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暑期实习总结

精品范文 时间:2024-11-23 07:12: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都市报暑期实习总结

都市报暑期实习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都市报暑期实习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楚天都市报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结束了,短短的三十天里,让我从一个对新闻仅仅只是好奇和热爱的孩童逐渐成长了起来。。现在回忆起这短暂的一个月,好多光景依旧历历在目。

记得刚到报社的那段时间,暴雨袭击江城,报社的记者们都在满世界的做抗洪的专题,很少顾得上我们。而满怀着激情的我们,哪里能够安静的坐在报社看报纸,于是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就商量着自己出去找新闻,终于在省博物馆附近发现了线索--死鱼。当时我们兴奋极了,赶紧给老师打电话,老师给了我们很中肯的建议和一些采访的指导,于是我们便装模作样的在当地进行了调查。还记得那片鱼塘因为死鱼的尸体变得很脏很臭,泥泞的道路又很难走,一不小心就弄得满脚泥巴,但是初来乍到的我们仍然采访的很兴奋。现在回想起来,虽然那篇稿子没有发,但还是挺开心的,毕竟谁没有各种各样的第一次呢,虽然带点儿傻气,嘿嘿。

接着,我的实习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第一次独自去采访的内容是一个市民爆料,位于江岸区的堤角公园多年来没有设置公益自行车的稿子,记得当时的转车难啊,三番五次的折腾让我对武汉的交通怨声连连,至今让我没有弄明白徐家棚站到底有几个,真是纠结。也许好事多磨吧,除了转车出了差错外,其他的采访都显得一切顺利。回去后,我整理了资料,一气呵成的写好了稿子,最终获得了老师的好评,真是开心死了,毕竟这是我独立跑的第一篇稿子嘛,更让人兴奋的是--见报啦,哈哈哈哈。

然后,第一次和老师出去采访,第一次坐新闻采访车,第一次和领导打交道,第一次接到爆料电话,第一次感觉被人需要,太多的第一次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可能最最辛苦的日子就是跑社区和法治两条线的时候了。通过李庆老师的.介绍,我有幸跟随着发稿大户余皓老师学习了一段时间。法治这条线很规律,每天上午8点半要到达中院,换了旁听证后就准备进去听庭。在听庭过程中是不容许有任何记录的,于是我们几个总是把录音笔或者手机藏在包包里进行录音,嘿嘿,好像有点点猥琐。然后就是回报社听录音写稿子了。余皓老师的特点是标题起的特别新颖,让人一看就有想读下去的冲动,我想这里面有一份功劳不得不属于他平时幽默的谈吐了。虽然已经在新闻岗位上工作了十多年了,但余皓老师依然保持着活力和一颗年轻的心。同时,他对实习生特别的友好,什么都会跟我们聊,印象特别深刻就是他在我们的指导下,换了一个非主流的QQ头像,当时笑死我们了。

再往后,为了专注的做好一条线上的工作,我又主动请缨回到了社区线上,和李庆老师、小骆哥继续共同奋斗了。在李老师的带领下,除了常规的稿子,我们先后做了两篇大稿子,就是所谓的新闻策划。一是关于小区广告的,另外一篇就是市政建设致使公交车出现的种种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出行麻烦。重点说说第二篇吧,记得当时去跑这篇稿子的线索时是星期六,八月初的太阳火辣辣的直接照射到我们身上,让我瞬间觉得自己黑了许多。我们两个实习生再确定好线路后,开始坐公交车。从黄鹂路到竹叶山,再翻转回来,从省博物馆走到中南医院,坐车到光谷,就这么在公交车上辗转了一天。记得在709上,当时我困极了,就歪在座位旁边的杆子上睡着了。车不停的颠簸,让我的头在车窗上连撞了N下,下车后,才发现脑袋上肿了一个大包,囧。回到报社后,老师让我们独立写稿子,又是一气呵成,太帅了,哈哈。过了没多久,关于公交的稿子就发了,A2重点版整版的稿子,当时看到报纸把我跟另外一个实习生激动的呀,喜笑颜开。附上链接,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噢。这篇稿子的图片也是我拍的,嘿嘿。真没想到会发这么大,哈哈。

