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 自主发展--《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11-24 07:12: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合作探究 自主发展--《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浙江省岱山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徐飞

《小镇的早晨》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蚕乡小镇早晨的情景,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2--4自然段都是总分段式。即便于学生运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又可供学生仿写练习。课文不长,但文质兼美,词语丰富,富有感情,教学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使学生领悟课文意韵,唤起学生对课文的审美体验。

我在本课设计时,将“合作-探究”法引入教学,注意体现以下教学思想:1、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做到敢于补充修正他人的意见,向别人学习,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

注意集体学习与小组合作、个别自学有机组合。4、落实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促进学生素质自主发展。

教学目标:

1、运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自然段。

2、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敢于创新的语文能力。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2段。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体会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

教学准备:录音带、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课题,齐读。质疑: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

2、 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四人小组交流:a、检查课文读通情况。b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3)、师生交流:你们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想弄懂什么问题?

(4)、梳理学生的问题。

二、自读自悟,体会感情

1、过渡:被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小镇的早晨是怎样一番情景呢?下面就让我们乘上乌蓬船,去感受水乡小镇早晨那独有的恬静。

2课件欣赏。

3、带着归纳整理的问题,默读这一段,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把小镇的早晨的恬静写具体?

4、再轻声读这一段,作者怎样把恬静写具体的?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圈圈划划,写上简单的批注,并有感情的读一读。

5、集体交流重点句

(1)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静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2)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的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型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请轻轻飘过。

6、配乐展开想象读这一段,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7、引导背诵。

(1)小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古色古香,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么美的画面,我们给它配上解说词好吗?那得先背好解说词。

(2)你想用什么办法背诵?

(3)用你喜欢的方法背诵。自由练背,指名看课件解说。

三、合作研读,开拓思维

1、刚才,我们在河边细细领略了小镇早晨恬静的景象,如果我们到街边去看看,又会见那儿是热闹的,更是紧张的。

2、用同样的方法四人小组讨论探究第三、四自然段。

(1)研读一:作者怎样把小镇早晨的热闹和紧张写具体的?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

(2)研读二:怎样读出小镇早晨的热闹和紧张?

四、组际交流,培养能力

(1)这段话从人多和沿街摆满各种土特产作买卖的场面来描写小镇早晨的热闹的。

(2)“您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去”,“拥挤的人流”已经说明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前面加上“不由自主”,说明拥挤的人群使你走路也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这是热闹情景的写照。

(3)“沿街摆满”以及“……”说明土特产琳琅满目,这也是热闹的写照。

(4)有感情地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五、延伸课外,拓展创新

1、除了课文所描绘的江南小镇,你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水乡小镇?请收集有关资料。

2、收集的资料可以编写成小报或画水乡风景图等

作者邮箱:haizhiyunxf@sina.com

第2篇:合作探究自主发展《小镇的早晨》优秀教案

合作探究自主发展《小镇的早晨》优秀教案

合作探究自主发展《小镇的早晨》优秀教案

《小镇的早晨》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蚕乡小镇早晨的情景,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2——4自然段都是总分段式。即便于学生运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又可供学生仿写练习。课文不长,但文质兼美,词语丰富,富有感情,教学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使学生领悟课文意韵,唤起学生对课文的审美体验。

我在本课设计时,将“合作—探究”法引入教学,注意体现以下教学思想:

1、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做到敢于补充修正他人的意见,向别人学习,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

注意集体学习与小组合作、个别自学有机组合。

4、落实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促进学生素质自主发展。

教学目标:

1、运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自然段。

2、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敢于创新的语文能力。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2段。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体会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

教学准备:录音带、.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质疑: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

2、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四人小组交流:

a、检查课文读通情况。b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3)、师生交流:你们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想弄懂什么问题?

(4)、梳理学生的问题。

二、自读自悟,体会感情

1、过渡:被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小镇的早晨是怎样一番情景呢?下面就让我们乘上乌蓬船,去感受水乡小镇早晨那独有的恬静。

2、.课件欣赏。

3、带着归纳整理的问题,默读这一段,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把小镇的早晨的恬静写具体?

4、再轻声读这一段,作者怎样把恬静写具体的?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圈圈划划,写上简单的批注,并有感情的读一读。

5、集体交流重点句

(1)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静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2)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的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型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请轻轻飘过。

6、配乐展开想象读这一段,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7、引导背诵。

(1)小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古色古香,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么美的画面,我们给它配上解说词好吗?那得先背好解说词。

(2)你想用什么办法背诵?

