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再推荐本组最好的一位同学,在全班范围内做交流。

5、感悟中心:赵普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又为什么要”奏荐人才”呢?请用文中原句来回答。不难发现,赵普的所作所为全是因为他“以天下事为己任”。

三、拓展延伸

阅读投影关于赵普的课外短文,理解文意,并完成相关练习。

四、巩固练习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赵普

刻苦读书

以天下为己任

奏荐人才

教学反思

第3篇:教案 赵普

一.本周教学内容:

《赵普》课文分析

(一)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能够做到:

1、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关键的文言词义。

3、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4、体会课文利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

(二)课文分析:

话说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经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了皇位。可是自从登上皇位之日起,宋太祖就不由得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我是各位将领拥立为皇帝的,可是如果有一天,又有一位被拥立的皇帝把我给顶替了,那可怎么办呢?如何保住我大宋社稷长久,江山万古一统呢?于是他就向手下的最主要的谋士请教。这位谋士就向他建议:“陛下,以往社会混乱,主要在于许多将领手中兵权太重。只要剥夺了他们的兵权,我大宋江山就可以稳固万年。”宋太祖听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赵普》教案

五、《赵普》

船厂中学 卫绍富 学习目标: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3.学习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4.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教学重点:

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教学方法:学生根据目标做好课前准备、形成文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 赵普,北宋大臣。后周时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任宰相。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部分字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赵普》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赵普》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