短短三十天,一转眼就过去了。最后一天和同伴们一起拍照片留念的时候,心里满是舍不得。除了友情,更加让我不舍的就是我们的好好师傅--李庆老师了。李老师是位年轻的记者,绝对的年轻有为,从他身上让我学会了什么叫吃苦,让我看到了什么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我懂得了什么才可以称之为奋斗。他就是这样,一个做事严谨,敢拼敢做的无敌“工作狂”。喜欢李老师说的那句“责任在肩永不言弃”,他做到了,作为他的学生,我也将用自己的青春为之拼搏。永远不会忘记最后一天,李老师请我们吃饭,当时真的是不好意思,哪有老师请学生吃饭之说。那天,李老师跟我们说了很多关于报社的事情,撇开工作、师生的负担,我们畅谈了很多各自的想法,老师也鼓励我们再多努力,争取能够进入媒体行业。

实习结束了,但这份成长、汗水、收获和感动,在我心里永远不会被抹去。祝愿带领我们的老师们能够身体健康,工作上更加顺心,和我一起奋斗过的同伴们能够早日实现各自的新闻理想。加油。

谨以此纪念20xx年暑期在楚天社会部实习的同伴们。

第2篇:半岛都市报实习报告

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在在老师的帮助下五月份去半岛都市报报社实习了四天。

我们实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接热线。我们热线组主要分为两线,一线是关玉主持,主要是帮忙解决一些市民的问题,市民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拨打这个电话,然后报社会在第二天在专门的栏目相应的回答一些问题,提供一些解决办法。另一线是热线组 对于报社来讲,热线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几乎所有突发新闻都是首先通过市民打热线电话报料,然后对于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我们再通知出去采访。接热线电话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这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对以后正式采访都非常有帮助。首先要把报料人所说的事情记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有些报料人自己对事情的经过不是很了解叙述也不祥细,所以我们就要多问,通过报料者我们能了解多少就多少。

四天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见过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人和事,都让我体现到社会的现实与残酷;但同时也存在那么一群人,他们善良,他们有理想,有激情,他们的努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多的是了解了社会、了解了社会各个层次的人、关注了以前从未关心过的事情,增长了一些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正因为有了这经历,使我逐渐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转变成一个社会人,尽管转变的过程很痛苦,但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对于我自己来说,提高了自己对新闻的敏感度,学会了在社会上如何跟别人打交道,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是非常保贵的财富。当然,在实习中我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缺乏跟别人沟通的技巧,以后我会改正自身问题,弥补自身的不足,这对我以后走出社会是非常有益的。非常感谢学校和报社给了我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使我终身受益!

对于这次实习,简单的谈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认识。

1、市民维权、公民意识增强。实习的这四天我主要负责关玉主持这一热线,所以接听到的热线大多是接近市民的。报社设立的这个板块主要是帮助市民解决一些问题,市民通过电话咨询,报社就会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做出相应的回答,这

样那些有相关疑问的市民都会通过这一板块得到满意的答复。很多市民都会通过拨打这个电话来维护自己的一些权力,例如,某小区的厕所堵了,垃圾桶未及时清理啊,某建筑工地噪音污染严重啊,还有就是咨询拆迁补偿,退休金、子女上学问题···这些市民可能无处咨询或办理的事情都希望通过报社得到一些答复。再就是,市民的的居民意识增强,就前段时间青岛水价调整,很多热心市民都拨打热线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议,为政府调节水价出谋划策。

2、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度、行政效率。实习这段时间,拨打热线的市民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咨询一些关于拆迁、退休、子女上学、社保的问题,这从侧面反映了,目前政府的一些信息没有及时传达给市民,市民对政府的一些政策不是很了解,需要用到的时候往往拨打热线咨询。这也可能是市民的一些获取渠道较少的原因,但政府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把一些政策传达给市民,不能让市民每次需要的时候才咨询报社热线。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促进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信息互动,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更多地赋予民众政府信息请求权。还有,市民往往拨打热线咨询,我们为其提供相关部门的电话,然后有些市民还是会不断地打过来,反映政府部门不作为,踢皮球,不是打不通,就是再给市民另一个电话,让市民再给另个一部门打电话,这样及其影响政府的办事效率,耽误市民事情,损坏了政府在市民中的形象。政府应该完善监督体制,加大监督力度,提高办事效率。

3、关于媒体责任感。一份有影响力的报纸,不仅要有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更重要的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兼顾社会效益。半岛都市报座位山东半岛地区信息量最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的报纸,其不仅仅只是向群众提供提供信息,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我特别想强调的是都是报纸应该承担起塑造市民高文化口味的责任。都市报以其独特的贴近性,通俗性,趣味性等在广大的市民中赢得了大量的读者。但是现在很多都市报为了争夺市场,不惜庸俗,只要能吸引眼球,一味的迎合读者的口味。我想说的是读者的口味是你们塑造的,你们传播什么样的文化,他们就会吸收什么样的文化。每个人都有猎奇的心理,每个人都有八卦的一面,你们不要把它无限的放大,当你们用铺天盖地的八卦把受众包围时,他们想不八卦都难,更何况大多数的人都是把它看成是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既然你们可塑造读者低品位的文化口味那为什么不可以塑造读者高品位的呢?塑造读者口味和不顾读者需求并不等同,你们完