(3)用你喜欢的方法背诵。自由练背,指名看.课件解说。

三、合作研读,开拓思维

1、刚才,我们在河边细细领略了小镇早晨恬静的景象,如果我们到街边去看看,又会见那儿是热闹的,更是紧张的。

2、用同样的方法四人小组讨论探究第三、四自然段。

(1)研读一:作者怎样把小镇早晨的热闹和紧张写具体的?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

(2)研读二:怎样读出小镇早晨的热闹和紧张?

四、组际交流,培养能力

(1)这段话从人多和沿街摆满各种土特产作买卖的场面来描写小镇早晨的热闹的。

(2)“您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去”,“拥挤的人流”已经说明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前面加上“不由自主”,说明拥挤的人群使你走路也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这是热闹情景的写照。

(3)“沿街摆满”以及“……”说明土特产琳琅满目,这也是热闹的写照。

(4)有感情地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五、延伸课外,拓展创新

1、除了课文所描绘的江南小镇,你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水乡小镇?请收集有关资料。

2、收集的资料可以编写成小报或画水乡风景图等

第3篇:小镇的早晨 教案教学设计

小镇的早晨 教学时间

1、学会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镇早晨的特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镇早晨的特点。

投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同学们早晨几点到学校?每天上学的路上,都能听到些什么声音?看到些什么景象?

总结:这些都是我们北方地区早晨特有的景象。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猜这篇课文会写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范读课文,听读识字,初步领略课文内容。

1、放伴奏带,范读课文。

2、你觉得小镇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3、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那就读一读吧!你们觉得怎么读好呢?给自己提提要求。

4、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学生的读书习惯,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重点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执教: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 吴汉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小镇的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2、理解小镇早晨的恬静。

教学难点:

1、小镇的早晨为什么既是恬静的又是热闹的。

2、小镇的早晨是紧张的为什么还是美的。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懂的地方,想一想再读。

(2)读完后有什么不懂的,和同学讨论。

2、小组讨论:通过读书、讨论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大组讨论,汇报学习情况。质疑。

4、你又读懂了什么?

三、引导学习:

1、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以下三块教学。

2、学习课文第一段:

个别读,引导评价,重点句指导读,录像入境,美读。

体会小镇早晨的“恬静”。

3、自由读,看一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小镇的早晨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景象,以及小镇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2、继续学习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段。

教学重点:

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讲读课文,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板书课题。提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麽?

二、默读课文,想: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回答)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自由读文,进行讨论:

第2,3,4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回答问题,深入分析:

第2段:

(1)读后回答,板书:安静。谈体会(重点指导第7句)

(2)比较句子。投影:

读下面两句话,说说你喜欢哪一句?

①不时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讨论学习课文2、3自然段,感受小镇早晨的恬静与热闹,并感情朗读

2、学习总分写法,仿写片段《校园的早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回忆一下,课文写了小镇早晨的哪些特点?

2、这节课,让我们坐上小船出发,去小镇感受一下唤醒后的小镇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段话主要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

2、理解恬静。(安静)

3、默读课文,找找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这份安静?

4、交流,汇报。指导读出静

5、辩析:恬静与安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

李鸿

《小镇的早晨》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第四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江南水乡小镇——桃源的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景象,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这篇课文文字优美,情韵恬淡,格调清新,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依循由“总”到“分”的结构方式,抓住小镇早晨“安静”、“热闹”、“忙碌”这三方面的特征写出了它的美丽。

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三年级时,已经能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并在阅读中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中年级是培养学生理解词和句的能力的重要阶段,要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进而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规范书写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

玉门市官庄学校 李红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镇的特点,感受江南小镇的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练习找段落的中心句,体会先总后分,由分而总的描写顺序。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小镇的美。教学难点:把握段落中的中心句并尝试围绕中心句将内容写具体。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江南水乡小镇的视频短片。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桃源小镇,去感受一下江南水乡的早晨。

2、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镇的特点,感受江南小镇的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练习找段落的中心句,体会先总后分,由分而总的描写顺序。师:那么小镇的早晨究竟美不美?它有什么特点?想要知道这些就先读读课文吧!现在请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合作探究 自主发展--《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作探究 自主发展--《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