全有能力去营造一个健康活波的环境。半岛都市报现在种种一部分就是迎合读者的结果,他们怕失去读者。但是我想说的是提高文化水准并不意味这就会失去读者,外国一家著名媒体做过一个实验:对一个很重要的新闻事件知而不报,想看看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结果表明,没有很多读者向他们反映他们没有报道的事实,他们的读者更没有减少。都市报纸应该利用它的覆盖率,主动承担起塑造高品位的文化口味的责任,促进都市文化发展,传播优秀文化。这样做不仅仅有利社会,对都市报纸而言也可以做好做大,赢得声誉,打响知名度,向其他省市扩展。那么都市报该如何做到利益和社会责任感兼顾呢?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因为减少对吸引人眼球的事的报道失去一些读者,但是也会因为这种改变符合另一些读者的需求而吸引新的读者加入单单就近期来看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新闻广告分开,不做新闻性广告,不做广告性新闻。可适当增发广告版数。

二、坚持提供全面优质的新闻,减少仅仅是为了猎奇,吸引人眼球而刊发的新闻。

三、增加受众互动,提供交流平台。当然从长期来看,利益和社会责任是统一的,只有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优质的新闻和咨讯,树立一个有责任的形象,不断不会失去原有受众而会赢得更多的受众。只顾商业利益忽视受众利益,割裂社会责任和利益,传播庸俗、狭隘的文化是走不长久的。既然不存在矛盾也就不用讲兼顾的问题。

4、关于社会工作。乍一看报社跟社会工作没有太多的联系,但经过这四天的实习,我发现许多市民的热线都会涉及到一些邻里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一系列需要社工关注的问题,我觉得到社会工作者不妨可以通过报社这一渠道了解到一些居民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便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服务。而且报社也可以设立一个社工专线,专门为那些有需要的人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这样不仅解决了市民的一些问题,也为报社提高了居民的信任度,更向居民宣传了社工这一职业,为社工更深入的介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

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去实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从一名大学生向社会人逐渐转变。

200926095社工一班陶建

第3篇:都市报实习三周记

7月20日,距离我开始实习已经第18天了,从一开始闲着无聊慢慢到有一些事可做。在南都,我看到记者们平时是如何工作,不是一般的朝九晚五,而是自由行动;在南都,我看媒体人那种对待事物质疑求证的态度;在南都,我看到的不是职场上的勾心斗角,而是媒体人间的那种豪爽与直接。在这里,我认识很平易近人的老师,很认真谨慎的记者们。

实习第一周----都市报的记者是这样工作

来到报社第一周,开始只是到处看看报纸,熟悉一下周围。后来每个实习都分配到一个指导老师,总的来说报社的记者都负责不同的线,主要要时事政治、产经经济、社区、文化、突发新闻等等。因为对财经稍有点兴趣也想挑战一下自己,于是自告奋勇的要求要跟波哥(即我的指导老师,经济组的,主要负责经济报道的)。

于是接下开始我“坚持不懈的骚扰”行动,可能是之前一直有听到师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大学生暑假都市报体育部新闻实习总结

大学生暑假都市报体育部新闻实习总结(合集17篇)由网友 “Morgue” 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大学生暑假都市报体育部新闻实习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篇1:大学生暑假都市报体育部新闻实习总结

大学生暑假都市报体育部新闻实习总结

实习对于我们这来说,是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是一个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新闻实践联系结合起来的机会;是我们走进生活,接触社会,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们都希望通过实习来提高自己的实地采访能力和写作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我是5月19号进入三秦都市报体育部实习的,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体育新闻很少,甚至在19号到22号,体育,娱乐版全部停刊,在那几天里,我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大学生暑假都市报体育部新闻实习总结

大学生暑假都市报体育部新闻实习总结

总结是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小编整理了新闻实习总结,大家一起来看看!

都市报体育部新闻实习总结

实习对于我们这来说,是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是一个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新闻实践联系结合起来的机会;是我们走进生活,接触社会,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们都希望通过实习来提高自己的实地采访能力和写作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我是5月19号进入三秦都市报体育部实习的,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体育新闻很少,甚至在19号到22号,体育,娱乐版全部停刊,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都市报暑期实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都市报暑期实习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